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艺术类专业班级管理策略实践研究

2023-01-26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类辅导员班级

何 飞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做到有妙方,才能引领有方,才能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艺术类专业在各高校占一定比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认知、思想、心理和学业上都表现出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的特点。与其他专业的班级相比,艺术类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存在一定困难。如何根据艺术类学生各项特点,加强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班集体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育人功能是辅导员的重点工作之一。本研究作者结合多年担任艺术类班级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在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班级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经验分享。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显性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因为长时间沉浸在艺术氛围熏陶和艺术创作中,他们有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形成了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他们根据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审美能力去塑造自己美的形象。有较强的表现欲,个性张扬,穿衣打扮和行为习惯均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追求时髦,对新潮流比较敏锐。这些是我们能通过观察看到的学生显性特点。

(二)艺术类大学生的隐性特点

1.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感性是艺术类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一个认知特点。艺术创作是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需要创作者有强烈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如果缺乏个人感受和体验,那所创作的作品就缺乏生动微妙的感性特质[2]。所以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感性特点明显,而且他们的感性思维明显优于理性思维,偏爱用感性思维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是艺术类大学生的另一个重要认知特点,艺术类大学生认同和认可的事情,他愿意去做,而且愿意做好。但如果他不认同也不认可的事情,就很难完成其任务。

2.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是思维活跃。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普遍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好奇心比较强,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3],而且热情且富有活力。求新求异成为艺术类学生追求的时尚潮流,他们在思想行为中力图求新求奇,打破陈规,敢说、敢闯、敢想、敢干[4]。二是政治意识淡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普遍不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中国的国情、政治制度、方针政策了解甚少,参与政治事务及热情较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明显偏低。三是集体观念缺乏。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往往是小班教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都对个性化有着强烈的追求。这样就养成了艺术类学生一切从自身出发,考虑个人利益得失,这种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5],集体观念相对薄弱,对于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不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缺少大局意识、团队精神薄弱、集体荣誉感不强。四是纪律性不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不喜欢被管束,喜欢自由。他们不喜欢群居生活,缺乏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纪律观念。在学习态度上,经常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生活中表现为不顾寝室和教室公共卫生,寝室卫生脏、乱、差,夜不归宿,上课时间偷偷外出兼职打工情况时有发生[3]。并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五是缺乏理想信念。艺术类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容易受社会影响,特别是各种利益的诱惑。部分艺术类的大学生过分地追求物质利益,过分注重当前利益和当前享受,缺乏远大的理想,使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偏差。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专业能力也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目标追求和引领。

3.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是观察力敏锐。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要对“美”敏感,他们必须具备比其他人独特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只有细腻的洞察力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二是情绪容易波动。艺术类大学生单纯而直率,喜怒形于色,容易冲动,自我调整能力弱,有时难以理性面对现实。他们时而高兴时而失落,容易积极进取也容易受打击,情绪落差大。三是自负感强烈。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存在群体性特征,一方面,与一般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他们没有吃过生活的苦。部分学生多次参加商演和艺术创作,所得酬劳比普通劳动者高很多[3],逐渐使他们心高气傲,产生强烈的自负感。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来自城市,从小父母娇惯,物质、心理需求无条件满足,较强的优越感也助长了学生的自负感。四是抗压能力较弱。艺术类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上,物质充足,学习上,高考对于艺术生的要求也不高,他们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较少,导致他们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消极萎靡,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弱。

4.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业特点

第一,重视专业课程学习,忽视文化课程学习。在文化理论学习中,不少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理解能力差,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这就影响了他们对文化通识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表现为文化课频繁旷课,不积极参与文化课实践、讨论,不按科任教师要求交作业和交课程期末考核资料。

第二,专业能力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低。高校扩招后,由于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分数要求比较低,而对专业分数和要求比较高,所以艺术类学生对于专业领域的学习态度较好,也非常认真,投入专业领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较多,从而使他们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练就了较强的专业能力。但因为对文化课重视不足,长期忽视文化的学习,导致他们对科学及文化知识掌握不足,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应有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和其他专业类大学生相比,综合素质偏低。

第三,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容易受社会影响。大学期间,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因为所学的是艺术类专业,而社会艺术培训、演出活动等需要大量的像大学生这样的兼职人员,而且兼职大学生的工资待遇比专职的低,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所以艺术类大学生获得兼职参与社会实践较多。通过参加这些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强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是非辨识能力不足,世界观不成熟,容易让学生陷入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泥潭中。

