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史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2023-01-23戴幼玲刘圣兰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校史思政课思政

戴幼玲,刘圣兰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校史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发展的历史记录,也是一所学校历代师生共同创造、历经时代风雨洗礼而积累的宝贵遗产[1],“承载着校园文化的风格与传统、精神与价值,引导着校园文化的灵魂,潜移默化着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2],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对中职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为了有效实施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形成“五育”并举的教育合力,需要全面了解当前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的现实境遇,准确把握校史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影响因素,方能提出校史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优化策略。

一、调研设计简介

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是现状调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项目研究的调研数据坚持代表性与广泛性相统一,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并按照研究方案选取12所中职学校作为调研对象。12所中职学校中有7所省内中职学校和5所省外中职学校。其中,4所中职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8所中职学校属于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本次研究对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参与问卷访谈的老师有中职学校校领导、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教辅管理人员等。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问卷内容涵盖校史文化教育认知情况和校史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情况。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题项类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课题组为保证调研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笔者在大规模测试前先在中职学校对部分师生进行测试和访谈,然后再根据试测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完善,使问卷内容符合被调查者的生活语境和认知水平。课题组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向学生和教师分别采用无记名方式网上发放,其中学生版问卷回收3056份,教师版问卷回收334份。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校史文化教育认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项目组成员走访调研数据显示,在中职学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校史文化的重视度、熟悉度和认同度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1. 中职学校重视校史文化教育,但常态化教育不足

校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亲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参与调查的中职学校中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领导,都已充分意识到校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度重视校史文化教育。调查显示,在对“贵校领导重视校史文化教育吗?”的回答中,“非常”占48.5%、“比较”占29.94%、“一般”占16.77%、“不太”占3.29%。在对“贵校有相关推广校史文化教育的政策文件吗?”的回答中体现出较为一致的倾向,30.24%的教师选择“比较多”,26.95%的教师选择“非常多”,25.15%的教师选择“一般多”,13.17%的教师选择“不太多”。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及其领导很重视校史文化教育,在出台校史文化教育的政策文件上力度较大。

但是,将校史文化教育常态化、系统化,促进中职生政治思想素质提升的中职学校比例不太高。如,对“贵校会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有关校史文化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吗?”的回答中,21.26%的老师选择“一般”,13.17%的教师选择“不太多”,8.68%的教师选择“没有”。又如,针对问题“贵校开展过校史文化知识竞赛、校友家书诵读、校友事迹汇报会等校史文化教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吗?”,32.34%的教师选择“非常多”,31.74%的教师选择“比较”,17.07%的教师选择“一般”。在“贵校有校庆日庆祝活动吗?”的回答中,约有50%的教师选择“一般”“不太多”“没有”。访谈发现中职学校校领导因资金、师资等原因,更倾向于认同“校史文化教育就是校庆日搞点活动”,“校史文化教育就是偶尔请优秀校友做个报告”。校史文化教育常态化的缺失,其结果往往导致中职学校的仅仅停留于“口头重视”“文件重视”,难以充分发挥校史文化的育人作用。

2. 大部分师生对校史和校史文化教育的熟悉度比较高,但主动性不强

调查显示,在问题“你听过校史文化教育吗?”的回答中,教师表示非常经常、比较经常、一般的比率分别是25.45%、32.04%、24.85%;学生选择非常经常、比较经常、一般的比率分别是27.16%、26.08%、34.06%。对于问题“你熟悉本校校史吗?”的回答,教师表示非常、比较、一般的比率分别是27.25%、38.92%、25.75%;学生选择非常、比较、一般的比率分别是20.65%、26.54%、37.79%。这反映了大部分中职学校师生对校史并不陌生,而且对校史文化教育的了解程度也很熟悉。

从当前参与调查的中职学校来看,师生接收校史和校史文化教育的渠道非常广泛。师生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党务或行政会议、校园文化或校庆日活动、自主学习等渠道接收的占比分别是72%、62%、76%、67%。在多选题“你从学校哪些课程可以接受到校史文化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占比分别是76.64%和53.6%。可以看出,在课堂学习方面,很多中职生认为在学校可以接受到校史文化教育的课程主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这表明,师生对校史和校史文化教育的熟悉大多是基于外在要求,主动性、积极性仍然不够。中职学校应将广大师生对于校史和校史文化教育由发挥外在牵引力转向激发内在驱动力。

