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23-01-25武子涵

成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医学生职业

武子涵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濮阳市 457001)

1 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综合分析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根据自身的性格、能力和兴趣制定最合适的职业定位,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科学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学生制定的职业目标更加合理、职业路径更加明确和高效[1]。

中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在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的健康养生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由于中医专业的学科特殊性,目前医学院校在医学生培养方面还是主要集中于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而在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环境下,即使医学生们已经迈入大学,但仍不具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习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缺乏以及不重视。本文将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中医专业高职学生的特殊性进行阐述和探讨,以提高中医专业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和实际应用。

2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及基本理论

1908 年,“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词诞生于美国。当时美国有大量年轻人失业,“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针对这一情况成立了第一个职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并首次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1]。到五六十年代,舒伯等人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生涯”的概念,自此,职业生涯规划不再局限于服务职业规划,还包括培养大众具有综合自身主观及客观因素合理科学地制定职业目标和职业路径的能力。此外,外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格外重视,从中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展了职业规划课程的学习。

职业定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关于职业定位最著名的理论是人-职匹配理论,所谓人-职匹配,指的就是每个人自身的特质与社会某一职业的工作性质高度契合。借助科学客观的评估,人对自身有了深入剖析和认识,而通过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就业环境的分析,可以帮助人更好地确定与自身能力、性格、需求相符合的职业目标,达到人与职业的最合理匹配。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实施职业规划指导的国家中,人-职匹配理论的咨询模式长期处于最重要的地位[1]。

3 中医专业教育及就业特点

3.1 中医专业教育特点

中医学科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中传统的中医学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无论出于自身兴趣还是家庭因素等原因选择了学习中医。中医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习贯穿始终,职业道路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明确的职业阶梯,二是严格的考核评定[2]。至今,师承制教育与学校教育仍然是中医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其中师承制是以临床实践为主,通过直接跟中医医生学习的方式在实践中掌握中医知识,培养中医思维。而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对于培育中医人才具有速度快、规模大的优势。

与此同时,中医教育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虽然我国的中医教育开展较早,但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不全、城乡差距较大、市场规模较小等实际问题的长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与西医学相比,中医的普及度和宣传力度以及国际认可度相对较弱,导致学生不能够更深入认识中医的临床重要性和日常养生的实用性,也不能客观的看待中医专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研究表明,中医专业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不自信,将不利于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和之后的就业认知和规划[3]。

3.2 中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特点

中医专业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重专业轻规划。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医专业学生对专业课较认可,认为只有专业课和实践操作对找工作重要,对理论性的生涯规划课重视度不够,继而导致即使学习了该方面课程,仍然对自己认识不清,职业目标道路不明。其次,就业环境认识不足。之前中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形势较好,以致于选择中医专业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然而,随着近几年中医专业人才毕业人数的增多,县级医院用人日益饱和,而且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再是扩大规模而是招聘高学历人才以提升医院团队的专业水平[4]。再者,由于中医专业高职学生存在缺乏自我认知和职业环境认知的问题,导致他们就业观念比较狭窄,缺乏行业创新创业能力,在就业方面多处于迷茫状态,同时又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

4 我国中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4.1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顺应时代要求由 “精英”阶段进入 “大众化”阶段[5]。尤其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频频出现“历史最难就业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便应运而生。

2007 年,为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国务院与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提高本校的就业指导能力和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以增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和就业能力。国家教育部办公厅明确提出“从2008 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并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相关文件。[6]”

4.2 中医专业高职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意义

中医学科的专业性和临床应用性,决定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是学生当前学习的两部分主要内容。理论上讲,导致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没有开展相关专业课程。而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具备了客观理性的思考与规划,将对个人就业和人生发展有重要积极影响[2]。从“术业有专攻”的角度来看,“学以致用”仍最符合经济效益的个人发展原则[4]。对于中医专业高职学生来讲,要想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紧密联系,并达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不仅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对当前专业以及行业的认知和就业环境的了解,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和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早规划早应对,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4.3 我国中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形式中高职教育主要承担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教育部的倡导下,多数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都将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课程加入到教学任务中。

(1)中医学系部按照学校要求落实教学任务,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对象增至为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并贯穿了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师资方面,多所高职院校下发了考取职业规划师等相关证书予以奖励的政策。同时在构建和完善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方面,也募集了多种建议和形式,比如一些学校开设了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并向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同期,学校也会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安排学生到医院或企业进行岗位认知活动等,通过多样的活动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6]。总体来说,现在的医学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和重视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应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基础相对薄弱,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仍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

