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语言能力视角下高校翻译教学的多维思考

2023-01-24

高教学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笔译口译应急

吴 楚

(南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32)

近年来,应对社会重大公共突发性事件,应急语言服务需求猛增。危机语境下,优质的语言服务和语言服务产品彰显出极强的战斗力,极大地促进了民生的发展。“战疫语言服务团”研发的《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疫情防控外语通》,阿里巴巴搭建的“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国际医生交流中心”等语言服务产品,各高校自发组建的语言翻译志愿服务队,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急语言能力的建设与培养也得到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应急语言能力指的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利用语言(文字)资源提供语言应急援助的能力[1]。作为应急语言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应急语言翻译的作用不容小觑,可助力打破语言屏障和信息壁垒,推动应急减灾信息的有效传播,纠正、消除境外负面舆论,维护国家形象。

高质量的语言服务依赖于优秀的语言服务提供者,人才培养是其关键。当前,应急语言服务还存在着组织体系尚不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应急语言翻译人才培养、应急语言翻译人才梯队建设是发展国家应急语言能力、提升国家对外发声能力、加快构建我国应急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环节,仍是今后的重要课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2016 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就已提出要“培养和储备关键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为大型国际活动和灾害救援等提供语言服务……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以多种方式为社会提供语言文字服务”。精英化、专门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急语言翻译人才的培养对高校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应急语言能力视角出发,从现有高校翻译教学的问题谈起,探索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对高校常态化翻译教学进行重构,发展学生的应急语言翻译能力,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应急语言翻译人才。本文所指翻译教学包含笔译和口译两个方面。

一、应急语言翻译教学研究现状

2020 年前,针对应急语言服务、应急语言能力、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还较为匮乏,近两年呈显著上升趋势。部分学者首先从大局出发,在国家语言能力视角下探讨应急语言资源、语言规划、语言服务、语言暴力、语言研究的主要路径等问题。另有一批学者重点关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问题。穆雷等[3]探讨了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和建设途径,认为各层次应急语言人才资源(专家学者、政府公务员、社会工作者、高校志愿者、口笔译人员等)要得到充分利用,政府、高校、行业要协同进行人才培养。李迎迎等[4]从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建构和实训实践四个方面提出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途径,包括将应急语言服务纳入中小学通识教育中,为高等教育做好“预备役”,打造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沈索超等[5]探索了建设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从人员构成、人才选拔和管理、人才评估和反馈三个方面来建设数据库。蔡基刚[6]提出应急语言服务的基础是非应急时的常态化基础训练和教学,建议将应急语言人才培养落实到高校外语教学中,将外语教学和外语人才培养同社会、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视角下专门探讨翻译教学的研究还不多见。李双[7]从课程性质、培养目标、课程选材、教学手段、译者素质培养、语料库和人才库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和设计应急语言服务背景下的翻译课程,提出翻译课程的本体内容和外部因素两方面需给予同等关注。华云鹏等[8]尝试建立应急语言翻译的能力模型,可由言内能力(双语交际能力)和言外能力(应急主题知识、翻译专业知识、工具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素养)两部分构成,并依此模型设计应急语言服务课程模块。李希希等[9]重点关注应急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建议,而“译员能力”发展应当是教学的核心。

从实践层面来说,天津外国语大学是应急语言教学的先锋者。近两年,学校稳步搭建校—院二级应急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一基地三库”,包括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库、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应急外语服务多语种语料库实验室等,全方位开展应急领域人才培养工作,但开展应急语言教学后的应用及成果,尚未有相关论证。总体来看,针对应急翻译教学的研究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二、应急语言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高校现有翻译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大致概括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翻译专业知识……丰富的百科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等。而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2020)》,翻译类课程还应当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使其能适应国家、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能胜任各行业口笔译语言服务工作等。应急语言能力视角下,应具备应急服务技能型知识,能满足国内外应急语言服务工作的需求[4]。但在实际教学和测试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对翻译技巧、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掌握程度,往往忽略翻译的实践属性。这种翻译实践并不仅仅指对双语文本的操控能力,还应包括在真实场景和专业领域中承担翻译任务,提供语言服务的能力。

