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文化嵌入地方高校阅读推广研究∗
——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

2023-01-24张书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江西师范大学校本图书馆

许 婕 张书美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曾指出全党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更要坚守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最是文化能致远,文化不仅是安邦兴世之本,亦是万般教育之根,它犹如空气,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和育人价值。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2]。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思想文化是其最根本和核心的精神灵魂;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校本文化则是其最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财富,是高校发展的“文化名片”。校本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彰显着大学文化的最本质特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肩负书香校园构建使命的高校图书馆,如能将校本文化元素灵活嵌入到日常阅读推广活动中,必将使陷入瓶颈的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找到新的着力点和生长点,从而使机械呆板的同质性阅读推广,成为有本有源、形神兼顾、妙趣横生的文化盛宴。同时,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也使得校本文化的赓续传承,有了可见可亲可感的载体,二者可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1 校本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1 “校本文化”概念阐释

近年来,学界对“校本文化”作出了多样性定义。其中,认同度最高的莫过于郑金洲博士和孙稼麟校长作出的概念界定。郑金洲博士认为校本文化包含三方面含义,即“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3]。孙稼麟先生则提醒学界要从学校文化的“本源”“本性”“本色”和“本真”这四个层面来追问和理解校本文化[4]。以上两位学者对校本文化内涵言简意赅的表达,为后人研究校本文化厘定了基本方向。倪筱荣先生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校本文化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其他学校无法同位复制或即使可以同位复制也很难轻易复制的文化”[5]。倪筱荣先生对校本文化的定义,进一步揭示了“校本性是校本文化的本质属性”。其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是校本文化的主观特征,“在学校中”是校本文化的客观标准。

其实,校本文化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校本文化,包含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层面。本文所指的校本文化主要是指精神财富层面,是指一所学校在其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自发性、自觉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等特征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意蕴,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和目标、学校传统和文脉,以及校风校貌等方面。校本文化是维系和凝聚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是全校师生可以回望的精神家园,是层次最高、辨识度最强的校园文化,亦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及核心竞争力所在。校本文化或直接影响师生的思想品质,或侧面警醒师生的行为规范及价值取向,或对学校师生的一言一行发挥着“润物无声风化于成”的导向作用。

1.2 校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生于斯长于斯”的校本文化镌刻着本校的鲜明印迹,具有自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底蕴,其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不言而喻。“文章有味,大学亦有味。味各不同,皆由历史沿袭风气之所造成,浸润熏陶其中者,逐染其中气味”[6],林语堂先生一语道出了校本文化独特气质的密码。每所大学在其兴建、发展及壮大的过程中,因其所处的地域特色和社会环境有所区别,所延续的历史传统和办学理念也有差异,这就使得该校所展现出的形象、气质、特色和风格有着难以被其他学校模仿与取代的自身特质。这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可视为校本文化的首要特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本文化不仅是学校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教育人、陶冶人和感染人的活水。校本文化看似无形,却又无时无刻不镶嵌在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人一事中。于大学生而言,校本文化近在咫尺,目可视之,手可触之,心能感之,情可融之。对于如此这般熟悉的人和景,事和物,大学生又怎会做到无动于衷不被感化呢?校史馆舍、绵绵文脉、先贤故事、先哲精神等一个个反映大学变迁和深厚积淀的校本文化元素,虽静默无言,却又下自成蹊,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及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都发挥着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作用。化人于无形,育人在细微,隐性教育性可视为校本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

如江西师范大学自1940年创校至今,历经国立中正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四个时期,校址亦有杏岭、龙岭、长胜、望城岗、青山湖、拿山、瑶湖等处之变迁。先后涌现了胡先骕、姚名达、杨惟义、蔡方荫、欧阳祖经、雷洁琼等名师先贤。八十年来,江西师大栉风沐雨,历尽坎坷,然终在赣鄱大地上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江西师大曲折的发展史,多变的馆址建筑,璀璨的先贤大师,可歌可泣的抗日救国精神等汇聚成江西师大独一无二的校本文化,为该校阅读推广创新提供了丰沃的文化土壤。

2 校本文化嵌入地方高校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2.1 高校特色阅读推广品牌的塑造需要校本文化滋养

阅读是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自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八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近年来,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为有效提高图书利用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竞相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但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在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意性、多样性及趣味性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千校一面,万馆一法”的同质现象不知凡几。

其实,阅读推广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意,创意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高校阅读推广要实现“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的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的”[7]的目标,唱响自己的活动品牌,传播自己的好声音,就要善于在活动策划中嵌入本校所特有的校本文化元素。因为,每一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校本文化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得大学文化土壤有着异于他校的特色、特质,为高校创设独树一帜的阅读推广品牌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如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就非常注意深耕校本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师大素材,其所创设的“悦读师大”品牌一经推出,就备受师生好评。回望“悦读师大”每一期的诞生,从定好立意、挖好事例、选好题材,到借好形式、讲好故事、做好传承,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渲染,每一环节无不将校本文化元素有机嵌入其中。

