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校企协同就业育人工作的耦合性研究
2023-01-24张誉文
张誉文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三全育人”教育新方针指的是在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中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全方位教育、全程教育和全员教育,不断开创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新局面。“三全育人”理念是高职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工作的法宝。所以,本文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三全育人”与就业育人的关联,从而提出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育人的耦合性的关联对策。
一、“三全育人”与校企协同就业育人的关联
(一)就业育人的多维性需要强化“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理念与高职院校寻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具有多维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就业育人工作中学生类群较多。从纵横两方面上划分,可以将就业育人的类群分为很多种,包括按照年级或者学级划分的类型,像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大四学生,还包括家庭贫困生、学习困难学生、保留学籍入伍的学生等。第二方面,其教学育人的目标和方向众多。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要从学生实际考虑问题。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创业教学、毕业入职培训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类型的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培训教学、专业技能教学等。第三方面,“三全育人”教学工作中其教学内容颇多。此理念下的就业育人不是单纯地进行就业培训,而是在实际的就业教学培训中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劳动观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个人综合素质和思想内涵境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就业育人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了载体
“三全育人”和就业育人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关联。首先,“三全育人”是全面开展就业育人的法宝,是提升就业育人工作质量与效率的保障。其次,就业育人是“三全育人”的体现与基础。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三全育人”,并赋予了其新内涵。“三全育人”的时代改革要在就业育人工作中完全融入“三全育人”理念,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的“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教学新模式。“三全育人”理念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导向作用和时代引领作用。将“三全育人”理念充分浸入至学生的学习中、生活中,不断强化德育发展,从多个角度实现教育改革,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型人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就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影响很大。就业育人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中,深化就业育人建设,不断推动“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中的深化改革。
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员育人”维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迈入新篇章,政府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就业育人工作的开展,随着高校就业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一系列教育问题浮出水面。
一是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育人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2+1”模式或“1.5+1.5”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企业实习一年,或者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年半+企业实习一年半,教育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教室变成企业员工,学生的身份也发生变化,从学生变成企业学徒。这两个转变需要学校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同步,不仅需要学校开展合理的思想教育工作,企业也需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但事实上,企业并没有开展思想教育的意识。
二是高职院校教育机制问题。高校教育中教资力量分配不合理。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没有接触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没有专业的就业教育指导实战经验;其次,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时过于看重教师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技能,忽视了教师就业育人技能的招聘。近几年,在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下,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形势等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给就业教育带来便利,更没有发挥教师就业教育的真正作用与价值。
(二)“全过程育人”维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教育链条衔接不完善,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1年或1.5年),学校和企业没有达成有效的衔接教育,学校认为学生在企业中就完全由企业负责,企业认为学生在学校就完全由学校负责,因此教育链条发生断裂。第二,在学校学习期间和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有效教育效率低。在学校期间,学生的“绩效考核”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没有和企业教育形成合力的双施双守。第三,学生在校期间,单位时间内的教育效率低,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此阶段是其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是学校并没有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网络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很多学生出现抵触学校、抵触学习的心理。
(三)“全方位育人”维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中存在教育定位问题。“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教育定位,制定思想教育方针,要将“三全育人”理念体现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提升学生各个领域的专业能力,这就说明学生不仅专业知识要得到提升,专业技能也必须得到提升,“三全育人”是对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考验。目前大多数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就业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就业教育指导效能低,缺乏就业导向作用,教师只重视就业理论教育,忽视了最重要的就业实践指导教学;过分重视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三全育人”的实施环境与原有工作定位脱节,无法实现有机融合。
