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当代实践价值研究

2023-01-23傅畅梅

保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恩格斯城乡马克思

王 迪 傅畅梅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当下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当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着力点,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使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发改委最新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促进城乡资源公平配置,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时代背景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针对我国面临的城乡之间矛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首次把振兴乡村发展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2019年对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架构进行了精准的阐述。当代城乡融合的发展是对我国城乡关系的科学引领,是对国家代化建设规律的洞察,是对理论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现实意义深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落实进行了详细的战略部署。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城乡问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议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城乡融合问题的研究仍旧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看到城市和乡村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开始了对城乡问题的关注,不断地研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原则、方法和理论已破解城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其提出的城乡融合理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等特征,使之能在当下的中国仍旧具有发挥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指导下对城乡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从新中国成立时期城乡并举,统筹兼顾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城乡良性互动,缩小城乡差距,再到开启“以城带乡”新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城乡的关系不断发展,我国在城乡融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是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查询融合理论在当代的实践指导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的活的灵魂。

一、有利于从问题导向出发,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现在的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主要矛盾之下城乡之间的矛盾尤为明显,城市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乡村的不充分发展、城乡发展不均衡形势严峻,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指导下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发展实现均衡的关键。通过对城乡的全面融合发展,有助于克服之前不平衡的问题,通过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均衡发展和共同振兴,也更可以促进发展的不完善问题的解决。

(一)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基础之上与实际相结合破解当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消灭城乡对立,缓解城乡差距,城乡融合发展是最终目标,是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破解的症结所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融合发展道阻且长,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当代社会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破解社会矛盾的角度去破解城乡矛盾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重要视角,达到城乡发展的动态平衡,尽快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对城乡问题整体考量,统筹发展。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推动城乡共同发展,缓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经济等多方面共同发展,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决策。在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下,城市和乡村对市场和资源的需求也越发出现相同的诉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就使得城乡共同的诉求产生割裂,这就必须从产品原料、产品技术、产品市场以及相关技能人员等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规划产业布局以推动均衡发展,使城乡产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和规划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选择出最优质的配置和最优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有效的城乡融合,然而城乡之间的有效融合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需要城市和乡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把城市和乡村当作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城乡产业的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各生产要素资源融合及全方位、多方面的融合,完善农村的非农配套措施和设施,推进城乡产业创新,提升农村和城市的整体素质,逐渐形成工农业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城乡发展一体的完整体系,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城乡融合理论的正确指引下,对城市与乡村之中的有关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等进行多层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和城市资源的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动态平衡的实现,逐步消除城乡对立,最终达到城乡发展动态平衡,从问题导向出发破除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破解城乡发展不充分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中城市和乡村的融合是建立在城乡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当代城乡融合的实现破解城乡发展不充分问题是关键。相对于当代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境况而言,缓解城乡之间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乡村经济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发乡村,破解城乡中存在的发展不充分问题。

大力振兴乡村发展来破解发展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的充分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中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关系,在乡村的快速发展之下生产力也得以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城市也获得巨大的发展,城乡发展差距被拉大,教程是相比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显著[1]。在基础设施方面,因为经济发展的缘故,城市的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更完善,但与此相对应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就十分缓慢、落后,无法跟上其经济发展水平,这也导致城乡的差距再度增大,导致了城乡之间出现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而破解城乡发展不充分需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高乡村经济增长,要通过从上层开始抓起,做好“特”字文章,延长农业产业链,保证农村产业质量标准,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自身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与脱贫成果相结合,维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对特色产业的后期进行引导和发展,提高本地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充分整合乡村资源来破解城乡发展不充分问题,将农村的各项现代要素进行整合,全面搞活要素,搞活主体,搞活产业发展,激发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新动力。同时扩大规模,做好农业“第六产”,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相融合,依靠每个乡村所具有的特色构建能够凸显自身特色的产业,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来破解城乡发展出现的不充分问题。进而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缓解城乡对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在实现小康基础上接续发展,促进乡村的振兴发展,让农村可以与城市进行良性和迅速的互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满足人民需求奠定基础,破解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有利于从改革创新根本动力出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新时代新问题下将其理论与中国当代城乡发展实践相结合,将其先进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理论成果并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城乡融合,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漫漫长路上要以改革创新作为基石,制定合理、科学的城乡综合发展规划。