2.2 校本文化亦需借助高校阅读推广载体予以赓续弘扬

任何历史文化的赓续弘扬都需要载体,没有载体,历史终将沦为传说,精神也将沦为荒漠。一个民族如此,一所学校亦然。作为高校特色符号的校本文化,同样需要合适的传播载体予以传承与弘扬。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8],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地位。综观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各馆每年尽显神通,倾尽才华与智慧,推出了少则数十项,多则上百场的阅读推广活动。这些活动或立意深远,或形式新颖,或内容精深,或影响广博,实为校本文化良好的展示平台。

如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2018年策划推出的“悦读师大II——优良家风传后世,书香家庭泽子孙”,就是校本文化借助阅读推广活动完美呈现的一个例证。本次活动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讲述了师大三代人有关家风传承的故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访谈嘉宾之一——我馆张杰老馆长之女张俐娜院士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赞扬,她认为在大学生中通过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家风家训”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很有必要,此举对于立德树人有着重要意义。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国立中正大学、南昌大学,到江西师范学院,再到今天的江西师范大学,一代代的师大人薪火相传,伴随着时代发展,也演绎着属于这所学校特有的家国情怀,家风家训。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历史中走来,又一路积沙成塔,绵绵不绝地汇聚成江西师范大学特有的校本文化。但好酒也怕巷子深,校本文化再璀璨夺目,如果不通过合适的载体予以赓续传承,也终将遗落于历史长河。

3 校本文化嵌入地方高校阅读推广的路径

3.1 深挖珍贵馆藏资源为高校阅读推广内容赋能

珍贵馆藏资源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基石,亦是滋养心灵与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每一所高校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都或多或少汇集了自己独有的珍贵馆藏。它或许是一件件缥缃黄卷,或许是先贤名师留下的墨宝,或许是收藏完备的重要报刊……。这些饱含无数名师先哲心血的智慧结晶,既是中华博大精深悠久历史文化的浓缩,亦是凝聚一代代图书馆人筚路蓝缕薪传高校文脉的硕果。如果将这些平日藏之“深闺”的珍贵馆藏加以活化利用,必将为高校阅读推广内容创新赋能,为醇厚弥远的校园书香添柴加薪。

如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肇基八十余载,历数代之经营,以校训筑馆魂,汲古惠今,收罗终至宏富。现除收藏有珍贵古籍、民国图书、师大文库等特色馆藏外,该馆收藏的一些近现代报刊也因连续完备而颇具特色。在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为展现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以及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该馆精心策划组织了“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馆藏《人民日报》国庆日头版展”。本次报展采用编年体形式,从1949年到2019年,带领读者沿着时光隧道,跟随历史年轮,全方位回顾和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一张张印着历史光影的旧报,一份份珍贵的馆藏记忆,带给参观者无比的心灵震撼。有教师读者留言感叹,”不出校门感悟历史沧桑,方寸之间领略时代变迁”;更有学子心灵深受震撼,“中国明天在吾辈”“愿吾辈自强,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场看似平常的馆藏展览,化身成了感染力极强的思政大课堂,一时成为校内校外竞相预约的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参观者在报前久久驻足凝视之时,亦由衷地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和创意活动点赞,“通过建国七十年《人民日报》头版的变化,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变迁。非常珍贵,非常有意义!”

3.2 讲好校园故事活化高校阅读推广形式

“大学是对大学生的精神雕琢,而精神雕琢的利器便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9]。而人物和人物故事,则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中最为生动最具亲和力的内容,也是最具生命力的脉动。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论及大学故事时说:“大学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知识共同体,一个有血有肉有学问的有精神的人物组成的知识共同体”[10]。在他看来,大学人物和人物故事更能体现大学精神,对大学传统起着延续乃至拓展作用。他“开风气”之先编著的《老北大的故事》,引发了众多出版社竞相推出大学故事的热潮。其实,大学人物和人物故事,不只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有,普通地方高校在其发展史上也涌现出属于本校的星光人物。他们或是学校的创办者,或是蜚声国内外的知名教授,或是朋辈榜样的优秀学生,或是令母校引以为傲的杰出校友;他们或者具有深刻的教育理念,或者具有渊博的学识,或者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亦或者具有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这些熠熠生辉的校史风云人物对学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令后来者长久缅怀与纪念。

历史人物在大学中或与大学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甚至趣闻轶事,是弥足珍贵的校本文化资源要素。高校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设计时,要善于从校本文化中撷英聚珍,从真、善、美等层面讲好高校故事,特别是先贤名师的故事。因为,一所大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历代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而教师则是办学兴校的主体力量和决定性力量。一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1]。著名教育家竺可桢则进一步肯定了教师在高校中的举足轻重地位,“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12]。讲好珍贵而又亲切的校园故事,为活化高校阅读推广形式提供新的思维借镜。

