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双碳”目标背景下江西省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3-01-24何笑刘文欣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碳能源企业

何笑,刘文欣

(上饶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危机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政治共识和重大行动。截至2021年11月,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90%的125个国家已宣布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未来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努力应对经济“脱碳”的严峻挑战。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实现结构性变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它将带来新的产业、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投资。尤其在能源领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并在能源的消费、供给、技术及体制等方面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可以预见,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的“微不足道”变得“举足轻重”,从原来的“补充能源”逐步发展为“主导能源”。因此,大力促进江西省光伏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助力全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双碳目标”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战略机遇

长期以来,无论在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方面,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021年,全国煤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6.7%。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0.0%[2]。但是,煤电能耗高、污染严重,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1度煤电会排放约838克二氧化碳[3]。按2021年全国煤电发电量计算,全年大约将会排放约42.15亿吨二氧化碳。因此,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将成为我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愿景的重要支撑和必由之路。

(一)光伏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共同选择

当前,全球以高效、清洁、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革命加快推进,各主要国家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主导方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预计2050年全球80%左右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4]。而光伏发电与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具有可利用规模大、成本低、清洁环保等优势,将会成为引领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革命的关键力量。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提升到90%,其中光伏和风电占比63%,全球光伏装机将超过14000GW[5]。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都针对光伏产业制定了电价补贴、电量抵消、投资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产业发展将加快迈入跃升发展新阶段。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别占全球产量的76%、96%、83%和76%[4]。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产值突破7 500亿元,光伏产品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超过280亿美元[6]。可以预见,世界各国致力于碳中和目标的共同努力,将为我国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产业持续提供广阔确定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机遇。

(二)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光伏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

“双碳”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同时也使光伏产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我国光伏总装机规模将达到730GW,是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的2.9倍。到2030年,光伏总装机规模将成为所有电源类型的第一位。到205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将达到50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59%[8]。《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预测,2020~2050年,光伏和风电装机领域将撬动25万元基础设施投资[9]。2021年以来,为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我国多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及光伏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涉及装机规模、发电补贴、发电消纳等多个方面。国家对“双碳”目标和新能源领域的高度重视,将使我国的光伏产业进入黄金赛道和投资蓝海。

(三)技术创新助推光伏产业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光伏技术快速迭代,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装机成本快速下降、利用率逐年提升,光伏发电相较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综合优势逐步凸显,在全球许多国家已成为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从我国来看,光伏产业的技术现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活跃度在全国最高,如2021年晶科能源就连续四次创造新的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转化效率世界纪录,N型电池效率突破25.4%[10]。技术创新促进了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2020年我国光伏平均上网电价已降至0.35元/千瓦时,“十四五”期间还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光伏发电成本将低于绝大部分煤电[11]。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为产业自身带来了重大的成本优势机遇,并将全面推动产业进入无补贴市场化发展新时期。

综合判断,光伏行业将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并呈现出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光伏产业仍然面临着产能过剩、低碳核心技术欠缺、融资成本高、碳交易市场不够健全等挑战[12]。因此,必须聚焦影响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和空白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措施。

二、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江西省的光伏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是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体来看,江西省的光伏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快速起步期

江西光伏产业的发展时间较早,2005年赛维LDK在新余落户,2007年成为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次年成为当时世界产能最大的多晶硅片制造企业。到2010年,江西省的光伏产业已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涌现了江西赛维、晶科能源、瑞晶光电、旭阳雷迪、升阳光电等光伏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2位,并基本形成“一核四区”发展布局,即以新余为光伏产业发展核心区,上饶、九江、南昌、景德镇4市为光伏产业集聚区。

作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产业增长极,江西省政府对光伏产业给予了大力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光伏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迅猛发展。2007年,江西发布《江西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总体思路》,提出把江西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重要的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基地;2008年,出台《江西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光伏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激励措施;2009年,成立了国内第2个省级光伏产业协会;在2009年底发布的《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光伏产业列为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相关地市积极推动、先行先试,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促使江西省光伏产业在短时间里取得迅猛发展,产业规模和地位初步形成[13]。

