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工作的研究

2023-01-24李政王程

公关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宿舍高校学生育人

文/李政 王程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严格的要求。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相关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高校的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生活和居住之所,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社区里度过,最为真实和坦诚的一面会在社区的生活中得以充分体现。基于此,社区便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学生宿舍区域由传统的单一的宿舍居住地转变为如今的学生社区,除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住宿场所之外,也同样被赋予了一系列的育人功能。[1]

因此,如何对学生社区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更好的践行大学生社区的教育、服务职能,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打造一个属于阳光学子的阳光社区、文化家园、安全稳定、第二课堂,这成为了社区管理部门所需要执行的重要任务。研究通过分析社区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寻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社区的工作方法,努力为加强学生社区的管理和充分发挥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内涵概念及职能定位

1.学生社区

学生社区是指以学生住宿宿舍为主体,包含了学习、生活、活动以及食堂、体育场所、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的特定区域,可以满足学生日常休息、学习、交友等需求。

2.高校学生社区管理

学生社区管理部门通常被称为社管中心、公寓管理中心、大学生社区教育与管理中心等,是以学生宿舍为主体,以宿舍楼群为单位,通过保障学生在社区内生活学习交友需求,维护社区稳定和谐。管理人员和思想导师能够在学生社区内进行日常的思政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行政管理和自我管理活动。

3.高校学生社区的职能定位

(1)高校学生社区具有育人职能

高校学生社区的育人职能是社区管理的目标。育人职能是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社区一切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2]首先是不断完善学生社区的功能,从以“物”的中心向以“人”的中心转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是完善社区的功能后,不断以教育引导学生为目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既要从外力作用规范,又要激发内在动力,从思想、行为、品德教育上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2)高校学生社区具有服务职能

高校学生社区的服务职能是基本职能。向在社区内住宿的学生提供安全管理、水电管理、维修维护、绿化保洁等服务,以及宿舍房屋资源的管理与调配、学生的入住退宿服务等,服务范围趋向扩大,标准不断在提高。近些年来,许多高校注重提升学生社区的硬件设施设备,对原有的楼栋、宿舍楼进行改造或翻新,更换了空调、家具等许多设备提升服务保障品质,完善社区内的生活设施,如添加自助洗衣机、空气能热水系统、运动场等,创造了更加安全、稳定、舒适的居住条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认识不足

在管理理念上,首先未能有效认识育人职能在宿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管理部门的教职工,在对待学生的教育工作上,不能常态化的开展,往往是在出现一些事情之后,才会进行一些亡羊补牢的教育工作,容易导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合理的引导,致使观念层面供需不均衡。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重服务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很多的高校面临着同样的一个情况,虽然同样强调了要加强服务,加强教育,但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注重于对房源的安排、设备家具的维修、清洁卫生的检查等工作,注重管学生,却弱化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并且重视起来,容易使学生社区的管理工作每况愈下。

2.学生主体的差异化

在被管理对象上,首先是习惯、沟通方面的差异。因为各高校基本上都是面向全国招生,因为地域差别存在很大的生活习惯差异,在作息时间、相互沟通方面会受到影响。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较为自我,不注重室友及身边人的感受,在生活和沟通方面有很大差异化。其次是部分学生意识的欠缺。有的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私拉电线、宿舍抽烟、饲养宠物、从事商业活动等;还有些学生高空抛扔垃圾,乱停乱放电动车,走廊消防通道堆放杂物,引起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在宿舍过于放松,时间都用来打游戏、睡觉,互相沟通交流的时间变少,甚至于不去上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不注重个人卫生,不爱护公共设施,导致宿舍脏乱差。最后就是社区管理的奖惩制度不完善。现在的学生受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个性化比较强烈,一部分同学不遵守相关管理规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本身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制度体系不完善,且在惩罚机制执行力不到位的情况下,对于学生违反制度的惩戒力度不够,非常不利于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和安全保障。且因为制度制定的相对单一,管理的重点在于宿舍卫生和安全上,管理效率不高。社管、生活老师认为只要多加检查、对较差违规的学生予以惩罚,才能保障学生宿舍的卫生与安全,但这种情况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反复检查也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3.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在管理部门上,普遍存在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社管、生活老师对于学生的社区教育管理认识不到位,究其原因在于生活老师队伍普遍存在素质不高、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待提高、不稳定等现象。在招聘上,大部分高校招聘的社管、生活老师队伍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工资水平偏低,大部分是退休人员,虽然队伍里也有一部分社管、生活老师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但是与现在比较个性化的学生的思想、文化、年龄等方面悬殊很大,往往容易造成双方沟通的壁垒,基于此情况,社管、生活老师也只能满足于开关门、检查卫生、管理钥匙、配合维修等,谈不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甚至一部分素质比较低的社管、生活老师对待学生简单粗暴,不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也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4.未构建学生参与管理机制

