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2023-01-24李辉
李辉
(山东省安丘市市场服务中心 山东安丘 2621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个性化与高层次精神及自我提升需求日益旺盛,因此我国在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中需紧抓这一特征,创新产品与服务内容,为大众提供多元选择。同时,通过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迎接持续变化的市场趋势,为现代化市场体系注入活力,推动现代化市场高水平发展。
1 完善市场监督制度,推动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
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中,需强化市场监管降低市场调节机制失灵概率,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随着经济新形势的深化与影响,现代化市场采取相应调整与改革,保障现代市场稳定性能,为推动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现代化市场中存在较多导致市场失灵的非稳定因素,若出现市场失灵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也会损害市场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所以需要借助市场监管调节市场失灵问题。在市场经济范畴内,各个区域存在不同形式的监管制度,市场监管减负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作用,特别是在自由程度相对较高的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市场失灵现象在现代化市场体系中可能无法被迅速解决,甚至出现严重市场失灵现象,对市场监管广度与深度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凸显市场监管在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化市场体系中,需健全完善市场监督制度,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弥补市场缺陷。现代化市场在发展中会受多因素影响,造成市场存在非完善性,如市场中供需双方决策滞后性、交易双方非理性行为、市场排他性行为及非正当方式风险规避等,实际非完善性表现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市场非完善性会导致市场运行失灵及影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需采取市场监管措施控制市场运行。在实际中,应围绕现代市场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监管制度,高效且及时地控制与矫正市场失灵及市场非完善性,借此完善健全市场监管制度,形成与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相契合的市场体系,正常体现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其二,完善市场监管制度,明确市场竞争规则。稳定秩序是现代化市场体系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完善市场监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市场发展特征及环境。推动市场发展重要因素即市场竞争,竞争规则是市场秩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旨在对市场竞争行为形成约束,达到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所以,可通过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建立与现代化市场体系相符的竞争规则。制定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础即维护市场秩序,市场监管制度制定需注重维护市场秩序,为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在现代化市场中形成公平公正且自由的竞争秩序,同时运用市场监管管控非正当竞争行为,旨在强化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约束力度,为建立有序现代化市场体系创造良好条件。
2 合理发展区域经济,推动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
相关研究者指出,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非平衡性,各个产业与区域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非平衡状态。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需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及高效利用资金发展优势产业,再借助经济优势产业创造的资本带动其他产业投资,达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1950年,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区域观念的奠基石,更是不平衡发展论的重要依据,该理论强调区域经济增长需借助条件优越的产业或部分地区带动,并将其发展至经济增长极。这些发展极在经济发展中经“涓滴效应”与“辐射效应”传导方式传导至其他地区或部门,达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相关研究者指出,增长极的极化过程在发展初期发挥着主导作用,吸引附近区域的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被拉大。经济活动与经济要素的持续聚集与扩大及边际递减,增长极会在此背景下形成经济非聚集现象,该现象会辐射至周边地区,拉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下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应以区域与资源为依托,寻求以产业梯度转移为导向的承接式发展及以城市开发为中心的“极化”发展模式。基于区域财政能力分析得知,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可采取点式开发,即在某地区或1~2个重点城市区域设置发展重点,推动工业企业朝着重点城市或在周边聚集。若依旧延续以往“村村冒烟”的分散式发展思路,不仅无法形成产业规模,还无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果。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由于各个地区受经济水平限制,只能在发展中做到求精,选取产业基础良好的地区建立工业园区,集中开发产业,降低企业进驻成本,推动产业朝着工业园区聚集,致力于将工业园区打造成市场经济增长极。当增长极扩大至一定规模后,可实行多点开发并形成经济增长轴线,推动区域快速稳定发展。经济发展非平衡现象会在发展级别步入高度发展阶段后达到极致,“涓滴效应”因此产生,即增长极生产力水平与周边地区生产力水平基本趋于均衡,进而缩小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实现相对平衡,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
3 加速产业发展进程,推动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
相关研究者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均收入水平实现快速提升,此时劳动力从初期第一产业朝着第二产业转移。在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劳动力逐渐朝着第三产业转移,处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分布数量有所减少,进而增加第二三产业中的劳动力。如果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那么该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力占比就相对较小,第二三产业中会存在大量劳动力。反之,如果国家和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偏低,那么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占比就相对较大,农业劳动力占比较大。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第一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各个国家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结构变化获取全新认识与理解,有以下基本内容: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国民收入与农业劳动力中,农业部门国民收入比重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持续降低态势。其二,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工业部门劳动力在整个劳动力中的占比较大或略显上升。其三,服务部门劳动力在整个劳动力占比中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并非与劳动力比重呈同步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整体稳定或略有上升。其四,产业链延伸与技术升级在没有全新产业形式出现的情况下,借助不断更新产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自身质量得到提高,也可称为产业升级。例如,运用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如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等全新产业形态。