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24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
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 林 娜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平台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是后续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需的基本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各种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校教师也逐步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早就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当前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大多形式大于实际效果,课堂气氛是表面上的,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意义的作用价值。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理念和道德品行的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念,合作学习在推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相关制度规范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升,因此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和措施,从而推动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体系并实现全面成长。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早在20世纪末就在中国发展起来,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且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与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实现互动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遵循组内成员有差异性、任务分配合理、组间公平公正竞争、明确小组领导角色的原则。在进行分组后的小组成员是基本固定的,小组成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量学生个人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实现班级小组划分的科学化、合理化。
(二)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过往的教学体系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存在较大偏差,当前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更加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而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凸显。过往的教学模式往往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知识内容,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严重打击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热情,背离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与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一致,通过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摆脱过往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弊端,为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提供充足空间。通过分组的方式在组内共同探索同一个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与经验,互相指出优点与缺点,从而在探究问题时发现自己在思维方式上的缺陷以及固有的优势,增加学生自信心,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过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往往强调学生对基本知识内容的把握和记忆,并没有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充分结合,考量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和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效价值,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素养和合作精神。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生的教育也应涉及各个方面,全面完善地对学生的体质、思想、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小组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与表达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而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激发组员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深入贯彻,在讨论的问题中,让学生对所学学科的了解更加透彻,对所探究问题研究得更加深入,从而使教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不足
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并且形成了适应学科特色的教学体系,不过当前对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了解仍然存在局限,面临着较多挑战和不足。
第一,大部分合作教学的开展仅仅停留在表面,一些教师自身不具备基本的课堂活动组织能力,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形式主义。虽然当前积极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但教师在大多数学生眼中仍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至于学生在出现困惑和难题时没有提出质疑的勇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仍然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小组合作教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还有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存在不足,部分地区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考试中分值比例较小,应试模式下的学生往往会轻视、忽略道德与法治课程,整体课堂纪律难以控制,一旦教师的管理出现不足,就会造成合作学习的秩序混乱。
第二,小组成员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各有不同的分工和学习任务,但无法避免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但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一定特殊性,教师在衡量学生能力时不能单纯以学生成绩为依据,更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道德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多项指标,以确保分组的合理性。一部分教学环节可能难以确保所有学生都加入,无法有效参与到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中的学生会产生难过情绪。并且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有较大差异,性格开朗的学生更愿意表达个人见解、展现个人魅力,因此这部分学生能够实现较快的能力提升和发展。性格内向的学生不会积极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自然就难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个人的提升和发展。针对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必须充分考量相关影响因素,确保班级分组更加符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往往更加强调小组作为一个整体,但是却严重忽略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具体情况。因此教师在对小组的作业成果开展评价时,一般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所以教师必须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具体状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教师评价更加公正,更具有针对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措施
(一)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一味地通过惩罚等措施强调个人权威性,会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学生也会对教师和课堂产生抵触、抗拒心理。教师要充分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但教师不能为了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而忽略学生的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基本的交流互动能力,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内容,考量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状况,确保合作学习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学习任务和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的合作热情得到提升。
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以及个人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只有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同,才能够实现思想意识的交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学习小组一般在四人左右最佳,如果组内成员过多,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展现自我;如果组内成员过少,也难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无法深入思考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探究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为小组成员分配相应的角色,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首先要明确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学生个人发展,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因此,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形成健全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明确课程的基本要求,形成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书面考试模式,及时掌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因此要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评价。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接触和了解的时间更多,小组之间能够实现持续的监督检查,但同时也需要防止小组之间和学生之间产生冲突。教师在选择任何评价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后,都必须对小组学习的具体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价。针对一部分学习成果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学生,尽管其距离优秀学生仍然有差距,但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和提升,鼓励并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生和小组形成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强化小组合作的凝聚力和团结性。最后,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人性格特征和学习发展状况,形成更加精准的教学方案。学生在通过自主学习克服学习难点的情况下,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
(三)充分考量具体情况划分小组
教师进行单向的灌输教学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提问进行沟通,学生之间缺乏学习层面的交流沟通,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枯燥乏味,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也存在较大区别,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学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强化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带动落后的学生,实现相互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也可以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养成耐心聆听和虚心请教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体系。教师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针对性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相应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需要持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综合应用情境创设法、启发教学法等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划分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人优势,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较强的体验感和成就感。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形成个人能力和性格特征的互补,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实现发展。教师也需要选定每个小组的组长,组长需要发挥领导和管理作用,为其他小组成员树立学习典范。
(四)重视课前准备,形成高效课堂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平等的良好关系,教师的行为和态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并且具有自我意识,更加渴求获得认可。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能够强化师生的浓厚感情,推动教学工作的顺畅开展,因此教师与学生需要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也需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摒弃过往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领航人”作用,帮助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任务和问题的布置时,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断优化改进学习任务和问题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热点事件和前沿政策有紧密关系,因此教师必须确保问题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严格控制学习任务和问题内容的难度,确保问题能够推动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以初中教材中“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展开沟通,并提出问题:“教材中的这幅图片,哪些是遗产?遗产继承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继承遗产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继承人选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小组选派代表阐述问题答案。教师在应用小组讨论模式时,也需要及时根据课堂开展状况进行调整。
教师也需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进行全面观察,对存在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并解答其存在的疑惑,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进行具备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提问也可以实现学生思维模式的优化,学生也能够形成耐心聆听他人见解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重点关注参与度较低、性格内向的小组成员,及时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根源,与学生有效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教师要尊重并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五)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的布置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传统单一乏味的书面作业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和厌倦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也会严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实践作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在课余时间查询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复习课上所学的知识,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教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分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查找相关资料,提升学生信息获取水平。
以“关心国家发展”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需要使学生明确我国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因此可以布置相关小组实践合作作业,每个小组需要了解的具体领域不同。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在课余时间合作查找相关资料内容,具体角色分工和任务分配由组长决定。如小明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网络平台查找资料;小红放学途经报亭,可以查找报纸上的相关信息;小刚在图书馆进行相关书籍和资料的查询;小李通过电视节目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每一位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国家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这种形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具备基本信息搜集能力。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充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顺应当前学生个人成长需求和社会人才需要。合作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个人能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