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读思达融入策略
2023-01-24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林素清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 林素清
近年来,我国教学事业提出了众多改革措施,并将信息技术融入了教学活动中,而教师也做出了诸多努力用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与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部分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思想为主导教学理念,将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这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开启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积极学习并专心研究读思达教学方法,将阅读、思考、表达串联为一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精准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升其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读思达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教学优势
(一)读思达教学模式的概念
读思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具备较强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利用此教学流程,可让学生经历阅读、思考与表达的学习过程。期间,学生可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并不断进行吸收、分析以及表达,逐渐将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所具备的学习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从而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快速生成。因此,教师应将读思达渗透到教学活动,让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逐渐转变为自身学习经验,从而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深度学习教学目的。同时,应用读思达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做出正确指导,使其深入理解知识,养成数学学习思维。
(二)读思达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教师也没有重视此方面的培养,造成学生探究知识的空间极为有限,因此,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活动,整体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单一。此种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教学模式可增加课堂知识密度,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理论知识,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而缺点在于课堂知识探究时间和内容较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较低,对一些重难点知识掌握不全面,不仅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且枯燥的学习环境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逐渐削减其学习兴趣与热情。而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应用可突破这一教学弊端,其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为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而且教学形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较强的新颖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引导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为其深入理解知识奠定良好的学习准备。读思达作为教育领域中新型的教育方法,能够凸显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体现育人功能的教育优势,它的实施势必会推动新课改政策的新一步深化与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阅读、思考、表达层面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创新,帮助学生构建出更为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读思达训练模式可让学生积极完成课堂探索任务,提高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课堂教学规范性,实现预想中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立足深度学习探索读思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渗透于数学阅读教学
立足于深度学习角度开展数学活动,首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读思达中阅读教学就可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与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探究欲望。数学阅读是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过程,也是将知识输入学生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而且思考和表达都需要将阅读作为学习基础。如果没有初步的认知输入,就没有后续对知识的探究与输出。在阅读过程中,从数学文本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还能服务于后续的思考教学,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纵观小学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其中包括大量的语言文字和图片,这些内容均是重难点教学知识。教师可将“说”“画”等方式融入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其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熟练掌握重难点内容。
1.理解图形语言,“说出”具体图意
对目前所应用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可知,教材中主题图居多,文字内容偏少。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学会理解图形语言,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出具体图意。而教师则需发挥引导和指导教学作用,让学生与主题图进行空间对话,并强化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主题图中获得“新鲜”的学习体验。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例,此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加减混合运算,需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学会利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型,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使其在讨论交流中掌握相关计算方法的算理。在教材28页例题3中,提供了一幅主题图和一个问题,图中显示出公交车站人们上下车的信息,问题为:“车上原来有67人,现有多少人?”而解答此题目需要依靠学生从主题图中获取数学条件信息。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理解图意,再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读图学生可获得以下信息内容:“车上原来有67人,在南山站下车25人,在南山站上车28人。”在获取数学已知条件后,可实施分组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为其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每个小组再选出小组长,让小组长在班级中发表想法。这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兴趣,帮助其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其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在无形中让其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推动核心素养的提升。
2.精读文字语言,“画出”抽象知识
大部分的小学数学知识多以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阅读题目可帮助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勾画出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关键文字,并对勾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此过程即为读思达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勾画出关键词,指导其进行读题思考、标注数据,再对学生所标注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从中了解其思考过程,以完善教学不足之处。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数形结合思维,通过勾画理解题目含义,培养其符号意识和逻辑思维。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时,会涉及行程问题,教师可列出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小明和小红约好周末度假,两人在商议后决定骑自行车出行,然后顺自行车道相向而行,初始相距8千米,小明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骑行,在12分钟后两人相距1.5千米,那么小红的骑行速度为多少?”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考虑的内容不具备全面性,只想到两人面对面的距离为1.5千米,但是按照实际骑行来说,两人的位置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面,一种是相遇再相距。但是学生的思维容易受“面对面相距”的影响,一般只考虑其中的一种情况。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入考虑,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指导,使其从题目中抽取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动态画面,再利用线段图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并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避免思维的局限性。