未来,产业结构升级与淘汰则是夕阳技术,不仅有技术升级,还有延伸现有产业价值链和增加附加值等方式。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强大的竞争优势吸引众多学者关注,尤其是在城市规划与研究中,产业集群围绕中小企业研究由政府服务组织、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等集结而成群的经济现象,不仅作为行为主体的互动,还是市场化行为催生下的产业物质模式,不仅具有在分工基础上进行竞争性配套与合作的特征,还具有产业链条长且内部专业化、配套齐全、交易成本低、分工细、科技领先及公共服务便利等优势,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基于产业发展层面分析,一个区域在引进或选择产业时需先留意该产业与已有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及该产业是否具备延伸现有产业链或提升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等优势,旨在考察该产业是否能与集群相融且提高城市产业发展潜力及整体产业竞争力。资源共享与区位特征可使群体内企业获取创新与市场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群的竞争与特色优势,正是具有竞争性和特色化的企业空间聚集为本地化产业氛围与产业综合竞争力,此优势与特征难以被其他区域模仿,具有特色化的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4 构建法治制度体系,推动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
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为法治,制度作为一种激励约束工具,从本质层面决定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行为选择。所以,构建法治化多层次制度体系可对企业、政府、消费者行为形成激励和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类市场主体相互激励并形成合力。
对此,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法治制度体系:其一,建立以保护产权为主的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宏观调控范围及有效约束政府权力的关键即合理调节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需形成以保护产权为核心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力量,调动企业积极性和维护市场活力,合理划定涵盖政府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行为界限。完善健全政府与企业相关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企业是保障市场运行的主体,那么政府就是负责调控市场的主体,两者均为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若想构建其他主体间良性关系,就需妥善处理政府与主企业间的关系。调节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形成以正面清单约束政府及负面清单管理市场的思路,控制政府范围的同时,调动市场活力,为宏观调控有度且微观主体具有活力。当前,调节企业与政府关系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侵犯惩罚赔偿制度与产权保护制度等。其二,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度。在有效调节企业与消费者关系时,需充分认识消费者在市场建设及企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高效制度为消费者利益保驾护航,也发挥消费者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与监督作用。完善健全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制度,旨在提高消费者福利,例如通过集体诉讼制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为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建立基础。
5 发挥企业主体地位,推动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
毫无疑问,人力资本是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要素。未来,现代化市场体系价值实现功能会因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本要素价值而频繁依赖企业人力资本要素。对于企业家而言,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需借助自身创建和运营的企业活动。整个要素市场高效运行的基础,即企业家人力资本高效配置及其功能发挥,所以企业作为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及其他要素、价格和价值实现平台必然为市场主体。因此,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促使企业成为实现各类要素价值的平台。企业主体地位提高标志着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实现和价格发现功能,也说明商品价格与要素形成更趋于市场化,也是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目标,只有让企业成为各要素价值实现的平台,才能提高企业主体地位。例如,劳动力、企业家、土地、技术、资金、数据、管理各种市场要素都需借助企业市场运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随着数据、管理、技术、知识等衍生/新型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层面的扩大,市场对企业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企业自身也越来越渴求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以新型要素市场为切入点,借助增量要素市场建设推动存量传统要素市场建设,提升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水平。第二,促使企业成为提升消费者福利的载体。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与商品是提升和实现消费者福利的重要因素,在此过程中也与消费者自主选择和消费有关。当企业主体地位提高时,企业决定消费者福利水平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者福利取决于市场各类因素,也是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目标。所以,只有让企业成为提升消费者福利的载体,才能提高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第三,处理与企业有关的三大关系。企业是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推动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是夯实企业核心主体地位。对此,正确处理与企业的关系是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关键,与企业有关关系的莫过于消费者、其他企业及政府三大主体。例如,处理企业间关系,市场体系核心主体为企业,企业间关系是最大量与最基础的市场关系,事实上,企业间各类交易关系形成网络则为多形式市场。基于上述分析,市场规模与半径扩大是在广度与深度层面拓展企业间的各类交易,所以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妥善处理企业间的关系。当前,处理企业间关系的重点是促进各类型企业间公平竞争,打破区域封锁与行政垄断,借助良好竞争政策建构企业间高效合作与公平竞争的新格局。例如,处理政府与企业关系,企业与政府关系在宏观层面反映政府与市场间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也是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发挥市场作用是完善和改革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妥善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所在。经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宏观层面政府与市场及微观层面企业与政府间关系。当前,厘清市场与政府间关系的重点是约束政府权力、转变政府职能及明确政府在宏观调控层面的合理区间,强化竞争与产业政策间的协同性及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以形成更具活力的微观主体、高效市场机制及有度宏观调控新格局。例如,科学调节企业与消费者间关系。目前,各种新兴技术广泛渗透于市场多个领域,也影响企业与市场组织形态的变化,使消费者在市场体系建设中的能动性不断强化。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行为影响企业创新及市场决策,所以需要极力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与消费行为。从上述分析可得知,消费者引导与监督已是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妥善协调和处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将提升消费者福利纳入企业治理范畴,保障消费者治理功能的同时,与企业形成利益相关者,双方共建共享新格局。
6 结语
综上所述,快速提升的经济水平对现代化市场体系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完善健全现有监管制度,加速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从不同层面调节市场发展,进一步夯实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