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演员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进步成长
2023-01-21李贝贝
文|李贝贝
近年来,全国的专业杂技院团纷纷发力,推出了许多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政治站位高、艺术表现强的精品力作,济南市杂技团也乘势而为,自2008 年以来,陆续推出了多媒体京剧意向杂技剧《粉墨》,革命主题晚会《红色记忆》,幻景杂技影画《泉城记忆》等大型剧目,我也参与表演了其中一些节目。在参与角色塑造的过程中,从无意识参与到有意识作为,从简单表演到沉浸表现,作为一名专业杂技演员,我完成了破茧成蝶似的的蜕变,感受到作为一名专业杂技演员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我结合自己从艺以来的心理历程和实践感悟,浅谈一下杂技演员如何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变化,成为一名紧跟时代步伐、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首先,随着社会需求和观众审美能力的提高,专业杂技演员需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以拓展和提高业务技能。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曾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文化发展》的授课中说,在当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交叉时期,中国杂技告别了单一的、竞技式、杂耍式的技巧模式,开始进入以杂技技巧为核心,集姊妹艺术于一体的新型的综合艺术模式。过去,一名杂技演员的基本功就是腰、腿、跟头、顶,在舞台的表演就是上述基本功的一些动作技巧展示。现在,由于融合多媒体等新科技手段的杂技剧不断涌现,杂技表演逐渐借鉴融合了戏剧、话剧、曲艺、舞蹈、电视等姊妹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杂技演员不但杂技基本功要过硬,还要在此基础上为配合杂技剧情发展进行多种艺术形式的展示及人物的刻画和塑造。例如,我团在创编《粉墨》时,演员就专门学习了京剧“四功五法”的一些基本功法,用生、旦、净、末、丑来进行人物塑造,用手、眼、身、法、步来体现京剧的韵律。而在对一些具体人物刻画时,不但要求通过杂技特殊肢体语汇进行表达,还需要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都需要我们演员准确完成。例如,在排练《红色记忆》时,不但要求演员通过群体技巧造型组合展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还要刻画每个英雄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些近景特写需要通过跨界表演,在之前这些都是我们不曾涉及的表演内容和要求,但在《红色记忆》的演出时我们需要按剧情要求表演到位,充分展现叠加的演出效果,这也对我们演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其次,需要改变传统杂技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传统杂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杂技艺术的要求了,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高速发展和变化相比,这种模式已明显滞后。特别是随着后现代杂技艺术的到来,许多新科技、新媒体不断地加入和参与,对演员表演带来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每一名专业杂技演员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自觉弥补和缩小这种滞后,以适应和练就新时代杂技演员所需要的新本领。
最后,现在许多演员在适应和接受后现代杂技艺术面前,素质及能力存在严重短板,亟待弥补和解决。一是作为一名新时代专业杂技演员,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自觉加强素质能力的提升,接受时代新考验。从近几年来杂技行业发展来看,后现代杂技艺术已像海啸一样扑面而来,我们只有掌握新的泅渡本领,才能避礁离险,游到彼岸。这不但需要对传统杂技基本功的掌握更加全面扎实过硬,还需要掌握舞蹈、戏曲、话剧、影视表演等新技能。二是目前专业杂技艺术团体要积极适应现代杂技艺术带来的新的深层变化,主动变革过去沿续已久的旧模式、老方法,拓展和丰富杂技演员培养训练的新模式、新方式,因人施教,让更多的杂技演员能够跟上形势变化,通过定向学习、专项训练,自学或公派等形式,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演员的成才需求。三是要根据新时代发展的实际要求,真正解决在专业杂技演员招生、教育、培养、训练过程中的短板和盲区,从招人才、打基础出发,将更多热爱杂技艺术、具备天赋的杂技学员招收进来,按照更科学的培养模式进行专项储能培养,实现专业杂技人才新的发展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