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时代脉搏 勇攀文艺高峰
——“冰秀”创作创新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

2023-01-21薛金升

杂技与魔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杂技黑龙江省创作

文|薛金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在新时期给广大文艺工作者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时刻,文艺工作者更应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历史重任;履行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造福的恒久义务;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伟大目标。

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永久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会对人民、民族、国家命运有着最深刻的把握。文艺工作者的耕耘方式是艺术生产,艺术生产要达到新境界、新高度就需要不断进行具有传承与创新意识的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是需要合乎规律、合乎情境、合乎科学、合乎目的的。

一、“冰秀”创作创新的认识论:“美”是文艺的最高原理,“新”是创作的永恒希望。

文艺创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概念显得格外耀眼,成为文艺创作创新的“三个位阶”,即“模仿”、“质疑”与“解构”。

1.模仿与创造

文艺创作一般是从模仿开始的,西方的“模仿说”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达到一定的高度。“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这实际就是开始谈创造了。我国著名画家石涛也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说法,强调要勤从山水自然中收集素材、体验物华、精于构思、不懈追寻、加工择优、把握画理,创作反映现实、描绘人生、传达思想的文艺作品。冰上杂技在诞生之初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模仿传统杂技、自然生物、冰上运动等。

2.质疑与革新

随着文艺的进步,艺术家在创作中流露出“质疑”,这种质疑一方面表现在对现实的批判性和反思精神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以往艺术形式是否符合现代语境和发展规律的重新思考上。质疑是一件好事,是创新的途径之一。好的风格、贴近人民的作品、具有潜力的形式,终将承受各种检验。在冰上杂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对自己提出疑问,也受到过外界的质疑。通过不断反思,把现有艺术形式放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去检验,最终使我们得到了蜕变。

3.解构与重塑

解构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解构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拆解,而是为了探索创新的可能,也就是重塑。冰上杂技就被多次解构和重塑,如基于“惊”与“险”而诞生的“滑行”中充满挑战和动态美感的冰上蹦床钻圈;基于“奇”而诞生的展现“力量”与“和谐”的冰上大牌楼1.0 版、2.0 版等。如今,我们对冰上杂技再次进行解构,着眼于滑行律动美感和“双脚离开地面的方式”,发现了它与芭蕾舞的艺术相似性和文化相似性,正在积极研发新的艺术形式——冰上芭蕾,希望能突破冰上杂技的现有维度,丰富“冰秀”的艺术内涵和商业价值。

二、“冰秀”创作创新的方法论:“臻”是创作的最终目标,“勤”是生产的有效方式。

文艺创作创新的方法论强调的是将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引领和创作导向化在具象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方法之中,由“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的宏观规律,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微观提炼,再到“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油然而生。表现在“冰秀”创作创新的方法论上,是“四度原则”“九度创作”“四维创新”的理论系统。

1.四度原则

“四度原则”是具有普适性的基本原则,即文艺作品要有觉悟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包容的广度和感人的温度。

所谓觉悟的高度,要求文艺创作始终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传达党的重要思想,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自己置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深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艺如何引领时代风貌、振奋民族精神。

所谓思想的深度,它至少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根深蒂固地扎根人民,文艺作品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多深,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和艺术生命的长度;二是内涵表达的深度,即具有深层次的现实意义,能够引起哲学般的思考。我们要把这两个方向结合起来,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中去。

所谓包容的广度,一方面是形式的包容,寻找艺术的多元融合方式,以创新思维推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另一方面是文化的包容,在我国民族大家园中,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要使其相融、相交、相辅相成,文艺作品是最好的载体;与此同时,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文化“走出去”的重任,也要不断思考如何在文化交流中传播、吸纳、总结、凝练、再传播,把我们的作品变成国际化的作品。

所谓感人的温度,要求文艺作品要饱含情感,要有人文关怀,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客体存在。有温度的作品才最具艺术生命力与美感,才能让观众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得到精神的抚慰与心灵的滋养。

2.九度创作

“九度创作”是黑龙江省杂技团在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指的是冰上杂技剧目创作的九个维度,即从“0”度到“8”度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冰秀”品牌发展从“0”到“1”,从“1”到“N”,从“N”到“N+X”的理论基础。