二、艺术类专业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一理念:“家”理念,聚人心,促班风

家是情感的港湾,家是灵魂的栖息地,家是精神乐园,家就是你和家人在一起情感的全部,一个优秀的家庭主要是依靠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针对集体观念缺失、组织观念淡漠的艺术类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倡导“家”理念,形成“一个班级一个家”文化氛围,班级管理工作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家”,辅导员是家长。“家”理念强调同学之间像亲人般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情感上的链接。共建“一个温馨的家”,共建一个归属感和认同感都很强的“家”是我们所有“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义务。实践证明,以“家”作为理念管理班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6]。在“家”理念的积极影响下,班级同学之间关系逐渐融洽,同学之间、舍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越来越团结,班级的凝聚力显著提升,强化了艺术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同时,学生增强了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真诚宽容的积极品质。在班级管理上,学生也逐渐形成了“主人翁”意识,积极配合班级事务管理,主动建言献策,齐心协力共建班级,形成班风可嘉的班集体。

(二)二计划:“启智”计划和“修德”计划

针对艺术类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生涯规划薄弱、政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低的问题,从大二开始启动“启智计划”。“启智计划”主要包括榜样励志宣讲、专升本宣讲、教师资格证考试宣讲。励志宣讲,主要是邀请本专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往届师兄师姐(比如创业成功、就业比较好和比较顺利)对其奋斗过程进行宣讲,激发学生奋斗意志。专升本培训,主要是请往届专升本成功的师兄师姐进行“专升本的重要意义”“如何备战专升本”现身说法;教师资格证考试宣讲是针对未来想当教师的学生进行培训,宣讲内容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如何备战教师资格证”等,通过师兄师姐等朋辈的宣讲,让学生知道如何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励志宣讲、专升本宣讲、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宣讲启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索,并在思索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倾向,然后在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倾向的基础上制订在校期间的学业计划。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德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更有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大德。德“立”住了,人才能“树”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7]。针对艺术类学生集体观念缺失、组织观念淡漠、社会责任感低的问题,在校期间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实施“修德”计划。“修德”计划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与学生谈心谈话机会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礼仪礼貌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通过“启智计划”和“修德计划”,宏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倾向、是否升学等人生选择中,自觉将个人价值追求和社会价值相融合。微观上,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引导,艺术类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解决。

(三)三措施:抓考勤、班委带头示范、以好帮差

1.措施一:严抓考勤,促学风

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纪律意识不强,忽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平时上课迟到、逃课等问题。首先从课堂考勤抓起,每天每堂课,学习委员都要进行考勤管理,对旷课、早退、经常上课迟到的学生,如实上报给辅导员,再由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对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平时上课考勤对一门课学习和成绩评定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旷课的消极影响,在行为上从懒散变为积极主动上课。辅导员也会采用QQ和微信提醒的方式提高学生上课的出勤率。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持续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考勤管理,班级旷课率、迟到率逐渐降低,学生的纪律意识逐渐增强,逐渐形成良好的学风。

2.措施二:班干部带头示范,发挥榜样先锋作用

班干部是管理班级的主力军,是辅导员建设好班级和管理好班级的关键依托,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中坚力量,在学习、生活、班级文化建设中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为了更好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和自我服务功能,在班级中实行班委负责制。首先,班干部分工明确,将所有涉及班级管理的所有事务进行分解、细化,并落实到每一位班干部的职责中,做到各班干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次,对班干部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提出整体要求:班干部必须要有大局意识、有责任担当,能以身作则;班干部要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管理好班级、服务好同学。班委每两周开一次例会,就本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经过五年的实践发现,班委责任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执行力显著提升,班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3.措施三:实施“以好帮差”的学习帮扶活动

针对艺术类学生专业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有些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有些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的情况,实施“以好帮差”的学习帮扶活动,主张学习能力较强和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帮扶1~2个专业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散漫的学生,采用提醒、带动、帮助等形式进行帮扶活动。实施帮扶活动后,个体帮扶个体,部分带动整体,最终从整体上带动了全班的学习氛围,又进一步促进了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动态也随之而变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思想价值观引领者,怎样才能正确引导他们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是辅导员需要思考的。艺术类的学生天然背负“个性”“叛逆”“不合群”等标签,是别人眼中的“不好管”学生。通过辅导员工作实践发现,对艺术类学生存在这样偏见是因为不了解艺术类学生,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带过两届艺术类学生的辅导员想说:对待艺术类学生,请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偏见。针对艺术类学生所表现的独特的认知特点、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打破常规班级管理模式,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寻找到符合艺术类人才成长规律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班集体的育人功能,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完成在大学期间的蜕变,不断促进其在校期间的成长成才,实现了辅导员工作和学生成熟成长的“双赢”。

猜你喜欢

艺术类辅导员班级
班级“四小怪”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艺术类专访心得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不称心的新班级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