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空心化治理探析
——以宣恩县野椒园村为例
2023-01-21陶晓航张筱玉陈慧超
陶晓航,张筱玉,陈慧超
(1.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2.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1 田野区域概况
野椒园村是宣恩县晓关侗族乡所辖的一个行政村。野椒园村位于马鞍山下,贡水河北岸,由原野椒园村、坪地坝村、白沙溪村、宋家沟村等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晓关集镇南部,国土面积20.82km2,全村现有31个村民小组。野椒园村传统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全村现种植茶叶178.91hm2,枇杷537.2hm2,柑橘26.27hm2。村民以侗族为主,至今仍基本保留着传统农耕时代的侗族经济文化特征。2017年11月,野椒园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1年野椒园村被确定为晓关侗族乡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区重点村。
2 “空心化”村落主要存在问题
“空心化”村落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因农村人口空间分布变迁等一系列现象的统称。田毅鹏、韩丹(2011)将农村“空心化”现象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是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庄因人口迅速城市化而形成的近郊“空心化”;二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农村因人口大量流出而产生的远郊“空心化”;三是在政府主导的村落搬迁过程中新旧村落之间未能有效衔接而形成的“空心化”。野椒园村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非农业产业没有吸纳大量劳动力,因此青壮年村民外出寻求工作导致村落“空心化”,属于第二种类型。
2.1 人才空心化
村落劳动人口流失是使得村落空心化的最重要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下降直接导致村落的人口空心化。空心化使农村建设主体力量薄弱。在此,笔者将人才空心化分为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两方面空心化现象。
一是人才培育。我国城乡发展长期处于二元对立的格局,相较于农村,城市在生活水平、医疗条件、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条件更好,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乡村建设缺少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青年人才。野椒园村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据村干部说,野椒园村有技能培训,比如直播带货、导游等,但在访问村民时发现,村落中培训岗位需求极少且饱和,技能培训所培训的内容并非按照村落所需进行培训,培养力度不足。
二是人才引进。专业人才能为乡村振兴带来巨大助力,例如医疗人才,野椒园虽有医生和卫生室寻访,但医疗设施简陋,医生医术一般,不能满足村民看病需求。村落老人占比大,平日里看病检查一般都要去比较远的晓关看病,非常不方便。尽管政府政策有人才引进计划,但是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工资水平低、相关福利政策不完善,人才引进困难。
2.2 住房空心化
住房空心化是村落空心化的一大表现。基于野椒园村具体情况,笔者将住房空心化分为古寨保护、季节性居住和在外定居三方面。
首先,传统村落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1]。野椒园村2017年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有两百余年历史的“四合天井” 古侗寨建筑群,其中张氏侗寨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在古寨中的村民有部分进行易地搬迁,而原建筑并未拆迁。
其次,在我国当前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尚未根本突破的条件下,多数农民进城就业容易安置定居太难,农村劳动力多以短期打工“摆动式” 流动,造成宅基地 “季节性闲置”。据村干部讲,野椒园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仅原野椒园村八百余人就有二百八十余人外出务工,一般在春节时回家居住。村民杨某,曾在浙江温州工作十几年,近五年在福建伐木,外出打工时一般过年时回家。
最后,部分长期外出务工人员赚到足够的钱后会选择在城镇购置房产,长期居住在其他地区,加剧了房屋空置。在访问中了解到,野椒园村7组杨h,在宣恩莲花坝安家,但户口未迁,有时也会回来。
2.3 经济空心化
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应着快速的城市化,而快速城市化在农村地区带来的影响巨大,农业经济收益小于打工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人口务农人员减少,对当地农业经济带来影响,农村发展其他产业发展也会受到影响,造成经济的空心化。