(二)困难调整期

2011年开始,在欧美削减光伏补贴、发起“双反”调查及国内产能过剩、发电成本过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光伏产业进入持续性低迷的“冰河期”,大量江西光伏企业纷纷陷入减产、停产甚至破产困境,当年晶科能源是全国唯一一家保持盈利的光伏企业。2012年,行业全线陷入谷底。到2013年2季度,晶科能源成为全球首家恢复盈利的企业,此后,其他光伏企业逐渐走出困境。但是,江西赛维由于市场环境急转直下,加上自身激进式的盲目扩张策略,导致公司因资金链紧绷而陷入泥潭,赛维“神话”轰然崩塌,之后走上了一波三折的漫漫重整之路。

(三)发展成熟期

到2014年,在光伏发电建设、光伏补贴、光伏扶贫等政策力推及“互联网+光伏”等新概念刺激下,光伏行业开始回暖,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期,全省光伏企业也步入强劲发展周期,并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十三五”期间,全省光伏产业已基本形成“硅料加工—硅片—电池片—组件—发电应用”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截至2020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有71家,骨干企业包括晶科能源、上饶捷泰、展宇新能源、赛维LDK、明冠新材料等[14]。以上饶市为例,作为江西省唯一拥有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城市,也是国家级光伏分布式发电应用示范区,上饶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全市现有43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集聚了晶科能源、海优威新材料、信义光能、中电彩虹、捷泰新能源5家全球光伏头部企业,形成了从前端硅片到中端光伏玻璃、胶膜、电池,再到终端组件的完整产业链。龙头企业晶科能源的光伏组件出货量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多项电池组件技术保持世界纪录,被工信部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光伏应用领域,晶科电力在国家第三批光伏领跑者中的中标数及装机容量位列国内民企之首。

(四)跨越发展期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江西光伏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21年,在国家鼓励发展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下,江西也积极跟进出台了不少光伏产业规划和政策文件,尤其是在《江西省“十四五”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对全省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等方面进行了规划部署。“十四五”以来,全省光伏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以上饶市为例,作为全市两大主导产业之一,2021年上饶经开区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703亿元,同比增长38%。2022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36%,晶科能源成为全球首个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100GW的企业[15]。

三、江西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双碳”目标的提出给江西光伏产业带来了更加广阔和确定的发展前景,但也依然存在着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和不利因素。

(一)国内行业竞争更趋激烈

目前,许多省市都将光伏产业视为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赛道”,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较为激烈的区域竞争,央企国企的争相入局更使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在光伏生产的四大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领域,江西省仅有晶科能源在硅片和组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晶澳、天合、隆基等诸强相争。而在其他领域,包括光伏设备、光伏玻璃、胶膜、逆变器等相关市场,尚无省内企业进入第一梯队,很难形成企业规模效益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此外,由于光伏产业新增扩产和重复建设项目较多,部分环节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导致短期内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带来的降价竞争情况,行业盈利能力将会产生较大波动,引发企业经营性风险。

