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羔羊腹泻病病因及防治措施

2023-01-21赵艳平四平市铁西区十家堡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四平136501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1期
关键词:羊舍氏杆菌羔羊

●赵艳平(四平市铁西区十家堡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四平 136501)

羔羊腹泻病为羔羊消化道疾病,在吉林省四平地区养羊业发病范围较广。羔羊腹泻病病因复杂,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且没有明显的发病规律和高发季节,给当地养羊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引起羔羊腹泻病的原因较多,临床上将其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个类型[1]。因此,应在羔羊饲养管理过程中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有效降低羔羊的发病率,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为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 羔羊腹泻病病因及症状

1.1 非传染性腹泻

1.1.1 自身因素羔羊自身因素包括生理机能、体质及自身抗病能力。初生羔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不能完全消化吸收长链脂肪酸和植物蛋白,同时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反应力低下,应激反应迟钝,对体温的调节功能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羔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2]。羔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受初乳、体质等因素决定,相关因素不符合条件,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此外,部分羔羊先天不足,体质较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也将引发腹泻病。

1.1.2 母羊因素母羊因素包括母羊营养过剩和营养供给不足。由于四平市部分地区科学饲养技术推广不足,养殖户在母羊分娩前大量供给精细饲料,导致其营养过剩,乳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超过初生羔羊的吸收消化能力,故引起腹泻[3]。而妊娠期营养供给不足将直接影响乳汁分泌的数量及质量,少量低质的乳汁不能供给羔羊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致使羔羊抵抗力较低从而引起腹泻。

1.1.3 环境因素初生羔羊对外界环境及摄入营养物质要求较高。环境卫生水平较低的羊场羔羊腹泻病发生率较高,如羊舍垃圾清理不及时,使病原微生物滋生,当哺乳期母羊卧于地面时,地面微生物黏附于乳头,羔羊经口感染病毒而引起腹泻。另外,羊舍环境潮湿寒冷或未能及时摄入母乳,辅食添加过晚均会引起腹泻症状。

1.2 传染性腹泻

1.2.1 细菌性常见致病菌包括巴氏杆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及霉菌。

1.2.1 .1 巴氏杆菌巴氏杆菌引起腹泻者多见于有龄羔羊,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达41~42 ℃,精神不振、食欲较差,同时伴有咳嗽、呼吸急促,鼻出血伴有黏性分泌物。发病初期羔羊表现为便秘,后期转变为腹泻,感染此菌的羔羊死亡率较高,在2~5 d内易因腹泻虚脱死亡。

1.2.1 .2 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引起腹泻者多见于断乳羔羊。又名羔羊副伤寒,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达40~41℃,食欲不振、消瘦衰弱、粪便黏稠,死亡病例多见于发病后2~3周。

1.2.1 .3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引起腹泻者多见于7日龄羔羊,发病初期,羔羊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达40~41 ℃,精神不振、腹痛卧地不起,随疾病进展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腹泻症状,粪便有黄色转变为灰色,伴有黏液脓血。死亡率可达50%及以上,死亡多见于发病后24~36 h。

1.2.1 .4 霉菌羔羊摄入霉变饲草,导致其体温下降、被毛粗糙,粪便颜色转变为灰白色,伴水泻。

1.2.2 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一般仔猪出生后10~40 d发病率最高,病症温和,粪便呈灰白色或黄色,整体死亡率较低。

1.2.3 寄生虫性腹泻多由艾美尔球虫引起,多见于2~4月龄羔羊,以反复腹泻为主要特征。羔羊精神、食欲不振,可视黏膜苍白,粪便呈褐色、绿色,多伴有肠黏膜脱落物。部分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

2 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2.1.1 饲养管理

2.1.1 .1 改善羊舍环境卫生羊舍粪便每天清理1次,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建立专门污物传送道将粪便传送于远离生产区堆积发酵,或使用其他无害化处理。经常检查羊舍饲养料槽,饲料中混入粪便后及时清理,污染饲料及时丢弃。做好环境及局部消毒,环境消毒采用10%生石灰、30%草木灰等杀菌谱较广的消毒剂,取生石灰10份+10份水,将石灰块搅拌为浆糊状,加水90份配制成10%石灰水,用作地面、墙壁的消毒。取30%草木灰,加100份水,煮沸1 h,蒸发水分,过滤后用于羊舍地面消毒。或使用马尔福林/25 m3熏蒸消毒12~24 h。消羊舍毒前进行卫生清理,提升消毒效果[4]。场内消毒可使用2%~4%碳酸氢钠喷洒、涂刷消毒,可有效降低成本,羊舍及场内消毒一般每周进行1次。动物消毒采用0.1%苯扎溴铵、0.2%过氧酸氢钾溶液等安全性较高、杀菌谱较广,刺激性较少的消毒剂,尤其重视母羊乳头消毒,可使用碘伏擦拭保证局部卫生,动物局部消毒视情况而定。

