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路径探索
2023-01-24程艳
程 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沉淀下来的先进文化,饱含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凝聚着他们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革命意志,铭刻着历史的教训和无上的荣光,也蕴含着党和人民在战争时期承传至今的革命智慧。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和时代责任。增进大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高校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一、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37。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要培养革命理想的继承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红色文化教育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党员进一步理解党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理想信念的孕育、形成和发扬的历史过程,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植入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从而激励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
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党爱国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增强党性,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高校通过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革命战争的卓绝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可以使大学生党员牢记党员职责,任何时候都要无条件服从党的指挥、听从党的安排,任何时候都要坚决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学生党员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优良作风,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
(三)有利于练就大学生党员的真本领
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坚持奋斗,终于取得骄人的成绩。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共产党带领劳动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大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没有体验过改革开放初期物资匮乏的艰难,难以深刻理解顽强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党员应该时刻牢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发展史,具备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就真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能激发大学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促使他们勤奋学习、苦练本领,为将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校已经对红色文化教育做出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的融合度有待提高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首先,存在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整合度不高的现象。一些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时候,往往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带着学生党员参观红色场馆,以深化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很多学生党员对红色场馆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并不全面,参观时往往走马观花,无法真正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其次,有些高校注重以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党员,但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缺乏系统规划和全面整理,也没有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影响了红色文化与党员教育活动的融合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最后,少数大学生党员对党性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只要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就可以增强党性,学习革命史、党史和红色文化的自觉意识不强。
(二)红色文化的融入方式缺乏创新
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反对一成不变或因循守旧。如果红色文化不能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学生党员教育活动,就难以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一些高校在向学生党员推送红色文化资料时,往往直接发放有关红色文化的书刊,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些主讲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由于融入方式缺乏创新,也很难吸引学生党员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已经是现代教育的常态。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提升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红色文化的教学效果[3]。
(三)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效果有待增强
高校对学生党员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丰富学生党员文化知识体系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有些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过程中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主动搜集资料以拓宽眼界,对红色文化认识不到位,也没有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态度造成的直接结果是红色文化难以有效发挥对大学生党员思想进步与素质养成的引领作用。此外,有少数大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尤其是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对学习红色文化缺乏应有的兴趣,学习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走过场的现象,在知、情、行、意等方面缺乏感受力,无法做到学习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言入行[4]。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发挥党课主渠道作用,丰富教育内容
首先,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动性。教师在教授党课时不仅要关注党课内容,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学习主动性,带领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党员开展课堂互动讨论,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给学生党员提供主动表达、主动思考的机会,以此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教师针对党课专题项目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党员提前准备好调研资料并展开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将学习心得体会分享给所有学生党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党员将党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最终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5]。
其次,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在上党课的过程中如果单纯进行理论说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容易导致内容晦涩难懂,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排斥心理。高校可以组建一支专业教师团队,挖掘和研究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并依托这些资源打造高质量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教师要善于拓展党课的教学空间,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比如,教师讲解课内知识后,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地方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等空间,紧扣地方红色文化特色开展现场解说,增加党课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增强党课理论知识的感染力,使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最后,丰富党课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党课教学时要善于选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党员高唱经典红歌,在培养学生党员的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播放红色影片或相关视频,以可视化、具体化的手段形象地展示有关理论内容,给学生党员带来有关革命历史的直观视觉冲击;可以安排学生党员撰写学习体会、观后感等,让他们及时深化对所学党课内容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还可以组织学生诵读红色经典作品或参加朗诵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占领网络平台高地,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方式
首先,主动抢占网络平台高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党员获取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可以尝试采用“互联网+红色教育”的模式,借助网络平台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党员浏览红色文化信息提供便利,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党性教育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在学生党员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方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网络为载体的红色文化呈现形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开放自主、协作共享的语境中实现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式与渠道创新。
其次,激发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为了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学生党员的学习与生活,高校可以搭建“智慧党建+”、网上党校和红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把红色文化的相关理论、信息推送给学生党员[6]。在这些网络平台上,高校可以开辟专门交流专区,定期发布时事热点信息,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党员参与交流,阐述他们的观点。这些看似“碎片化”的教育方式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增强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高校还可以选拔部分学生党员分工负责红色文化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为了保证网络平台的传播效力,学生党员必须完成资料收集、文章撰写、修改定稿和排版设计等工作,才能将作品展示到网络平台上。这种由学生党员亲自“操刀”的平台建设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能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最后,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队伍,是网络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保障。当前,西方国家试图利用网络技术向中国渗透西方价值观念,而大学生很容易成为他们的渗透目标。高校要主动抢占网络话语权,把握红色网站建设的大方向,以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网络平台的议题设置,随时回击网络价值多元化暗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高校要认真遴选那些掌握网络传播技术又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修养的学生党员加入网络宣传队,着力培养他们对红色文化宣传的把控能力、解答疑惑的能力,发挥他们在党性教育方面的主力军和宣传队的作用。
(三)构筑多样化实践教育模式,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效果
首先,开展下乡实践教育活动。高校可以在传统党课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实地,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使他们感受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比如,高校可以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深入当地农村,围绕红色文化开展调研活动。在红色实践教育活动结束后,学生党员要撰写实践报告和个人心得感悟。这种活动方式能让学生党员真正体验到基层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使党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最近,全国都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在“学、思、践、悟”中提高党性修养[7]。高校可以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社会服务及时转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比如:学生党员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在全校建立以互帮互助为宗旨的学生党员服务站,为全校师生提供帮助,树起“有困难找学生党员”的风向标;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党员到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做讲解员,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引导群众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历史;党课教师可以加强与地方文化部门、文史部门的联系,组织学生党员做红色档案管理员、革命史记录员等。
最后,开展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活动。高校可以依托校园环境这一载体,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使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大学生能接受近在身边的红色文化的教育与熏陶。高校可以创办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的红色社团,利用集体学习优势培养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浓郁兴趣。比如,高校可以发挥红色社团成员集体智慧,引导他们创作以革命历史为背景的话剧或戏剧,并在校内外公开演出。学生党员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模拟再现或复原,能获得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并感受其魅力[8]。高校还可以邀请老一辈革命家走进校园,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红色革命的真实故事,发挥革命家以情动人、以行带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党员自觉将政治理论、革命历史内化为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总之,红色文化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学生党员学习红色文化,不仅能深刻理解和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斗争精神,而且能不断激励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