(二)产业链配套性有待完善

江西的光伏产业链虽然初步完整,但产业链配套仍不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江西矿石硅贮藏丰富、品位高,已探明的资源保有储量近2000万吨,居全国首位[14]。但是,目前通威、协鑫、大全、新特、东方希望5家企业就占据国内多晶硅产能的86.7%[16],江西的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2021年以来,硅料价格一路上涨,并在光伏产业链中下游形成价格传导,导致我省光伏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一些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部分订单开始出现违约、毁约现象。再以上饶市为例,从全市光伏全产业链看,银浆、光伏背板、金刚切割、光伏机械设备制造、光伏应用产品等配套企业不多,太阳能控制器、逆变器等光伏储能产品这一蓝海领域仍处于空白。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制造产业链产能不能相互匹配,其中组件产能远高于硅片、电池片产能。此外,晶科能源一家独大的格局长期没有改变,产业带动作用不强,细分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等领军企业培育不足,绝大部分配套企业依托晶科能源生存,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光伏行业已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技术自主可控,但在关键生产零部件、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17]。江西省多数光伏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以技术跟随战略为主,基础创新前沿创新投入有限,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光伏发电仍然存在转换效率低、能量密度小、地域依赖性强、制造过程高污染高能耗等一些技术性问题,而且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周期性、随机性、波动性不仅会影响发电的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电网的调峰难度,并对电网的平稳运行产生安全隐患,从而产生延期并网、弃光限电现象。光伏发电在建设和运营期间还可能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光伏产业是新兴行业,全省专业光伏领域高层次科研人员、工程师、技能工人短缺问题突出,高校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明显滞后,难以满足新阶段产业发展需求。

(四)政策环境面临多重挑战

从国内政策环境看,2021年起中央财政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不再补贴,平价上网政策将使光伏行业进入从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从补贴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支持性政策的削减导致光伏产业收益率降低,投资意愿可能减弱。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电价形成机制和储能市场机制尚未建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互动性有待提高等因素影响,导致光伏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虽然光伏技术成本不断降低,但税费、土地租金等非技术成本仍相对较高,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光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国际市场环境看,欧美各国出于能源安全及保护本土制造业的目的,从2017年起启动了新一轮贸易保护政策。比如,2022年2月,美国对光伏组件实施紧急进口限制(第201条款),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额外关税延长4年[18]。2022年8月,美国《2022通胀削减法案》提出生产和投资税收抵免以支持太阳能电池板等加工产业[19]。同月,美国发布《催化美国太阳能》制造业白皮书,提出了2030年美国实现50GW太阳能本土制造的路线图[20]。2022年3月,欧盟发布《2022~2024年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工作计划》,对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并网系统等开展生态设计调查,并对能效体系贴标签,让全产业链符合碳足迹要求[21]。欧美的绿色贸易壁垒和刻意打压,将对光伏企业的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促进江西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面对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和江西省同步实现碳达峰的艰巨任务,江西光伏产业必须抢抓机遇窗口期,主动作为,加快推进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强化政策支撑

一是加强行业统筹规划。编制江西省光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发展举措,并建立健全光伏与土地、环保、林业等政策多规合一的统筹规划体系。构建光伏能源规划、产业政策、开发建设、电网接入、调度交易、消纳利用等方面的协同监管机制,确保规划政策落实落地。加快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并将光伏行业纳入全省率先达峰的重点行业,明确光伏行业达峰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促进光伏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生态链。完善市场推进机制,建立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行业体系,积极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进程。

二是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建立涵盖规划实施、质量监督、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动态评价机制。深入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强化光伏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制定修订有关技术标准,引导企业提高设备材料和光伏发电的安全性能。规范市场秩序,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遏制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盲目发展,对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进行及时引导,对企业哄抬物价等投机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积极构建良好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在资金、财税、金融、土地、电网等配套政策方面综合施策,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突出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加大重点光伏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财政奖补力度,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攻关和智能升级。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快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统一土地性质认定,明确不同地类的用地标准,降低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成本。积极开展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鼓励各地结合建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促进实现就地就近消纳。

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聚焦光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优化光伏项目核准和备案流程,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在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方面给予最大政策支持。对重大的光伏产业项目和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供精准支持。

