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路安全性评价 提升交通安全精细化水平
2023-01-25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钟小明贾嘉刘慧波陶勇
文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钟小明 贾嘉 刘慧波 陶勇
2015年至2020年,交通运输部连续6年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纳入“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累计投入车购税补助资金545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1224亿元,共实施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3.5万公里。
公路安全性评价作用
找出问题、科学评价、针对提升、效果评估是提升公路交通安全水平的重要工作流程,其中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依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程》,公路项目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交工验收、通车后按期进行安全性评价。目前,国内每年对超过5万公里公路进行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在优化设计方案、排查安全隐患、降低事故责任风险、完善公路设施、提升公路交通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方案》提出了针对重点路段开展安全性评价,根据评价结论提出整治措施加以落实的要求,这使得安全性评价可以进一步发挥精准评估、综合提升交通安全水平的优势。
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公路安全评价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安全性评价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部分地区存在空白
当前公路安全性评价工作在全国开展的范围与深度不同,部分省份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往往只在出了交通事故后才意识到应对相关交通安全共性问题进行评估,没有发挥出安全性评价在公路设计、建设、运营等关键阶段应该起到的前瞻性作用。
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中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各地普遍重视在公路项目的设计、交工等阶段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但在公路的运营阶段却较少开展安全性评价,这使得安全性评价贯穿在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各个关键环节的链条有所缺失。
配套制度尚不健全
当前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尚缺少必要的制度规定,各地执行标准不同,评价要求不同,开展的广度与深度也不同,覆盖面有限,尚未形成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流程。由于过程管理制度的缺失,部分安全性评价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找出关键问题,使得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和可信性降低,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安全性评价成果实施效果难以保证
安全性评价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对公路交通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主要工作成果为提出基于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的综合安全提升建议。目前,受管理职责的限制,安全性评价往往只从改善路和设施的安全条件方面提出建议,而配套的管理措施难以长效化、机制化落实,从而难以做到综合安全精细化提升。此外,安全性评价成果往往仅涉及被动防护提升等,其实施效果难以适应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
相关意见与建议
提升安全评价工作的程序性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公路建设程序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安全性评价开展时机、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使其成为公路建设程序中的固定一环。
加大安全评价工作的推广力度,使其融入公路建设全过程,在公路全生命期内为提升交通安全做出贡献。
建立交通安全评价信息系统,将各地区推进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及其安全提升改造数据录入数据库,实现动态跟踪;对没有开展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根据其安全状况和实施条件逐步推动,配合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及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等工作,将安全性评价工作进一步铺开,形成“评估、改善、记录、跟踪”的良性循环,同时避免出现同一项目反复评价、反复整改的出现。
提升安全评价工作的规范性
在吸取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安全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与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深度,使相关标准与规范更加适合公路安全形势和国情。
严格安全评价过程管理,通过完善的准入制度、过程监控和成果评审,保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公正性与可信性。
进一步明确公路建设项目各相关方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的责权关系,完善监督机制,构建良好的安全咨询环境。
提升安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丰富评价内容,注意对公路交通安全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全面评估,尤其要重点分析公路运营后存在交通事故聚集趋势的点、段,从人、车、路、环境、管理等方面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详细甄别事故成因,从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促进规范行车秩序、提升车辆安全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优化公路安全通行环境的实施计划。
打通管理职责限制,加强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交管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与资源数据共享,凝聚工作合力,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更进一步,从多层次、多方面拓展丰富公路安全提升措施,更加突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并保证配套的管理措施可以被长效、机制化地实施和落实。
结合“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推进精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科学规范信息指引,优化提升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完善公路恶劣天气动态管控设施,完善通行管理措施,加强城际重要通道疏堵保畅措施,做到交通安全和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