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传统初制加工工艺技术要点
2023-01-24上官宏耿张亚玲
上官宏耿 张亚玲
(1.安溪县峰格茶叶专业合作社,福建 泉州 362400;2.安溪县凡朴生态家庭农场,福建 泉州 362400)
安溪铁观音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其外形呈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俗称有“音韵”,即“观音韵”[1]。
1 安溪铁观音传统初制技术概述
安溪铁观音的初制过程包括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造型、干燥六大步骤[2]。鲜叶采摘是安溪铁观音初制的物质基础,萎凋为做青打下基础,做青是色香味形成的最关键阶段,杀青阶段能够固定安溪铁观音茶叶的品质,造型阶段包括揉捻和包揉,是形成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的外形的关键工艺,干燥阶段既能进一步提香,又能最终稳定安溪铁观音茶叶品质,以便茶叶保存与运输。
2 安溪铁观音传统初制技术要点
2.1 鲜叶采摘
2.1.1 采摘标准
安溪铁观音茶叶的鲜叶原料是具有适宜成熟度的茶叶新梢,其采摘标准为芽梢驻芽形成后小至中开面,采二三叶,按标准适时分批采摘。如果鲜叶的原料过嫩或过老,成品很难达到优质的标准。采摘标准的鲜叶成熟度适中,其内含物质丰富,氨酚比适中,酯型儿茶素较少,可溶性糖类较多,拥有较多的苯乙醛、香叶醇等香气物质,所制成的茶叶滋味适中,苦涩味较少,醇度较好,具有乌龙茶的品质特征[1]。
2.1.2 采摘时间
安溪铁观音的采摘时间为春、夏、秋三季,但暑茶的品质较差,一般是做春茶与秋茶。其中春茶采摘时间为四月底至五月初,秋茶采摘时间在九月底至十月初。春茶经过一个冬天的积累,茶树芽叶肥壮,持嫩性强,氨基酸、果胶、叶绿素、黄酮类、戊乙烯、乙烯醇、萜烯醇等含量较高,苦涩味较重的茶多酚含量较少,各种生化成分含量丰富而协调,所以铁观音春茶滋味醇厚鲜爽,清香持久。秋季气温降低,茶树生长缓慢,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花香成分积累较多,滋味甘醇鲜爽,香高持久。所以,在安溪民间有着“春水秋香”的说法。
2.2 萎凋
萎凋使茶叶鲜叶失去水分,可提高酶活性,促进物质转化为后续做青奠定基础,还可增加水溶性物质的含量,增进茶汤滋味。安溪铁观音的萎凋过程分为晒青和晾青两个步骤。
铁观音一般采用自然日光晒青,在下午4—5时进行,阳光斜射,光线较柔和,日照温度降低,光色素中红黄光较明显,有利叶色转化,以每笳篱1~1.5斤均匀薄摊,手法熟练者可双手直握笳篱边用均匀离心力成圆形散开,如果使用晒青埕摊叶亦应均匀,厚度不宜超过2寸,晒青历时20~50分钟,中间进行1~2次翻拌,防止灼伤叶片或上下失水不均匀,一般摊开后叶片失去光泽,顶叶下垂时即应翻拌。雨后茶青、晒青设备不足或天气变化明显时,应抓准时机进行晒青。晒青可从以下方面把握程度,①叶色:叶面光泽消失;②叶状:叶片柔软顶部一二叶稍下垂,手担折嫩叶不折断,略带弹性感;③气味:青辛味开始散发;④失水率:5%~13%(因品种和老嫩度而定),达到失水均匀,没有伤灼青,并保有鲜灵性。
自然晒青注意事项。①含水量:除了品种本身含水率高低不同外,久晴天气、初晴天气及老嫩程度不同其含水量也有所差异。具体地说,细梗薄叶含水量较少,宜轻晒;壮梗厚叶含水最多,宜重晒;久晴天气的茶青含水分少,宜轻晒;初晴天气的茶青含水分多,宜重晒;粗老的茶青宜轻晒,幼嫩的茶青宜重晒。②气候:不同气候的温度和相对温湿度不一样,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宜轻晒,温度低宜重晒,相对湿度大、水分蒸发慢,宜重晒,相对湿度小宜轻晒。③季节:春茶相对低温高湿,宜偏重晒,夏暑茶高温,宜轻晒,秋茶低温低湿,宜轻晒保水保青。④技术水平:制茶经验丰富,技术把握精准可适当多晒,反之则应稍轻晒。⑤场地和机械设备:根据茶青批量,结合机械工具设备,充足的可适度晒青,不足的则应稍轻晒青,另外批量大就要按重、中、轻不同程度顺序安排,以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场所通风干燥的宜稍轻晒,场所阴湿的宜重晒[3]。
