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3-01-21刘晓东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铁岭11259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2期
关键词:腹腔直肠癌切口

刘晓东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 (辽宁 铁岭 112599)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2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14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肠道准备,并接受身体状况评估。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法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胃功能、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更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出血量、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进食恢复时间,且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临床治疗采用手术方法。患者主要症状为体重下降、身体消瘦、腹胀痛、食欲不振、便血、贫血等[1]。而直肠癌有些患者伴发急性恶心呕吐和大便沉重不良表现。导致结直肠癌的原因有:①受饮食习惯的影响,长期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可以诱发结直肠癌;②家族成员中有腺瘤性息肉病的病史,遗传因素也会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③自身患有肠道炎症、慢性便秘、有癌症史及长期吸烟的患者,也可引发结直肠癌。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应用腹腔镜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手段之一,其能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多角度“视察”,效果直观,是医生的放大镜、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美容效果好、盆腔粘连少[2]。本文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2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4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肠道准备,并接受身体状况评估。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法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以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2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9例。研究组中,年龄35~78岁,男75例,女74例,平均(56.41±9.88)岁,病程2~6年,平均(4.21±2.12)年,肿瘤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45例、66例、39例。对照组中,男72例,女77例,年龄34~77岁,平均(58.69±8.54)岁,病程3~6年,平均(4.11±2.33)年,肿瘤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47例、67例、36例。入组前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提出的有关结直肠癌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肠道准备,并接受身体状况评估。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法治疗,具体方法为:在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在腹部正中确定切口位置,并切开大约10cm长的切口,然后进入腹腔后将系膜、肠段等进行分离,并将血管夹闭,将腹腔内淋巴结及肿瘤病灶等予以清除,在距肿瘤5cm处切断肠管。然后将引流管放置于腹腔内,并缝合[3]。

