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路径研究
2023-01-27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李超凡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李超凡 邵 华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提供了时代机遇。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农业、农民和农村,但是由于多方原因的制约,当前高职教育对乡村振兴社会服务还存在一定的困局,本文主要从分析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入手,从专业驱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以教育带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以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以人才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几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有效的实现高职院校助推乡村振兴的服务路径。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方层面与个人层面来看,高职教育都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国家层面,当前中国经济正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更高,需要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劳动者,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更需要有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扩招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良机。
1 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与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全国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其办学价值的根本,乡村振兴战略,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重要的发展机遇。完成该重任,是每个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承担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但随着人工智能与全自动化的发展,高职教育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终将逐渐降低,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机会也将日渐减少。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而不是针对专业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为了保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将由单一的正规教育向复合综合多样化的正规教育并存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要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相一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将更多的精力和发展重点放在了为工业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除了农业类高职院校以外,综合性高职院校为乡村发展提供的科研和人才助力极其有限。为了配合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为了保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向乡村振兴延伸已十分必要。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推翻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而是积极倡导高职院校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需要,主动对接农村,将服务“三农”作为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的重要任务,打破过去重视服务城市、服务工业建设,而忽视服务农村建设的现象,从而有助于构建高职院校科学和全面的人才培养理念。
2 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制约因素
2.1 产教融合合力不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要以人才供给为根本,适应农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然后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不能结合本地乡村发展来建设自身专业群,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偏重工科、财经类学科,在新增专业申报中倾斜于农业的专业并不多,另外,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其涉农课程的教学水平有的较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课程与理论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实操性偏低,很难胜任农村一线的工作。高职院校如果不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涉农专业进行深入研究,必然影响对农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也会错失高职院校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机会。
2.2 观念理念发展落后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高职院校新的教育使命,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然后不管是高职教育的领域和社会观念的层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认为乡村振兴和综合类的高职院校关系不大,是农业院校的任务,没有意识到其所肩负着为农业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即便是走出校外学习实习也是蜻蜓点水,与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没有关联,因此观念理念的发展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战略的施行,也影响着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认可度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
2.3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高职院校目前缺乏面对农村人才培养规划意识,没有办法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的与农村实际发展需求存在差异,有的不具有实用性。有些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不能凸显优势,导致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不足。
3 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3.1 以专业驱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高职教育对接农村职业培训是高职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提升农民的职业技术和技术应用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科学普及宣传进乡村等系列活动。高职院校在对接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时应注意合理设置培训科目,根据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对接相应的农村项目,比如设有旅游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实施特色乡村旅游工程,协助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民宿经济;设有计算机以及电子商务类专业可以协助农村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快电子商务进镇村进度,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量质同升,并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协助做好益农信息社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深度融合,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设有医学类专业可以实施乡村医疗服务工程,建立村医培训平台,为村医提供可共享的各类医疗最新资讯、案例和数据,以及教学视频,提升村医的专业技能。
3.2 以教育带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是实施提升教育质量工程,设有教育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对接农村实施提升教育质量工程,做好教育的培训和帮扶工作,努力发挥教育科研人力和智力优势,送教下乡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实施新型农民教育提升工程,探索“一村一技”乡村技能人才的专业化培育新模式。有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地提高新型农民培育,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资源优势,搭建“名师工作室”,开展各类培训,有效提高新型农民培训效果。
3.3 以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镇村开展乡风文明宣传,开展文化墙、宣传板等形式活动进村镇。二是发展一村一品文化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文化产业。挖掘和培养农村的“能工巧匠”,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和培育专兼职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队伍,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镇村文化站、电子阅览室等相关设施设备建设,使其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完善村民文化广场设备设施建设,宣传核心价值观,弘扬地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丰富农村群众性文化生活。有计划的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扶持农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打造基层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图书等下乡活动。
3.4 以人才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高职教育学生要正确引导毕业生,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对农村的感情,和对扎根于农村工作的激情。在校期间利用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的农村情怀,学生管理和团委部门要多开展学生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在校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在临近毕业时期,通过多种样式的宣讲会、主题班会、校园网、微信平台等各种方式宣传解读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以及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的政策,做乡村振兴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