晾青是在晒青之后进行的,是晒青的补充工序,目的是使鲜叶各部位水分重新平衡分布(茶青返活),散发晒青升高的时间热度,延缓水分散发和内含物变化,晒青后茶青必须“双眼皮”上在晾青间均匀摊凉,摊凉时间长,中间要翻动,表面叶失水才能均匀。
2.3 做青
做青是乌龙茶特有的工序,是安溪铁观音色香味品质香成的关键工序,它是摇青和晾青交替进行的[4]。在萎凋轻度失水的基础上,通过摇青使茶青在摇青筒中相互碰撞、摩擦和散落,引起细胞的破碎和损裂。同时,水分发生扩散和渗透,细胞间隙充水,叶子呈挺硬状态,摇青中水分从破损处散发,多酚氧化酶从破损细胞液泡中溢出,与细胞紧密结合,形成叶缘高浓变区,酶促作用剧烈,红色产物显现。摇青还使梗中的水分转移到叶脉至叶缘,使细胞补充水分,使叶表气孔部分关闭,减少了呼吸消耗,保持较多的物质,这种作用俗称“走水”。在静置晾青过程中,萎蔫的叶片逐渐恢复紧张状态的现象,称为“还阳”。做青过程中,摇青和晾青接替进行,茶叶不断“走水”“还阳”,最终形成铁观音滋味醇厚、香气浓郁、耐冲泡的特征。
摇青时要掌握循序渐进原则,即摇青转数由少渐多,历时由短渐长。初期因梗叶水分通道尚未畅通不宜多摇,否则水分扩散速度和散发速度不相适应,易造成上部叶散失多,梗弯折,梗皮伤。上下部叶子水分通道阻塞,细胞破损多,水分散失不足,细胞液浓度低,细胞紧密结构未破坏时,内含物转化慢,芳香物质难以显露。因此,摇青用渐次加多转数可使水分散失,内含物质反应和香气转化,二者协调,到摇青后期,细胞破损多,叶缘水分散发快促使酸性氧化和各种变化加剧。细胞亲水性减弱,水位差减弱,低沸点芳香物质已大部分挥发,这时摇青转数应增加,才能促进“走水”,使细胞液浓缩,加快香气形成。“发酵”红度由轻渐重,使之达到铁观音“青蒂、绿腹、红镶边”的品质要求,铁观音的“发酵”是随着摇青的渐次加多转散,叶缘细胞破损率不断增加,促进化学物质反应而形成的叶色叶状香气转化的代称,因而“发酵”红度(叶边红色产物)是和摇青同步加深的。
传统做青共四遍摇青,第一遍3min、第二遍6min、第三遍12min、第四遍24~50min。一至二摇间隔2h,二至三摇间隔3~4h,三至四摇间隔4h。关键在于晾青程度,晾青时间20~40min(有阳光的)。第四遍若茶青是新枞或土壤肥沃及高海拔850~1000m的肥厚叶片,摇青要超过30min以上,直到获得想要的酸甜果香味为止。晾青时间由短渐长,晾青摊叶厚度由薄渐厚。每次摇青应立即翻松摊放,前两次可均匀平摊,三四次宜呈凹状,这样利于控制水分散发调节叶温。
不同茶季气候条件差异大,嫩稍生长在不同气候环境中生长期不一,鲜叶内含物也有很大差异,制茶技术各有特色,茶农常说的“春消夏皱秋茶水守牢”和“春要香夏要红”是各季做青应掌握的要点。“春消”是因春茶阶段雨量多,湿度大,本身含水量大,做青宜掌握重晒偏重摇,做青中失水相对较多,才能使梗叶表现水分不饱和的“消”,发酵可较足,充分发展香气和形成醇厚的滋味。“夏皱”是做青要合梗叶呈一定皱纹,叶状不规则弯曲、红点明,因夏暑茶期间气温高,茶叶生长快,叶绿素和茶多酚含量高,做青失水量要适宜,避免高温失水过度,宜轻晒轻摇多次适当缩短做青时间,发酵稍轻。“秋水守牢”是因秋冬阶段气温略降但干燥,自然蒸发失水快,而茶青本身含水量也较少,做青特点宜以“保水”为中心,保持茶青充分的鲜灵性,做青宜轻晒较重摇,发酵适度才能保持“三秋”,即秋色、秋水、秋香的秋茶风格。
2.4 杀青
铁观音品质的“色、香、味”在做青阶段已基本形成,杀青是个转折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先用高温迅速制止一系列酶促氧化作用,保持做青阶段所形成的品质特征,进而继续散发部分水分,使叶质更加柔软,便于揉烘等塑形阶段的操作。杀青中除了散发水分外,还会破坏叶肉和梗皮的叶绿素,散发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消除青草气和青辛气,使香气更加清纯。
