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创新做好冬奥志愿者激励保障工作探析

2023-01-24范慧涛曹婷婷张杨高美娟

公关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冬奥激励机制志愿

文/范慧涛 曹婷婷 张杨 高美娟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规模也愈来愈大,与此同时志愿者介入的程度和层次也在不断地加深[1],介入的领域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宽泛。同时,我国作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国家[2],这使得志愿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大型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决定性因素[3]。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4],在提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测量城市文明发展指数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冬奥志愿者来说,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升志愿者的社会认同[5],使其有获得感,从而提供优质的服务,助力举办“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更能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彰显共产主义的大国风范[6]。

一、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调查方法,从文献研究拓展到实际案例研究。

二、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的认同度不高,导致志愿者对组织的满意度偏低

冬奥会的顺利召开需要大量的有经验、有技能的专业工作人员参与,同时志愿者作为冬奥会赛事运行和管理的重要骨干力量,在赛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多方人员的关系成为当下需要研究的课题。在过去的冬奥会以及其他大型赛事当中,仍然会出现志愿者对组织的满意度普遍不高的情况,究其原因,竟然是部分志愿者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平等对待,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认为志愿者大部分是学生,并且主要是服务赛事,没有将其一视同仁,把他们当作同事,致使志愿者会认为工作人员对其不礼貌或轻视,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2.激励手段单一,过程化严重,激励效果单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志愿服务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更高要求,目前对志愿者的管理也日趋科学化、系统化,但是志愿者管理中仍然存在激励手段单一,过程化严重等突出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冬奥志愿者认为激励方式有些单一,只是停留在口头表扬,物资激励匮乏,难以长久的发挥激励作用。但据了解在服务期间冬奥组委、驻地对志愿者有勋章等纪念品的激励,只是在发放过程中没有注入该有的冬奥文化,志愿者没有真正的体会到这些激励物资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激励物资不足的想法。另外一部分志愿者对于今后在社会中对于志愿者的优惠政策表示不了解,希望有所期待。确实当下的志愿者激励目前只是通过单一的精神奖励,对于志愿者在政策上的倾斜还有待研究。

3.缺乏创新性、科学性激励机制

目前,全社会对于志愿者的激励保障工作逐渐重视,在志愿者激励机制方面有所研究,但是经过赛事考验后,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问题,志愿者整体呈现出有责无权的悖论,打击了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管理者需要真正的了解志愿者,从志愿者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对工作表现好的志愿者给予精神和适当的物质上的鼓励,使其把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并有更大的提高。同时,要保障激励机制具有针对性,要因地制宜,通过分析不同志愿者的特点从而制定具有特色的激励方法。

三、提出的建议

1.引领思想,充分发挥志愿精神潜在的激励作用

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是自愿的行为,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奉献精神是志愿者自我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志愿者组织要明确使命,确立自身的价值理念和志愿文化。围绕冬奥重要意义、个人发展提升、志愿服务精神、团队协作、心理素养、意志品质等内容,开展思想交流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志愿者的大局意识与奉献精神;加强志愿者的综合培训,制定志愿者储备力量培训工作方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技能、医疗急救知识、英语口语、助残知识、防控知识、体能训练等全方位的培训,切实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从而通过服务拓展提升志愿者的交际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和提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确立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组织氛围和志愿服务文化,为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提供有效保障。

2.提高志愿者社会认同度,赋予其归属感

志愿者团队在整个冬奥赛事期间发挥着纽带的作用,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能够体现当代青年的青春风采,更能彰显社会主义的大国风范,因此,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社会认同度,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是对志愿者精神的升华。一方面,政府和相关组织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和教育,促进社会公众对于志愿者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结合各种媒介,展示冬奥等志愿风采,通过表彰先进个人,优秀集体等提升志愿者的荣誉度,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志愿风气;加强志愿团队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通过立法等相关程序,不断明确志愿者权利和义务等,是对志愿者的重要认可,能够有效的提升公众对于志愿者的认识。另一方面,志愿服务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志愿服务行为只是从志愿者角度出发,忽略了真正受助者的实际需要,导致效果不佳,甚至形成反作用。因此,志愿者从自身来说,需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创新思想,能够真正站在受助人的角度出发,切实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

3.完善志愿激励机制,让志愿者行为有循可依

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行为,能够有效保障志愿者权利,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过程中,首先,前期需要做到全方位的了解,明确不同群体。激励机制应该应地制宜,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志愿者的需求,例如本次冬奥会志愿者有高校学生,也有青年教师,所以在制定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区分群体,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办法。其次,在赛事服务中,尽可能采取全程激励的方式,不断调动志愿者的服务激情,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在落实激励办法时应适当重视形式,例如在发放激励物资时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并赋予激励物资应有的文化内涵,在满足志愿者物质需求的同时丰富其精神境界。最后,在赛事结束后,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成果转化形成长效机制。赛后要科学总结志愿服务过程,对于表现优异的志愿者代表及时提出表彰,并加以宣传。不断完善志愿者信息反馈渠道,接收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便于以后做出更为科学的调整。

结语

我国志愿服务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内核[7],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志愿服务行动与学雷锋活动有机结合,向文明创建、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等领域拓展,进一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对现有志愿者激励工作开展有效性调研,不仅有利于弄清激励制度建设的基本取向是否存在问题,也有助于思考如何更好的做好冬奥志愿者激励保障工作,打破我国志愿服务低度发展这一困局。

猜你喜欢

冬奥激励机制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