如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举行了第一期“悦读师大”活动——“师大人和事,读书情与趣”。本次活动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通过聆听校内有较大社会影响人物、中青年优秀教师代表,以及优秀读者代表讲述师大故事,将师大校园里的人和事、景和物、书与文、情与趣通过访谈、叙事、诵读、吟诵、歌舞表演等诸多形式全方位予以展现,品读师大人所经历的乐趣人生,体味师大人所感悟的书香情怀[13]。活动现场,古典文学学者、古籍整理专家、文学院94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刘世南老先生讲述了自己青年求学经历,及与钱钟书的书信往来趣事。工匠精神代表——校车司机田良解师傅,娓娓道出了镌刻《滕王阁序》的故事和校园文化石的“独家趣闻”。几位优秀读者代表也用真挚的感情、平实的话语,分享了读书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及美好。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师大故事,激励了无数的师大学子不断迸发出新的拼搏动力。

3.3 巧借校内纪念馆舍延伸高校阅读推广空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巨大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充分昭示着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也很鲜明地指出了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大影响,“除了正规的课程以外,学生置身于其中的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要素或反教育要素”[1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5]。如何利用校园环境育人不仅是大学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阅读推广人要回答的时代命题。“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16]。高校阅读推广除在挖掘珍贵馆藏,讲好校园故事上做好文章外,还可充分利用纪念性馆舍建筑延伸高校阅读推广空间,让家国情怀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落地生根滋长。对于此中的意义,陈平原教授所言可谓入木三分,“矗立于校园里的各式建筑,无论高低雅俗,均镌刻着这所大学所曾经的风雨历程,是导引我们进入历史的最佳地图”[17]。

如江西师范大学新老校区拥有胡先骕纪念馆、名达馆、名达园、校史陈列馆、红色文化主题雕塑群、红色文化教育馆、江西师范大学师范教育博物馆等众多富含纪念意义及传承性质的馆舍建筑,这些珍贵的历史馆舍是校本文化的形象具化和外在表达,为图书馆开展主题文化研读活动提供了身临其境的空间。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所以数千年来传颂不衰,是因其道出了读书人该有的境界和情怀。但厚植家国情怀不是仅靠几句标语,一场说教就能奏效,而是需要长期的文化熏陶和浸染。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多年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就非常注意利用本校丰富的红色、古色、绿色校本文化,将阅书、阅人、阅物、阅事融为一体,让学子的家国情怀在翰墨书香与校园故事中萌芽生根,滋长开花。其中,位于瑶湖校区的姚名达烈士纪念馆和位于青山湖校区的名达园,是带领学子阅读“著书立说留遗志,以身纾难许家国”姚名达烈士最好的方式。姚名达(1905-1942),江西兴国人,号显微。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年谱学家、国立中正大学教授。1942年6月任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团长,率师生奔赴前线,在新干县石口村遭遇日军包围,英勇搏杀而壮烈牺牲。姚名达教授是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其“凡我中华有志之士,务必克尽抗日救亡的天职,到前线去,到战壕去,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好儿女”[18]的铮铮誓言犹在耳畔,激励着全体师大人传承烈士遗志,以斗志昂扬的姿态践行爱校荣校兴校,爱国强国报国的初心和使命。

4 结语

校本文化是高校阅读推广的灵魂,高校阅读推广则是校本文化的载体。脱离了载体的校本文化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失去了校本文化滋养的高校阅读推广也成了无源之水。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阅读推广之路上,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塑造自己的特色品牌,秀出自己的亮点,成就自己的经典,是每一个高校阅读推广人的苦苦追寻。笔者结合本馆近几年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实践,认为在高校日常阅读推广活动中,可以立足本校文化底蕴,深耕校本文化元素,将校本文化有机嵌入到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及实施中,这样才能为本校阅读推广工作增添特色和亮色,绽放出自己的独有光芒,令别馆无法复制也无从模仿。此外,校本文化也因其极佳的传承性和隐性教育性等特征,使图书馆开展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有了新的切入点,二者互融共生,相映生辉。

校本文化嵌入地方高校阅读推广的理念和实践,不仅对高校阅读推广内容和形式是一种有益创新,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特别是乡村阅读推广工作,也是一种有益借鉴。由于种种原因,目下乡村阅读推广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在乡村阅读推广活动中,如果基层图书馆员深入乡村,深度挖掘当地地域特色文化,主动嵌入当地乡情民情,那么,这种深刻烙上地方文化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就不会是曲高和寡的摆设,就会成为更接地气、更具人气、更出成效的乡村文化盛宴。

猜你喜欢

江西师范大学校本图书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探析江西师范大学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交流活动(2015—2019年)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图书馆
Younger and Older learners’Advantages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Different Learning Settings
去图书馆
相守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