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单篇教学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路径
——以《反对党八股》教学为例

2023-01-24类延勇

中学语文 2022年34期
关键词:针对性文本情境

类延勇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导下,基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已广泛开展。然而,限于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理念的认知水平和实践阶段,老师们对学习任务群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一些理解和实践的误区。

第一,不能处理好革新和继承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曾指出:“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新的提法,但仍是在过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脱离实际的‘花招’。”有的老师过度革新,而忽略了继承。比如,把学习任务群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对立开来,把前者理解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新事物。这类误区多表现为过度关注了“学习任务群”的“群”属性——把其简单等同于为“群文阅读”;而没有准确把握“学习”和“任务”两个属性——“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根本特征在于能否将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主导下的“学习任务”驱动的学生自主的深度学习,理论上不应拒绝单篇教学。有的老师过度囿于继承,不能积极地革新。比如,少部分老师从来不敢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但实施单篇教学又不能在大单元视域下进行设计和实施:或把单篇文本从任务群中割裂出来,仍只以体裁视角去进行各类文体的知识灌输;或不能将文本主旨与单元人文主题统筹来设计教学目标,发挥不出它们在“立德树人”上的聚合效益。

第二,不能处理好活动与文本的关系。大单元教学倡导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方面针对文本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现深度学习。但现实中,很多活动设计沦为了“为活动而活动的课堂表演”,并不能有效指向对文本意义的挖掘。新课标中提出的四个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根本和基础,其它素养理论上都承载在文本语言中。因此,处理好活动与文本的关系,特别要注意:针对文本的课堂活动设计不应随意脱离围绕语言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第三,不能处理好情境的“真假”与有效的关系。新课标特别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设计学习活动或任务。王宁教授曾指出:“这个真实情境可以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但实践中,部分老师设计情境时往往只关注前两个要点,但却做不到最后一条。即能关注到“是学生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的,却做不到是导向针对文本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情境设计要做到“真实”,恰恰是这个“应思应想”是最重要的。

在深入认识到以上问题后,临沂市在部分试点学校组织探索了以单篇教学设计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务实化路径。下面,以《反对党八股》为例予以呈现。

一、把握方向——根本在于领会好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反对党八股》在新教材中隶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的教学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可见,如果脱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把单篇目标简单地设定为“学习演讲辞的写法”“感受毛主席的胸襟和气魄”等是不符合该单元学习要求的。

二、单篇目标——关键要通过单元整体要求进行局部定位

我们倡导基于大单元的先周备课。只有完成单元通备,才能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让单篇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分解到“一个”或“部分”目标。必修上第六单元的编写初衷一方面在于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会学习”,另一方面在于通过不同的文本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在大单元整体目标视域下完成先周通备,基于《教参》建议,可以对9 课时的目标作如下分解。

《劝学》和《师说》安排3 课时,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先设计2 课时,以相关任务驱动学生对两篇课文的文意和脉络分别进行梳理(文言文教学,无论从属于什么任务群,梳理文意是基础和前提);再设计1 课时,聚焦“‘观点’和‘论据’的关系”,实现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目标。

《反对党八股》安排1 课时,进行单篇教学——目标设定为“梳理脉络,体会文章的逻辑性”和“设身入境,领会讲话的针对性”,后者是难点和重点。

《拿来主义》安排1 课时,进行单篇教学——重点研讨论述的“概括性”和“深刻性”。

《读书:目的和前提》与《上图书馆》安排2 课时,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重点研讨“‘个人经验’与‘观点立场’的关系”。

单元写作,安排2 课时,进行当堂训练——先用30 分钟结合各文本总结议论文的写法,重点是议论文的“针对性”;再围绕“学会学习”主题设计题目,安排1 小时围绕“议论文的针对性”开展当堂写作。

三、安排预习——必须为课堂拟开展的活动进行自主热身

在单元整体设计前提下对单篇目标有了定位后,安排预习也就有了方向。《反对党八股》是毛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一篇著名讲话,其主要目的在于反对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为了引导学生对理解课文进行有效“热身”,该课例设计了两个情境化预习任务:

1.请利用周末,小组合作以查阅资料、走访老党员等形式,聚焦“文风与党风政风”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并形成成果。

2.有人说:“毛主席《反对党八股》的结构看似是简单罗列,实则充满逻辑的力量和以毒攻毒的批判智慧。”明天课上,将请同学结合文章的逻辑性谈谈对此的理解。请画一张思维导图,并上台展示。