(一)产业结构改革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光辉前景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动态的构思,而且从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为现如今我们协调城乡发展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路径安排,例如以产业结构改革为根本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实现合理产业布局,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科技手段推动产业结构的完善,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在一个大空间范围内,城乡的共同发展需要城乡产业发展,形成合理的空间产业布局,形成具备有市场优势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促进城市资源要素的集聚并带动郊县、郊区和邻近区域产业布局合理化,从而渐渐缩小城乡之间、城郊之间的界限与差距。坚持以产业结构改革为根本动力,利用高科技等手段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变革,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改变农村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促进更多农村剩余产品的交换,延长农村产业链,为之前的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城乡融合的客观条件。结合当前实际,我国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把城市和乡村当作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城乡产业的发展格局大力推动城乡产业融合,逐渐形成工农业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优化城乡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依据城乡各自资源禀赋的优势与产业空间的指向偏好,形成城乡产业之间空间密集、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产业融合体系;坚持产业结构改革并以此为根本动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产业合理配置,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当代的城乡融合要在实现城乡产业融合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协调发展城乡产业,实现城乡一体化,以此当作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探索。马克思时期的城乡理论研究对当代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当前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以此当作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探索,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的最新诠释,新时期分析借鉴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并结合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二)全面推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是众多阐述城乡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城乡融合不仅需要经济融合,更需要从文化等上层建筑的社会整体战略高度全方位地实现融合,创新文化发展传播途径切实改变农村发展中“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当代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融合发展,积极创新文化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创新文化交流方式,增添文化发展传播途径,加快城乡文化交流沟通,实现城乡各种文化要素能够的自由流动,改变以往的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单向流动转变为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双向互动,实现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并无优劣之分,二者皆有其优越之处,也有其糟粕部分,城乡文化融合从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将两者的优点相融合,创新城乡文化交流途径,以城乡互动落实文化发展战略,更要合理进行城乡文化发展部署,促进城乡文化优势相融合。使城市更加多元的文化与农村文化相融合,创新文化传播途径进而带动乡村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对乡村文化提供许多必不可少的帮助,如农村书屋、农村文化馆等;鼓励加强城市乡村的文化交流,创新性地实现保留乡村文化特色的情况下支持城市的文化单位入乡,例如京剧、秦腔、评书等表演同民间小调、梆子等民间艺术交流;信息时代下新媒体时代发挥网络的正向的作用,鼓励新农人作出新农村创新内容,传播新农村时代新文化,缩小城乡文化差异,构建新时代城乡文化新发展;组织科技工作者到农村进行自媒体培训辅导活动,使农民可以创造出不同于时代主流的文化内容,让农村新文化从内部增添新鲜血液,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加强与城市文化的沟通,让传统文化走向城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现城乡文化融合的同时促进文化大发展;同时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加大教育的关注度,从教育入手提升乡村文化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让下一代的城乡孩子在文化上可以接受相同教育,成为城乡文化融合的关键人群。以创新型的文化交流方式实现城乡文化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共存共发展。乡村持续保持创新精神吸收城市文化的先进理念,对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思想保持开放得态度,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发展[2]。现今社会,推动城乡文化的融合,重点就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呈现创新型文化,在信息时代下创新文化交流,增加传播途径推动城乡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才能实现城乡文化融合的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解放发展乡村思想文化,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才能使农人从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与世隔绝的和愚昧无知的状态中挣脱出来”[3]。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文化发展传播途径推进实现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建设城乡文化融合的新阶段,促进城乡文化的和谐共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生态文明改革促使城乡生态融合发展