“0 度创作”是由“0”到“1”,即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它是尤为重要的创意环节,决定着一部作品的定位、形式、风格、取向、生命周期等一系列要素。这一阶段,企业领导者扮演着重要角色,要站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找准作品的创作方向,明确作品的核心理念,创意作品的形式内容。“0 度创作”需要把握一定的度,也就是控制好“界限”与“开放”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便是后续创作的发挥空间。在情境冰秀《遇见·哈尔滨》诞生之初,作为院团长,也作为艺术创作者,我提出了全新的“重情境轻故事、重线索轻人物”的“情境冰秀”创作理念,试图创作一部兼顾市民和游客的,展现哈尔滨俄欧文化、冰雪文化、时尚文化的驻场演出。经过检验,这对于“冰秀”的发展是成功的。如今我们继续在深化“情境”和跨界融合上下功夫,对情境冰秀《遇见·哈尔滨》2.0 版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打造。

“1 度创作”是将“0 度创作”的全部思想转化为剧本的创作,也就是编剧的创作。这不是直白的文本转化,而是具有理性和感性的再次创作,把创意转化为具有逻辑的情节,把思想情感有规律、有节奏、有深度地结构起来,作为后续创作中重要的基础。同样是《遇见·哈尔滨》,编剧以“追寻”的“无限期待”和“遇见”的“意料之外”,呈现在“爱情”发展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上,为剧目内容赋予了生命活力。

“2 度创作”是导演的创作。导演从演绎角度,总体把握剧目的风格,选取适合的艺术元素,理清舞台呈现的脉络,构架剧目表达的结构,确定舞美呈现的风格,甚至需想好每一部分的演员角色。同时也要根据舞台艺术呈现的现实情况,对前面两阶段进行反馈,有问题的把它合理化,没问题的把它艺术化。同时,我们要求导演一定要形成模板式的“分镜头剧本”和“导演框定表”,为下一步创作提供重要的指导。

“3 度创作”是编导的创作。编导根据前阶段的总体思路,融合自己的舞台经验和审美取向,求同存异地对剧目进行编排。在中国冰秀《欢乐颂》中,编导们在“中蒙文化交融”这一主题下,以其擅长的风格和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诞生了如冰上顶碗舞等创新的舞蹈形式。

“4 度创作”包含了所有为舞台呈现而服务的音乐、视频、灯光、服装、道具、特效、化妆等要素。在保证艺术表达一致性的同时,进行多样性的丰富和升华。在冰上杂技剧《冰秀·寻梦》中,我们塑造的大熊猫形象让观众一眼就能识别出它代表的是中国文化。

“5 度创作”是演员创作。每个演员对表演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会根据前阶段的要求,深入解读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方式。比如,在情境冰秀《遇见·哈尔滨》中,滑稽演员扮演的小丑角色眼中所泛的微微泪光,让那段追忆之情和追忆中的孤独之境得到了升华。

“6 度创作”是专家的创作。在作品正式投入市场之前,我们需要各领域专家为作品保驾护航,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丰富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这些年来,我们曾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创作研讨,使我们获益良多,丰富了我们的见闻和理论储备。

“7 度创作”是观众的创作。作品进入市场后,观众是作品的第一检验者。观众因其不同的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知识储备、审美趣味,会对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使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到新方向、萌发新创意。中国冰秀《欢乐颂》作为中蒙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经上演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网络上大部分资料是来自蒙方的观众反馈、新闻和艺术评论等,中国驻蒙大使馆更是在活动结束后发来了贺电。观众对我们的肯定,让我感到惊喜、振奋与感动。

“8 度创作”是领导创作。创作者的成长、文艺作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鼓励与鞭策。领导的肯定为文艺创作注入动力,领导的建议为文艺创作指明方向。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冰上杂技晚会《百年华诞·欢乐颂》的成功,离不开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各级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极大地扩充了这部剧的思想高度、内涵深度和认知广度。

以上九个维度的创作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也不是单向的,而是在从“0”到“8”的主线上,构建成一个有效互通、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闭合回路,其中的关联缺一不可。

3.四维创新

“四维创新”理论的生成并非偶然,它是“冰秀”创作创新过程中孕育的必然产物,是在剧目创作中不断思索、论证,进而凝练而成的矩阵模型。包括剧目创新、道具创新、表演创新和跨界融合。

