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枸杞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策略
2023-01-28祝元春钱涛周小波程龙靳占才
祝元春,钱涛,周小波,程龙,靳占才
(1 重庆瀚业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6;2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林场,重庆 4 000362;3 北京丛木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2100;4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林业和草原站,青海德令哈 817099)
枸杞(Lycium barbarum),是茄科(Solanaceae)枸杞属(Lycium)多年生多分枝落叶灌木,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及药食兼用树种。《名医别录》中有记载:“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1]。枸杞在我国有悠久的栽植应用历史,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宁夏枸杞,主要分布区为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其果实在医药、食品领域中有重要用途;另一类是叶用枸杞,也称菜用枸杞、枸杞头,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市,嫩茎叶供食用[2]。传统认为,枸杞的幼嫩茎叶,具备益精补肾、清肝明目、延缓衰老等的功效,对体虚燥热、口干心烦、头晕头痛、眼部肿胀充血等疾病有疗效[3]。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枸杞叶所含的黄酮类成分、生物碱、维生素等成分具有很强的药理作用,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疲劳、降三高的疗效[4]。近年来,随着叶用枸杞新品种的不断选育并推广应用,叶用枸杞相关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除了传统的鲜食,枸杞叶茶、枸杞面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开发工艺不断创新和精进。
然而,叶用枸杞作为优质绿色新资源食品的创新开发和利用尚属于起步期,在现阶段追求美好生活,提升健康理念和树立“大食物观”的大好机遇下,伴随着叶用枸杞种植规模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产业链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和解决。从我国叶用枸杞种质的发掘创制、资源的传统利用和现代研究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和瓶颈,探讨可实施的应对策略,为叶用枸杞乃至木本蔬菜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依据。
1 叶用枸杞开发利用现状
1.1 品种选育
理论而言,几乎所有的枸杞叶芽都可食用,但基于生长量、品种抗性、营养品质、适应性等特征,近年来,国内研究者选育了一些叶用枸杞品种(见表1)。
表1 主要叶用枸杞新品种及其基本特性
1.2 叶用枸杞研究与利用现状
1.2.1 传统利用。叶用枸杞在我国有较长的应用传统,《诗经》中记载有菜用和茶用2 种。《本草经集注》云:其叶可做羹,味小苦。明有文献记载:春生嫩苗,作茹爽口。经过多年的人工驯化和选种栽培,选育的叶用枸杞品种嫩枝叶粗壮肥厚,口感鲜美,适用炒食、凉拌、做汤等烹调方法,更是西南地区涮锅的上佳叶菜品种[11]。侯田莹[2]将枸杞嫩芽叶作为野生驯化特色蔬菜,研究了贮藏和包装条件对枸杞嫩芽叶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0℃低温贮藏条件结合挽口包装能明显减少枸杞嫩芽叶的失重率、减少纤维素合成降低腐烂;有利于将枸杞菜维持在相对较低的呼吸强度,抑制代谢;低氧气调能使枸杞嫩芽叶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延缓维生素C 的减少,抑制叶绿素降解和纤维素合成。
1.2.2 现代研究与开发。枸杞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枸杞多糖、多酚类物质、生物碱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枸杞子的化学成分相似,具备抗氧化、降糖、抗菌等多种活性,其中的黄酮类和酚酸类还有降血糖调血脂的功效。
槲皮素、山柰酚及其糖苷在内的7 种化合物是较早从枸杞叶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12]。刘兰英等[13]发现芦丁占枸杞叶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的92%,含量最高,其他主要成分有山茶酚、异鼠李素、槲皮素。枸杞叶中甜菜碱的含量远高于研究中供测的枸杞子及小麦麸,达14mg/g,预计可作为甜菜碱生物提取的原料[14]。王娅丽等[8]研究了“宁杞9 号”品种嫩芽叶不同发育阶段的氨基酸含量,发现5 叶1 芽和2 叶1 芽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6.11mg/g 和73.31mg/g,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45%以上;具有保健作用的枸杞多糖、甜菜碱的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维生素含量丰富,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能量均较低,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较高。
全娜等[15]以枸杞叶、果为研究材料,开展了二者的抗氧化和抗DNA 损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枸杞叶的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高于枸杞果及其他的提取方法;枸杞叶的甲醇提取物的DNA 保护作用也明显优于枸杞果。李凤英等[16]测定了冀东地区21 种野菜水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行,测定结果显示枸杞叶水提取液的DPPH清除率为48.1%。
