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
2023-01-21李倩倩卢剑峰
□文/李倩倩 卢剑峰
(渤海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锦州)
[提要] 绿色信贷业务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介绍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并分析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增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国内市场主义经济体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一些历史性的重大成果,特别是1978~2006 年这20 多年间,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但与此同时,资源浪费、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显,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绿色信贷政策于2007 年首次被提出。2008 年银监会发布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了绿色信贷业务的基本指导意见。2016 年“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要重视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构建完善的绿色信贷体系。但是,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完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积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引导资金进行合理且高效的配置,促进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信贷制度因此产生。
绿色信贷作为我国绿色金融的重要产品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和投资主体的重视。它具有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市场投入的积极性、社会效益的持续性等特点。因此,商业银行作为合理分配资金的主体,成为当前发展绿色金融信贷的领导者和主力军。在发展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承担起比发展传统信贷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主要驱动力最终来源于其财务绩效的提高。因此,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与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我国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原庆丹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绿色金融信贷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在宏观方面绿色信贷是相关金融机构在政策上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在微观方面,绿色信贷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自身信贷业务流程的改造和变革。银行通过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不仅可以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中获取贷款利息等收益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还可以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葛林和黄海峰等用KMV 模型分别对“两高一剩”企业与环境友好型企业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后者的信用风险较低,因此得出绿色信贷可以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改善其信贷结构的重要结论。张琳和廉永辉等在对2007~2017 年间29 家商业银行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绿色信贷更有利于小规模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并且对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影响不同。
二、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主要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思想:第一,极限增长。1972 年Donella Meadow 指出了我国人口与居民生活用品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严重程度的不断加剧与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等诸多因素直接制约着我国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增长,导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然永远存在着很大的时间限度,一旦达到极限,便会产生严重后果。第二,三大支柱理论,即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支柱缺一不可,保持其协调发展极为重要。第三,建设绿色经济。强调从长期角度来看,保护环境将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开发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一种不可持续再生资源的新型替代产品,减少对不可持续再生资源的浪费,增加一些绿色项目投资等方式来保护环境,实现绿色经济。
(二)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用以决定、衡量以及管理社会及环境风险,它源于金融机构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压力。内部管理压力,一般是指一个银行内部高管对于履行社会风险责任意识的不断强化。外部管理压力,一般是指银行利益相关者对于金融机构在投资项目时是否需要承担社会风险责任的态度,认为银行在向社会投资者直接提供投资项目贷款或者进行社会融资服务过程中应该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的影响。目前,赤道原则机构已经从2003 年的10 家欧洲金融机构逐步上升为目前的101 家,截至2021 年2 月,国内赤道银行增至4 家。赤道原则对各融资项目按照环境与风险高低划分为A 级、B 级和C 级,在审批环节,对于A 级和B 级项目,借款人要提供环境评估报告并对如何解决贷款项目面临的环境风险与社会影响,以确保贷款项目有益于环境做出解释。
(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最早由1899 年安德鲁卡基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提出,其主要含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兼顾自身利益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它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问题责任是根本性的责任。只有利润最大化这一根本性的需求得到充分地满足,它们就有可能继续承担较高层次的责任。第二,法律责任是基础性的责任。银行在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地遵守自己相应的法规政策。第三,社会责任是自律责任。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分子,企业应遵守道德准则,自觉地接受法律监督,承担其自身的社会义务,对项目进行融资时考虑其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
(一)对经营成本的影响。短期来看,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将会大大增加其成本,主要包括员工技能培训费用支出、环境风险评价费用支出、信息收集费用支出、借后管理费用等支出。此外,商业银行也可能面临着一些机会成本,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优质客户,一般如钢铁、水泥等资金力量雄厚、业绩好、收入稳定的企业,而环保类企业具有抵押物少、贷款期限长、成本高的特点,因此为了在短期内降低成本,获得更多收益,银行往往不会实施绿色信贷。从长期来看,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的提高相辅相成。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银行因履行社会责任而产生的成本可能会被均摊,并且随着金融竞争的逐渐加剧,各家银行都在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而实施绿色信贷可以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竞争力。此外,绿色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尽管目前商业银行收入来源仍然主要是利息收入,但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多数银行开始努力开展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不仅可以增加利息收入,还能拓展其中间业务。首先,商业银行可为所有申请绿色信贷的公司和企业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指导,如绿色信贷的财务顾问、绿色融资租赁、绿色账户管理等,从而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其次,商业银行所需要服务的金融企业除了有绿色信贷的需求外,还可能有绿色融资租赁、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需求,商业银行可以开发此类业务或者与对应的机构惊醒合作,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最后,商业银行在学习更多关于绿色信贷方面知识的基础上,也会缩小其与国际先进银行之间的差距,避免金融对外开放所带来的重大冲击,也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其本身的优势和能力,与国际金融行业的巨头们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
(三)对环境风险的影响。环境风险主要指借款人的借款目的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借款银行受到牵连而遭受相关处罚,对其正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银行面临的环境风险可分为直接环境风险与间接环境风险。直接环境风险主要是指银行直接投资的项目因对环境造成破坏致使银行遭受相关部门的处罚;间接环境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因向受到污染的企业发放贷款所引起的声誉和法律上的风险。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也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通过严格履行贷前情况调查、贷中申请审查、贷后自我评估等程序来预防环境风险,减少银行利益损失,还可以促进借款企业改善其借款用途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和社会外部宏观层面的支持
1、推动绿色信贷立法,加大执法力度。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绿色信贷的政策法规,但是要把这些政策变为具体实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前,我国关于绿色信贷服务的立法仍然存在着指导思路不够清晰、责任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法规,使得环保企业与受到污染的企业得到针对性地奖惩,明晰自己的法律责任;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执法力度,通过立法提升污染企业的门槛,加大惩戒力度,以此促进绿色信贷工作的平稳深入。
2、加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与第三方机构间的合作。发展绿色信贷涉及的部门众多,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环保部门等都应该积极参与。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应协调合作,保障绿色信贷正常实施;其次,环保部门和相关监管单位之间也应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分享所有有助于执行环境监督的国家行业数据测量指标、环境绩效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建立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快培育专业、独立的环境绩效评估机构,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支持。
(二)银行自身建设和管理微观层面的提高
1、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信息沟通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有助于激励银行工作人员在参与实施银行绿色金融信贷时不断地创新优化自身的信用授信管理方式与信用对象,提升自身参与实施银行绿色金融信贷范围的广度与准确性。政府部门可以在财税政策和法规方面向商业投资银行倾斜,为其铺垫良好的外部环境。绿色信贷政策的信息沟通机制就是一种银行内部已经建立的一种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的机制,该种沟通机制能够使得银行把外部披露出来的企业环境绩效都纳入到对其进行整体评估的过程中去,为我国银行不断完善和发展绿色信贷的信息沟通机制作好铺垫。
2、创新多元化绿色信贷产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比较单一,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参考当前国际上关于绿色信贷产品分类与解读,探索更多不同种类的绿色信贷业务模式,拓宽其服务领域,在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绿色信用卡、绿色债券等方式创新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更高层次,开发各种形式多样的绿色信贷产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长期的财务业绩,降低其面临的风险,而且更为整个国家及世界的环境卫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3、建立绿色信贷创新部门和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绿色信贷不断成为发展的基础,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应该开展绿色信贷的专项人才培训计划。一是建立健全与绿色信贷有关的组织机构;二是通过招聘与内部员工系统培养等方法培养更多的绿色信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