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论丛》2022年(1~6期)总目次

2023-01-24

现代教育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

专题研究 家长教育参与研究专题

教育公民和家长教育学的兴起:家长实质性教育参与的形象重塑与学术策略 李锺钰(1.5)

韩国家长教育参与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与特征 李秀广 吴在吉(1.26)

“家长主义”时代家校的权利边界、互动机制与教育公平 赵同友(1.41)

“相对越界”与家校冲突——一项基于G 市S 校家校冲突档案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刘付齐 谢爱磊 席长华(1.50)

基础教育

教师有偿补课:深层解读与化解之道林丹 李广(1.60)

迈向“积极式”:澳大利亚公立中小学教育惩戒新动向 尹雅丽 马早明 佘永璇(1.66)

“双减”政策下的私人家教:无序风险与规范向度 余晖 胡劲松(2.29)

学生参与影子教育存在邻里效应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 徐丹诚 薛海平(2.37)

我国课后服务政策工具选择及其优化——基于27 份省级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 邓亮 张一帆(2.46)

小学家长作业参与:方式、行为与改进 康乃馨 徐文琪 方征(2.56)

高中生乡村“三同”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姚训琪 袁颢菁 肖朝云(2.66)

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情感平衡——“后扶贫时代”心理扶贫的视角 操凯 杨宁(3.42)

幼儿性教育绘本的文本分析与创编的教育建议——基于Nvivo11.0 的编码分析 但菲 周晨晨(3.52)

近十年广东省学前教育发展的评析与展望 李思娴 郭慧明 冯鲸丹(3.62)

从学术与社会隔离到良好的同伴效应建立——终结择校热的学理分析 孙刚成 宋晓鸽(4.40)

教育劳动力市场何以有效——“双减”背景下课后托管教师资源供给创新的案 例研究张雯闻 李婷 刘东妮(4.52)

“双减”背景下校外培训治理风险评估 杜文静 姜晨(4.63)

组织生态学视角下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行为研究——以经合组织为例 彭浥尘 段世飞(4.73)

基于教育质量形成的“评价教育”探析 郭建斌(4.84)

园长课程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影响:教师信任的中介作用 王默 孙攀登(4.91)

图示理论在葡萄牙语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索菲娅·安德雷森的诗作为例 隋佳佳(4.101)

差序格局下的公办与民办初中竞争关系探究 杨晓霞 吴开俊(5.35)

基于ArcGIS 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与规划 艾子 柳海民(5.43)

学校范围内的积极行为支持的图谱研究——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吴冬连 李闻戈(5.51)

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天津市的实证调研 黄丹 王虹 亓凯(5.62)

教育惩戒权的实施进展与完善策略 王凤娥 曹辉(5.72)

乡村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探究 宋宇 刘芷楠 邝艺敏贾朝良 梁秋淼(6.37)

双重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影响的眼动研究:学习者认知风格的作用 郑玉玮 张田田 李辉 宋晓宇(6.48)

父母参与、压力感知与初中生非认知能力 张要要(6.60)

教师教育

公平理论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19》的调查数据 孟祥斌 王娴娴 李广(1.75)

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发展路向与方法论——基于全国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的分析 张聪(1.86)

国家公园里开展的教师教育——教师-护林员-教师项目 王文礼(1.97)

书评

教育现象学的“构成”机制——评《教育现象学:观念与方法》 罗丰(1.105)

近代教育史家陈青之的生平与志业——兼论教育出版上的“陈青之现象” 张礼永(2.101)

学生全球流动是重塑人类共同未来的重要想象——评《全球化时代学生流动能力研究》 汪卫平(6.107)

特稿

教育行为与有限理性: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思考 丁钢(2.5)

教育为什么要培养节俭的美德 约翰·怀特(文) 张生祥 金生鈊(译)(3.5)

鲁迅小说的教育社会学解读 周勇(4.5)

专题笔谈 后数字时代的人与教育

栏目主持人语董标 佩塔尔·扬德里克(2.15)

后数字科学与教育 佩塔尔·扬德里克 杰里米·诺克斯 蒂娜·贝斯利 托马斯·吕贝里 尤哈·苏兰塔 萨拉·海耶斯(2.16)

转码现实的后数字进路:对《后数字科学与教育》的回应 彼得·麦克拉伦(2.20)

“后”之丰饶性与人际关系的腐蚀:对《后数字科学和教育》的回应 艾莉森·麦肯齐(2.23)

后数字声音教育学:回应《后数字科学与教育》 德里克·R·福特(2.26)

高等教育

保研内卷生态及其非预期后果——双一流高校大学生保研历程的个案研究 海子奕 程猛(2.75)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及高校竞争力:空间特征与驱动力识别 刘晓凤 李研(2.87)

“双一流”大学建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政策效应——基于准实验与双重差分模型的计量检验 蔡文伯 刘俊丽(5.81)

书生报国的另一种面相:留美中国学生的价值选择与意义转向 张睦楚(5.93)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风险防控与监管——基于《风险监管框架》的分析 郑伟 张嘉禹(6.75)

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运行状况与学习满意度调查分析 王永固 金剑亚(6.84)

高等教育的文凭效应及其异质性——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琦 陈建华(6.94)

教育理论

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兼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力量发展原则 余清臣(3.14)

教育理论如何把握现实——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教育理论现实性 的审思艾子(3.21)

马克思与杜威教育思想比较引论 张建国(3.27)

萨特论人的存在与教育的三重意蕴 韦恩远(3.34)

教育认识者的历史演化 刘庆昌(5.5)

重审教学哲学:分析传统、本真与解放的美丽邂逅 简成熙(5.17)

形式、情感与个体觉醒:浅析片冈德雄的文艺教育社会学 贺晓星(6.21)

爱与意志的教育:教育现象学的两个意向性 刘良华(6.29)

教育研究方法

南斯拉夫教育研究方法论对叶澜的影响 刘良华(3.72)

教育个案研究:何谓与何为 季诚钧 莫晓兰(3.81)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

区域融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科共同体:理念与路径 张伟坤(3.92)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进路展望——来自博洛尼亚进程的启示 李晶 曾今(3.99)

澳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案例探究 周祝瑛 陈雯雯 杨珮欣(3.106)

视点 场馆教育研究专题

打破围墙: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趋势及启示 王玉华 曾浩泓(4.14)

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逻辑理路 杨俊丽 李广(4.25)

场馆中的科学教育:理论、特征和形式 温蓓蕾 李娇 翟俊卿(4.34)

会议综述

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对话教育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二期教育基本理论学术沙龙综述 聂佳雯 赵怡佳(5.106)

教育访谈录

教育研究、学科和理论再审思及主体化教育新视角——格特·比斯塔教授访谈录 格特·比斯塔 赵康(6.5)

中国教育文化的历史特点——关于若干教育基础理论问题的问对 陈桂生(6.16)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什么是“好的教育”?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教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