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3-01-21胡小京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史政治思想

胡小京

(南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大学阶段正处于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节点,大学生既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现实压力,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指导,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价值引领和思想解惑成为时代课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生长点。从本质上看,“四史”教育蕴含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连接点,能有效地帮助广大青年自觉主动地将自身志趣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贯通起来。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四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在大历史观的宏观脉络下,通过纵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发展历程,帮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然和应然,增强“四个自信”,从而主动承担起时代使命。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创新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进而带动高校逐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步萌发。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将“创业基础”作为高校必修课。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年,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就业创业结合起来,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进一步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南。为调动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习总书记在“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2]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是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帮助青年学生从历史逻辑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智慧,了解党领导人民赢得革命胜利、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深入理解党的先进性、阶级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求

据统计,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①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复杂。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的深度融合,拓宽就业途径,将成为高校毕业生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向。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高校已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因受学科发展与教学内容体系滞后、教学方式与企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单一与师资队伍缺乏等现实因素的影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多聚焦于短期效应,对在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长效可持续的引导。根据就业需求和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须从顶层设计上重点构建创新创业学院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

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党史+思政+创新创业”以贯彻立德树人为根本和宗旨,可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共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是最真实、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将“四史”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育人“大课堂”,通过百年来的历史巨变展现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受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青少年群体在碎片化阅读中更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虽然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仍然处于价值观成型的关键阶段,面对各种思潮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应对策略。相对高校已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四史”教育因其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更为贴近时代发展的脉搏,更容易为高校学生所接受和认同。

高校创业教育只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引领,着眼于人的长远的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预防教育出现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才能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的正确方向,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创业教育旨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范式,深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国家教育主体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进而保证其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培育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品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二者融合,共生互促”,“促进各自实践发展,实现二者联动,协同创新”[4]。基于二者关系层面,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群体创业意识,优化创业人格,有利于受教育主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多层面教育价值的协同发展。

(二)引导“四史”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衔接

高校开设“四史”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借助历史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对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四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长点,站在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高度,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站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丰富、更具时代性的教学素材和鲜活案例等内容。“四史”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根本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习总书记在《寄语青年》中强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5]“四史”教育不仅定位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中国史,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创新和智慧,更能够以实践经验引导大学生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从课程设置安排上,“四史”教育作为高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之一,能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等多个维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持续优化教育理念、更新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质量、扩大课程影响,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

1.确立双向融合的教育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高校作为培养民族复兴人才的基地,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主体,必须主动承担时代使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标,“四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生长点,一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辅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激发青年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又因其具备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现实借鉴,拓展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发展外延,为青年学生敢于创新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

2.实施“双向建构”的教学模式

(1)优化教学内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针对“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围绕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制定了一整套具体的任务和措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主动将“四史”教育内容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挖掘专业课程教育中的创新创业元素,启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联动机制,借助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教学,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挖掘和活用地方区域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内容中借助学生熟悉的史实素材,充分展现红色文化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时代精神,厘清学生思想中的困惑,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构建课程体系,促进双向教育融合

在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可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一方面,注重发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资源,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建构“四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机衔接,实现教育内容双向优势互补。高校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四史”教育公共选修课程,拓展课程资源,为大学生价值观塑型提供丰富的素材,坚定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贯彻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学根本原则。要推进“四史”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深度融合,进而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情怀与价值观念下,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意创新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要推动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融入“四史”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思想政治课程与双创课程的交叉、渗透、有机融合,以“四史”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来激发专业教育的活力,进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与深度融合。

(3)强化教学实践,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塑造创新创业价值观念、确立创新创业精神,引导青年的社会服务意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政校合作、校企合作,分别利用校企间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优势来拓展高校实践教学活动、科技创新平台。一方面,引导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组织、动员相关企业资助高校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搭建的实训平台、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平台、项目研究和竞赛活动等平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创新活动、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高校须逐步改革教育模式,探索“产学研”联合办学形式,使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相吻合,从实践层面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型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促进校企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3.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1)人文关怀与专业知识协调推进

“四史”教育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对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创业观,有着直接的密切影响。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教育是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支撑,故而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应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更应加强对学生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借助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紧扣回应学生的关切和疑虑,帮助大学生解除思想困惑。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相对滞后、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学生能力及创业意愿相对不足、治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较不完备、创新创业实践部分功利化等问题,亟须确立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出现了新形态、新变化,线上办公衍生了一系列的新型产业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广大学生在重大事件中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神。

(2)理论授课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四史”教育走深、走心、走实,成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有效衔接了高校大学生在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双向需求。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共频,运用项目导向法、模拟创业法、案例教学方法、参与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实践上,大学生能够从建党百年的光荣历史中汲取信念之力;从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复兴之力;从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创新之力;从五百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信仰之力。同时,借助学校的育人基地与企业的创新研发孵化平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种“实践”锻炼模式,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学科元素的密切联系。

(3)“互联网+‘四史’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在课堂,构建“互联网+‘四史’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的线上平台与线下教学联动方式,能够弥补课堂授课内容不足,拓展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首先,要将“互联网+”与“四史”教育课相结合,借助纸、屏端高度聚焦红色资源、解锁历史密码,有效拓展“四史”教育课教学方式逐渐从“平面”走向“立体”,使红色资源“活”起来。围绕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社会需求,“四史”教育课程教学应密切关注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创新创业困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互联网、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网络技术分析其产生原因,借助“四史”教育课程内容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坚定政治立场。其次,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要求与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建设结合起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出台了诸多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政策,在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将实践创新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维,以“四史”教育的时代内涵深化课程理解、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认同、体悟使命担当。

四、结语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更注重从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宏观层面,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价值观引领。“四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长点,使其全过程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日常教学,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自由成长,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四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