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2023-01-24福建省泉州市上村小学李志德
福建省泉州市上村小学 李志德
作业是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对学生认知学习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基于对“双减”的理解,控量提质,才能强化作业效能,发挥其基本属性。然而,通过对实际环境的观察与分析,发现认知偏差、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仍是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升作业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其一,认知偏差。作业是教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关键工具。但在当前作业设计中,仍存在枯燥练习、界限模糊、轻视应用等现象,这对小学生的言语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部分教师对作业设计与实施存在盲目变革的思想,致使基础性作业逐渐被边缘化和轻量化,未能发挥其固本培根的作用与属性。其二,形式单一。作业作为一项辅助学生认知学习的工具,其多样化的引入,对小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帮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仍旧是学生排斥和厌烦作业的原因所在,这对学生学习习惯以及自主行为的培养造成一定干扰。此外,个别教师仍以重复性练习为主,缺乏兴趣培养,进而加剧学生学习负担与压力。其三,缺乏创新。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提升作业效能的重点。缺乏对作业结构与内容的多元化思考,仍是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脱离实际、忽视学情也是现阶段作业创新不足的原因之一,只有反思、理解以及尊重学生,才能适应、推动学生创新发展。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作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健全机制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和落实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教师对课时作业以及作业结构的教研能力,建立制度、确保要求;另一方面杜绝和避免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明确作业主体与目标,切实强化作业的属性与功能。
(二)明确总量
明确作业总量是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关键一步,也是提升其学习兴趣的根本保障。对此,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和发展特点,控制时间、把握内容、优化总量,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保证其作业效率。
(三)提高质量
提高作业设计的整体质量,避免机械性、重复化以及惩罚性等作业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分层、弹性、实践以及个性化等作业项目,确保作业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学科素养的渗透,把控难点、细化目标、发展关键,为学生呈现多样、多元以及多层的作业活动。
(四)加强指导
加强作业指导,做好答疑解惑。作业既是学生认知巩固的基础,又是学情反馈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和辅助学生校内的基础性作业,并通过面批讲解的方式增进其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分析学情、把握关键,为学生提供充足且适宜的反思空间,进而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保证学习效果。
(五)科学管控
科学管控,合理推进育人活动。一是要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引导和辅导学生必要的课业学习,并为其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作业项目,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要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与之相融合,从而帮助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双减”作业的具体优化
(一)基础类作业
1.以教学目标设计作业
基础类作业是以巩固学业、深化理解为主的一种作业类型,对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技能的掌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以教学目标设计作业,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准确、适宜的课业信息,还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得以延伸与补充,保证学习效果、夯实言语根基。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的作业设计中,本文以桂花为线索,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品读、体味作者的内在情感也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桂花雨是什么?作者对桂花的情感又是怎样的?”“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体会作者对家乡桂花的怀念?”等。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基础性理解,掌握关键知识;另一方面,可与单元要素相结合,通过再阅读、再学习、再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主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础架构,促进持续发展。
2.以合作讨论完成作业
尊重差异,关注个体,才能为学生的言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与高效支撑。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一方面教师应通盘筹划、整体考量,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减轻其学业压力;另一方面还应从互动形式着手,合作推进、协同搭配,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参与、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同时,以合作讨论的方式展开作业活动,不仅能降低学生对课时作业的抵触情绪,缓和其情绪、提升其体验,还能使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实现查漏补缺的目的,进而对其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起到积极作用。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的教学中,基于实际学情的考虑,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预设课时作业,如“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故事?并简要复述”“这几个故事之间有何联系?”“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等,让各组成员根据作业内容进行探讨与分析,进而帮助其形成阅读架构,把握学习重点,增进文本理解。此外,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和呈现相关的历史背景,增添氛围,优化情感,并适时渗透和讨论“和”文化,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提升学生品质。
(二)综合类作业
1.把握兴趣,找准主题
作业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又是推动其持续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深化素养、全面发展是综合类作业的核心目标,如何落实目标?兴趣与主题是关键。对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入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对作业完成的参与热情,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渗透与发展。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摇桂花”作为主题,设计以下作业:(1)讲述一下生活中你迫不及待想要做的一件事情;(2)作者以桂花为线索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问一问你的父母,在他们童年时故乡生活是怎样的?是否有记忆深刻的事物或故事?(3)你的家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是什么?以兴趣为抓手、以主题为导向、以课本为延伸,既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心思想,又可在趣味引导、综合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能力,实现其全面发展。此外,在综合类作业的组织实施中,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时透析心理需求,将作业延伸和拓展至现实生活之中,切实保证学生想做、乐做以及愿做。
2.紧扣文本,重视体验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体系的关键补充。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明确作业与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关系,关注文本、紧扣文本,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与效果,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训练目的和活动要求。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课业体验,优化其学习形式,使其得到更为全面、具体且有深度的发展。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的作业设计中,本文以时间为经线、以活动为纬线,通过朴实简洁的言语表达老北京人热爱生活的美好心愿,以及对老北京春节的民风习俗进行详略表述。为使学生能够了解和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可布置以下作业:(1)找出与春节有关的古诗,谈谈你对诗句的理解;(2)仿照文中的表达顺序,说说你家乡在过年时的风俗习惯;(3)通过询问、搜集、查阅等方式,了解习俗背后的故事与意义;(4)结合回忆,用画笔绘制一幅新年闹春图;(5)分享一下你在春节中的趣事或经历。另外,在作业的设计方面,教师还需从综合与开放两个角度出发,为学生引入丰富、多样的课业资源,构建开放式的自由空间,使其在应用、体验中获得真实成长。
3.协同配合,落实综合
