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器官移植供体改革背景下医学专业人群器官捐献意愿的Meta 分析

2023-01-26瑞,付

医学信息 2022年23期
关键词:医务器官意愿

鲁 瑞,付 鲲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科,天津 300000)

器官移植(organ donation)不仅为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也使捐献者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在“2014 年中国OPO 联盟(昆明)研讨会”上宣布,从2015 年1 月1 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器官来源,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供体获取的唯一渠道[1]。这样的改革使得器官的来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方向。2019 年10 月9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18 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报告显示2018 年共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302 例,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per million population,PMP)达到4.53,捐献数量位居世界第2 位,亚洲第1 位[2]。但是,我国的供体短缺问题仍然严峻,以透析患者为例,平均每年新增透析人数超过5 万人,而年移植数才刚刚过万,供需比例仍持续扩大。我国作为名副其实的器官移植大国,器官捐献意愿率低、移植需求大的问题非常突出。医学专业人群包括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因其特殊的专业因素和职业因素,是临床上潜在供体的首要接触者,也是宣传器官捐献的主力军,其自身对于器官捐献的认知和态度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及时发现潜在捐献者的能力,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或家属的捐赠决定[3]。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器官捐献情况的调查较多,但国内针对医学专业人群的器官捐献意愿率的Meta 分析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检索2015 年以来我国研究的医学专业人群器官捐献意愿率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Meta 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在取消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的政策实施背景下我国医学专业人群的器官捐献意愿情况,并针对影响其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探讨未来器官捐献宣传工作的重点任务,从而推动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健康积极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资讯、PubMed、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正式发表的关于医学专业人群器官捐献意愿情况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为2015 年1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中文关键词为器官捐献、医学生、医务工作者、医护人员、医生、护士;英文关键词 为organ donation、medical students、medical staff、doctor、nurse。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为横断面调查;②研究对象是医学生或医务工作者;③调查时间为2015 年及以后;④被调查者国籍为中国。

1.2.2 排除标准 ①未获取到全文;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文中未报告器官捐献意愿率。

1.2.3 数据提取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由2 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完成,如果存在分歧,则由第3 名研究人员进行判断。资料提取的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姓名、研究调查年份、调查地区、研究对象角色、抽样方法、样本量、器官捐献意愿率、器官捐献影响因素等。

1.2.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AHRQ 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评估文献的质量,共包括11 个条目,分别用“是”“否”“不清楚”作答,回答“是”记1 分,回答“否”或“不清楚”记0 分。文献质量标准如下:0~3 分为低等质量,4~7 分为中等质量,8~11 分为高等质量[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tata 12.0 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 分析,无对照二分类数据采用风险差(risk difference,RD)及其95%CI来描述;采用Q检验的I2和P进行异质性检验,若研究间的同质性较好,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异质性较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以人群角色、地区、发表年份为亚组进行分析;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 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绘制Egger 回归图评价文献的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通过检索各数据库,共获得相关文献472 篇,其中中文文献349 篇,英文文献123 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共纳入15 篇文献[5-18],其中包括中文文献13 篇[5-16],英文文献2 篇[17,18],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采用AHRQ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等质量文献有10 篇,高等质量文献有5篇。本研究纳入的总样本量为9058 人,涉及11 个省份,文献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文献基本情况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 器官捐献意愿率的Meta 分析 对纳入的15 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99.0%,P<0.01,提示文献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Meta 分析显示,医学专业人群捐献器官的意愿率为40.93%(95%CI:31.40%~50.45%),见图2。

图2 我国医学专业人群器官捐献意愿率的Meta 分析

2.3 亚组分析 将原始研究按照研究人群角色、地区、发表年份为亚组进行分析,其中地区组剔除2 篇未提供地区信息的文献,Meta 分析显示,医务工作者的捐献意愿(45.11%)高于医学生(3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部地区的器官捐献意愿率最高,为41.54%,东部次之(38.69%),西部则最低(3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5-2016年的捐献意愿率为40.18%,2017-2018 年的捐献意愿率为36.27%,2019-2020 年捐献意愿率最高,为52.63%,见表2。

表2 不同亚组器官捐献意愿的Meta 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 采用逐一去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较为稳定,Meta 分析结果不受单一文献的影响。采用Egger 直线回归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的检测,检验结果显示Bias 的t=-0.44,P=0.67,且Bias 的95%CI为(-20.02,13.29),其中包含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Egger 回归图见图3。