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在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确定结石位并进行气管插管,然后建立人工气腹,腹部气压位置在15mmHg。Trocar穿孔,在患者脐下确定切口位置,选择其有锁骨中线与两髂前上棘的连线交点处作为穿刺12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选择左右侧锁骨中线平脐位置处穿刺5mm 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4]。通过腹腔镜进行全腹检查,并对肿瘤位置、转移方向、形态及大小等明确下来,并确定系膜及游离肠段的位置,然后将血管关闭,将游离病变肠段使用超声刀切除,并对淋巴结、肿瘤病灶等予以清除。最后恢复肠道连续性,引流管放置于腹腔中,切口出清洗后缝合。为预防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营养支持、血管扩张、抗凝、抗感染治疗,术后医护人员协助患者下床活动[5]。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胃功能、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数据包进行计算,文中所涉及到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分别为:(102.08±18.44)mL、(2.13±0.33)d、(3.18±1.03)h、(1.33±0.27)d,对照组患者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分别为:(190.44±48.42)mL、(4.04±1.06)d、(4.82±1.34)h、(4.01±1.4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并发症人数及占比分别为2例(1.34%)、3例(2.01%)、7例(4.70%),总发生率为8.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并发症人数及占比分别为7例(4.70%)、5例(3.35%)、2例(1.34%),总发生率为1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显效50例(33.56%),有效68例(45.64%),无效31例(20.81%),有效率为79.19%(118例);研究组有效率为89.93%(134例),其中显效60例(40.29%),有效74例(49.66%),无效15例(10.07%),结果表明研究组有效率89.93%比对照组有效率79.19%偏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结直肠癌是由环境、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结直肠黏膜恶性变化引起的。早期的直肠癌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逐渐出现一些症状,大便习惯的改变,例如大便次数增加,便血、排便困难,大便形状的改变[6]。这些症状不是直肠癌特有的。例如一些痔疮的患者也会出现便血,大便次数增加。随着近几年人们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且患者呈低龄化趋势,对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相关调查显示,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结肠癌疾病致死率占据第三五位、发生率排名第三。结直肠癌疾病临床治疗方面以清除肿瘤病灶及淋巴结为主,从而防止肿瘤细胞发展。早期的直肠癌是直接手术治疗就可以。可以做局部的手术切除,经肛门切除或内镜下手术或者是腹腔镜根治性的手术[7]。传统开腹结直肠切除术虽能将淋巴结及肿瘤病灶有效去除,但会对患者留下较大创伤,术后容易出现肠梗阻、创口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因此治疗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展,先进的腹腔镜手术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其方法是在患者腰部按需打开2—4个小孔,其中一个开在肚脐处,利用携带微型摄像头的探头伸入体内,将腹内情况实时显示到监视器,再根据腔内情况利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腹腔封闭手术。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腔术具有明显优点:①腹腔镜可以在不牵动腹腔脏器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检查,甚至可以看到一些很深,空间很狭小的位置,达到直观检查的效果,无漏诊,无误诊。直肠位于盆腔内,如按传统的开放手术,需在腹部留下巨大的刀口,而即便如此,仍然无法确保手术医生可以有很好的视野。而腹腔镜则是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镜头可以深入腹腔内,从而让医生更好观察肿瘤情况;②腹腔镜手术在密闭的盆、腹腔内进行,内环境受到的干扰很小,术中以电切电凝操作为主,对血管先凝后断,止血彻底,出血极少,手术结束前冲洗彻底,保持腹腔清洁。患者受到的创伤远远小于开腹手术,使患者术后更快的恢复健康。开腹手术患者由于刀口疼痛,患者往往很晚才下地走动,而腹腔镜手术因为刀口小,术后短时间即可下地行走,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③传统手术疤呈长线状,并可能根据术中情况延长,影响外观。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腹部的刀口要显著缩短,腹壁戳孔小、分散而隐蔽,愈合后不影响美观。不仅如此,戳孔感染远比传统开刀的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少[8];④腹腔镜手术对盆腔干扰少,没有纱布和手对组织的接触,很少缝线或无须缝线。手术中充分冲洗盆腔,因此腔镜手术后患者盆腔粘连远远少于开腹手术。因而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较早进食,又大大减少了术后肠粘连的因素。在明确诊断以及确认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明显较低(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所致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确性强,能有效缓解对其他组织脏器带来损伤,从而减少出血量。胃肠道蠕动主要受胃泌素、胃动素等神经内分泌的影响。由于手术操作时,受到手术牵拉及应激反应作用,使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进而影响胃泌素、胃动素等激素正常分泌,以至于对患者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研究表明[9],患者排气时间与胃泌素、胃动素等激素分泌量之间为负性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进食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等均明显较短(P<0.05)。提示相比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术,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肠道蠕动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胃肠镜手术具有微创性优势,可避免患者脏器暴露时间过长,对脏器所造成的牵拉损伤较小,有利于降低胃肠道应急反应,从而缩短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另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并发症人数及占比分别为2例(1.34%)、3例(2.01%)、7例(4.70%),总发生率为8.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并发症人数及占比分别为7例(4.70%)、5例(3.35%)、2例(1.34%),总发生率为1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小、对病灶周围器官牵拉小等有关。吻合口漏作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中对盆底腹膜关闭不严,易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在监视器操作下,医生触觉缺失,增大了操作难度,因此此并发症在腹腔镜手术后出现概率较高。腹腔镜手术因为降低了对腹盆腔脏器的干扰;减少了对肠道的牵拉;减轻了腹膜和肠壁浆膜的炎症性水肿,所以降低了肠梗阻的发生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可更快的下床活动,也对缓解腹胀腹痛、减少腹腔粘连有帮助。本研究中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合理科学推测是因为手术切口小、对患者免疫系统破坏较小、对腹腔脏器影响较小,减少了空气中细菌的影响,同时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比开腹手术更容易控制。组间治疗效果对比每组149例患者:对照组显效50例(33.56%),有效68例(45.64%),无效31例(20.81%),有效率为79.19%(118例);研究组有效率为89.93%(134例),其中显效60例(40.29%),74例为有效(49.66%),15例(10.07%)则为无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有效率89.93%比对照组有效率79.19%偏高,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借助先进的仪器,能提高医生的观测精度,有利于观察组织内的细微结构,避免了病灶以外脏器的损伤。腹腔镜手术创面减小,大大降低了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减少了内脏和空气接触的时间、面积,最大程度的减小了细菌和尘埃对脏器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感染风险。传统的开腹手术不可避免的会对腹壁神经、腹壁肌肉等造成伤害,恢复时间长,不利于肠道恢复,对比腹腔镜手术恢复快速、痛感较低存在明显劣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出血量、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进食恢复时间,且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猜你喜欢

腹腔直肠癌切口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