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唱的读谱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2023-01-25陈辉

成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读谱谱子乐谱

陈辉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第十小学(广西北海市 53600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合唱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合唱的孩子不会读谱,老师累,孩子也累,所以,一线的合唱老师,特别是作为音乐老师一定要把读谱能力作为基础来抓,基础好了,一切迎刃而解。

所以在开头有必要讲一下读谱能力教学的重要性。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廖家骅教授在《中国音乐教育)2010年第2 期的一篇文章《面对现实的识谱教学)中提到:“从音乐教育理论方面来看谁也不会怀疑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因为识谱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是解读和表现音乐的手段。”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解读和表现音乐的手段”是对识谱教学重要性的有力阐述。

《音乐课程标准》也对识读乐谱做了解析“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见识谱教学是必须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在国外不管是“奥尔夫”还是“柯达伊”这些教学体系的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围绕音乐的乐谱知识进行,而每一项内容都不是枯燥的,而是围绕音乐为中心的游戏律动的内容。这些教学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这些乐谱知识不是学生不喜欢,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我们教师把这些内容过于知识化,过于机械化,没有把这些乐谱知识生活化、直观化,所以学生不喜欢、感觉枯燥。

鉴于中国的读谱能力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下面我简单分析下我国学校读谱能力的现状。

(1)学校基层的音乐教师读谱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基层老师在参与学校合唱教育过程中,发现各地都存在音乐教师识谱有困难或音唱不准的现象。不少教师在合唱排练过程中,只看合唱谱不看钢琴谱,这是其中一个问题。

(2)音乐课改的进行我们的音乐教学理念已经从原来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变为体验、感受为主。

随着音乐课改的进行我们的音乐教学理念已经从原来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播、忽略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和熏陶改为倡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把音乐的情感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学的方法也多以体验、感受为主。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提倡有机结合到教学环节当中进行。在这些理念中应该可以看出虽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感受和体验为主要内容但音乐的乐谱知识和音乐的各种技能训练一点都没有削减只是要求教师们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体验中去学习乐谱知识和培养音乐技能。

(3)家庭对孩子的音乐教育缺失。

以我们学校为调查案例,位于城区中心的一所农民工弟学以校,80%的孩子的家长是在城市务工,孩子的教育可能只是注重文化教育,对于艺术,特别是对于音乐教育更是缺失,这也是其中一个问题。

文盲不仅是指不能阅读文字的人,也指不能阅读音乐的人。可以想象一个人不能阅读文字而能够掌握书面文化和任何一种知识吗?同样,不会音乐的读写就不能掌握音乐知识。读谱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音乐。

合唱作品就类似校园合唱中的“课本”,也影响着读谱教学的发展。读谱能力要从娃娃抓起。基于以上的现状,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下作为一线音乐教师的想法。

1 音乐教师自身要扎实业务,脚踏实地提高自身的读谱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现在的负担很重,他们要会独唱、独奏、舞蹈、合唱、京剧,各种艺术模块都要掌握,对教师们也是考验。未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师将是趋势。

但往声乐和合唱方向发展的教师应脚踏实地地做好最基本的读谱能力的提升。平时尽可能地使用五线谱。当拿到一份班级合唱的总谱时,要去研读,合唱的总谱研读一般都有三个步骤:首先是用眼睛“阅读”总谱,把谱子当中的旋律读出来,分析旋律的声部走向,理清各乐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乐段,并找出逻辑关系,选择最佳处理方式;关注谱面符号,引导作品理解与处理。因为当今的合唱作品极少是用同一个声部从头到尾演唱下来的,旋律可能在不同的声部出现,因此可以先把旋律划出来,熟悉旋律的基本线条,掌握其乐句和情感的脉络,并把它完整熟练地演唱。

第二个步骤就是在钢琴上把合唱总谱弹出来,想象总体的合唱音响,感受作品的和声进行,建立准确的作品结构概念。对音乐进行和声与曲式分析,包括和声走向,伴奏织体,调式调性等,意图掌握作曲家的写作手法、音乐动机,认真把握音乐和声中特殊音所带来的特殊色彩,建立一个音乐作品的基本框架。在弹奏总谱时可以左手两个声部,右手一个声部,也可以左手一个声部,右手两个声部。合唱部分弹奏完成后,指挥对作品就有了总体的音响概念,此时必须对作品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分析。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节拍。节拍与节奏相互依存,共同推动音乐静与动的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节拍就是规矩,在规矩中可以制造众多的平衡与不平衡,给音乐带来新的活力。而节奏也只在节拍的律动中才能自如舒展。如果是有钢琴伴奏的作品,此时就要找两个人来用双钢琴完整演奏作品,一个人弹钢琴伴奏,一个人弹合唱部分。因为合唱的钢琴伴奏也是作品的一个声部,它与合唱的演唱部分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有的合唱作品中的某个乐句或乐段甚至由钢琴担任主旋律,合唱为伴唱,因此用双钢琴演奏合唱作品才能准确表达有钢琴伴奏的合唱作品。第三个步骤就是背谱,只有准确地把谱子的每个声部都背下来,才能在排练的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著名指挥大师严良堃曾经说过:“指挥要把谱子装在脑子里,而不是把脑子装在谱子里。”