中国在早期就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城乡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坚持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其根本动力,积极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城乡融合是城乡融合的重要部分,在生态融合的层面取得的成绩对城乡融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可行性,并且这个实践也补充了其理论,理论的充实给予当代城乡融合发展以坚实的实践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融合的发展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生态必须融合发展是关键一环。城乡融合内含生态融合,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将城乡生态整体优化作为城乡融合的起点出发,并对城乡整体生态进行优化,以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为目标,实现城乡生态融合,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考虑到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长期性,坚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促使城乡生态融合发展,注重原生态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保护好大自然的馈赠;建立多样化的城乡生态系统,保护好历史传统文化留下的文物古迹;在城乡建设之前,必须加强科学合理的规划,正确处理好各部分与整体的生态关系,协调当前和未来的城乡生态规划设计。城乡资源的集约利用已不能再通过各种手段压缩居住空间,扩大城乡面积,要注重产业化改革,实现环境保护改革。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合理布局城乡产业格局,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必须坚持与生态相结合,将城乡生态融合放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以生态文明机制改革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将生态保护与各方相结合,使城市生态系统能够井然有序地运作,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城乡发展中优化到最大。保证城乡生态融合发展,才能使城乡之间的生态文明进一步融合。坚持未来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合理处置好城市与乡村生态发展的关系,推进城乡生态融合发展,做到整体规划,发现优势,避免劣势,保持良好的城乡融合进程。以生态文明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稳步有序前行。虽然实现城乡的生态融合发展前路坎坷,建设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困难重重,但是当下生态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当代坚持在理论指导下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生态文明机制得以适合现今发展需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生态融合发展,拓宽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三、有利于从目标导向出发,推进当代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预见性地提出城市与农村可以融合发展后的美好未来,在这之中,对于新时代发展形势最贴合的理解就是新型城乡关系建设,这是对新情况下城乡发展新阶段的深刻理解,是理论指导下城乡问题解决的新方式和新理解,是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

(一)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废除私有制和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前提,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推进当代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城乡融合是不可能的,在当代社会人民群众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共享为城乡融合的实现提供了制度前提。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理论上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对于当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挥制度优势更有助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是对现代社会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进行考察的结果”[4]。事实上,这两个主要问题都是通过对当代生产力性质的分析来解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城乡融合提供了政治前提,始终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凝聚农民积极性,为以人为本奠定了基础。城市和农村问题,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路线、原则和政策,坚持制度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的主人是人民,正在为城乡问题的胜利做足准备。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中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比极高的农业大国,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村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推动农村发展,农业振兴,实现农民的生活美满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方针、原则和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的同时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资源的双向流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在制度上为建设新型的城乡之间关系提供了关键性保障[5]。消灭私有制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制度基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行使人民政权,谋求人民自由全面的发展,提升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城乡良性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二)发展生产力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探索了城乡发展的规律,论述了城乡发展的美好愿景,同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实现城乡融化发展的物质前提。

“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阶段”[6]。乡村的落后关键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当代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要全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物质条件和基础,指导新型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必须构建有利于人民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循环发展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时限性的,当代实际情况下发展生产力推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就需要利用科技等手段发挥社会生产力的最大效率,合理地利用生产力以达到城乡融合的目的。在当代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由人民共享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在城乡大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合理安排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实现城乡之间的资源流通,城乡之间得以相互补充,消除城市与乡村的割裂状态。同时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资源流动推动城乡差距缩小,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优势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当代城市中工业发展迅速,出现高精尖的科技产业,信息时代带来的电子商业不仅出现在城市,更多的乡村产业通过新形式进行新发展,农村的产业出现多形式、大规模、产业链增长的发展景象。城乡之间的各要素相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资源的双流流通,构建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理论中对生产力的论述有很多,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是实现城乡融合的路径。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做理论支撑,通过生产力发展变革城乡关系以推动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

(三)完善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城市的作用,他们认为在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带动和影响作用是重要的客观因素,在理论的指导下完善当代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完善以城带乡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构建当代新型城乡关系。“城市的繁荣也把人从中世纪的简陋状态下解脱出来,对整个农业起了很好的影响”[7]。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明确认识到城乡融合必须坚持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城市的快速发展来推动乡村的进步,将农村的发展也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将城市的发展对农村进行反哺,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坚定不移地推动城乡共同发展走新型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城市的发展在加快农业发展、改善乡村上提供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要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推动乡村的发展,不断提升二者融合发展的程度,实现城乡融合的高效运转。通过城市的发展来促进农村发展,加强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建设,加强土地、劳动力、资本、信息和技术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通过城市乡村资源配置得更加合理化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乡村的原始资源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所需的生产资料,城市的发展可以为乡村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供经验。通过全方位城市对农村的延伸和资源流动,完善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推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最初研究城乡关系时就已经提出,以城的辐射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批判城乡分离带来种种弊端的同时,城市的出现与发展带来的一定积极作用,积极完善以城带乡发展机制,以工促农,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最终推动城乡关系走向融合。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城乡融合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指导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伴随着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以改革为根本动力的推动下城乡融合发展亦将不断深化发展。当代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指导下对城乡融合的发展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实践,是对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实现城乡融合的路途中一定会经历很多曲折和艰辛,但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用实践论证城乡发展规律,中国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前途光明无限。

猜你喜欢

恩格斯城乡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