2.1.1 .2 做好细节管理引种方面,避免从经常发生腹泻病的羊场引入羔羊,尽量从高消毒管理正规的羊场引种,经调研发现,经常发生腹泻的羔羊多受交易市场影响,出现防疫漏洞。在母羊管理方面,因初生哺乳期羔羊对母羊的依赖性较强,做好母羊管理对降低羔羊腹泻发病率至关重要。母羊初乳中含有大量母乳抗体,可保护羔羊胃肠道,中和感染病原,母羊分娩后应及时让羔羊吃到初乳。母羊哺乳量不足时,应通过按摩、热敷乳头促进泌乳,必要时使用药物。在羔羊监管方面,应加强对羔羊群体的监管力度,2~4 h巡视羊舍1次,发现羔羊肛门周围出现稀便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晴天将羔羊赶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增强体质。羔羊饲料及饮水方面,在羔羊断乳前应提前接触饲料,提升胃肠道的耐受力,降低断乳应激对羔羊的影响。刚刚断乳羔羊喂养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喂养,前期以全价饲料为主,后期逐渐调整为粗料+精料喂养[5]。饮水以深井水和自来水为主,降低水中微生物含量。

2.1.2 疫苗接种母羊分娩前接种四联苗,预防痢疾、肠毒血症等。羔羊出生7~10 d接种三联四防疫苗,并于接种期在乳汁和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C降低羔羊的免疫应激反应,提升接种效果。疫苗应严格根据规定接种,操作中认真阅读说明书,注射时间及注射剂量应准确,疫苗注射后将药剂空瓶及针头针管回收焚烧销毁,密切观察注射后羊群。详细记录疫苗接种情况,便于查询,可随时根据生产情况调整免疫计划。

2.1.3 药物预防

2.1.3 .1 合理使用抗生素羔羊出生后,每只羔羊口服8万IU青霉素+10万IU链霉素+适量水溶液,3次/d,连用3 d,预防羊痢疾腹泻。

2.1.3 .2 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益生菌是微生物制剂的主要成分,主要预防消化道疾病,一般在羔羊出生后1周少量灌服,断乳期过后连续使用1~2周。益生菌对消化道疾病的预防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口服后益生菌可在瘤胃及肠道中先于其他微生物定植,形成良好微生态系统,尤其羔羊临近断奶时食管沟作用消失,微生态系统开始建立,此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可降低腹泻患病率;益生菌可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免疫层,提升胃肠道的免疫屏障,细菌、病毒等侵入羔羊体内后,免疫屏障抗体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降低腹泻发生;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菌肽可有效抑制肠道内的致病菌,代谢中产生的脂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帮助饲粮消化吸收,缩短食物在瘤胃中的停留时间,提高饲粮利用率。代谢中产生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羔羊胃肠黏膜的生长发育。

2.2 治疗措施

2.2.1 消化不良性应激性腹泻使用150 mg多酶片,200 mg乳酸菌素片,每日口服2次,连续使用3 d。饲粮中添加消化酶或益生素,喂养八分饱。

2.2.2 细菌性腹泻200 mg诺氟沙星,每日口服2次,连用2~3 d。腹泻时间过长,脱水严重时给予10%氯化钠、维生素B1静脉滴注,连用2~3 d。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及巴氏杆菌等主要使用磺胺类药物、乙酰甲喹、土霉素进行治疗,病情严重者二联使用。

2.2.3 病毒性腹泻使用5%葡萄糖50 mL、0.9%生理盐水100 mL+5%碳酸氢钠10 mL+地塞米松10 mL或5%葡萄糖50 mL+生理盐水50 mL+5%碳酸氢钠10 ml+肌苷2 mL+干扰素,腹腔或皮下注射。

2.2.4 寄生虫性腹泻每100 kg饲粮添加200 g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连用3 d;每1000 kg饲粮添加0.5%地克珠利预混剂100 g,连用3 d;按羔羊每千克体重使用6%癸氧喹酯预混剂8 mg,连用7 d。

3 总结

初生羔羊体质较弱,抵抗力较低,羊舍饲养条件较差,羔羊的生长发育不能自供时,腹泻病的发生风险较高,一旦发病将影响羔羊生长发育,造成羔羊大批量死亡。从疾病发病原因来看,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是主要的发病原因,管理与环境相互作用。为提升羔羊腹泻病的防病效果,在饲养管理中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羊舍环境,做好接种防疫可有效提升羔羊群体的抗病能力,对于细菌性、病毒性及寄生虫性腹泻羔羊,针对性使用抗菌、抗病毒、抗艾美尔球虫药物进行治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猜你喜欢

羊舍氏杆菌羔羊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初生羔羊窒息症状的原因与防治
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羊舍空气质量分析
舍饲养羊常用新型设备的作用及应用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秋季管好羊群要加强卫生工作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