3. 大部分师生对校史文化育人价值的认同度比较高,但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在针对“在思政课中融入校史文化有没有必要开展?”这一问题的回答中,58.8%的教师选择“非常”有必要。从“您觉得校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对中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帮助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样本中“非常”相对较多,比例为63.17%。对于“你觉得校史制度文化对中职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帮助吗?”,“非常”的占比最高为61.38%,选择“比较”的教师占27.25%。从对“你觉得校史文化对中职生了解国史党史有帮助吗?”问题的回答来看,样本中选择“非常”相对较多,比例为57.78%,还有29.94%的样本选择“比较”。这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对校史文化育人价值持肯定态度,认为校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生三观的形成、对中职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史党史有帮助。

从参与调查的学生回答来看,对“你觉得校园建筑、塑像石碑亭台等校史物质文化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中有无产生影响?”的回答中,“非常”占比最高为31.71%。对“你觉得学习本校校训、校史名人的励志名言等校史精神文化会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吗?”的回答中,“非常”占比最高为38.19%。就“你觉得学习本校的规章制度等校史制度文化会增强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吗?”问题来说,近四成学生选择“非常”,比例为35.96%。对于“你觉得校史名人和校园榜样人物的行为会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吗?”,“非常”占比最高为34.44%。由此可见,大部分中职生能够认识到校史文化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体来看,大部分师生认识到校史文化育人的必要性,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校史文化育人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校史文化不过是学校历史的一种记录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关联。这种偏见的存在,也是影响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因素。

(二)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的现实境遇

1. 融入意识强烈,但融入障碍不少

根据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从师生对有关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发现:

一是绝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师能自觉将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融入意识强烈。对于问题“老师会将校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融入四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吗?”,35.83%的学生选择“非常”,31.87%的学生选择“比较”。对于问题“老师会将校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吗?”,35.31%的学生选择“非常”,32.04%的学生选择“比较”。可见,中职学校教师有较高的融入意识,能够在日常的思政课教学中自觉融入校史文化。

二是融入障碍明显。调查显示,中职学校教师认为,要真正有效地将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障碍其实也不少,受到校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力、融入观念偏差、融入制度缺失、融入主体自身的校史知识欠缺等影响。其中66.77%的教师选择“校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力”,50.9%的教师选择“融入观念的偏差”,55.99%的教师选择“融入制度建设缺失”,64.07%的教师选择“融入主体自身校史知识欠缺的局限”。访谈中很多老师认为“校史文化很有教育价值,想融入,自己只是仅仅了解,谈不上熟练”,“融入的前提应该是教师对校史文化的研究比较扎实,透彻。这样的话,融入的效果是比较理想”。

总体而言,中职学校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校史文化的意识比较强烈,但校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融入观念偏差、融入制度缺失、融入主体自身校史知识不足、激励机制等的限制,也是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中不可忽视的障碍。

2. 融入方式多样,但与学生需求匹配度低

调查显示,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校史文化,具体包括用校史文化解释知识点、入学教育、参观校史馆、知名校友进课堂、校史知识竞赛、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老师讲、播放校史视频或动画等。其中,用校史文化解释知识点比例为76.51%、邀请校友进课堂的比例为43.23%、参观校史馆的比例为46.11%、讲知名校友故事的比例为53.3%、入学教育的比例为56.71%,等等。

但同时,“用校史文化解释知识点”比重最高为76.51%,此外“讲知名校友故事”和“入学教育”的比重分别占53.3%和56.71%,这三项是中职生认为校史文化融入四门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老师讲”和“播放视频和动画”比重最高,分别为77.95%和58.41%,可以得出,这两项是中职生最喜欢的校史文化融入方式。可见,中职学校的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存在多样化,但与中职生的需求匹配度较低,即中职学校常用方式是用校史文化解释知识点、入学教育、讲知名校友故事等,而中职生最喜爱的方式却是老师讲、播放视频、动画和小组讨论等。这些忽视中职生内在需求的方式,必然挫伤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 融入效果显著,但激励机制缺失

多数参与调查的中职学校教师表示,将贴近中职生的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素材、教学载体更具有亲和力,教学效果明显。对于多选题“您认为融入本校校史文化对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会产生哪些作用?(多选)”,79.34%的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更生动”,82.93%的教师选择“教学载体更亲切”,66.47%的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更贴切”,60.48%的教师认为“教学语言更亲和”,74.25%的教师认为“教学素材更丰富”。