村落空心化从本质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农业经济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农业种植规模受土地限制,据当地村委会所说,野椒园村中人口流动、易地搬迁、林区保护等原因,耕地有限,出现了较少的抛荒现象。另一方面,农业经济产业受收益条件影响较大。农业产值低,在与粮食、茶叶收益相比,外出打工收益较高。此外,在没有新劳动力、新思维投入的情况下,农村产业发展长期单一化。
野椒园村集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于一体,2017年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但在调查中发现,野椒园村并未有针对于旅游前来投资的企业,旅游所需的住宿、饭店等设施并未建造起来,旅游方面的宣传也并不到位。
2.4 文化空心化
农业是村落的经济和物质基础,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是农耕文化之源。随着民族村落向外流动的人员不断增加,在进入城市地区打工后,外出打工者受现代城市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传统婚恋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习俗、节日庆典活动以及生活方式正在消失。据村民余dq所说,过去月半节和清明节时,家中儿女皆需回家祭拜老人。而现在过节无硬性要求,很多年轻人都在外过节。
传统村落的空心化还为历史文化、乡土特色的保护和传承带来威胁[2]。据村民余dq所说,婚嫁习俗方面,女方陪十姊妹环节和男方的盖礼也消减了。以前新郎并不参与接新娘的过程,而现在需要去接新娘,当女方家庭距离太远时,很多仪式都被取消或淡化,婚嫁习俗规则性减弱。据野椒园村7组杨jc所说,三个女儿结婚时都是按照当时的风俗礼仪办婚礼,在男方家办酒席。以前结婚是要请人介绍。先有媒人(介绍人、中间人)说亲、定时间、订婚(放炮火),接亲(插香),讨八字择期举办婚礼,男方还要背猪头去媒人家谢礼;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婚礼的仪式很多都简化了。
3 “空心化”村落现象原因
“空心化”村落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原因,一般来看,城市的各方面条件高于村落,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促使空心化村落形成。结合村落具体情况,在此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因素和思想观念四方面进行阐述。
3.1 自然环境发展有限
野椒园村位于马鞍山下,贡水河北岸,对外交通主要依托242国道,距晓关侗族乡集镇(恩黔高速出口)6km,距宣恩县城和恩施州城分别为25km和50km,野椒园村相比一般的农村来说,自然条件更为恶劣,高山地区多,山体坡度大,山区很难开发种植农作物进行大面积种植。此外,该村境内地质为黄壤和石灰石地质结构,西北为页岩型砂岩地质,土壤稀薄且营养物质少,大多数的农作物难以在此环境下种植。野椒园村人多地少,自然环境发展有限。
3.2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在野椒园生活基础设施方面,从居民安置点到晓关镇有二十公里,大多数居民只有通过一辆不定时到来的公交车到镇里采买生活必需品,而镇上大多数务农的居民,也只有通过私家的脚踏三轮车回到老家种地。野椒园村内只有一个小型的小卖部,仅提供基础的生活用品。此外,野椒园村只有一个小型的医疗站,没有农村完备的医疗设施、基础教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
与此相比,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教育资源丰富,医疗设施完备,医生水平高,此外,城市就业机会更多,与务农相比,就业所获得的报酬更多,能够改善家庭生活。在调查中发现,仅在原野椒园村中就有二百余人外出打工,打工地点多为福建、山西、浙江等地,并且,因为野椒园村并没有学校、医院,所以很多孩子在外学习、老人在外治疗。因此,村民更乐于前往城市生活、工作,加剧了传统村落空心化情况。
3.3 经济发展有所限制
就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野椒园村村民总体经济收入不高,收入来源单一。一方面,野椒园村的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种植结构为主,除了本地的茶产业和枇杷产业以外,没有新型的农作物开发。另一方面,风景和文化方面的优势虽然可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但国家对野椒园村相关道路和景观建筑建设资金的投入仅能满足其旅游发展在最初期阶段的需要,而远远不能满足其更进一步的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总体来看,种植业还是维持当地居民生存的第一产业,而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当的时间花费才能使其成为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的支柱产业。因此,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是导致村落空心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3.4 村落教育资源调整