(二)应用于数学思考教学
思考是读思达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学过程,也是开启深度学习模式的主要方式,通过思考可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从中领悟数学知识的含义,激发其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是加工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余文森教授曾指出:“数学,从本质来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进教师思考。”由此可见,思考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数学思考一般来自问题,若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就需要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优化意识、创新思维。
1.丰富解决方法,培养优化意识
在深度学习模式下,不仅要注重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其从众多方法中选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法。因此,解决问题多样化是求异思维,而方法优化构建在多样化方法上,它们同时具有求异创新与优化意识的双重表现特点。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规划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探讨交流学习活动。针对问题进行交流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师应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其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同方位进行对比,最后探究出最优解决方法,以培养其优化意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为例,此课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为教学基础,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转化计算的问题,即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其次,需要解决转化后具体计算的问题,即在商不变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方法将除数由小数转化为整数。在引导学生完成题目阅读后,可列出以下算式:7.2÷0.9=?此时应采取鼓励措施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出多种解决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特点。通过学生的探究可得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单位转换法。7.2米=720厘米、0.9米=90厘米,即720÷90=8。(2)商不变性质。7.2÷0.9=(7.2×100)÷(0.9×100)=720÷90=8。(3)竖式计算法。利用竖式计算方法,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再进行算式计算。
在明确多种解决方法后,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是否能从其中确定出优化方法?”期间,学生可利用交流探讨找到最优方法,以增强自身优化意识,发挥深度学习的教育价值。
2.注重求异表达,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开展数学活动的主要教育目的,也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在进行深度学习教学活动时,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最终教学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其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思考教学是数学深度学习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关键流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出有导向价值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思维的形成,并对其进行启发引导,让其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再利用不同的方法体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为例,此课内容可分为三步学习:第一步是利用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试求出结果;第二步利用已学的乘法知识,探究出乘加、乘减两种计算方法,并根据图列式进行计算;第三步则需要指出乘加乘减的算式需要先算乘法。在教材58页例题5中给出了一幅主题图,显示了4组旋转木马,其中三组坐了3人,一组坐了2人,问题为:“一共坐了多少人?”在学生阅读完题目后,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形式表达题意。有的学生用实心圆画出了题意:3组3个实心圆,1组两个实心圆,即●●● ●●● ●●● ●●,从而列出算式3×3+2=11。此时,教师需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还能想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在充分思考后,学生将实心圆和空心圆结合在一起进行画图表意,用实心圆表示座位有人,空心圆表示座位无人,即●●● ●●● ●●● ●●○,并列出算式3×4-1=11。上述教学方式即为求异表达过程,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深入理解算理知识,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三)融入数学表达环节
读思达教学模式中的表达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进行表达即为知识的输出过程,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阅读题意的过程是思考的结果,为了将阅读与思考串联为一体,就需要将结果进行全面表达,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但任何表达形式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了解知识的形成原因,掌握知识的学习技巧,以帮助其进行深度学习活动。
1.重视画图表达,直观理解题意
数形结合思想是学习数学知识必备的学习思想,将数字与图形进行有效结合,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重难点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这和深度学习教学理念相统一。因此,教师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模式时,应注重表达教学环节,让学生以画图形式表达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树立数学模型思想,提高其学习效率与质量。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为例,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两种图形的面积与周长概念,教师可列出以下题目:“现有两个长方形,周长均为18厘米,它们的面积是否一样大呢?”在阅读题目后,有的学生表达出以下想法:“两个长方形周长虽然均为18厘米,但是面积不一定相等。”此时,教师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表达想法,在引导下学生将假设法和举例法融为一体进行结果论证:“根据周长公式,可以计算出长+宽=9厘米,如果两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4厘米、5厘米和3厘米、6厘米,再按照面积计算公式,显然结果不同,所以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不相等。”教师可利用此时机让学生进行画图表达,分别画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这和语言表达相比更具直观、形象性,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思想。
2.增强说理表达,促进数学理解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促进其思辨思维的提升,同时寻找出数学问题的解决根源。另外,教师的引导可帮助学生挖掘出理论知识所蕴含的数学之理,并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表达,从而深刻理解知识道理,强化其数学思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23页到24页涉及了“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知识,教师可列出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表达:“有5个○,△的个数比○多2个,△有几个?”首先,让学生进行画图表达,再从规范说理角度进行分析,从中表达出算理:“△的个数需要将○的个数与多的个数加起来,所以需利用加法计算。”从上述教学方式中可以学生的算理表达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应用读思达学习模式,体验阅读、思考、表达的学习过程,帮助其深刻理解知识,凸显深度学习模式的教学作用。
综上所述,立足于深度学习角度应用读思达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应加强对读思达教学模式的重视,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快速形成,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