目前学生社区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以学校单方面为主,学生配合为辅。[3]虽然学生有参与的意识,但缺少了合法的途径与平台,目前只能通过社区管理部门提供的公益服务岗来辅助社区管理人员来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例如新生报到、毕业生退宿离校、四禁检查、违规电器检查、节能减排等活动,参与度比较低。无法起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同时也缺少队伍相对应的建设与培训,致使学生管理队伍的成长空间有限,能力提升有限。

四、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优化建议

1.增强理论建设,提高思想站位

每一个学生社区工作者都要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到学生社区在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到学生社区的思政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要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研究,因为学生社区育人要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指导行动,再结合实践做出相适应的调整,进而加强学生社区建设的学习,提高思想站位。其次要转变思维和管理思路。不能简单的把学生社区仅仅当做是一个休息场所那么简单,这里也是学生之间开展课外交流课外学习的场所,因为社区的私密性,对于学生的交流中也可以更坦然更随性。学校校方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当利用好社区的私密性功能,把教育的内容思想融入到宿舍的日常管理中,让相关的教职工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维修、水电保障、巡查走访等方面要以学生的诉求为指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这样可以增进生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

2.促进队伍专业素质建设

要想发挥学生社区的服务职能、育人职能,那么社区管理队伍就必须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首先在人员招聘上,要把好用人关,录用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其次要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参与学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和理念,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学生社区里,社管、生活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宿舍的管理者,也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高尚品德的教育工作者,也能让宿舍管理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高校的社管、生活老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了较高的思想素养、严格的行为举止、高效有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对工作有动力,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以身作则。相关部门应当尽心尽力提高社管、生活老师的管理能力和觉悟,定期开展培训,让生活老师理解并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其次管理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尽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要优化宿舍管理队伍考核,实行淘汰制。现在网络系统非常发达,可以依据网络拓宽管理途径,比如,建立网上评价机制,对管理人员、生活老师的服务态度和综合管理能力及时反馈并评价。[4]

3.健全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制度

在高校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科学完善的制度是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科学的社区制度,才能保障各项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5]建立健全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制度,既可以使学生社区的管理教育有自己的独立目标任务,又可以融入学校的大发展大框架。首先遵循现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社区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建设和有效的完善,比如入住管理规定、退宿管理规定、安全管理规定、违规违纪处罚规定等,让学生在社区里的行为得以明确规范,对可能会引起安全隐患的学生进行明令禁止,对不遵守相关规定的学生进行严格处理,从而让学生对自己在社区内的行为举止有所约束,有效避免在社区内学生的安全隐患,以真正发挥社区制度文化的育人成效。其次是完善制度的保障体系,对学生在社区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制定奖励措施,纳入到学生的综合测评和评奖评优考核范围,以此促进和鼓励学生遵守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定和规定,可以有效推进学生社区的管理育人。

4.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

不少高校的学生社区都有相对应的学生管理队伍,主要工作职责是查晚归、查寝、值班等。这只队伍缺少相关激励机制,导致工作主动性和主动意识不强,成长空间不大。因此,首先要依托相对应的制度,设置勤工助学、劳务志愿、学分奖励等岗位,可以充分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的管理工作中。因为学生都是生活在社区里面,对于同学们之间的动态比较了解,可以有效发现同学们的困难,及时上报。学生作为管理人员加入到管理团队,大大减轻宿舍管理老师的工作。同时,创造了更多管理人员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如此,管理老师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处理与干预。[6]

其次要着力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区干部、干事培养,增加其责任感、使命感,拓宽其成长空间。最后要安排素质能力较突出的教职工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社区内充分开展活动,如游园、寝室文化节、宿舍评比、节能减排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提高独立承担事务的能力。

5.优化社区环境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和办学资源等条件,明确将学生社区管理纳入高校整体管理工作之中,加大经费投入,重视学生社区工作,正确认识学生社区潜在的育人功能。[7]在建设初期,应当要考虑社区的各项育人功能,在设计建设时给予充分的空间合理安排,为社区育人功能的有效开展提供场所保证。例如,在社区建设党员活动室、社区交流中心等。其次,学生宿舍的设施设备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校的感受,而学生宿舍的环境也可以直接反映学校对于学生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当完善学生的住宿环境,提升后勤保障水平,例如基础建设、家具空调的更换、水电设施的优化、网络的提升等。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宿舍,完善宿舍生活环境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中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归属感。最后积极引导,开拓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社区的载体,可以在社区的值班通道口、走廊通道展示一些名言名句、警示性标语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充分发挥特色宿舍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宿舍文化氛围。通过定期举办宿舍文化节、文明宿舍评选、宿舍舍风大赛等活动,评选出“学习型宿舍”“党员团员示范宿舍”“才艺型宿舍”“志愿服务型宿舍”等先进模范宿舍,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宿舍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8]

结语

通过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增强理论建设,提高思想站位、促进队伍专业素质建设、健全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制度、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社区环境、科技化管理等相关举措,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建议。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工作将会被进一步重视,各高校应借此契机,不断探索新的管理育人方法,共同推进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宿舍高校学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热得快炸了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学校到底是谁的
热得快炸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