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下的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究

2023-01-26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内江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指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张 雪

本文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框架,旨在探析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思辨能力缺席的原因及现状,从调整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辨教学的可行性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语言素养。

201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导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引导高校提供分类的高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成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2020年10月18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北京发布。修订工作组本着继承为先的理念,总体保留了《指南》(2015版)的整体框架,在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定位与性质,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和教师发展[3]。其中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思辨能力培养占有很大的比重。

大学英语一直以来都是各个院校的最基础的课程,大学英语在我们国家的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也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不容忽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将在指导全国各普通高校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一直以来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跟上学科前沿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这次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发布,为同一时期我院的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奠定了更高端更详实的基础,引领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整改,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求把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引向新的高峰。

1 思辨能力概述

思辨能力是一系列思维方法和认知技能的综合体,更直白来讲就是思考和辨析能力,也叫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这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要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习者在面对纷杂选择的时候,充分分析该事物的两面性和多维角度,如优缺点、利与弊等,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或得出综合性的结论[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本人的在校学习和成长,以至于到走出校园面向社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担起这个责任,努力且勤奋地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思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和探究,制定更为细致和精确的培养目标[4]。

虽然近些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分析和讨论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绝大多数研究还是从英语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思辨缺席情况还是堪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就是思辨能力[4]。因此,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思辨能力培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角色,大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科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指南》(2020版)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堂应将语言技能培养融入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使两者相辅相成。

2 现状分析

思辨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学习者经过长期的大量的针对性训练和练习才能获得的一种复杂性技能。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没有日积月累的堆砌和反复练习,语言习得也是一句空话。思辨能力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语言技能的提升也推进了思辨能力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思辨缺席问题早在1998年黄源深的《思辨缺席》文章中就提到了,他指出我们国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思辨缺席症”这个问题,缺乏对于问题的分析、综合思考和评价能力,也没有研究出能够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对于思辨缺席现象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讨论,虽然学生整体的外语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依然很难突破瓶颈,这样其实对于国家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障碍。学生在语言输出是遭遇的困难仍然很多,始终没有摆脱“哑巴英语”现象,即便说得出口下得了笔也内容空洞,缺乏个性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与《指南》中的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所作出的要求和内容相差甚远。形成这样的现状,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2.1 教学模式传统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句老话讲了很多年,却也说的很现实,学生学习时最关注的就是最后拿了多少分。而教师从学生的诉求出发,自己在多年的培训和影响下,已然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念根深蒂固,注重大量输出,源源不断地教给学生海量的知识和解题技巧,希望学生在最后考试中能拿到高分,两厢喜悦,却没有关注到学生思维能力缺失这一问题。学生学到最后,可能会获取较高的考试分数,但却丧失了对很多事物和话题的批判评价能力,只是机械式地学习,没有得到综合性的素质提升。

2.2 教学目标单一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和选取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石。制定什么样的的教学目标其实直接关系到以后教师教学的方向和成果。大学英语教学布标不仅仅包括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还要求老师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融入对于学生人文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灌输。但很多时候,教师把教学重心都放在了知识点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等看待事物的观念角度,缺乏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推理分析的空间,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高度和塑造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

2.3 拘泥于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比较固守陈规,习惯于利用手里的教材来实施教学步骤,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材更新未必及时,书中很多内容和材料大多没有变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态势。一批批的学生因为成长的时代和环境,接受的教育理念等,也呈现出了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再用相同的模式和内容教授,可能未必合适。另外,教材中设计的一些练习和活动可能也没有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这都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4 评价机制死板

现如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还是以传统的考核方式作为重心,学生的期末考试以及卷面成绩仍占有主要地位,过程性评价欠缺。另外考核方式均以笔试为主,没有关注到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即听说能力。笔试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果,但是听说技能如何体现呢?单一的评价模式在相当程度上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也不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意识。学生会把每个科目的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当成他们的终极语言学习目标,如果缺乏教师的过程性引导和训练,学生便没有机会进行个性化思考和逻辑思维的练习,语言的学习便只是对于优秀分数的追求,而非广阔视野的拓展和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3 培养策略探析

在《指南》的指引和带领下,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调整,不管学生的层次和个体差异如何多变,但总的方针和方向的引领势必会为大学英语教学给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

3.1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3]。作为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环境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才能增强自身的日常思辨意识,在教学中渗入对学生的教育[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心中要想着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为目标,打造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设计会话活动和口头发言能够体现学生作为课堂中心的主体,使得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个性化的观点提出,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辩解能力。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观摩和交流,更新自身对于现阶段教学动态的了解,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和深度,完善自身。

3.2 明确教学目标,融入育人理念

根据《指南》,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3]。而在培养思辨能力的同时,其实也包含着育人理念。比如我校综英三教材的第一单元涉及到中外文化对比,需要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深化“文化自信”认识,教师可以根据三个层面的内容,结合当今国际局势和时事热点讨论和举例说明“凡人善举”、“和谐共济”和“互助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次内涵,同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西方国家“help”、“aids”等有关“帮助”的英文词汇释义,明确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秉承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别于西方主流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学生在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手段的选取的目的都是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指南》中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资料和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且有效的教学方法[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为主体,教师“教”为辅助。网络时代和现代科技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媒介和网络平台,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线上线下结合,发布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任务,问题具有可答性,答案具有开放性,这样促进学生从最初的被动灌输向主动探究进行转变。比如可以尝试使用微课,慕课等,翻转课堂一直以来也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微信,QQ平台也可以发布任务,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3.4 调整考核方式,评价体系多样化

《指南》中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面提出,评价与测试是检测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3]。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掌握促学评价的理念,采用促学评价的方法,处理好测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利用评价与测试改进教学,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教师应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关注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系统的详细的记录和评价[6]。比如学生预习,课堂表现,课前小测,小组讨论总结,个人发言等环节,教师都要一一进行详细客观的记录。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要求,逐渐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关注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应用训练成果,加强思维训练,进行习惯性自我评价。如果是小组协作训练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打开闭塞的眼界,开拓视野,尝试从多角度去理解和学习思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从宏观大家角度去把握方向,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学生秉承将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共同推进和提升的理念。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院办学的特色之一,也是“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更有利于提高全院师生整体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正是体现了“个性化”培养的宗旨。作为教师应努力提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对促进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大学英语课程应改变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从需求分析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更加多样和开放的教学模式,以达成思维训练的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指南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