此外,随着现代加工工艺、功能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超微粉、保健乳粉、袋泡茶、天然功能饮品、药品等产品的陆续研发,前景好、市场大。当前产品相对较少,干果独大,宣传不到位,市场尚未打开。
2 叶用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良种选育和良法推广滞后
虽然叶用枸杞有较长时间的应用传统,宁夏农林科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收集了丰富的枸杞种质资源,在叶用枸杞新品种选育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良种推广应用较少,特定功能成分含量如枸杞多糖含量高或特有成分含量多,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家系选育工作尚在起步阶段,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严重滞后。
2.2 行业标准制定及应用缺乏
当前叶用枸杞主要作为时令叶菜食用,采摘时相对简单随意。然而在叶用枸杞产业发展中,前端育苗技术、矮化密植技术、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嫩芽采摘及分级包装技术、加工体系及成品质量评价等规范环节,仍属空白,限制了叶用枸杞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3 新产品的系统研发尚待起步
叶用枸杞具有开发保健功能产品、药品的特质,因缺乏系统地研发,推出上市的产品极少。药用价值的基础性深入研究是新产品研发的基础,叶用枸杞中枸杞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含量较高,开展上述成分的表征、性状、人体利用方式等的研究并据此研发功能、保健品。叶用枸杞中甜菜碱的含量较高,其形成机理、提取途径的深入研究可为叶用枸杞的多元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3 叶用枸杞产业化发展策略
3.1 提高认识,重视叶用枸杞产业发展
提倡政府高度重视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叶用枸杞产业发展相关的龙头企业,以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原则,将叶用枸杞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注重与国家各项乡村振兴、惠农政策相结合,促进农户致富增收和乡村振兴。
3.2 加强合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以有开发利用发展传统的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优化布局,科学规划。各产业发展区域加强技术与市场的深度协作,形成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原料供应、开发生产、多途径销售等各环节。
3.3 科技支撑,优化配套协调发展
3.3.1 加强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开展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及多用途品种的筛选与评价,围绕指标,结合选择目的制定相应的选择标准,以传统育种为主,加快叶用枸杞优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利用现代分子育种、倍性育种等手段在育种工作中的优势,结合传统常规育种,以期达到不同用途叶用枸杞种质创制及定向培育目标。
3.3.2 提升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展叶用枸杞良种的标准化繁育体系、苗木质量分级及高效管护技术的集成研究,围绕扦插时间、扦插密度、出苗标准、矮化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抚育管理问题开展良种标准化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程,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及管理技术水平,实现集约化、现代化生产。此外,培育和扶持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效应,进行技术推广。
3.3.3 提高精深加工技艺水平。探索叶用枸杞精深加工技术,提升系列终端产品加工的技艺水平,同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深入加强叶用枸杞现代药理、药用保健及关键功能活性成分的研究和探索,优化并完善功能性物质提取、纯化、保存和加工工艺。为实现产业的多维度拓展、研发和创新叶用枸杞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系列工艺生产路线,使叶用枸杞精深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乡村旅游等领域。
3.3.4 强化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为切实建立促进叶用枸杞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形成首席专家揭榜挂帅、专业人员责任担当,有学科领域交叉的科技支撑服务团队,以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团队的创新动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关键技术的系统解决能力,为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3.4 加大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
制定和完善叶用枸杞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出台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社、林农等的积极性。在创新开发利用相关的基础研究上给予长期的项目支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形成辐射影响,不断提高社会关注度和产业发展水平。同时从保健养身、绿色生态等多维度加大市场宣传,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品牌效应,扩大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