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名著阅读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
2023-01-24赵传玲
◎赵传玲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然而,名著阅读类的课外作业难以反馈,如果单纯让学生抄录好词好句、复述作品内容等,容易让他们感到疲乏,降低阅读效果。同时,这也不符合“双减”的要求,为此,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聚焦核心素养,探究分层作业的原则
(一)有效性,加强语言应用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能力、兴趣、阅读技巧等各有不同,所以教师要避免设计“一刀切”的作业方式,而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思考他们在语文核心素养上还有哪些欠缺,然后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如在语言应用和建构方面,要注意有效性原则,思考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不足,然后加以引导。
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设计作业。有的学生语言基础较差,视野不够宽阔,教师可以设计积累性的作业,让他们一边阅读一边批注,找出描写生动的字词,并总结它们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但是思维逻辑性不足,则可以安排他们完成思维导图类的作业,整理小说的结构。对于能力较强,但是创造力不足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展开想象,续编孙悟空等主人公的故事。这样的作业设计有针对性,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作业的有效性,认识到每一个学生欠缺的语文素养各不相同,只有合理设计,才能让学生调整自我,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人文性,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所以语文教育也是精神文明教育。教师要注意作业设计的人文性,结合学生的志趣、爱好,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唤醒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引导其探究传统文化。
《西游记》中浓缩展现了各种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教学者可以设计系列课程,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自主探索,并撰写调查报告。如可以围绕“古人吃什么”主题,看看书中有哪些宴会场景,了解古人的饮食习惯。在“佛道两不同”这个主题中,学生可以找出孙悟空两次拜师的经历,看看道教和佛教在生活习惯、思想理念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此外,学生还可以自主挖掘《西游记》中其他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参与探究活动。
由于中华文化内容繁多,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自主分组探究,这样的作业就体现出了分层性。同时,由于学生探究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他们更热情,感觉更轻松,也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三)多元性,启迪创新精神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多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的程度不同,该理论支持了分层作业设计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智能设计作业,让学生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入手,展开创新。
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各种不同内容,教学者可以结合不同的智能设计有创造性的作业。如同样是阅读《西游记》,组织“《西游后记》创作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围绕“大闹天宫到底是追求自由生活,还是破坏秩序稳定”这个主题参与辩论活动,能提升逻辑智能;参与“西游主题歌曲创编”活动,能让学生发展音乐智能;“读《西游记》,绘师徒行进图”,能提升他们的空间智能;参与“《西游记》鉴赏评价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在完成多元化作业时,学生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到作业中,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同时,他们也会感觉作业有很多可选性,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
二、基于实践意义,探究分层作业的因素
(一)目标因素,调动个性潜能
设计分层作业体现了学生的不同学情,能让他们在靠近“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中得到提升,这种增效减负的教学方法很符合“双减”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的具体情况,探索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作业分层。目标因素是作业分层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的基础成绩、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教师也要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调动个性潜能,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
在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试着解读《水浒传》。在设计作业时,要先分析学生的学情,看看他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有哪些欠缺的地方,然后安排不同能力的学生,向着适合自己的目标进发。对于不善于阅读的学生,可以设计“运用多种方法,掌握阅读技巧”的活动,给他们介绍批注法、对比法等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让他们自主选择,提升阅读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目标各不相同,能让学生调动个性潜能,弥补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给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得到进步。
(二)难度因素,发展思维能力
难度因素也是作业分层的重要因素。作业过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不利于他们集中精力,作业过于简单则学生感觉缺乏挑战性,也没有参与兴趣。由于不同的学生能力不同,所以统一难度的作业必然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要求,不符合双减政策。故此教师要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优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发展思维能力的机会。
在学习《桃花源记》等古典文言文名著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难度因素,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自由选择。该作业群分三个不同难度的小类。作业一要求学生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言文句子,了解特别的文言文表现手法。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先从这个作业做起,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跳过这个作业,又或者辅导能力弱的学生完成该作业。作业二适合绝大多数同学,以理解作品内容为主,要求学生说说文章主要内容,谈谈桃花源对渔人有哪些吸引之处,既然桃花源那么好,为何渔人要离开,他为何答应桃花源人隐瞒信息,最后还是对太守说了桃花源的事情。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启迪,解决问题。作业三适合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他们拓展阅读,如对比阅读袁中道的《再游桃花源》,说说该文和《桃花源记》有什么不同之处。又如可以收集历史资料,了解陶渊明的生活年代,说说作者为何会写世外桃源。
分层作业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浪费时间。教师要分析学生所选择的作业难度和他本人的能力是否符合,如果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则要合理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找对作业。