四、导向目标——有序铺垫的各个课堂环节必须环环相扣

本课的第一个目标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整体感知即可轻松完成,而“领会讲话的针对性”才是本课自主研讨的重点和难点。在针对后者的学习主任务投放之前,有三个基本的课堂铺垫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不是说任何课堂都有且只能以这三个环节作为铺垫,而是说是缘于语文学科的特质,其作为传统课堂中的有益“成分”,而需格外地继承和发扬。

1.有效指向学生认知欲望的情境化导入不可或缺

针对性强的、优美的教师言语导入是语文教师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更应该具备的课堂基本功。本案例设计的导入语是这样的:

有人说,毛主席的一生,就是用文字的力量改造和推动历史的一生。他仅靠一支笔,就荡尽了藏在历史角落里的一切“妖魔鬼怪”,让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本已走向沉沦腐朽的中国重新焕发了万丈光芒。那么,究竟得是什么样的文字才具备了这样的磅礴伟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反对党八股》,看看能否品出一些端倪。

结合该案例,针对语文课言语导入应具备的基本特质,笔者提出如下几个观点:

(1)它最好是指向学习目标的。本案例开篇说“毛主席的一生,就是用文字的力量改造和推动历史的一生”,鲜明地聚焦毛主席文章的针对性作出论断;然后,对此进行了充分渲染;最后,以“究竟得是什么样的文字才具备了这样的磅礴伟力呢?”把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向对其“针对性”原因的探析,而“什么样的文字”又把原因探析指向了文本语言赏析。

(2)它最好是指向认知冲突的。“认知冲突是指学习者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当所处的现实情境与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感。”[5]创设有效的认知冲突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深度学习的热情。在历史上,该篇讲话“统一了全党思想,改造和推动了历史”。但学生的困惑在于:在基于事实的历史结论与他们的固有认识之间存在一个认知鸿沟——“一篇看似枯燥的政治演讲辞而已,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呢?”本导入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

(3)它最好是创设有效情境的。本导入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荡气回肠的“历史情境”:“他仅靠一支笔,就荡尽了藏在历史角落里的一切‘妖魔鬼怪’,让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本已走向沉沦腐朽的中国重新焕发了万丈光芒。”说它是真实的,因为这是广为人知的史实;说它是荡气回肠的,因为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语言应有的魅力,通过传神的遣词造句、富有张力的节奏感、生动的修辞等造成了很强的情感和审美冲击。

(4)它最好是彰显语文特点的。语文课堂语言应该具备典范汉语言的示范性——这是对语文教师言语行为的基本要求,更可形成学生语文表达素养养成的有效“语言场域”。它应该在遣词、造句、技法、逻辑、节奏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的熏陶作用。

2.有利于语文素养奠基的语言知识巩固必不可少

巩固必备知识,是日常课堂的重要使命,而最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对字词的积累与巩固。因为围绕汉语的字、词、短语等,对其音、形、义等元素的识记、理解、鉴赏和运用,是我们所有语文学习行为有效发生的基本前提。近年来,由于新高考命题努力引导“避免死记硬背”,老师们在课堂中对此有严重的淡化倾向。但是,字词梳理与巩固环节在新课堂中不仅不应该被舍弃,反而应该被强化。在导入后,本课例专门设计了这个环节,以下是课堂实录:

师:我先找一个同学试读一下课件上的字词,看看能否读准字音。

生:量体裁衣 恐吓 妨害真理 面目可憎 瘪三 蹩脚 子丑寅卯 檄文

师:(及时纠正该学生读错的字音后)这里有个词老师要强调一下:“子丑寅卯”,它的本意是“天干地支”中的四个“地支”。作为成语往往用来形容什么呢?