2020 年,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曾参与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以“译”战“疫”。其中,“天外高翻”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不仅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其多语种优势,还在疫情稳定阶段仍然将应急语言服务作为其重点人才培养方向及重要研究领域,持续输出成果。相较而言,应急语言服务意识还未引起多数高校的广泛重视,部分翻译类课程教学目标未能充分考虑语言服务在国家、社会和行业层面的实际需求,不利于高素质应急语言翻译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二)教学内容

基于重构前的教学目标,高校翻译教学普遍存在以语言能力和技能教学[9]、语言水平的提高及口译技巧的掌握[10]、培养文本能力[8]等为主的现象。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往往从词汇、语句过渡到段落、篇章,依托各类型文本和音视频,讲授和操练翻译技巧。在现有翻译类教材中也可瞥见,练习材料丰富多样、主题多元、紧跟时事,注重培养百科知识素养。但是,学生对翻译职业道德知之甚少[11],教学中缺少翻译行业知识、职业规范教育、译员伦理意识等非语言知识,缺少对非语言能力的关注。就口译课程而言,多数教学以音视频为媒介,以陪同口译、会议口译的方式进行练习[9]。而实际上,在突发事件中,线上视频口译、远程会话口译等类型的需求量巨大,公共卫生、海事、外宣等领域也需得到关注。当前,多数高校还未纳入应急语言服务和应急翻译等相关教学内容。此外,部分高校现有翻译类课程设置,如一学期笔译和一学期口译的授课学时,也难以满足应用型翻译人才,尤其是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教学实践

在传统翻译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一是针对笔译文本和口译视频进行案例鉴赏,二是课堂开展翻译自主练习,教师及同伴给予点评。这种体验式翻译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包括英汉双语转换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效果良好,充分的课内语言实践也能够为学生今后从事语言服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可以看出,现有教学模式的重心仍然放在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上。然而,如前文所述,应急语言能力视角下,翻译教学中对学生非语言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非语言知识中,诸如译者心理素养、译者伦理意识、翻译职业教育等内容往往不能在课内语言实践教学中得以体现,亦不能采用讲授等“填鸭式”教学方式。针对非语言知识,往往缺少语言服务真实案例分析、语言服务真实场景模拟演练、语言服务领域一线实践等机会。不仅无法检验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置能力,以及培养紧急事态下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养。当前高校翻译教学中,针对非语言能力的培养宜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三、应急语言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一)重构教学目标

对应急翻译教学目标进行重构,首先要对应急语言翻译能力进行界定。综合多位学者的定义,本文将应急翻译能力界定为“在突发事件中提供口笔译服务或产品的能力”,在此仅探讨语际翻译。其次,我们将应急语言翻译能力进行拆解。华云鹏[8]提出ETS(Emergency Translation Services)的能力模式的基本要素,包含双语交际能力、应急主题知识、翻译专业知识、工具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素养。李希希[9]提出,译员能力构成要素可包含语言能力、策略能力、百科知识、心理素质及职业道德。当前多数高校翻译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极少关注诸如职业道德、伦理意识等非语言能力素养。这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圆满完成口笔译练习,但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却不能较好胜任应急语言服务工作,不能成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业人[9]。

我们建议,应急语言能力视角下的翻译类课程应当以培养应急语言翻译能力为导向。具体目标包括:第一,帮助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转换能力,包含翻译知识、技巧、策略等语言素养,能够承担基本的口笔译任务。这是前提。第二,帮助培养学生的百科知识素养,也包括应急主题知识,在口笔译教学中分别培养文体意识和专题意识。这是核心。第三,帮助培养学生的非语言素养,包括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译员职业道德、译员伦理意识和心理素质等。这是关键。重构教学目标,才能使高校翻译教学更好地、持续地对接应急语言服务在国家、社会和行业层面的实际需求。

(二)拓展教学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建议高校依据自身条件,优化应急语言服务相关内容和课程设置。有学者提出,应急语言课程可围绕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国情文化、职业素养及应用实践五个方面进行设计[4]。本文基于应急翻译能力的概念,仅从翻译类课程本身出发,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笔译、口译、百科知识和翻译从业教育。