(三)数量因素,唤醒学习热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要将作业当成课内作业量的增加,而要让作业成为学生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渠道。由此可见,教师要控制好作业的量,不要用“作业轰炸”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可以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悬疑性的作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好奇心决定要探究多深,思考多广。
在《傅雷家书》名著导读活动中,由于作品的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所以学生很难精读所有的内容,故此要指导他们使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要考虑数量因素。基础数量为选择其中的三篇文章详细阅读,并撰写阅读的笔记,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是否增加精读的量,多写一些阅读笔记。他们可以从四个角度入手,自主调整作业的数量。首先是兴趣因素,如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增加阅读“谈艺”的内容,但是不感兴趣的同学则可以跳过。其次是问题选择,可以采用批注法,一边阅读,一边记录下产生的问题,并删选出重要的问题和同伴讨论,根据自己的精力和感兴趣的程度调整探索的问题量。最后是目的选择,学生可以结合阅读目的增删阅读数量。如果是为了和课内学习沟通,那么只要精选关联度大的几篇文章阅读,如果目的是和同伴交流,进行批判辩论,则可以用泛读法多阅读几篇,全方位了解作者的观点,避免在辩论中以偏概全。这样就将作业数量的调整交给了学生自己,让他们自主筛选。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数量少、内容精,如果学生感兴趣,他们会主动探索下去。这样就能避免题海战术,更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三、指向学生需求,探究分层作业的类型
(一)基础型,梳理故事情节
传统的抄写、背诵类作业不适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也很难让学生激发探究热情。教师要运用创新思维,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才能丰富分层作业的类型,让他们提升参与兴趣。
如《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这个单元的语文元素是要求学生掌握浏览的方法,并体会其中的精神力量。教师可以设计基础型作业,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试着掌握浏览策略,梳理故事情节,并挖掘主人公的精神力量。学生首先要回顾课文,思考如何合理使用批注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故事,在阅读中,他们可以划出文章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重要信息,关注每段的首句,用简短的话记录下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其次,他们要在阅读后整理笔记,试着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归纳信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的顺序编排。最后,他们参与到讲故事的活动中,创造性复述读到的内容,并说说自己能从主人公的身上得到哪些启迪。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安排他们参与难度不同的作业。能力弱的学生要先学会梳理课文的结构,然后解读课外读物的某个章节。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先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某个章节,然后拓展到阅读整本书。通过该作业,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积累了语文知识。
基础型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巩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名著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温习提升,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提升型,理解社会意义
提升型作业是指在基础型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字词段章的意思,并试着从中挖掘出更深刻的寓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挖掘理解作品中蕴藏的社会意义。
学习了《老王》《台阶》等展现劳动者真实生活状态的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阅读《骆驼祥子》等名著,并试着挖掘其中的社会意义。作业一依然以基础型为主,学生要运用思维导图或者批注法整理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用简要的话语讲述故事情节。作业二则为提升型作业,要求学生以知人论世的方式辅助阅读作品,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作品的创作年代,看看当时的社会面貌,人们普遍的生活情况,然后结合《骆驼祥子》,思考这部作品是否能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面貌,是否展现了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学生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对该作品的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可以采用直接评论的方法,找出书本中的段落,说说哪些细节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作者对社会面貌的评价是什么。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创造性作业,他们要试着以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为切入点,写一则小故事,该故事同样也要展现出符合小说的时代背景,同时体现出对社会的批判。这样就通过分层作业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理解了作品的社会意义,提升了自我认识。
提升型作业要和基础型作业配合运用,如果学生能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力量,教师就应该再让他们分析理解其中蕴藏的社会意义,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三)鉴赏型,深化审美意识
鉴赏型作业也是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该作业类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和创造素养,让他们深化审美意识。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文章的好坏、优劣评价和感悟写下来,并参与到自主创作中。
阅读《范进中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整本书,并设计一些和审美鉴赏有关的作业。“结合影视作品,对比赏析”这个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满足能力较低者的需求。学生可以欣赏《儒林外史》相关影视剧作品的片段,并对照书本中的细节描写,说说影视剧和小说在展现人物细节的过程中,采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试着用评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对于能力较强且有一定文艺评论功底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参加“对比谴责小说,赏析讽刺艺术”主题活动,将《儒林外史》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作品的片段结合起来,对比分析此类小说的特点是什么,思考讽刺手法的特点和具体运用方法,最后撰文评价《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这样的作业难度不同,但是都和鉴赏作品有关,能深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鉴赏型作业让学生的视野更宽阔,为了体现“双减”政策的特点,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到跨学科阅读中,将美术、音乐、影视等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设计作业,这样学生的兴趣更大,更能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双减”背景,避免设计单调乏味的作业,而要采用有效分层的方法,让作业更具有多元性,体现出人文关怀。如果学生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则他们对阅读名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