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疆班内科护理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以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慢性呼吸病护理》为例

2023-01-25杨晓娟朱延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评价护理教学

杨晓娟 朱延玲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62)

人类大健康时代,护士始终站在对抗疾病威胁的最前沿,近年来,新疆地区各类慢性病高患病率、高死亡率、病程漫长且当地居民认知较低。《“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慢性呼吸病防治已成为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之一[1]。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满足新疆当地护理岗位群需求,落实教育扶贫,我们将授课内容按医院内科常见病区划分模块及工作项目。现以“慢性呼吸病护理”项目为例,将援疆班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创新模式介绍如下。

一、整体教学设计

1.对接岗位整合内容

获奖作品项目二“慢性呼吸病护理”选自八大常见内科病区中的模块二“呼吸内科疾病”,具体涵盖以下工作任务:单一疾病护理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且疾病之间存在逐级加重、进行性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和整体性,进一步设置了对慢性呼吸病病人从入院、住院、出院的综合实训;病人出院以后的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护理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当中,因此创设了拓展性护理任务“慢性呼吸病社区服务实训”,通过社区的服务式学习(service-learning)将专业课程与社会服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公民责任感与职业意识。整体任务的设计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层级递进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了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对慢性病病人从医院到家庭、社区,健康全过程的整体护理理念。

2.厘清思路创新模式

高职护理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突出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具备能力框架、模块化课程和能力评价三个核心要素,学习者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突出学习的灵活性、高质量和透明化[2]。在此理论指导下,我们创建了“一线二融三阶梯”的教学模式:

(1)“一线”:内科各类慢性病的整体护理技能一线贯穿,如慢性呼吸病护理,涉及气雾剂、家庭制氧机、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哮喘、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抢救、促进排痰的方法、呼吸功能训练等。

(2)“二融”:课程思政、信息技术合理融入教学中,提升课程的思想深度、可评可测及生动有趣。

(3)“三阶梯”:按护理工作程序,开展疾病个案护理、综合实训、社区服务实训三阶梯内容,体现护理任务从简单到复杂、层级递进的逻辑关系,以《慢性呼吸病护理》为例,教学模式设计详见下页图1。

图1 《慢性呼吸病护理》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3.模式引领优选策略

(1)德育为先,将课程思政无痕浸润

内科护理教学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针对授课内容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者精神、劳动精神、仁爱教育等思政元素,通过课前正能量资讯推送、课中知识巩固、实操点评、梳理拓展环节适时融入、课后重难点强化、知识点提升时启发反思,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2)援疆队帮扶,开展“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指的是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同龄人分享对各类知识、观点的理解、想法和感受,被描述为一种具有若干积极结果的模式[3]。为缓解援疆班学生的思乡情绪,营造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和谐校园,学校援疆队与各级援疆班组建互助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学习督导,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助互学、协作交流,达成提升学习品质、激发学习能动性、培养团队意识,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目标;同时,生活上援疆队老师和同学24小时陪同,竭尽所能予以关爱和照护,并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远离家乡的学生感受来自汉族同胞的温暖,增强归属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叙事教学串联病例

内科常见疾病的辨别较难掌握,因此设计故事案例串联相似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慢性呼吸病护理项目就是以一位援疆工程师不同年龄阶段慢性呼吸病进行性发展这一故事案例贯穿始终,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辨识相似疾病,同时通过连续性的案例叙述,让病人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唤起学生的共情,增强学生同理心及职业认同感,激发他们的感恩回馈。

(4)行动导向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强调高职护理教育学生技能应用的灵活性,系统开展行动导向教学: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故事案例引入,设置医院、居家、社区不同教学情境,通过小组角色扮演及深入附近社区实施护理任务,最后启发学生头脑风暴、归纳总结护理要点。将"行动导向"渗透和融入学科教学中,促使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进步[4]。

二、教学实施过程

1.行动导向、师生共融,“五学三段”贯穿教学全程

“五学三段”强调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师生教与学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准备阶段:导学——自主学

教师发布学习资源及课前任务,推送反映社会正能量的资讯,增强学生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援疆队利用晚自习,辅导并记录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促进民族间交流,增强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动态调整“课中”教学策略。

课中内化阶段:启学——做中学

①巩固:教师首先进行课前学习任务分析,引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导学生学好知识技能。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②导入:通过导入扎根边疆、爱岗敬业援疆的工程师李先生故事案例,援疆队同学担任模拟病人,协助完成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他人的无私付出,唤起他们的感恩回顾,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以任务驱动,明确各项工作内容;③致用:在理实一体的工作情境或社区,实施护理任务,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沉浸式学习,援疆队适时参与协助。过程中合理运用动画、虚拟仿真、AR技术等信息化资源,结合老师示教,将任务中的重难点层层剖析,同时将人文关怀、哀伤观念、严谨细致等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过程,最终使学生内化于心。通过学生播放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的操作视频,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④评析:师生分别点评分析每组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打分,启发学生护理工作中应展现仁爱、敬业等职业素养。⑤拓展:梳理护理操作中的要点,拓展行业中的新技术、新规范,启发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如任务三之肺心病急救护理:首先利用云班课点评课前任务,导入故事案例,通过虚拟软件强化抢救流程,接着小组协作完成急救护理实操并进行组间、教师评价,最后头脑风暴梳理抢救要点,引入无创呼吸机,拓展居家使用新规范,鼓励学生了解护理新进展、提升创新意识。同时积极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在讲解无创呼吸机时,促进学生思考真正守护患者健康是伟大的逆行者白衣天使。通过播放一位支援武汉抗疫的新疆医疗队的护士视频,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携手并肩。

课后提升阶段:评学——提升学

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进行个体化指导。适时辅以援疆队帮扶、师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补齐短板、巩固提升。通过课后反思,进一步武装学生思想,强化其劳动精神、职业认同等职业素养。

2.强化过程、探讨增值,多元结合构建评价体系

构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分为过程性评价(100分)和增值评价(10分),过程性评价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八个具体评价指标;其中理论测试选取护士执业考试真题;实训考核参照护理技能大赛、“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置任务评价表;评价主体共有四个即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组间评价、第三方评价,如下图所示。通过全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检测学生慢性呼吸病学习阶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为提升援疆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对“社会服务参与度”“实践创新”方面进行增值评价,更好地促进其全面、个性发展,实现人人成才。

三、特色创新

1.创新“一线二融三阶梯”教学模式,形成“四有”课堂教学

有故事:故事案例贯穿疾病讲授,以叙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涵;有情境:故事案例的发生从医院到家庭社区,通过模拟不同的工作场景,增强课堂的体验和沉浸感;有思想:授课中注重护士职业素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提升课堂的思想和深度;有趣味: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增添课堂趣味性。

2.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实现思政浸润课程

作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示范专业,将“立德树人、服务当地健康事业”确立为援疆护理教育的根本任务。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仁爱、敬业等职业素养的同时其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意识,通过课前“引”导、课中“融”合、课后反“思”武装学生思想,形成学习内驱力,促进其健康全面地成长。

3.援疆队帮扶,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遴选综合素质优秀的汉族老师和学生组建援疆队,协同授课老师、辅导员关心新疆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让她们在“相亲相爱”的环境中成长进步,思乡之情在与汉族师生的朝夕相处和关爱中淡化,通过援疆队的帮扶、“同伴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唤起他们的感恩回馈,将获得的小爱转化为对祖国、民族的大爱,提升国家共识和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评价护理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