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皖南中蜂养殖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023-01-26李新路安徽省黄山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文│李新路(安徽省黄山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一、黄山市皖南中蜂养殖业现状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总面积9807平方千米 ,以“八山一水一分田”为地方特征。当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皖南中蜂是皖南山区定地饲养的当家蜂种,具有适应性强、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产量高的优良性状。近年来,围绕中蜂保护和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先后制定黄山中蜂“十一五”发展规划《黄山市特色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蜂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歙县深渡建立了省级皖南中蜂保护区,黟县、祁门县也分别设立了县级皖南中蜂保护区,中蜂养殖规模逐年壮大。其中歙县依托以三潭枇杷核心产区为主的新安江沿线1666.67公顷枇杷园林,发展中蜂养殖与枇杷花蜜产业,形成了以深渡镇中蜂养殖基地协会主导的中蜂保种、育种、养殖和蜂蜜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但对比把中蜂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黄山市保护发展步伐相对滞后。
二、黄山市皖南中蜂养殖业发展面临问题
1.中蜂种群日渐式微。皖南山区是“中蜂生产区”的理想地带。然而皖南山区中蜂目前仅4万群,平均每平方千米1.8群,且分布不均。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大量引进西方蜜蜂,种间竞争问题较突出。据史料记载,1923年歙县吴太立从上海引入意大利蜜蜂。1930年意大利蜜蜂养殖发展到20多户,700余群,兴办了4个百群以上的蜂场。1949年10月1日后意蜂发展迅猛,到1956年安徽歙县蜂场(今徽州蜂场)饲养意蜂超千群,成为当时全国八大田营集体蜂场之一。意蜂经常会与本地中蜂群争抢蜜源,甚至残杀个头相对小的中蜂。另一方面是盲目建场养蜂,对当地蜜粉源植物的种类、分布、花期及泌蜜量等相关基础数据掌握不够,存在地区蜂群过载现象。
2.粘虫黄板干扰。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程,使用“粘虫黄板”技术去除茶树害虫。但很多农户将其利用到油菜地、枇杷园防虫,且由于扦插时间、密度、地域范围等不尽合理,对黄山市中蜂产业特别是皖南中蜂资源保护造成了一定影响。一是黄板扦插时间。考虑到茶季劳动力等因素,黄山市扦插黄板时间一般提前安排在早春百花盛开季节,也正是皖南中蜂繁殖采蜜的最佳时节,由于昆虫存在趋黄性,致使粘虫黄板对中蜂养殖伤害较大。如歙县深渡镇养殖基地1万群中蜂不同程度受损。二是黄板扦插密度和高度。技术要求每亩扦插40片左右,导致中蜂飞行空间缩小;且黄板高度与蜜蜂飞行高度一致,增加了被粘概率。
3.蜂农养殖积极性受挫。一是受新冠疫情冲击,部分地区存在蜂蜜滞销情况。一方面因为山区交通不便,蜂农外出放蜂受阻;另一方面因疫情影响,国内外采购商未能考察基地,采购订单减少或取消,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目前歙县深渡镇230场户蜂农约150吨枇杷花蜜产量有三分之一滞销,影响了当地蜂农收入,打击了蜂农养殖积极性,不利于皖南中蜂保护和枇杷树来年授粉。二是蜂产业的发展易受气候、蜜源等因素影响,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产业。灾害性天气会影响蜜粉源植物生长,干扰蜜蜂采集蜜源,导致蜂蜜绝收,挫伤蜂农养殖积极性。
4.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一是受养殖规模、蜂蜜产量、品质均一性及集中上市时间等影响,当地蜂业产业发展制约性大,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益不稳定。品牌多而杂,缺乏医药保健、化妆美容等高附加值的蜂产品,产业链延链能力弱。二是受制于资金、技术、土地等,中蜂养殖采用传统的作坊式经营,虽注册了“歙葩”等地区商标,也有相应作坊认证和经营许可,但当地中蜂养殖规模有限致使产业化发展较难,与企业标准化体系的质量认证相比,超市对接当地作坊蜂蜜产品采购意愿不强,市场竞争力不高。
三、黄山市皖南中蜂养殖业发展对策
1.优化区域布局。一是结合农业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对全市开展蜜源植物资源普查和养蜂范围实地调查,摸清当地蜜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发展中蜂养殖,优化中蜂养殖区域布局,做好中蜂饲养整体规划,并积极培育挖掘当地特色蜜源,逐步实现蜜粉源植物资源与蜜蜂饲养量均衡发展。二是委托科研院所对中蜂开展鉴定考察工作,并制定保种方案及技术路线,推进良种保护开发,深度挖掘皖南中蜂特种资源优势;三是完善地方流动养蜂准入制度制定,结合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借助卫星定位系统,明确流动养蜂人转场许可区域边界,科学划定中蜂保护区,减少盗蜂纠纷。
2.合理使用黄板。结合皖南中蜂生物习性,科学有效使用黄板技术,妥善保护好地方品种资源,确保黄山市蜂农利益和中蜂产业发展。一是在中蜂规模养殖场(50群以上)附近500米内适当调整扦插黄板时间,错开采蜜花季。二是在蜜蜂养殖区域3千米内降低黄板扦插密度,并将黄板高度提高到70厘米。同时,在每年9月的茶花期内,降低黄板扦插密度。
3.加强产业扶持。一是解决运输难题。为确保新冠疫情下蜜蜂、蜂产品和生产资料正常运输,政府部门可根据蜜源和新冠肺炎疫情情况,科学规划放蜂转场路线,阶段性提供“疫情低风险蜜源地”信息供蜂农参考,并联系物流企业为其办理“绿色通道”通行证,提醒蜂农提前与转入场地所在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保障在本地花期结束前顺利完成蜂群转场。二是推进歙县深渡镇中蜂养殖基地协会与徽州区养生源公司等本地企业开展合作,形成稳定价优的原材料供应合作机制,帮助蜂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蜂产品原料采购信贷流动资金,进一步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开展皖南中蜂养殖产业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健全蜂产业抗风险机制,最大程度降低蜂农损失,维持皖南中蜂养殖产业的稳定。
4.健全中蜂产业链。一是支持徽州区蜂业协会、歙县深渡镇中蜂养殖基地协会等蜂业组织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带头开展蜂产业“三品一标建设”,把标准化蜂业示范基地建成优质、绿色安全基地。二是扶持培育蜂产品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开发蜂蜜饮料、蜂蜜甜食、蜂妆等深加工蜂产品,提高蜂产品附加值。三是深化“蜂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蜂农”经营模式,标准化中蜂生态养殖,统一包装销售,提高蜂业组织化程度。并利用徽州区“中国蜜蜂之乡”品牌资源优势,打造蜂产品特色农产品,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结语
面对中蜂种群日渐式微、粘虫黄板干扰、蜂农养殖积极性受挫、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等当地皖南中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优化区域布局、合理使用黄板、加强产业扶持、健全中蜂产业链等发展对策,立足山区独特地方资源优势,以期为推进良种保护开发、标准化中蜂生态养殖、蜂产品特色农产品打造、促进黄山市特色蜂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