2 音乐教师应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课标,规范每一节音乐课,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读谱能力理念,不要闭门造车

2.1 教师主动学习探究读谱能力的教学,不能畏之、避之,合理安排学校的活动任务,减少对课堂的冲击

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读谱能力教学能否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现在的音乐教学教师们抓住以审美为核心而不敢触及到音乐知识的传授特别是读谱能力教学内容,好像一接触识读谱能力的内容课堂就变得没有了生机,没有音乐的气息了。因此许多老师对于识谱教学有畏难的情绪。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识谱是音乐的一部分乐谱就是作曲者对生活的另一种解释那我们音乐教师就要从乐谱当中读懂这些才能非常生活化地把乐谱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能真正地理解音乐、看懂乐谱。简而言之,是让学生在体验音乐地过程中学习和提高了读谱能力。

在班级的课堂上,我主要是用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音高与和声概念。柯尔文手势包括七种不同姿势,各自代表音阶中固定的某一唱名,并通过在空间所处的不同高低位置,显示音阶中各音高低关系和调式音级倾向。柯尔文手势利用视觉手段,用手势在空间表示位置和运动方向,使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能帮助学生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从而唱准每一个音。对于初涉合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用手柯尔文的手势同时指示两个声部进行和声音程的练习,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把握音准,建立和声的概念。

在学生有了基本的音高概念后,让学生再去认识唱名、音名,就顺理成章了,学生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掌握读谱的基本要求后,就开始演唱乐谱了,毕竟是孩子,在课堂上,老师要不断地提示孩子演唱音符时注意音高的同时,要告诉孩子要注意看音符的上标注的表情符号,常见的反复记号、渐强渐弱、顿音、连音线等,通过老师的示范或欣赏歌曲,简而言之是通过听去体会加上表情符号和不加上表情符号的区别,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将来在读谱能力上会逐步提高。

不少知名的指挥给自己的团员在讲读谱时强调,把乐谱当成识字一样来学。首先,心里要想着将学习乐谱当成是学习汉字一样,每一个音符都表示着不同的音高,通过训练既有利于合唱团员学好简谱,还有利于每个团员在脑海中构成模唱音程的音高。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学生的排练活动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当今“双减”教育环境下,我们音乐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特长,勇于开拓自己的小天地,在课后服务这块打造起自己的特色班,比如说合唱教师,可以选拔有声乐兴趣的孩子组成一个合唱班,去重点培养她们,为学校平时开始开展的文艺活动去展示。这样就极大地避免学校活动对课堂的影响。

2.2 要慢速积淀内涵

首先,对于新谱在读谱时不宜速度过快,速度快了,眼睛、脑子、耳朵走不到一起就会出现手忙脚乱,节奏节拍也会乱,这样对视唱者的心理也会受影响,寻找适合让自己的眼睛、脑子、手走在一起的办法那就是放慢速度,以准确的节拍,不停顿的按着音符进行演唱下去的速度为宜。其次,可将旋律进行分段、分句、分节,这样既能减轻对乐谱视唱的畏惧,增加学习中的兴趣,又能将乐句简短,可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其不停地重复演唱,倒不如将乐曲分句分段来养成,而且是屡试不爽的科学办法。

2.3 养成按谱演唱的好习惯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不少的学校的音乐课堂也好,合唱团队也好,在演唱时速度、节奏与乐谱不符,并难以与伴奏合拍,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演唱时不良的演唱习惯造成的,没有按照谱面的各种标记来规定演唱,只是凭着自己内心的韵律及主观意愿来唱。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培养合唱团员在识谱学谱的同时,养成按谱演唱的好习惯,谱面上的每一个标记都不能放过,并且要努力夸张的做到位。总之养成一个读谱的好习惯,就能让我们在合唱练唱和排练时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2.4 建立自觉读谱的理念树立严谨和严格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

歌唱与视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音准和节奏错误,归结起来多数是因为缺乏主动读谱的自觉性所致。要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我们在练唱时要看着乐谱学唱。乐谱是符号、图形,是视觉不是声音,如何把看到的乐谱变成声音甚至音乐,唯一的途径就是唱谱。通过唱谱,才能真正把符号变成声音,因此乐谱对学音乐的人来说意义重大。而演唱是把已唱会的“内心音乐”提取出来,变成特定的“乐器”声音,再通过耳朵的辨别、纠正,形成好听的音乐。因此,唱谱好比安装软件,在练唱时打开软件。如果不唱谱,直接从乐谱到学唱的过程,其实心里是没有音乐的,或者音乐是没有真正深入内心。另外,乐谱是作曲家记录感情、创造形象、表白心灵的重要载体,是作曲家和演唱者之间互相沟通的重要媒介,也是作曲家留给歌唱艺术的宝贵财富。从尊重艺术和艺术家成果的角度讲,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乐谱标注的符号,规范读谱,唯有读通读懂读顺乐谱,唱歌才能“靠谱”。更为重要的是:合唱团每一个成员都具备了包括读谱能力强在内的良好音乐素养,则一个合唱团的整体素质将得到明显提升,即便遇到任何大赛的考验,都能做到无往而不胜。

