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断块断层分类识别及描述模式研究及应用
——以X断块为例

2023-01-27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曹秋莉

内江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同相轴断块断点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曹秋莉

复杂断块油藏进入到精细开发阶段,对构造研究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是对大断棱的精细刻画,另一方面是对低级序断层的有效识别及描述。由于不同类别断层的挖潜方向、描述难度和描述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提出了建立复杂断块断层分类识别及描述模式,提高了断层识别及描述精度,为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1 概述

X断块油藏断层多,断块小,断层类型比较多,各个级别的断层在区域内错综分布,构造极其复杂,历经50年的开发已处于开发后期,进入到精细开发阶段,对构造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对大断棱的精细刻画。由于剩余油富集区条带窄,刻画精度在50m左右,井位设计时为回避断层,避免断失,新井靶点距断层50m,剩余油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需精细刻画大断棱,使新井可以贴近断层部署,有效控制剩余油富集区;另一方面是对低级序断层的有效识别及描述。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描述,决定了注采关系的认识和分析,从而影响了剩余油的认识和下步井网优化,所以要充分利用分析资料,辨认低序级断层的表现特征,有效识别和描述低序级断层。

2 断层分类识别及描述模式

由于不同类别断层的挖潜方向、描述难度和描述要求有所不同,提出了建立复杂断块断层分类识别及描述模式。

2.1 断面与构造面交汇精细刻画大断棱模式

结合构造研究中断面刻画工作思路及步骤,转变地层对比模式,由原来的砂砂对比模式向地层对比模式转变,进而提高地层对比精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精细刻画二、三级或延伸长度较远的四级断面。

第一步:通过三维地震断层逐道解释形成地震解释断面二维平面图,以此二维断面平面图作为空间约束面,结合通过对地层精细对比划分识别的断点,通过使钻井断点深度校正修正,约束断点组合断面图形成交汇断面图;第二步:钻井井位分层数据与三维地震解释结合,精细层位标定解释生成的砂组顶面构造图作为构造约束面,在此基础上应用断块区内所有目的层钻井深度校正,形成该砂组(或单砂体)顶面构造图;第三步:断面图与砂组(单砂体)顶面构造图交汇确定断棱平面精确位置和形态。

通过以上方法精确刻画大断棱,使断棱刻画精度可以提高到20m以内,为近断棱挖潜提供了保障。

2.2 低级序断层精细描述模式

(1)三元对比开断点模式。以动静矛盾为切入点,形成了在“三元模式”指导下的地层精细对比识别微断层技术。紧密结合沉积规律,提出描述三角洲前缘岩性变化规律的“三元模式”(砂-灰-泥),根据模式指导进行单砂体细分对比。根据模式指导,依据岩性厚度变化的耦合关系对比断点。

(2)低级序断层地震识别模式。地震剖面上大断层解释主要依据反射波(或波组)错断、同相轴数目的增加与减少以及地层产状突变等现象,确定断层位置及断面形态。落差较小的低序级断层主要根据同相轴扭曲、分叉、合并等现象,确定断层及断层位置。经过系统的总结,总结出了几个主要的识别标志:①同相轴扭曲;②同相轴合并分叉;③同相轴微错位;④同相轴扭曲-能量突变等。

(3)低级序断层空间组合“三步组合”模式。第一步:低序级断层解释组合时,首先沿切片相干分析,明确低序级断层的展布、发育及切割关系。在剖面分析时以相干分析的断层组合为依据,以同相轴微扭动、同相轴微错位、同相轴扭曲-能量突变、同相轴合并分叉等低序级断层识别模式为指导,结合测井资料识别出断点资料,对低序级断层展开识别,解释描述及组合。第二步:利用水平切片和沿层切片为导航,以断点相对清晰的剖面为依据,相邻相似加密解释,完成各个层位的低序级断层的精雕细刻和分层系组合。第三步:全层系组合,叠合验证断裂系统继承规律。将各个层系的断裂系统叠合在一起,开展断裂系统的三维空间闭合,研究断层的继承性及展布规律。

通过以上方法实现了有效识别描述低级序断层,断块油藏的精细描述,为断块精细开发提供了保障。

3 应用效果

通过大断棱的精细刻画,实现了近断棱潜力挖掘。例如在辛S区块,辛S区块位于东辛油田中部,构造上处于东辛油田辛镇背斜构造南翼,是一个受6条近东西向断层控制的反向断阶带,从构造形态上看,断层基本上北倾,地层南倾,从而形成断层遮挡的反向屋脊条带状断块。断面与构造面交汇精细刻画大断棱,辛S断块2号大断层,在重新落实后断棱明显北移了一定的距离。中段几乎重合,东段和西段均有明显向北的偏移。并依据新构造部署了两口水平井,贴大断棱西段部署了辛S平10钻遇油层139.5m,初投日油23.8t、含水28%。贴大断棱东段辛S平11钻遇271m,初投日油28t、含水33%。

通过低级序断层精细描述模式实现了断块注采关系的精确认识和剩余油的精准分析。例如以这种模式为指导,对永D断块区开展了精细的地层对比,在精细地层对比后发现该区域的永D-53井沙二74-75之间的泥岩缺失2m,在“三元模式”中属于同元突变(即周围井的同层位泥岩厚度均比永D-53井厚2m),判断存在一条落差仅2m的微断层,对沙二7-9内部的薄层起封堵作用。因此在井网部署中将新水井永D-斜174部署在小断层北侧,为断块东部高部位长期低能生产的油井注水,完钻后永D-斜174井钻遇73、74、84、85、86等2m以下的薄层均为纯油层,投产后日液25.3m3,日油10.1t,含水60%,而71、76、83、87、91、94等厚度在2m以上的层水淹程度较严重,从而也验证了这条2m微断层的存在。

截止到目前,在该模式指导下部署新井12口,累计增油5700t,增加储量控制1500×104t。

4 结论

复杂断块断裂系统及其复杂,研究难度大,因此要充分发挥地震、地质、测井、井震结合、动静结合进行精细地层描述,为复杂断块挖潜剩余油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同相轴断块断点
一种适用于继电保护在线整定的极小断点集求取算法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用Eclipse调试Python
一类无限可能问题的解法
三维地震在新疆伊宁矿区北区七号矿井勘探的应用
一种改进的相关法自动拾取同相轴
精细注采调整 打造稳升单元
基于同相轴优化追踪的多次波匹配衰减方法
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下河口坝储层结构单元划分及其意义
基于同相轴追踪的多次波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