三、加强“三全育人”校企协同就业育人耦合性的对策
(一)促进交流,构建立体、流动的育人教师队伍
企业兼职教师不仅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更要明白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要求更明确,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工程案例,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增加课程思政教育的亲和力、趣味性,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将挂职锻炼落到实处,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到项目挂职锻炼,在增强自身实际测绘工作能力的同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把握专业育人的关键。
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的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有力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全面发展,提升院校就业教育科技创新力和服务力等,增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成果转换,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教育,增强技术研究联合教育等。
高职院校要借助“三全育人”就业教育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高校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搭建更多优质的就业平台,开拓各种渠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学校还要加大校企协同就业育人教育力度,发挥校企联合教学的作用,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另外,高职院校要结合线上就业教育和线下就业教育,开展多渠道就业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影响力。
(二)落实育人目标,制订校企协同育人方案
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就业育人目标责任制度和就业育人考核制度,重视各个学院就业教育的日常考核。当前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行业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分类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动态考核绩效机制、多劳多得绩效考核机制和优劳优酬绩效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重要作用。绩效考核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就业教育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要建立学校领导包学院包干机制、学院领导包专业包干机制、专业教师包学生包干机制,制定清晰明确的校领导就业教育监督机制和约谈机制,校领导要深入各个院系中,听取各个院系的就业教育工作汇报,定期指导督促院校开展就业教育工作。
(三)丰富育人内容,开发企业文化育人课程
要想真正打造育人共同体,高职院校就应改变其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实时校企党委领头教育工程,学校党委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党委沟通联系,做好对接工作,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进程,统一共识,将“育人”作为校企合作的首要目标。丰富育人方法主要从以下三点阐述:第一点,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党委应共商共建,确定合作的主要方向,以“育人”为合作的宗旨,确定校企合作的育人内容等,真正发挥校企合作在就业育人中的作用。第二,要积极开展学院+企业车间共建活动,将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办法等落到实处;第三,要利用党建活动带动团建活动,学校和企业可以借助党团共建活动实现学生和企业工人的连接,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思想工作有机对接,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校企合作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工学结合、德技并修。
高校和企业要建设完善的就业教育校内校外基地,搭建公平的就业平台,增加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范围。首先,高校要不断走访合作企业,不断巩固其就业育人基地。其次,高校要建立合作企业就业数据库,加强高校学生就业市场建设力度。高职院校的各个部门和二级院校要不断拓展其就业教育平台和渠道,不断整合优秀企业就业资源。再次,高校要不断优化就业管理机制。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网,实现一体化就业功能,优化就业教育的流程,保证就业教育渠道的畅通性,实现数字化就业教学和无纸化就业教育教学,不断提升“三全育人”就业教育教学效率。
(四)完善育人形式,开展联合育人培训
高职院校要发挥其示范性作用。在进行就业教育工作中,学校要保证教育工作的创新性与开放性,通过学校以往的就业服务成效、困难帮扶成效等借助典型案例进行就业教育指导,在学校内部营造“三全育人”就业教育示范氛围。另外,高职院校还要肩负起宣传的重任,要开拓就业教育途径,将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健康良好的成长与发展。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开设各种就业专栏,从不同维度宣传就业教育。例如可以开展“年度人物”校园评选活动、“双创大讲堂”等就业教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自行去挖掘身边典型就业成功的人物,塑造积极向上的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学习氛围。
(五)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的一体化育人新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就业教育放在教育首要位置,要形成思想统一、模式完善、共识一致的就业教育运行机制。要落实就业教育“一把手”的地位。各个院系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就业教育方案,构建完善的院系分工责任教学、双管齐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就业创业委员会的建设,给予日常工作帮助,设立专业的就业教育部门,加强“三全育人”就业教育顶层设计,在保证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构建就业教育制度,提出合理的工作实施意见,将“三全育人”理念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
首先,要立足于校企协同区域教育一体化,高校和企业要依托政府扶持,让政府发挥其转承作用,鼓励产教融合型企业并给予相应的扶持,让企业充分发挥其合作原动力。其次,要灵活运用学校的可利用资源,积极主动促进校企协同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让具备产教融合的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教育,让其培养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让企业不断创新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教资资源,重视教育与培训结合,不断吸引行业协会的目光,以求获得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坚守“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其终身教育目标,不断探索校企协同模式下的就业育人新机制,不断创新优化校企协同人才教育培养框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持“三全育人”目标导向,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和企业专业技能培训水平,不断磨炼学生的坚韧意志,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