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价值
2023-01-28周义翰
周义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急诊科,福建宁德 3550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以酸中毒、酮症、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糖尿病急症,患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钾症、肾衰竭、心力衰竭等情况,若病情严重,还会对其生命安全带来威胁[1]。一般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会围绕控制病情、降低血糖水平、对酸中毒症状加以纠正等方面开展[2]。其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胰岛素泵治疗,通过该方法,能够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较稳定状态,不过部分患者在单一应用该药治疗后,往往在纠正酸中毒、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3]。乌司他丁能够对各种胰酶(如胰蛋白酶等)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使机体炎症反应得到良好缓解,将其同胰岛素泵联合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4]。本文为探讨联合用药的临床使用价值,特对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展开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单双号分组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6~78岁,平均(57.87±2.16)岁;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8.14±1.06)年。观 察 组 男21例,女19例;年 龄47~79岁,平 均(57.82±2.28)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8.22±1.13)年。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5]相符者;一般资料完整者;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告知书者。
排除标准:有严重感染且控制效果不佳者;I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补液等。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泵,方法如下。设备采用济南泉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姆胰岛素泵,其型号为AIP2000-Ⅲ型,治疗药物为诺和灵R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60057,规格:3 mL∶300 IU),以每千克体重0.15~1.0 IU的标准配置药物,每天初始剂量占当日总剂量的1/2,余下药物在三餐之前分次追加。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乌司他丁(国药准字H19990134,规格:10万单位)共同治疗,取10万单位乌司他丁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充分混合,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保证药物在1~2 h内完成滴注,2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炎性相关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该指标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使用的设备为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CST240的迪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②酸中毒指标:包括二氧化碳结合力(carbon dioxide combining power, CO2CP)、乳酸(lactic acid, Lac)、pH值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其中CO2CP、Lac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测定,使用的设备为瑞士罗氏公司生产,型号为INTEGRA800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③治疗总有效率:若患者在治疗3 d内pH值恢复正常,且尿酮体转阴,各类体征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则评估结果为显效;若患者在治疗4~5 d内pH值有明显升高,但未恢复至正常区间,同时其尿酮体转阴,各类体征及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好转,则评估结果为有效;若患者以上标准均未达成,或者在治疗后存在病症加重问题,则评估结果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性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性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炎性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CRP(mg/L)治疗前14.14±5.49 14.21±5.30 0.058 0.953治疗后3.46±0.92 5.01±1.33 6.061<0.001 TNF-α(ng/mL)治疗前6.36±2.03 6.41±1.96 0.112 0.911治疗后1.27±0.31 3.16±1.03 11.112<0.001 Lp-PLA2(μg/L)治疗前387.49±25.96 387.57±24.83 0.014 0.988治疗后158.72±19.24 224.82±20.79 14.758<0.001 HMGB1(ng/mL)治疗前20.27±4.06 20.36±4.11 0.098 0.921治疗后3.79±1.12 5.51±1.27 6.424<0.001
2.2 两组酸中毒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CO2CP、La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2CP较对照组更高,Lac较对照组更低,pH值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酸中毒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酸中毒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CO2CP(mmol/L)治疗前7.22±1.58 7.19±1.96 0.075 0.940治疗后22.41±5.63 19.34±4.12 2.783 0.006 Lac(mmol/L)治疗前14.30±4.19 14.35±4.10 0.053 0.957治疗后3.71±0.67 5.52±1.09 8.947<0.001 pH值纠正时间(h)1.56±0.42 2.35±0.46 8.021<0.001尿酮体转阴时间(h)25.53±7.17 39.49±7.48 8.521<0.001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一种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一般该病发病后,需要对患者及时施以补液治疗,以保障其血容量得到良好恢复,并起到抗休克的效果[6]。另外为了抑制酮体生成,还会采取静脉注射胰岛素的方式降低血糖[7]。通过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低血钾症状,继而起到治疗酸中毒的效果[8]。
胰岛素泵是在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方式的基础上加以优化,通过模拟胰岛素分泌功能,将胰岛素按照人机体所需进行缓慢、持续推注,不但能够维持患者24 h内血糖水平都在稳定状态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避免发生因多次常规皮下注射导致的发热、红肿等不良反应[9-10]。但是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而言,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炎性指标、酸中毒相关指标的改善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11]。乌司他丁在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细胞溶酶体稳定性,使糖脂代谢速度加快,进而将机体中的氧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12-13]。本次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CRP、TNF-α、Lp-PLA2、HMGB1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将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炎性指标水平;其CO2CP较对照组更高,Lac较对照组更低,pH值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这一结果能够看出,乌司他丁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在调节酸中毒指标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本结果同张硕[14]在其报道中指出,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乌司他丁同胰岛素泵联合使用后,能够确保溶酶体膜处于更加稳定的状态,并及时纠正机体中乳酸水平过高的问题,使病情进展得到良好控制,进一步降低机体损伤问题,对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