2.5 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读谱能力理念,不要闭门造车。

在美国的社区看到大爷大妈们一小时可以排练八首作品,阎宝林特意在排练后去询问指挥,为什么大家读谱速度可以这么快。指挥对阎宝林说,他们读谱就和中国人读汉字的道理一样。对比之下,阎宝林深感我国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在读谱等方面的欠缺,或许已成为制约中国合唱发展的一大“顽疾”。

浙江大学八秒合唱团的阎宝林指挥对读谱练习归纳一些经验,这也是值得我们一线音乐老师值得参考的。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把谱子上的音符清晰地唱出来;第二,读谱子上面的强弱符号;第三,研读谱子上的表情记号,不论是流动的旋律还是跳跃的旋律,指挥一定要帮助学生理解;第四,加入歌词并结合音乐风格指导。指挥读谱看到的不只是音符,还有许多句子和语言。由于音乐风格是通过音乐性和语言性体会的,所以指挥在读谱的过程中会告诉学生为什么这句要连,这句要跳,这个跳音与歌剧的跳音不一样,这里采用“哼鸣”唱法是为突出语言风格特点等细节性问题。

3 家校联动,利用班群平台,多和家长沟通,提高孩子的读谱能力

“在音乐厅的二楼,看着楼下观众可以拿着节目单里夹着的合唱谱子,按自己的音域跟着指挥集体合唱,我真被他们的读谱速度惊呆了。”时隔两个月,合唱指挥家阎宝林从美国回到中国,依旧对这一画面难以忘记。作为赴美进行合唱交流的代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阎宝林在美国中部深入学校、社区观摩合唱排练。美国合唱团“读谱快”是最触动他内心的感受。有时候他也会想,“如果中国合唱作品不断增多,中国合唱团有能力将他们快速演唱出来吗?”

“美国早在上世纪80 年代时也走过弯路,音乐课以快乐为主,但是后来发现如果读谱能力不解决,孩子的视野就会变得很窄。唱歌也会完全依赖老师。发现问题后,美国基础教育做出了改变。学校不但加入了视唱练耳课程,而且通过构唱等方法让孩子的音准基础打得非常牢。”

可见,在美国不仅学校重视读谱能力的培养,包括家庭也很重视孩子的读谱能力。在西方欧美的发达国家,周末的音乐会都是场场爆满,家长会带着孩子去到音乐厅去欣赏音乐,当然,在中国一二线城市这样的情景也有,但是区别在于他们会根据音乐会曲目带上相应的歌谱去到音乐厅,而中国的家长和孩子会两手空空地去欣赏,只是简单地欣赏,这个不一样的习惯就导致了中美两国在读谱能力形成巨大的反差。

这个巨大的的差距需要我们一线的音乐老师去改变,家校联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定期去剧场听音乐会,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说到听音乐会,在我们这样的五线城市是极少被家庭提到的活动之一,大多会去看看电影,去KK 歌,逛逛商场等,很少会提及看音乐会,这些只能局限在少部分圈子里面学音乐的孩子。因此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孩子和家长走进剧场或音乐厅去欣赏和感受音乐。

(2)音乐老师通过班群,逢周未发些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的古典音乐,附上曲谱、附上作业,让孩子们看着曲谱有目的地去听以完成老师的作业。

(3)定期在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视唱练耳方面的比赛。

说到校园比赛的活动,孩子们大多是语文和数学方面相关的,很少会相关于音乐方面的,通过开展视唱练耳比赛,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欲望和挑战的欲望,而且还会让音乐老师的常规课堂会有更多的孩子去求知和关注,兴趣会更浓了。我曾经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过类似的活动,孩子们顿时课堂上的关注率和集中率提高了80%以上,学生的求知欲上来后,我在班级开展班级合唱就得心应手了,不光有伴奏的作品唱得好,甚至于无伴奏的作品孩子也能胜任。

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读谱能力提高后,平时音乐课,学生就能拿到谱子直接开始唱,老师稍作讲解,完全如同平时的排练课。一节课听下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结果是双赢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班级合唱还是学校的合唱团,只要把基础的读谱能力培养好,合唱排练、课堂教学将都不是难事,一切将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读谱谱子乐谱
山之高
乐谱:放飞梦想
浅谈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读谱的能力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论钢琴演奏的音乐性
基因密码乐谱
谈读谱与音乐听觉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我有一个“大盆友”
试一试,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棒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