(2)学校方面:第一,课程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简单。通过调研来看,高职院校的中医学系部大都按要求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授课过程多以教授理论、完成课程任务为目的。第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师缺口较大。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对口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兼职教师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就业规划实践经验方面都很匮乏[4]。第三,课程阶段化。相对于过往,多数中医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对象已经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年级,但实际常将课程设置在某一学期进行阶段性的授课。这就造成了由于课程时间短,学生学习的知识过于表浅而不能深入理解和运用。同时,课程阶段性的学习固化了学生的状态,忽略了中医专业学生随着年龄、学习和生活阅历增加就业需求会随之改变这一实际问题,进而无法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第四,主体“精英化”。国家教育部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趋重视,通过开展各种国赛、省赛等比赛以赛促学。某种程度上会让学校或者教师对于职业规划教育表现出功利化。由此可见,中医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仍须给予高度重视[7]。

(3)学生方面:当前中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成效一般,学生自身认知不足,发展定位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也是重要原因。第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期。由于我国长久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从小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也就是在择业前不存在所谓的探索期,导致学生无法理性地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自己当前所选的专业。第二,认知不清,择业不明。中学生需要通过高考选择新的学习领域,但在选择专业时也会有诸多情况出现。比如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擅长,无法根据自身情况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导致在填报志愿时根据长辈的建议或者根据当前热门专业而选择了中医专业。也存在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只能通过服从志愿调剂被选择专业,甚至有的学生只是为了有文凭方便找工作而上大学。面对各种因素限定下而选择的专业,上述同学继而才开始学习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希望通过三年的学习完成 “自我探索”到“人职匹配”的质的飞跃,难度较大[8]。第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正如前文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学科,很多高职院校也是近些年将其作为非专业课纳入教学任务中,这就决定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通常也是完成学习任务,而没有将其与自己个人未来的职业密切相联,所以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显薄弱,学科知识体系不清楚,学习目的和应用方法不明确,结合自身特质进行职业规划的目标不明、路径不清,很难实现“人职匹配”。

5 中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方法策略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素养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针对中医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开展:首先,建立中医文化自信;其次,紧密围绕中医学的职业素质要求;最后,紧密结合中医职业的发展道路和实施路径。

5.1 引导学生树立中医文化自信心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学科文化的自信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增强中医的文化自信是学好中医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医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首要环节。只有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学充满了信任和热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浓厚兴趣和为弘扬中医文化而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

医学生的入学仪式可以设定为医学宣誓仪式,以此来来激励学生的职业自豪感,由专人带领新生参观学校的医学展览馆,通过讲解古代医学大家的事迹,并举办中医学专题报告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讲述关于中医学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政策,来坚定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和决心[2]。

5.2 提高中医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首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多数学生经历高考后,认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殊不知,中学的努力学习只是为了拥有一个更深入学习的平台,而大学里的知识积累是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在对中医专业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首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中医学是一门经验性学科,其主要是在中国古代唯物和辩证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建立,又在前人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中形成。开学之后,高职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开设中医相关的系列讲座或组织举办中医经典著作导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医的初步认识和学习兴趣,并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形成中医思维开展中医相关的系统性临床模拟训练。学期末安排学生进行预实习,临床工作初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切实的中医临床思维,并结合预实习的经历初步进行自我职业探索和职业定位。再者,提高中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和职业素养所涵盖的人群是多面的,不仅包括所有医学相关的在职工作人员,还包括在校学习的医学生。这样有利于从源头上强化“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意识,对我国的职业医生的职业素养予以预防和保证。高职医学生在形成了一定中医思维后,可以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社区义诊活动或者在见习期间跟随教师出诊治疗,接触并真实感受医生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环境。通过切身感受认识所选择的职业,自主培养与职业需求相符合的素质和能力。

5.3 高职学生的中医职业发展道路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使命决定了医学生的终身学习制。医生资格证是成为医生的基本必备条件,与本科医学生相比,高职中医学生毕业后需要首先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之后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与此同等重要的还有规培证,即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所以医学生在规划成为职业医生前要充分考虑到个人时间、精力和家庭,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工作。往年的毕业招聘会上,不仅可以看到诸多医院的招聘信息,同时还会有医药公司、健康保健机构或者科研单位,这就大大地拓宽了医学生的就业范围,所以医学生应该切实分析自身特点及所学专业,尽早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对中医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符合我国当前教育育人理念和社会发展趋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医专业高职学生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环境认知,确立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路径,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实现,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发展确保了更多医学职业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医学生职业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