剧目创新。演出由“晚会式”向“剧目式”转变;由“单一式”向“舞台式”转变;由冰上杂技舞蹈秀转向冰上杂技剧,而后蜕变成如今的情境冰秀、冰上芭蕾和冰雪实景演出等。

道具创新。综合艺术创新规律,不断突破现有极限,诞生出符合冰上艺术特点的舞台道具。如冰上高跷1.0 版为50cm,我们结合杂技“难与巧”、冰雪运动“力与韧”的特点,研发出100cm 的冰上高跷2.0 版,如今又达到了180cm 的3.0 版。冰上U型槽、冰上平衡木的出现,冰上蹦床钻圈从1 圈到3圈,再到5 圈的升级,也是不断深化“冰秀”艺术“惊·险·奇·美·绝”特色之路上的重要产物。

表演创新。由最开始的地面表演转为冰面表演,由静态表演转为流动表演,由单一表演转为综合表演,丰富了“冰秀”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跨界融合。“冰秀”从诞生之初就是传统杂技与冰雪文化的融合,而后又融合了舞蹈艺术、戏剧艺术、花样滑冰艺术、冰上时尚运动等。现在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冰秀”与交响乐的融合、与造型艺术的融合、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如今“冰秀”系列已经诞生了十余部作品,并获得了诸多荣誉:获列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4 个),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奖励项目,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优秀剧目,商务部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十大品牌,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等。

三、“冰秀”创作创新的实践论:“制”是发展的基础保障,“慧”是共进的沟通桥梁

艺术创作不是单独的个体,应将其放在现代化企业发展和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语境中去探讨、去创新。黑龙江省杂技团不断深化改革,使“定制度”“育人才”“闯市场”与“创精品”“塑品牌”并驾齐驱。一切是为艺术创作打基础,艺术创作也在为其他部分的成长提供营养。创新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它是企业所有要素的共同运作,更是由内而外的涅槃重生。

1.定制度

黑龙江省杂技团转企以来,全面实施“人人成才、德艺双馨的”的人才战略,“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战略,“夯实驻场、力拓巡演”的市场战略,“变舞台为平台、变剧场为市场、变作品为产品、变演艺为创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链条。制订13 个篇章109 个现代企业制度,实施“343 目标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增强企业内生动力,诠释了新时代杂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黑龙江省杂技团改革案例成功入选高教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经典案例(编号:STR-0911)。

2.育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将人才培养的“走出去”与“请进来”双频有机结合。先后选派近百人,赴国内艺术院校和专业机构交流学习;组织承办了中国冰雪文化旅游演艺创新交流研讨会、第三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第七届东三省杂技理论研讨会等。

与黑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成立杂技魔术大专班,现已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杂技人才50 人、冰上杂技演学员145 人。

3.闯市场

黑龙江省杂技团一直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央视春晚、“十三冬”开幕式、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国杂技艺术节等重要舞台上都有“冰秀”绽放的身影。

作为文化“走出去”的先锋,黑龙江省杂技团先后前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呼伦贝尔等国内城市和阿联酋、美国、葡萄牙、日本、蒙古等国进行演出交流,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杂技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被誉为“中华品牌 龙江名片”。截至目前,“冰秀”已在国内外演出近3000 场,接待观众近500 万人。

我们始终坚持扎根冰雪文化,继承传统文艺精髓,做艺术创新、剧目创新、品牌创新的践行者,已经度过了从“0”到“1”的艰苦创业阶段和从“1”到“N”品牌裂变发展阶段。如今,“冰秀”已经进入了从“N”到“N+X”的跨界发展阶段。2017 年,在原有“冰秀”品牌的基础上,黑龙江省杂技团开始初涉“演艺+旅游+资本”模式,启动中国雪乡故里体验景区大型冰雪实景演出《一场雪·一万年》项目,该项目位于中国雪乡核心景区内,占地3.7公顷,建筑面积3 万平方米。作为黑龙江冰雪文化旅游演艺代表作,该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黑龙江省“十三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2020 年黑龙江省百大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文艺创作是没有止境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是相辅相成且在一个闭环中不断沟通、循环的。文艺要发展,离不开时代造就的机遇,离不开广大人民的信任,离不开高质量作品的充盈,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支撑。当代的中国文化艺术已经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上,文艺工作者已然被赋予更重的使命、被给予成长的沃土、被注入创新的力量,我们要多感恩、多观察、多思考、多领悟、多践行、多反思。因为在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征程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动人华章;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到处呈现着壮丽山河的绝美风光;在实现中国梦那不远的前方,尽情释放着伟大复兴的灿烂曙光。

猜你喜欢

杂技黑龙江省创作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一墙之隔》创作谈
老鼠演杂技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