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四个服务”看电力职教聚力“双满意”的内在逻辑
2023-01-24苏瑞莹张双喜陆利民
苏瑞莹,张双喜,陆利民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为更好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电力传递到千家万户,2001 年以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福建电力)全面实施电力“双满意”工程。回望“双满意”20 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不仅是国网福建电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国网福建电力做强做优做大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当前,我国已迈入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国网福建电力如何进一步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继续聚力深化新时代“双满意”工程,全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服务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争排头、做贡献,成为全体国网福建电力人新时代的共同答卷。在这一新征程中,作为以“直接服务于我国电力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以“为电力企业培养大批生产一线需要的职业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毫无疑问,在这一伟大的新征程中承担着光荣而伟大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如何答好新时代答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客户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是电力职教人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和批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指出“四个服务”的发展面向,即强调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从而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为建成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而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作为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更应该以“四个服务”为导向,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此,从教育“四个服务”的维度出发去深刻地认识电力职教聚力“双满意”所必须遵循的内在逻辑,毫无疑问,不仅是做强做优做特电力职教的根本前提,也是福建电力实施新时代“双满意”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育为人民服务”是电力职教聚力“双满意”的逻辑起点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四个服务”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支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毛泽东时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且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党的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2]”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追求和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艰苦创业、持续奋斗,善于学习、勇于革命,改革创新和砥砺奋进的历史。坚守“人民立场”[3],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科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最高价值取向。
针对人民期盼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呼声,为更好地回应人民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这不仅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前提,也是坚持教育为党和国家服务的前提,其犹如一根鲜明的红线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赶考之路”,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深深的为民情怀和“以人为本”的价值思维。这一价值思维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5],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6],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7]……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
“人民电业为人民”,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致力于建设以用电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体系的电网企业始终奉行的企业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电网企业的生动演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电网企业的集中体现,也是电网企业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落实到电力职教事业,就是要求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职业教育以及能源电力等领域所作出的重要的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把握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之上,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聚焦产业行业需求发力,以高站位、高标准和高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实化细化工作举措,致力于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全力推动电力职教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助力国网福建电力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这不仅是电力职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自觉行动,也是电力职教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创造。
围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电力职教要更好地承担起这一使命,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在服务电网发展方面,应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全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锻造创新型、技能型和应用型的职工队伍,发挥培训服务支撑作用;在服务员工队伍发展方面,应聚焦产业行业需求、增强电力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强培训精准策划,多元打造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助力企业员工从完成任务型向与企业共同成长型转变;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全面贯穿于学生教育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在服务员工职业发展方面,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畅通发展通道,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鼓励员工在奋斗新时代中建功立业,更快成长成才。
二、“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是电力职教聚力“双满意”的政治担当
“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不仅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需要所决定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不仅是“国之大计”,同时也是“党之大计”,由于其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及民族振兴的宏伟事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及全局性的作用而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8],努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既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不仅深刻地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政治性和党性。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遵循。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及目标任务符合时代要求。
同理,作为电力行业办学的职业院校,要在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提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人才支撑上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必须突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协调各方力量,更好地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职业教育系统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不仅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注意加强职业精神教育,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同向同行且深度融合。
基于此,办好“让党和政府满意”的电力职教,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彰显在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中“央企+高校”的基层探索和实践特色。具体而言,在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方面,要强化党委的全面领导作用,推动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落地落实,深入实施“旗帜领航·提质登高”工程,彰显政治功能、强化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党员勇当先锋,确保党旗始终在改革发展的主阵地上高高飘扬;在致力提升党建价值创造方面,要创新丰富并拓展能够更好地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的载体、方法,在战略落地、高质量发展和提质增效等工作中,要激发党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战斗力,提高党组织破解难题的能力,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和价值创造;在锻造高素质队伍方面,要着力建设“四优五过硬”干部人才队伍,健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选优、配强、用活、管好”上下功夫,加强“干部、党员、教职工、青工”四支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要层层压实“两个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推进大监督机制,治“四风”树新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此外,还要强化依法治校,抓好专项整治,筑牢“三道防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践行“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教育理念,彰显电力职教聚力“双满意”的政治担当。
三、“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电力职教聚力“双满意”的重要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和伟大实践中确立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是一再被实践证明的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如何坚持、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并且反复强调的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决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办学定位、办学方略的长远问题。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讲话、贺信以及党的报告中曾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及育人方向,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发生的转化,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往的满足基本供应保障转变为如今的“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所需的多元化用电需要和电力工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因此,聚力实施新时代“双满意”工程,加快福建电力和电网发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电力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实质就是国网福建电力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电力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由于其所培养的是能够为电力行业发展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牢固树立“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意识,这是决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国有电力公用事业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的长远问题。
基于此,持续推进新时代“双满意”工程的深化实施,作为电力职教人,必须牢记国有企业“六个力量”的定位,牢记国企办职业教育的初心,在办学理念上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主动担起电力职业教育所应该承担起的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内涵,不仅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还要注重对受教育者工匠精神的塑造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加大学习、研究和宣传力度,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引导师生自觉提升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四、“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电力职教聚力“双满意”的价值体现
作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时代最强音,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也是党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之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者之间不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必须全面理解和长期坚持的路线与目标。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作为与生产实践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肩负着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职责[9],必须始终坚持并自觉坚持“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聚焦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从而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惠及全体人民。
1990 年至1996 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亲自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对职业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强调指出,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办学质量和效益,充分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出地方职业大学的特色,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需要,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这是地方职业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所提出的职业教育改革系列观念,不仅为职业教育改革领航,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脉,同时也指明服务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生存之本、改革发展的生命力。
同理,作为电力职业院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也应该在认真学习并深入贯彻“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之上,积极主动、奋发作为,主动融入“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大潮中。因为,这不仅是加快电力行业实现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需要,同时也是电力行业职业教育聚力“双满意”,促进自身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不管是在地方工作期间还是在中央工作期间,也始终坚持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起来的基本思想,结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加以深入思考和掣画。教学改革重点不仅要切切实实做到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要注重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服务。2014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也应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10]。从而进一步深化了理论与实践应相结合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必须相结合的哲学内涵,从而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方法论指导。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方面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再次强调指出,应“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1]……实践充分证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教育,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面向社会、行业,协同企业,在生产、建设及服务等具体实践中脚踏实地进行改革创新,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也应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将企业中优秀的文化理念、职业标准和相关的技能要求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获得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国网福建电力举办的职业院校,要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应依托优质国有企业办学优势,面向市场,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激励引导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突出姓“电”名“职”,利用福建新能源、清洁能源等优势条件,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福建省产业新体系,对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场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从而更好地实现与产业结构布局同步调整升级,有效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同时,要聚焦提质培优,紧盯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培育“双师型”教师。此外,还应以企业和就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打造电力职教版“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满足国网福建电力及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高水平高素质的电力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国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我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和国网福建电力“2382”发展方略落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正是电力职教聚力“双满意”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