①适当高温,先高后低。杀青时,叶温升高,酶促活性迅速增强,在酶的最适活动温度20~4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的活性增加一倍。有的观点认为,多酚氧化酶最适宜温度为52℃,温度升至70℃时,酶钝化和变性,85℃时酶凝固破坏。为了防止茶青在杀青中迅速红变,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叶温提高到70℃以上,因此杀青必须有一定的高温。以锅底或筒体壁白天看发白或夜间看微红来投叶,投叶后即可听到清脆和频繁的“啪、啪”的细胞最烈声。但要注意的是,锅温不能太低,杀青中如果叶温升得慢,拖延时间长,会造成杀青叶不正常的红变,红梗红叶产生闷味。反之亦然,锅温太高同样会影响茶叶品质,因为乌龙茶采摘较成熟,又经过了做青这一过程,叶含水量仅60%~64%,比绿茶杀青前含水75%~78%低得多,所以锅温过高会引起叶子焦灼和不均匀,内含物质不能得到正常转化。所以,杀青温度应先高后低,后段应降低至20~40℃便于操作。
②闷炒为主,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乌龙茶在做青阶段已丧失一定量的水分,而且杀青叶还要经过多次揉、烘的过程,所以杀青时应注意使杀青叶保留一定含水量。杀青方法以闷炒为主,稍配以扬炒。闷炒能使叶子充分吸收锅的辐射热能,也利用叶间水蒸气的给热特性,在三四分钟内使叶温达70℃以上。闷炒还能加速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增加氨基酸含量,适当破坏叶绿素改善茶汤滋味。如果含水量过多,应适当配以扬炒,只闷炒不扬炒会使叶间水蒸发过多,青草气味得不到充分散发,成茶带有青叶和水闷味,叶底枯黄色。根据鲜叶含水量,扬炒约2~5min。
③快速短时,程度稍轻。目的在于短时间内完成杀青应达到的品质要求,同时为保持鲜爽特点炒表程度不宜过足。
④掌握适当的投叶量。投叶适量才能翻炒均匀,升温迅速,适当保水。若投叶太多,杀青叶升温,翻炒不均匀,易继续红变,产生浸润状褐红色,品质下降。若投叶太少,杀青叶不能闷炒,失水多,容易焦灼干缘,生产效率太低。
2.5 造型
造型是铁观音的塑形阶段,此阶段揉捻和包揉交替进行。整个阶段分为三揉三焙,反复相间进行,各个工序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揉捻初步形成紧结弯曲外形,一定程度上改善内质,揉捻原则为“热揉、重压、快速、轻压、适时”。包揉是运用揉、搓、抓、压等方式使揉捻叶进一步紧结、弯曲,通过摩擦叶细胞,挤出叶汁,加强非酶性氧化,增浓茶汤。揉捻历时4~5min后,卷曲率90%以上,手摸茶索有粘稠感,初烘时以适当高温、快速薄摊为原则,厚度1.5cm,温度90~120℃(一般控制100℃),历时10~14min就可包揉。复烘温度80~90℃,掌握手摸茶叶微刺手感,约七成干,时间8~10min。复揉、复包揉4~6次,外形达到要求,最后一次包揉、束紧定型1~2h,茶球形状定型为圆形。
2.6 干燥
干燥是铁观音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这一工序,固定之前工序已形成的品质,以及去除多余水分以长期贮藏。干燥的方法应采用低温慢烤,分两次烘干,第一次为“走水烘”,火温70~90℃,每焙笼摊叶量为3~4斤,烘至茶团自动松解,茶层均匀受热后,以压搓方法把茶团解散,烘至水味直即可起焙摊凉,这时茶叶达八九成干,这一道过程亦称“走松”。摊凉0.5h左右进行第二次烘焙——“烤焙”,该阶段去掉多余水分,达到含水量4%~6%的要求。烤焙要求火温更低,60~80℃为宜,每烘笼4斤左右,时间0.5~1h,期间翻拌1~2次,到手折茶梗脆、捏叶能成粉末,气味清纯,干燥过程失水率为10%~14%。复烘切忌高温,以免产生烟焦味或焦条,温度过高也会导致叶子失水快,不能控制水分散失速度,妨碍了热化作用的进行,使茶叶颜色黑燥或带深白色,并且断碎条粉末多,影响茶叶香气、汤色和滋味。
3 结束语
安溪铁观音的初制工艺是其品质形成的最关键因素,且每一个加工工艺环环相扣,对其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只有按照鲜叶采摘标准采制,注意各个加工工艺的技术要点,才能制出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安溪铁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