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写作
2023-01-24仓万林
仓万林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 214432)
我的写作经历,仔细想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围绕“数学写作”活动的写作,二是其他.这恰好符合中学生数学写作活动中从随意的写作到有目标的写作的历程.我常说:“我见证了学生在数学写作活动中的成长,并有幸和其一起成长.”这并非谦虚之词.
1 是真的吗?
(1)最近几年中,你发表了20篇左右数学写作相关文章,是真的吗?
答案:大概率是真的,不信可以去中国知网上搜一下.不过要看这里的几年,究竟是2年、3年,还是其他数字.
(2)尽管你发表了这么多文章,还是草根教师,是真的吗?
答案:是真的,如假包换.
2 写作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1 师傅的督促
刚刚工作时,我的教学指导师傅就经常督促我要多研究,有一次他说省里有论文比赛让我积极参加,那时什么文章也不会写,恨不得躲起来.后来就慢慢写了一点教学反思的小文章,还经常在江阴市、无锡市,偶尔也在省级论文竞赛中获奖.获奖文章和杂志发表的文章是有区别的,但那时我丝毫没有这些概念.有一年寒假前,一同事对我说:“你获奖的文章也不少了,可以去投稿试试.”于是我就在同事的点拨下将一些文章邮寄到杂志社,后来有了电子邮件或者在线投稿方式,就更加方便了.文章写了不少,投稿命中的却很少.这也许是写作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吧,许多老师熬不下去也就放弃了.其实,我投稿的录用比率现在也还是这样,不过许多老师不肯相信.
片段2 榜样的力量
2013年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在此之前也认识其中的部分成员,比如刘祖希老师、彭翕成老师等.这个教研平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组织了多届新青年数学教师论坛,拜访了众多数学名家.工作室团队中许多老师的独特教研经历,成为我学习的最好榜样.我写作的方向更加聚焦数学文化,并且逐渐培养了写作的规范意识,比如文章中引用了其他学者的成果或者观点时,要以参考文献的方式注明等,这也是初学写作的老师容易忽略的.工作室群中经常会有老师更新教研信息,发布工作室成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研氛围非常浓厚.我所在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研究小组,多次被评为工作室年度优秀小组,我们围绕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渗透,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下足了功夫,进行了多次大型教学展示活动.2017年,专著《数学文化行动研究的实践和思考》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 数学写作
2017年,我有意识地将数学研究的方向从数学文化转移到数学写作,当时的数学文化研究热度越来越高.经常有老师问我为什么会作这个调整,我认识到自身数学文化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建议对数学文化感兴趣的老师多关注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领衔的HPM团队的研究工作,现在部分数学文化类的研究和评价有跟风的现象,难免有为了文化而文化的尴尬.2017年5月5日,我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沙国祥先生倡议发展成立了“数学写作”学校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有全国各地的20多所学校.5年后“数学写作”学校联盟成员已逾百校,见证了“互联网+”时代草根教研力量的成长.
“数学写作”学校联盟的成长中也有很多故事.
在“数学写作”学校联盟刚刚成立时,副理事长刘祖希老师就和我讨论过联盟的未来,刘老师说如果联盟的活动能够持续三年,这个团队也就成型了,不然就自动消失.在联盟成立两年后,才给主要工作人员颁发了聘书.
“数学写作”学校联盟前两年活动的日常经费是我写作的稿费,同时也吐槽一下,现在发稿费的杂志越来越少了.2019年我开始在《新世纪智能杂志(新高考版)》上连载数学写作社团活动的案例,引起了很多读者和网友的关注.在数学写作研究中,我和同事李红老师一直关注数学写作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整合.一直有老师问我们数学写作是不是挤占了教学时间,或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的一贯想法是先做减法,去掉平常教学中过量的训练,时间就有保证了.无论在哪一个学校进行教学展示活动,学生的反应都很热烈,这对他们而言是难得的课堂体验.“进入课堂的数学写作”系列教学展示见表1.
表1 “进入课堂的数学写作”系列展示课
*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20年5月,我申报的项目“基于‘数学写作’的学生、教师、学校成长模式探索”获无锡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我申报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数学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立项.剧透一下,根据计划,2023年8月,关于数学写作的专著《中学生数学写作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将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4 不是经验
(1)怕动笔怎么办?
写起来.
经常有老师说,想写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写一点,以后慢慢就形成习惯和有灵感了.许多学校要求老师上课后写教后感,部分老师往往将其视为一种负担,斥之为形式主义,但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用心坚持写教后感的老师,往往是整个团队中优秀的代表.
(2)写给谁看?
有老师纠结写教学辅导类文章还是教研文章,这其实是不矛盾的,两者没有绝对的分类标准.当我们将给学生看的材料写下来的时候,会发现比上课更加麻烦,这个过程实现了备课的升华.辅导类和教研类的文章有一点区别,通俗易懂的给学生看的文章更难写,有些老师对此有认识上的误区.
(3)专家的经验介绍有用吗?
这当然是有用的.但这是一个两难的传统辩题,如果你不愿意学习或者写作,一定可以找到推脱的理由.
老师们经常会给学生介绍学习经验或者让学生现身说法,但依然有很多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收效不明显.发表出来的优秀教师的写作经验介绍往往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如某杂志上“几论数学论文写作”的文章,从文章标题到副标题、小标题,清一色的前后对仗格式,令许多老师惊叹不已.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我们在学习这些经验介绍时,能有意识地吸取部分观点就可以了.写作需要用心体会,在不断的练笔中走向成熟.
“数学写作”学校联盟成立至今,我依然是草根教师,现在对草根教师这个称呼,我已经不再觉得丢人,或许这就是我们当初成立“数学写作”学校联盟的初心吧.
2022年5月5日是“数学写作”学校联盟成立5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祝贺“数学写作”学校联盟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