另一方面,多数参与调查的中职学校教师肯定激励机制的作用,认为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大大调动融入积极性。42.22%的教师在问题“你觉得激励机制能调动教师将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的积极性?”中选择“非常能”,42.22%的教师选择“比较能”,14.07%的教师选择“一般”,仅有1.5%的教师选择“不太能”以及没有教师选择“不能”。尽管如此,访谈中的中职学校教师反映,目前学校没有出台过鼓励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本校校史文化的政策文件,评优评先、职称评审也没有体现过。

三、思考与建议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3]思政课的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如何运用广大师生熟悉的校史文化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1. 转变融入教育理念,提升融合效能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性自觉,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先导。教育教学实践受制于教育教学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上述调查显示,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中职教师、中职生,都认同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能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增强教学实效性,但实践中常态化不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这些情况的存在,主要在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根源是教育教学理念的不端正。因此,学校需充分认识校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独有价值和意义,在治校思路、组织设计、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切实转变观念,鼓励各类创新,切实推动有效融合。中职教师须主动并积极熟悉本校校史和校史文化,将校史文化研究融入科研中,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中职生的爱国爱校精神培养,为校史文化真正融入中职思政课做好铺垫。中职生应主动了解并熟悉本校的发展历史,提高学习“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等四门思政课程的能力,为校史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挖掘融入资源,提升素材效能

教学素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它的类型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素材的类型有多样,其中就包括生活化素材和非生活化素材。校史文化作为中职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和凝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来源于师生的生活并贴近师生的生活。显然,校史文化是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中一种不可忽视的生活化素材。从中职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中职生的价值观引导,“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停留在非日常生活领域运作的政治化、教条化的说教、宣传或纯学术的研究,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4]。无论是校史文化的生活化素材特性还是中职思政课教学的现状都表明,扩大挖掘提炼校史文化资源,是中职学校做好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提高中职学校校史档案资料收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本校实物校史文化资源、非实物校史文化资源收集力度;提高中职学校校史文化资料整理编纂力度,从本校各类馆藏的历史档案中甄选和整理出能使中职师生受到启发的校史文化资源,组织出版校史、编辑红色校史故事;搜集本校校史上优秀校友的相关资料,整理编辑校史名人传,从这些榜样人物身上透视出的行为文化也是中职思政课的教学素材;对亲历见证本校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职工和校友,积极展开访谈,加强对本校校史文化“活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等。

3. 增强融入激励引导,提升机制效能

教育激励的本质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人的自觉性。从激励因素来看,教育激励与企业激励一样,往往是与工作成就、领导赏识、职务提升等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善,能对教师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推动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有效促进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中职学校在增强激励引导时,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科学激励的氛围,让中职教师走出“激励就是物质奖励”的误区,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激励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最低层次的物质需求,而是通过激励来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真正实现自我价值”[5]。另一层面,适当给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上,如果教师获奖内容涉及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方面,中职学校须给予一定奖金,以示肯定和重视;在精神奖励层面,中职学校为鼓励教师将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考虑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有针对性倾斜。只要中职学校能不断加强激励引导并理性激励,校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机制效能就能达成并实现。

4. 增强教师融入能力,提升主体效能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做好校史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工作,关键也在于中职思政课教师,特别是在于中职思政课教师融入能力的强化。中职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的融入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熟练掌握校史文化。中职思政课教师通过互联网或图书资料自学校史;或者通过参观校史馆了解校史;或者通过参与有关校史和校史文化类课题研究熟悉校史。这些途径和方法,有助于中职思政课教师全面了解本校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本校的校风校纪校训和前辈先贤的治学精神等校史精神文化传承有透彻理解,对校史制度文化烂熟于心,对校史物质文化熟记于心。俗话说“熟能生巧”。中职思政课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校史和校史文化,才能游刃有余,真正做到在中职思政课融入校史文化。

二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即设计出校史文化融入“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等四门思政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案,使校史文化资源与中职思政课四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灵活对接、合理融入,将静态的档案校史资料转化为动态的育人素材。

三是采用多样融入方式。中职思政课教师在熟练掌握校史文化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从中职生的内在需求和成长规律出发,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优秀校友进课堂”的榜样示范法,集融入校史文化的文字、图片、动画、短视频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法,参观校园或优秀校友企业的参观法,等等。

猜你喜欢

校史思政课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校史故事演出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