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杂技剧《战上海》创作表演体会

2023-01-21刘明亚

杂技与魔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副官农民工上海

文|刘明亚

在杂技剧《战上海》中我饰演“国民党副官”一角,表面上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爪牙,实际是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

记得剧目刚开始创排时,面对自己从未饰演过的角色,我一时有点发懵。毕竟自己平时作为魔术师,对钻研魔术更有感觉。

导演详细地为我讲解了这一角色的身份特点,以及他与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别说明副官作为一名打入敌军内部高层的中共地下党,言行举止都要慎之又慎,其表象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见我还摸不着头脑,导演又亲自示范。我认真地模仿导演的一招一式,自认为已经到位,但从演出效果来再看,显然不够理想。

《战上海》至今已成功上演三年,三年里经历多次打磨和重大修改。虽然我也努力调整自己的戏,但始终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感觉自己并没有找准角色内涵,更不要提精准地表演出来。不客气地说,回看演出录像,我自己很不满意,这很让我苦恼。

改变的契机来了。

2022 年9 月,杂技剧《战上海》参演第13 届中国艺术节,角逐第17 届文华大奖。为进一步提升演员的表演能力,帮助演员找准角色定位,更好地展现剧中人物特征,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杨佳老师应邀给我们授课。

课是大课,二十多位《战上海》的演员一起参加。杨老师带领我们先做了基础训练:先训练眼神、专注力,再开发想象、感知力等,最后初步建立表演的信念感。这些概念先是在游戏中传递,又通过即兴创作训练得到进一步强化。我从中似乎触摸到了一些表演技术和技巧。

我拿出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去请教老师:如何表演外表和内心起冲突的戏?

老师给我一个字——“扭”,让我好好琢磨这个字的含义,并建议找一些相关图片来研究。

为了让我更容易地获得直观感受,老师给我出了一个选择题:一边是家里出了急事需要我回去,一边是单位马上要演出不能走开。两者都非常重要,但必须只能选一个,马上要给出答复。

这种情况下,内心产生冲突是必然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也是非常自我的,发生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就是说,这种矛盾很难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情绪的起伏只能用表情、节奏和停顿来表达。

对我来说,这种表演确实比较难以掌握。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尤其是湖南省,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其中女性为数不少。政府对于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但是目前很多农民工的体育参与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来让农民工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可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

课上,我们经常先把剧中的场景演一遍,老师看后,会指出一些不足甚至不对之处。

确实如杨老师所说:“你们很多都是在表演结果。”

为了让我们沉下心、自如地呼吸、放松地感知,一次课上,老师指定我来做片段练习:

把鞋子脱了,再把鞋带解开,然后系好……所有动作所指向的结果,都是未知的。只是,我接收到什么信息,就只需自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我一一按要求照做了,很自然地将一个个环节衔接完成。而不是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去做动作——那样很容易丢失一些细节处理以致跳过过程,直接演结果。而那些丢失跳过的部分,看似不经意,实际却是非常生动和必要的内容。

我仔细比较体会后,感触很深:我之前的表演就是直接冲着结果去演,所以让人物没有了活生生的存在过程,显得不真实。不仅观众看得不过瘾,自己也演得紧紧张张,总是在提着一口气,和真正的插入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工作者相比,形象差距太大了!

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根据《战上海》剧中的具体规定情境,结合我们各自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分别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从角色欲望、行为动机与逻辑、意志及道德伦理态度等角度多方面进行角色分析和行动分析,全方位地挖掘角色内涵,再想方设法,根据自身条件,去给角色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也逐步明确了这样的概念:

我(角色)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角色)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第一计划是什么,第二计划是什么?

所有这些问题必须确定。

回头想来,这些问题在导演排戏时也涉及过,只是没有像现在这样进行专门细抠,自己也没有很好地领悟到。

这次通过杨老师对角色的分析和行动分析、细节调整,我恍然大悟:我所扮演的副官角色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主要目的是获取情报并传递出去。所以我要明确:我的第一计划是以敌军副官身份外出办事,第二计划才是传递情报。人物外表是从容的、内心是急切的,但心急如焚绝不能表露出来,只能通过眼神、呼吸、节奏来表现。

当我深入地揣摩这些,就会自然而然带着人物的身份特征上台,自己不觉间已化身为剧中人,满身心都是:我是副官,悠悠然去买香烟——当看到自己人时,瞬间亲切而任务急迫,当发现意外情况,当机立断以不变应万变——这个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人物形象就会确立。我的表演感觉也很不一样了,再也不是急匆匆出来,奔着“送情报”这一结果去演了。

也就是说,只有建立了属于角色的准确心理逻辑,我作为演员的外部表现才会大为不同。表现层次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更丰满了。通过这些细节处理,我终于找到人物的感觉了!而正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让我的动作更加接近“副官”这一角色。

当然,即便心里明白,并不等于马上就能恰如其分地演出来,还是要不断地练习、领悟和磨合。这其中,老师耐心地启发我:让自己先放松下来,不要总提着气、皱着眉,感觉整个人很“紧”。

之前我演“接头”一场戏时,总有点慌张局促。通过这次表演课,我的表现有了一定的改变,明显感受到:镇定地投入和慌张地模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表演境界。这种领悟就像突然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美好的新世界。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既新鲜又快乐,就像我的魔术又攻克了一道难关,又像我的表演进到了更高的一层。

记得那天晚上排练完我们接头的戏,我放弃小电驴,特地步行回家,就为了能多一点时间来消化、吸收。每到一个路口,我就停下脚步,和想象中的自己人接一次头……就那么一路走、一路“接头”,其乐无穷。

通过一段时间的专题学习,当再上《战上海》的舞台时,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是满意,也得到了团领导和导演等人的肯定。

表演课目前已暂告一个段落,然而我们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实际上,作为演员的我们,如何表演应该是一辈子的课题。毕竟艺无止境,我须精益求精。戏剧表演对我来说是有难度的,但我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认真体会,能在未来的舞台上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副官”。

猜你喜欢

副官农民工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上海之巅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三娘教子
三娘教子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