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教育资源调整对地区发展变化有重要作用。野椒园村在教育资源调整后没有学校。野椒园村原有一小学,但因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当地小学与晓关小学合并,因此野椒园村中学生求学无法待在村落中学习,在学生的受教育阶段需要去晓关乡或者去外地求学,而村落与最近的小学都有一段距离,学生大多住校,小孩从幼儿园开始,都要送到集镇上去读书,高中、大学则会走得更远,只有学校放暑假、寒假才会短暂地在村里居住。在调查中发现,宋xz家的孩子在外地读初中,余dq家的孩子在集镇上学,村落教育资源的整合导致当地孩童居家人数减少,进一步加剧空心化现象。
4 乡村建设下“空心化”村落治理
基于村落“空心化”带来的问题,村落可以从自身出发,结合当地产业、人才等情况进行建设管理,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建设人居适宜的新农村。
4.1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野椒园村农产品而言,优质的茶叶和枇杷生产,需要更多的专业设备。针对此情况,当地应提高申报各类涉农项目的积极性,争取更多国家专项的经费资助,不仅要完善种植区域的基础设施,比如果园排灌系统的升级,冷库的修建、种植园区外运输道路等。与此同时,还应对果物的品质进行等级分类,方便其枇杷的定价,以便进入不同的销售市场,适应不同的购买人群。
一方面,当地三家茶加工厂对于茶叶的收集大多需要人工的输送,所以对于茶叶运输的交通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可以在采摘园区内增加小型加工厂进行初步加工,再投放至大型专业工厂进行深层加工;另一方面,旅游业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道路的修建以及野椒园区内的餐饮和住宿等基本场所的提供,增加旅游场所的修建,对于当地的吊脚楼等民宿建筑进行一定的修复和保护,同时可以修建一些新的旅游场所,来支持当地的旅游开发。
4.2 吸引优秀人才返乡
村落空心化的治理无疑离不开优秀人才,那么村落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吸引优秀年轻人返回建设家乡。在此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宣传专栏。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专门的宣恩县政务平台进行宣传,明确野椒园村目前所需的管理、金融、旅游、科技、农业等各方面人才需求。
第二,为优秀返乡人才提供特殊精细化服务。例如住房补贴、各类保险、餐饮补贴等,同时对于高校毕业生以及自愿投入乡村扶持的专业人员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扶持。设立人才工作站,让专业人才可以以聚集性的方式与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人才一起交流。
第三,外来人才带动本地人才创业创新。对于人才的引进不仅仅依赖“进口”,同时也应该重视本地有高中文化以上的年轻人才培养,对于有突出贡献以及积极性较活跃的人员更应该给予经济上的鼓励,鼓励个人、家庭、单位实施创业创新,扶持本地新兴产业的兴起。
4.3 提高产业附加值
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不仅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助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基于村落具体情况,可以从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创新两方面进行。
第一,延长农产品生产产业链。野椒园村的优势农产品主要是茶叶和枇杷,两者的销售模式及产品单一。对于野椒园村的村民来说,他们无法承受成本较高的产业转型升级,但是茶树未能及时采摘的茶叶,茶叶初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茶末、茶梗,以及茶叶深加过程中形成的茶渣等茶叶副产品等[3],这些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将其转化成抹茶等资源,串联成一个新的食品产业链。例如枇杷可以开发枇杷花、枇杷酒、枇杷蜂蜜、枇杷膏等精加工产品,充分发挥枇杷食用,药用,装饰等价值。
第二,依托旅游文化设计产品和活动。人们在乡村进行游玩赏景的同时,希望留有美好,于是旅游文创产品应运而生,成为未来乡村旅游重点发展的着力点[4]。无论是具有建筑特色的老式吊脚楼,还是带有民族印记的侗族服饰、侗族大歌,都可以成为野椒园村旅游文创产品的内容。与此同时,举办农家乐采摘活动和特定节日集会,例如特价的农产品销售、茶碗等文创产品的销售,设立风俗小吃街,由当地专业的村民带领大家“踏青”,领略四季的美好风光,达到“吃喝玩乐赏”的新一体效果。
4.4 合理利用空心住房
合理利用住房不仅能够通过改造来产生经济效益,还能够将本地特色与空心住房相结合,成为当地旅游特色。
一方面,空心住房可作为区域特色产品的聚集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可以为野椒园村提供大量的消费人群,但是政府的资金投入有限,不能完全满足这类小型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大多的空心化住房可以改造为小型的农产品小卖部,将这一个区域的手工农产品进行售卖,形成产业聚集,是游客们购买当地特产的好去处。
另一方面,空心住房可以用来改造为特色民宿。基于侗族民族的特色,可以设计不同方案的民宿风格,甚至成为具有独立IP的新型住宿品牌,衍生出新的文化符号,同时也应提高民宿的服务质量,特别是山区的蚊虫较多,多加注意以免影响游客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