生:写文章时揭示的事理

师:嗯,学习议论类文章,我们真得有必要先研究它的整体论证逻辑,看看它写了什么样的“子丑寅卯”。

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巩固了必要的生字词,而且随机捕捉课堂契机,以对“子丑寅卯”的强调实现了在逻辑上向下一个环节的巧妙过渡。

3.针对文章思路、结构的整体感知需要积极强化

从高考阅卷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在作答中理解偏差存在的根源恰恰是对文本的整体思路缺乏准确把握。这与老师们淡化甚至忽略了对“整体感知”这一优秀课堂传统的继承有关系。在实践中,老师们即便是设计了这一环节,也往往是把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没有耐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与生成。基于这层认识,本案例在知识巩固环节后,让学生上台就文章的结构结合预习任务展示了思维导图。这不仅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供了舞台,也轻松完成了课堂的第一个目标。以下是在该环节某小组代表的展示实录:

学生:文章总体上分三部分:第①段是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②-⑧段是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⑨-⑩段是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作者正是在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中,提出了中心论点——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文章最重要的是第二部分,各自然段可以作如下概括:内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目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对象——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结构——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以及⑦⑧段的“危害”——“害人”“害党”“害国”。

我们组认为它的逻辑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每段也都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且都用了驳立结合的结构;另一个是,每段在提出问题时,又都采取了为“主观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画像”的形式。

五、重点突破——真实情境下的主任务设计要以文为本

大单元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倡导真实情境下的自主任务驱动学习。但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保证了情境设置都基于“真实”,也不能时时处处把课堂“泛情境化”。如果课上每个问题都被过度地设计成情境任务,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情境审美疲劳”,逐渐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因此,“真实情境下的自主任务驱动”还是针对课堂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为一个主任务最好。

当然,要保证情境的真实和任务的有效,几个原则至关重要。首先,问题的提出要有简洁、明确的指令,要让学生明白其“所思所想”是什么;其次,情境的创设要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止于他们体验、想象的能力所及,即保证学生“能思能想”;最后,情境设计要指向基于文本语言鉴赏路径的目标达成,即必须是学生“应思应想”的。

在《反对党八股》的教学实践中,本案例在投放有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任务:

请任选一个语段,从“坚定的马列主义者、主观主义者、宗派主义者、盲目跟风的普通干部、左右摇摆的普通干部”中为自己设定一个身份穿越到讲话现场,围绕讲话的“针对性”,结合具体语言细节与大家分享你受到的触动。

且看真实课堂实录中学生的一个发言展示及其师生对话:

生:我是一个“左右摇摆的普通干部”。我们组集中讨论的是第二段的后半部分。“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他用“主要的”“首先的”“赶快”这些词体现了主席的领袖风范,让我大受震撼。我一下子就被“吓”到了!我感到“主要的”“首先的”“赶快”这些词,体现出主席坚持马列主义立场的坚定决心,以及对那些“又长又臭”的文章的坚决反对。让我一下子大受震撼。我是一个“左右摇摆的干部”,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师:你知道主席用的这几个词都是什么词性吗?

生:有连词,有副词。

师:作为一名“普通干部”,在那个年代文化层次很可能不高。主席只用了几个常见的连词和副词就让你颇受震撼。说明主席讲话特别注意什么样的针对性啊?

生:对象的针对性,也就是听众的针对性!

师:……(板书——听众针对性)你还有要分享的吗?继续。

生:主席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这正点到了我心中的疑惑。而后面“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又给我提供了答案——就是一切要以实际情况为标准去决定文章长短。

师:主席只用了几句话就把你的疑惑轻松给解决了。用什么做论据解决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论据呢?

生:两个俗语,主席特别注意选用基层干部能听得懂的语言,其实还是特别注意讲话的“听众针对性”。

这样,本案例从听众角度设计了一个虚拟的真实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基于历史“设身入境”。这既化解了学生与文本的“历史年代隔膜”,又引导学生实现了真实的“角色化阅读体验”。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均以文本的语言赏析作为起点,以“思辨性文本”的针对性作为终点,从不同语段和不同角度生成了“听众针对性”“现实针对性”“问题针对性”“立场针对性”四个要点,完美实现了课堂的重点学习目标。

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学生素养本位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教师等同于“教书”的人,把某个学科的教师理解为教某个学科知识的人,我们会说,张老师是教语文的,李老师是教数学的,等等。“教书”,是对传统认识中教师工作的概括,反映了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日常——把书上的内容教给学生。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和课程的育人功能,凝练了学生学习各门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回答了各门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核心素养统领并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各个方面,将其统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让核心素养可见、可评。总之,以核心素养为灵魂的新课程,全面凸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落实新课标,需要教师超越“教书”,走向“育人”,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学生素养本位。要研读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课标,明晰“为什么教”和“为谁教”的时代要求,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周文叶 《光明日报》2022 年12 月6 日13 版

猜你喜欢

针对性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