(二)凝聚产业优势

一是加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省应加快提升光伏行业集中度,形成一批资产规模大、整合能力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着力优化产业链供应体系,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对上游硅料生产、中游组件生产和下游电站投资运营环节实施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韧性,完善产业生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着力打造“专精特新”和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加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格局,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比如,上饶市目前正围绕打造“世界光伏城”的目标,全面启动晶科能源“三年千亿计划”,扎实推进晶科“再倍增”、彩虹光伏玻璃、海优威光伏胶膜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晶科股份、捷泰新能源上市工作,积极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22],着力构建以晶科能源为龙头,以中电彩虹、捷泰新能源、晶科光伏、中昱新材料为骨干,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光伏集聚、集群化发展产业格局。

二是推进光伏应用广度深度。引导光伏产业投资逐渐向分布式项目转移,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开发,有序推进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拓宽商业应用场景,将光伏发电与储能、氢能、智能输配电和智慧用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相结合,催熟“光伏+储能”、光伏直供、光伏制氢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应用领域,扩大智能光伏在绿色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规模,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

三是组建产业发展战略联盟。鼓励企业通过强强联合、靠大联强等方式,加强全产业链的资源共享与整合,共建专业分工、错位发展、共促共赢的良性行业生态。2021年2月,晶科能源与通威股份就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硅片项目以及开展相应产业链合作达成战略协议。2021年6月,晶科能源与新特能源、晶澳科技共同投资34.4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通过结成企业战略联盟,将会明显夯实和提升各方的行业优势地位。

四是创新光伏产业金融供给。光伏产业将会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蓝海”,金融机构要聚焦光伏产业需求,着力拓宽多元化融资通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上市,助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光伏项目投资周期较长、收益回报较慢、资金成本承受能力不高的特点,要着力创新业务模式,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建立健全以投贷联动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比如,建设体量小、资金规模少、经营模式灵活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正成为未来投资风口,但缺乏标准形态、单体融资额过小又意味着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支持。在这方面,通过构建“金融服务+供应链保障+产业运营”的清洁能源生态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金融与产业增值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金融业务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三)坚持技术驱动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光伏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大补齐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N型高效电池、PERC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短板,推动从设备、材料、产品到系统的全产业链创新。深化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融合赋能,推动光伏基础材料、太阳能电池及部件智能制造,促进智能化生产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鼓励企业提高光伏产品制造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智能光伏电站建设。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闭环式发展体系,促进行业生产优先向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迹”评价标准并开展认证,推动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抢占能源转型变革先机。

二是推进跨产业链协同创新。高度重视与光伏产业相关的智能电网、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不断探索与储能、氢能等新技术相结合,解决大规模光伏并网对电网造成的影响,推动光伏发电进一步融入电力系统。再如,通过“光伏+工业园区”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通过BIPV实现光伏发电就地及时消纳,通过“光伏+通信基站”解决基站用电问题,等等。

三是加快科创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名校名院名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推进企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工业设计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探索“异地孵化器”等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本地高校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现代技工教育或现代产业学院,满足产业用人需求。完善落实引才育才用才政策,吸引发达地区高层次光伏人才来赣创新创业。

(四)化解国际风险

一是理性应对欧美新贸易壁垒。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市场对中国光伏行业的依赖程度将逐年下降。从欧盟市场看,2020年欧盟提出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的水平减少50%~55%,到2050年使欧洲在全球率先实现气候中和,并写入欧盟法律以强制要求所有成员国遵守。更为严苛的减排目标和整体强制减排政策将进一步促进欧洲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投资和部署,预计2021~2030年期间,欧洲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将额外增加至少3 500亿欧元的投资[23]。与此同时,欧盟企业很难在生产和供应上与中国厂商竞争,欧盟市场也无法摆脱对中国光伏企业的高度依赖。因此,省内光伏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拓欧盟市场。

二是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设施相对落后,电力消费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承接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国内产能过剩及欧美制裁加剧的情况下,省内光伏产业应加速将产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同时直接参与海外电站的建设。比如,晶科能源2015年在马来西亚建成投产生产基地,2021年在越南开工建设生产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也能有效规避欧美等国家对我国光伏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

猜你喜欢

双碳能源企业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企业
企业
企业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