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庙平海天后宫 师泉助阵收台显圣绩

2023-01-23莫桑比克张飞帆

统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后宫妈祖

□ [莫桑比克]张飞帆

2022年7月,笔者受邀参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福建华侨大学举办的“文脉中华·统一讲堂”海外统促会中青年研习交流活动。其间,主办方精心安排前往泉州实地研习。笔者在感受世界遗产名城大美之时,对闽台历史渊源有了进一步了解。尤其是看到闽台缘博物馆里展示的由施琅将军亲笔书写的莆田平海天后宫“师泉”井,和泉州天后宫大幅图片,以及明清两代妈祖木雕像和牌匾等珍贵文物,更激发了笔者的兴趣。

“神秘数字的百柱宫”。百柱宫亦称平海天后宫、天妃宫,创建于宋咸平二年(999),位于笔者出生地平海湾的平海村,庙宇坐北朝南,背山面海,与湄洲岛祖庙隔海相望,天气晴朗时肉眼可隐约望见台湾省乌丘屿,这是平海天后宫独具特色之处。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建筑规模和风格与众不同。整个庙宇拥有明暗立柱108根,廊沿压石108条,而宫前“师泉井”也是用108块石头砌成,处处都是“108”。平海天后宫这神秘的数字背后,到底暗藏什么玄机?据说,“108”取自天干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宫内存有《师泉井记》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等古碑刻。天后宫总体设计严谨,独具特色,宫庙造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联板匾额,鎏金烫彩,典雅古朴。虽然总体建筑和宋朝稍晚一些所建气势恢宏的泉州天后宫和港里祖祠天后宫相比算是小家碧玉,但是规格高且古朴典雅,是全世界妈祖超万座分灵庙的第一座分灵庙,也称妈祖第一行宫,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现存建筑群仍保存有宋代和明清时期一些构件,具有极高历史艺术价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重要基地。

位于平海天后宫大院内著名的“师泉”井,井旁石碑上刻有“师泉”二字。海边井水一般较苦涩,师泉井虽不深,但水却澄澈甘甜。关于师泉井有一个极具历史特色的传说。1682年,中国大陆已经统一,三藩叛乱、新疆叛乱都已经平息,西部安定,东北又打退沙俄的入侵,只剩台湾孤悬海外,还没收归版图。康熙经过慎重考虑,采纳了大臣李光地、姚启圣、施琅复台的意见,并封熟悉福建、台湾情况,擅长海战的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收台重任。11月,施琅率3万余大军驻扎莆田平海海滨,并在平海天妃宫前海湾展开系列水军操练。因清廷截界致平海乡一片荒芜,并遇干旱7个多月,水井“渍卤浸润,厥味咸苦”,大军将士饮水困难,军心不振。施琅一筹莫展,困顿之时到驻军旁边的平海天妃宫祭拜祈求妈祖相助,随即让士兵淘浚位于天妃宫门边一口被填了的废水井。两天时间挖了6米多深时出现奇迹,泉水汩汩地从井底涌出。泉水甘甜可口,沁人心脾,虽近大海不过数丈之遥,却无咸苦之味,井虽不深却取之不竭,3万多水师将士得以宽慰,军心大振。为了感念妈祖“赐泉济师”,随即安排能工巧匠以108青条石砌就此井,施琅亲笔书写“师泉”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立于井后,在天后宫大门脊檩上保留着“大功德主将军靖海侯兼官福建水师提督军务施琅重建”铭文,还命人刻下他亲书的《师泉井记》碑文立于宫门内左边,正书楷写,竖行,共454字,记述了收复台湾的战斗历程,挖井得泉的经过,歌颂妈祖神灵显圣。《师泉井记》碑刻系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和妈祖信仰发展史重要实物资料,见证了清康熙收复台湾、统一祖国重要历史过程。

施琅率师顺利收复台湾后,清朝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归福建省管辖,在台湾驻扎绿营兵。一府即台湾府,位于现在的台南地区。此后,清廷在台湾的统治日益巩固,台湾本岛得以大规模开发。还有个传说,未攻克澎湖之前,署左营千总刘春夜梦天妃告之:“二十二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台湾。”果然施琅率领的大军22日攻克了澎湖。

据史料记载,施琅带领的部队并没有压倒性优势,但仅用8天就收复了占据天险的台湾。施琅感慨良多,认为有妈祖“澎湖助战”才取得了收复台湾的胜利,说:“澎湖神助得捷。”故修4道急书奏请康熙皇帝褒封妈祖,并奏请康熙皇帝下旨将平海妈祖分灵台湾以固成果。施琅巧妙应用妈祖信仰在水师官兵及民众心中的影响力,鼓舞士气,最终取得征台之大捷,治台安稳。康熙皇帝听闻非常高兴,派礼部前往台湾台南大天妃宫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褒封“天上圣母”,施琅亦受封“靖海侯”。特旨重修扩建平海天后宫,立下了《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并且康熙皇帝还派遣礼部郎中到湄洲妈祖祖庙褒嘉致祭。

历史上,平海天后宫曾多次重修。据史料记载:钦命总督闽浙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喀尔吉善重建庙宇。清乾隆十五年(1750),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闽浙地方等处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闽巡抚何口重修中殿、后殿;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中殿。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御敕妈祖庙春、秋两季致祭,列入国家祭典,与陕西黄帝陵祭典、山东祭孔大典并列中华三大祭典。由此,妈祖上升为民族的神祇崇拜,妈祖信俗遂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现象。台湾第一座官建妈祖宫“台南大天后宫”是由平海天后宫分灵出去的,如今台湾当局注册登记由台南大天后宫经再度分灵的有400左右灵庙之众。大天后宫历经了数次整修,1985年以其历史与文化地位被台湾当局列为第一级古迹。庙中塑像、雕塑皆出自名匠之手,古匾、古联之珍贵丰富更是全台庙宇少见,皆是研究海峡两岸关系重要实物佐证资料。20世纪90年代末,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已互认亲缘关系,义结金兰隆重缔结为“姐妹宫”。两岸同胞怀着“同谒妈祖,共享平安”共同愿景,联手举办许多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以此感恩妈祖功德和缅怀施琅的丰功伟绩。数百年前,平海天后宫见证了施琅收复台湾的壮举。数百年后,台海两岸以妈祖为纽带,续写了一段传承千古的佳话。

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同胞隔岸相望。妈祖信仰最早存在于民众心里,是一种生存意识、生存需要,现已延伸并发展为一种历史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需要,祖国大陆和台湾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文化传承、民族意识。妈祖文化是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政治信仰,联结中华儿女的心灵纽带。如今,台湾已有5000多座妈祖宫庙以及近2000万妈祖信众。在台湾某些政治势力企图以文化“台独”阻隔两岸、割断两岸传统文化联系之时,妈祖信仰的力量不是任何政治势力可轻易遏制的。在台湾居民心中,妈祖就是大家共同的“母亲”,有着不可分割、超越地缘的情感。弘扬妈祖文化,就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彰显着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脉,永远无法分割的骨肉亲情。妈祖文化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发挥了沟通两岸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连接海峡两岸民众中华情节的重要载体,见证着海峡两岸永隔不断的情缘。

猜你喜欢

天后宫妈祖
妈祖祭典
石雕艺术中的乡愁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天津天后宫的保护和发展
泉州天后宫——泉州“涉台”及“海丝”双料建筑
天后宫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