针对笔译课程,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航海航空、救灾应援和新闻外宣等主题,使得学生能够承担如医学术语翻译、医药类产品或报告翻译、应急新闻稿件翻译、应急救援物资说明翻译和其他类型的外宣翻译工作。

针对口译课程,鼓励高校融入以上公共卫生、航海航空、救灾应援和新闻外宣等主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医患沟通、专家现场考察、新闻发布会等场景中承担应急口译任务。此外,应急场景中,线上工作的情况更为普遍,口译课程中应包含远程口译、电话口译等练习类型,可设置电话会议、视频会议、专家会诊等真实场景进行模拟演练。

针对百科知识,一是可以融入到翻译类课程中,进行专题笔译及口译教学。二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独立开设此类课程。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就为其校高级翻译学院2020 级MTI 学生开设应急语言概论课程。这部分也可以尝试高校内部学科交叉融合,也可以国家级优质慕课的形式开展混合式教学。

针对翻译从业教育,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服务意识和志愿者精神。部分高校从事翻译和语言服务的毕业生比例较低,根本原因在于,翻译本身耗费心力,翻译岗位薪资和发展前景难以达到预期。要使学生认识到,翻译工作实际上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对外推介的桥梁,在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不仅需要掌握应急语言技能的人才,也需要他们志愿以自己的语言特长服务社会[3]。高校可以结合课堂思政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言服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和正确的政治站位。在口笔译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应急话语传播能力的培养,这包括主动对外媒不实信息进行回应、对灾疫相关谣言进行澄清、对我国防控经验开展对外宣传等,以讲好我国抗疫救灾故事,用语言向海外传递正能量。三是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具备一定的舆论引导、心理抚慰能力。应急翻译工作往往具有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作状态多变等特点[8],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前提下,应急翻译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最后,要培养学生的翻译伦理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这是翻译从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翻译行业认知不清,即使语言能力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出现语言服务工作上的失误。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可采用真实场景演练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译员伦理职业相关课程,或邀请同行专家授课,提高翻译行业的职业认可度。

(三)落实教学实践

依据应急语言能力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高校应依据自身教学条件,设置好翻译类课程的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比例,并充分落实课外实践,避免其流于形式。我们将应急语言能力视角下的教学实践分为三部分:课内语言实践、课内非语言实践、课外实践。

课内语言实践仍然基于大量的笔译和口译训练,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设置相应的专题练习。同时,依托网络检索、语料库、计算机辅助翻译等工具和技术,发展语言专业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弥补百科知识素养上的不足。课内非语言实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非语言能力,可采用互动教学法,约定好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模拟重现应急语言服务相关场景[4],可包含应急语言服务案例评析、应急语言服务模拟演练等环节。可邀请语言服务从业人员、一线志愿者和授课教师一起,共同完成该部分教学实践。新文科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鼓励高校内部进行医学、海事、公安、外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条件完备的高校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开设VR、虚拟仿真等课程,或组建应急语言实训实践中心,融合翻译练习、视频观看、在线模拟等不同形式,将多模态元素融入应急翻译教学中,帮助学生对各类场景和处理方式建立更为清晰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语言服务习惯[4]。因自身条件受限的高校,一是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依托在线精品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和当地语言服务企业合作教学。从长远角度来看,课外实践可与高年级实习实训进行融合,包括在语言服务企业、外事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语言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等。高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语言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规划应急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束语

当前时代情境对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精英化、专门化人才培养的基地,语言教学及翻译教学任重而道远。本文尝试在应急语言能力视角下对高校翻译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在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查找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为了培养高质量应急语言翻译人才,各高校宜依据自身地域发展条件和校本特色,评估本地应急语言服务行业及社会需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语言能力与非语言能力培养齐头并进。最后,充分落实教学实践,促使语言类专业学生能够志愿、热情、高效地投入到应急语言服务工作中。同时,高校应极力争取政府、社会、企业多方机构的支持,共同打造优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梯队,助力我国更快、更好构建应急对外话语体系。

猜你喜欢

笔译口译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