学习是一个过程,作业是一种工具,将两者进行融合,可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度学习。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业的内容与目标还需与主体相适应、相吻合、相关联,进而才能保证综合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但在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师生脱离、培养脱节、教育脱轨等问题依旧突出,不仅对学科素养的渗透与落实产生一定影响,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结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坚持协同发展的教育思想,时刻与学生保持一致步调,既要把控作业的题量与质量,又要关注其过程的变化与体验,随时调整、科学优化,使学科素养得以精准实施。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的作业设计中,考虑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采取分层作业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与题型,以此提高其对文本内容以及人物情感的理解。一是A类基础题,大多以生字词的识读、书写以及运用为主,重在巩固基础,培养书写习惯,帮助学生掌握言语应用的方法与技巧;二是B类提升题,以言语理解、语段归纳、迁移练笔为主,着力提升学生语言阅读、表达概括的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综合素养。
(三)活动类作业
1.注重文化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挖掘语言内涵,体会文化韵味,将对学生人文精神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类作业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着力培养其实践、创新等能力的一种作业类型。一方面可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和体验感,保持学生积极的探究心态和完成状态;另一方面可拓展学生思路,强化其感受,使其在具体活动中享受快乐、健康成长。对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将文化目标作为活动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进而增强其认知、开阔其视野,从而达到人文交流的效果。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的作业设计中,本文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讴歌和赞扬英雄儿女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难以从言语文本中体会爱国情怀和激昂情感,对此,教师可通过观影活动,让学生从视听的角度感受意境、体会情感,进而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并布置以观后感为主题的写作任务,使学生在情感、语言以及文化的理解方面得到更为全面、深刻的把握。
2.把握乡土特点
知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的角度设计作业,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锻炼其语言技能,还能使学生从中体会语言的重要作用,进而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其中,乡土资源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乡土资源进行挖掘与分析,并将其融入语文作业之中,一方面可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区域环境、历史文化等知识;另一方面依托乡土优势,扩充语言素材,增强调查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语言学习的满足感和获得感。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的作业设计中,作者通过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基于此,教师可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出发,把握乡土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记录整合、归纳表述等能力。同时,为增进学生探究能力,保证活动质量,可从观、品、讲三个方面展开探索。一是观风景。观赏自然景观,记录发展过程,并利用相机、录影等媒体设备,形成图文资料。二是品风景。品味独特景观的人文底蕴,如诗词、歌赋、散文、传记等,进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三是讲风景。以导游的身份给其他学生分享和介绍家乡的优美风光,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四)实践类作业
1.层次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更为牢固地掌握知识、强化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然而,在现阶段小学语文实践类作业设计中,大多数教师对实践类作业缺乏正向认知,仍旧以单一性的目标或能力为导向,致使学生在实践中缺少兴趣、难以提升。基于此,注重层次需求,优化作业种类,才能更好地推进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发展。其一,目标层次化。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要对象,作业目标的设定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合,重视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点和优势项,充分保证学生个体与整体在作业量度与难度上的有效选择。此外,教师应根据个体的发展情况,多角度、多元化、多层级地设计目标与任务,既要满足基础训练的学识需要,又要统筹自主实践的组织细节,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共同发展的目的。其二,能力层次化。实践类作业是一种多元素、综合性的培养方式,教师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和考量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学科能力等要素,并对实践作业做出相应调整,避免单向培养的问题出现,切实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能力上的支持与帮助。
2.开放性
开放性是实践类作业设计与实施的重点,也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教师应转变设计思路,打破常规模式,引入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实践型作业和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融入并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把握自主性和针对性,既要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要,又要针对实际和需求,科学制定数量及难度,为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一定空间。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采取编创作业的形式,结合对文中腊八粥的描述与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有关腊八粥的手抄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习俗,品味独特情感。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文中腊八粥的描写方法,撰写或绘制自己所喜爱的食物海报,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运用能力,还对作业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起到一定效果。此外,开放性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渠道和学习方法。如布置口头作业,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布置阅读作业,可增进学生对同主题文章的理解,并有效积累言语素材,提升写作水平等。
(五)学科类作业
1.以融合为主线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由此看来,开展跨学科融合作业,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学科融合作业设计中,教师还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界限。以学科融合的方式设计作业,可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理解,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并实现其纵横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划清界限、认清本质,才能更好地落实融合、促进发展。此外,融合作业并不只是简单的学科杂糅,还需教师从两个或多个学科之中发现相互关系,找准切入要点,从而使其成为新的知识、新的工具、新的整体。二是灵活。灵活多样是学科融合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科的应用特点和学情特征,引入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作业活动,如游戏、绘画、游览、调查、表演等,使其在巧妙融合、动静贯穿之中获得有效成长。
2.以素养为核心
学科素养是教学实施的重点,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是“双减”政策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学科素养在作业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以素养为核心、以作业为手段,围绕学科素养与“双减”要求,科学统筹、合理设计、精准把控,逐步提升作业质量,减轻作业负担,真正为素质教育提供轻量化服务。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根据活动建议,布置探究体验型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他人等方式,制作手抄报、思维导图等作品,以此提升其语用能力、增进文化理解。此外,教师还可组织猜字谜、打歇后语、讲故事等特色活动,改善传统作业的模式与形式,减少作业时长,提升作业趣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技能、增强素养,从而实现减量不减质、全面共发展的目标。
总而言之,科学设计、“双减”优化,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作业服务,又可为其能力的提升以及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中,教师还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主体。作业布置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水平为依托,控制学习难度、把握学习方向、保证学习发展。二是目标。减轻课业压力与负担是“双减”政策的工作目标之一,应科学管控、增进统筹,以兴趣为导向、以素养为目标,切实推动学生高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