图3 Egger 回归图

2.5 器官捐献影响因素 纳入研究的15 篇文献中,有13 篇文献报告了影响研究对象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其中报告频次排前3 位的因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考虑家人意见,见图4。

图4 器官捐献影响因素报告频次分布

3 讨论

我国于2015 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了取消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的政策。到2019 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器官来源的彻底转型[19],故本文针对此政策实施后我国发表的调查医学专业人群器官捐献意愿率的研究进行Meta 分析,评价政策改革背景下器官捐献宣传工作的效果。

本研究共纳入15 篇文献,AHRQ 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评估结果显示,质量均较好。Meta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医学专业人群的器官捐献意愿率为40.93%(95%CI:31.40%~50.45%),此结果较张慧等[12]和刘博君等[14]报告的略高,而低于冀冰心[8](61.3%)、Liu C 等[18](62.7%)的调查结果。同时,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明显低于德国(86.5%)[20]、埃塞俄比亚(74.6%)[21]报告的结果。由此可见,虽然政策改革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红十字会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国医学专业人群的捐献意愿率并不理想,总体捐献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医务工作者的捐献意愿略高于医学生,这与医务工作者具有更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有关,在临床上接触器官捐献的机会更多,对器官捐献的意义认识更深刻[13]。2019-2020年捐献意愿率最高,与中国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发布的数据一致[22],这可以反映出在政策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红十字会在器官捐献宣传工作方面的努力有显著成效,增强了医务工作者的捐献意识。

影响医学专业人群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较多,在纳入本研究的15 篇文献中,共报告了23 种影响因素,其中报告频次最多的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身体完整性丧失的困扰和顾虑父母的感受会阻碍个体器官捐献意愿的表达。“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国的传统思想认为逝世后躯体要入土为安。德国学者Haverich A 等[23]的研究也指出观念意识是影响器官捐献医院的最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转变传统观念将会极大地提高捐献意愿率。付成琴等[24]研究提出加强宣传、转变传统观念等措施针对性地提高器官捐献率。其次,法律体系不完善,人体器官非法买卖等新闻频频报道,使人们对于器官捐献的态度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调查对象因担心器官被滥用或被买卖等顾虑使其对器官捐献望而却步。最后,考虑家人的意见,家庭成员的态度往往会对本人的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长辈的传统观念和对子女的保护意识,会对本人的捐献意愿产生负面影响。而在其他捐献率较高的国家,人们认为决定权应该在自己手中,而非家人,这也是造成我国的捐献率偏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器官捐献的影响则不明显,如性别、年龄、民族、是否独生子女、职业、职称、用工形式、工龄、月收入等。

4 建议

医学专业人群作为接受宣传教育最多最快的群体,是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在宣传器官捐献的知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医学专业人群的捐献意识有助于发挥医学专业人群在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4.1 进一步加强器官捐献知识的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器官捐献知识的宣传工作,学校教育是医学生了解器官捐献的重要途径,注重宣传工作进课堂,开设生命教育主题课程,阐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利他主义精神,引导医学生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人体器官捐献纳入临床医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定期的器官捐献知识培训,不仅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器官捐献的认识,而且提倡他们作为传播者将器官捐献的知识向身边的患者及家属宣传普及。

4.2 鼓励医学专业人群做器官捐献协调员 发挥医学专业人群在社会中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器官捐献的宣传工作中来,积极做器官捐献协调员,加强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的建设,培训他们掌握潜在捐赠者的定义和评估指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在早期阶段识别潜在器官捐献者,并以恰当的方式向患者家属传播器官捐献的知识,为生命的延续“牵线搭桥”。

4.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主要强调的是捐献过程原则,而还有一些问题仍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如调查对象反映的担心器官被滥用或被买卖,缺少保护捐献者合法权益的规范,相关的立法部门应完善管理架构体系,严格执行分配制度,确保器官分配公平合理,专项整治器官买卖现象,减少捐献者的顾虑。

4.4 建立高效的工作体系,增加奖励性政策 建立简化高效的捐献流程,细化捐赠程序及相关事宜,以政府为主导,设立器官捐献专项基金,鼓励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展相关的公益项目,支持和奖励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庭。对于捐献者的直系亲属如需接受移植手术,在分配器官时给予优先权。

猜你喜欢

医务器官意愿
器官也有保护罩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