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传承实践调查研究

2023-01-21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峡江巴东县巴东

王 菊

(中南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由传统向现代的创造性转换乃是开启、发展与推广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峡江号子”这种音乐文化的“出场”与“在场”立足于微观视域中特殊性进而推至宏观视域中的一般性,而于超越功利性之余在传承与发扬之间协同、构建一个较为完善之体系,这将是在历史、现实与未来打通音乐文化脉络并展示文化自信的关键点,也是构建一个现代音乐文化内生性驱动力体系的重要层面。就巴东“长江峡江号子”而言,其形成并流行于湖北省巴东县境内,真实地再现了该地区纤夫们的生活状况,生动地表现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勇于与困难进行斗争、敢于挑战、奋勇拼搏的可贵精神与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木船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巴东“长江峡江号子”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长江峡江号子”保护与传承需要地方政府、社会等的大力支持以及数代人持之不懈的努力。

一、“长江峡江号子”的艺术价值及发展现状

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历史源远流长,记录着纤夫们的生活,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根据行船需要和水流缓急而不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其节奏强而有力、顿挫分明,演唱时有领有合,领唱曲调较复杂,“倚音”较多。在调式调性上以五声徵、羽调式用得最多。在乐句终结音的使用上,除遵循了一般的调式五度音、四度音对主音的支持与肯定这一规律外,纤夫们还有许多独特的创造,例如:有的号子始终每一乐句都终止在调式主音上,有的所有乐句都围绕五级音或四级音进行,旋律或句读处主音极少出现。在演唱上既有当地的民歌演唱技巧,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平静的江面上演唱的号子舒缓而悠长,在闯滩时则急促高昂,且总在曲首或曲中加用某些带有特定寓意的衬词衬句,给整个号子增添了饱满的激情和独特的地方色彩。巴东“长江峡江号子”是由纤夫拉纤时所喊唱的号子,作为长江水系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由多种风格的号子组成,形成排号,古老的“三音歌”在其中得以传承。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载体,“长江峡江号子”大量运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不仅是地道的文化原生态,更是一组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同时,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也是三峡地区人民的劳动与自然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较早的精神和艺术之花,折射出纤夫豁达与开朗、勇敢与顽强、乐观与洒脱的精神,因此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1]。

随着社会的发展,拉纤这一职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伴随拉纤而产生的“长江峡江号子”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已不复存在,当前,能喊“长江峡江号子”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因此,这一古老且融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长江峡江号子”已濒临失传。对于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和传承。2006年,“长江峡江号子”被巴东县人民政府收录进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被恩施州人民政府收录进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7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8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二、巴东县传承保护“长江峡江号子”的实践

(一) 投入资金进行传承保护

对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巴东县人民政府投入了部分资金,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用于传承保护工作。2006年6月,巴东县人民政府拨款8万元,用于包括巴东“长江峡江号子”在内的原生态节目展演活动。8月,再次拨款15万元,用于申报包括巴东“长江峡江号子”在内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争取到省财政下拨的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长江峡江号子”专项资金10万元;2012年,争取到中央财政下拨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长江峡江号子”专项资金30 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对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总体来看,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保护资金来源渠道较窄,并且若纯粹从经济的投入产出来看,回报率不高、资金周转周期较长、资金投入量不够,尤其是诸如专业场馆与文化馆、工作室等硬件设施严重短缺,同时一些关于巴东“长江峡江号子”开发的市场产品囿于资金的短缺而种类单一,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不足,使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开发与保护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 实施了系列传承保护措施

自2006始,巴东县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力度。一是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2006年以来,巴东县先后制定了《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保护方案》 《长江峡江号子“十二五”时期保护规划》和《巴东县关于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计划》,并建立了巴东县“长江峡江号子”保护制度和分级保护标准,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和计划作出了详细规划,这些政策的制定对推进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建立了传承保护基地。2009年,巴东县在官渡口镇文化站设立“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传承保护基地”,由文化站和省级传承人张厚彪负责传承活动。该文化站有新建的办公楼一栋,有可供“基地”常年使用的250平方米的培训大厅一个,18平方米的保存室一间。近年来,该传承基地累计举办传承培训班8 期,开展“长江峡江号子进校园”活动10余次,累计培训“号子爱好者”400人左右。三是推进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巴东县组织大量人力深入普查摸底,搜集整理了大量与“长江峡江号子”相关的文献资料,建立了湖北巴东长江峡江号子文献档案室。同时,还建立了“巴东‘长江峡江号子’陈列室”,征集、建造“长江峡江号子”的实物载体——不同形状木帆船八艘。编辑出版了《巴东长江峡江号子资料集》和《湖北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代表性传承人传记集》。此外,积极推进“长江峡江号子”的数字化建设。2007年,制作了《湖北巴东长江峡江号子》资料光盘。县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了一批峡江纤夫号子传承人进行采访、记录、录音、摄像工作,并对传承人逐一登记建档,相关文字、照片、声像资料已录入数据库。2013年,跟踪记录采访巴东县著名的“峡江号子活化石”101岁传承人谭帮武,记录保存视频资料12G硬盘。2014年,由省级传承人张厚彪和6名县级传承人录制原声音频共22 首(段),已存入巴东长江峡江号子档案系统。2014 年,由中国传媒大学任慧教授承担的全国国家级非遗项目立体声3D数字化电影胶片拍摄工作,跟踪记录拍摄巴东“长江峡江号子”影像资料,该视频资料已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立体声3D数字管理系统。四是注重传承人的培养。为激发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巴东县在全县命名表彰以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传承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组织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招收青年传承人,在固定传习场馆坐场展示、传承,在全县组织了四次峡江纤夫号子知识竞赛及传承培训,组织了一次全县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传承人师徒大赛;组织编写了《长江峡江号子》中小学教材,积极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并在全县开展了一次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2012 年11月,经主管局批准,县非遗中心联系相关部门,在位于长江支流的“链子溪”风景区,设立了“长江峡江号子链子溪水上培训中心”,该训练中心依托其风景区的黄金水道以及木制帆船可以进行实地实景传承培训。该中心成立后曾成功举办过两次实地培训,共培训“号子爱好者”60 人。

(三) 积极开展宣传和推介工作

为向外界展示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艺术魅力,巴东县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推介工作。一是组织编写以“长江峡江号子”为主题的画册和图书。2009年,公开出版了《神农溪纤夫文化》一书;2010年,组织编印《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画册。二是组织拍摄“长江峡江号子”的专题纪录片。2014年,巴东县拍摄了长江峡江纤夫号子专题纪录片并在电视台播出。三是组织传承人参加文艺赛事和演出。2008年至2010年,以谭学聪为主唱的原生态“长江峡江号子”两次登上了央视青歌赛舞台,并在第十四届央视青歌赛上获原生态组金奖。2009年,谭学聪参加央视7套农民春晚,在晚会上表演《纤夫号子》[2]。四是推进非遗与文化旅游融合。从2009年到2022年,巴东县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国纤夫国际文化旅游节”[3],使纤夫文化和峡江号子的艺术魅力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五是举办学术论坛。巴东县先后举办了“纤夫文化论坛”和“巴东‘长江峡江号子’文化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并出版了论文集。六是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巴东县积极组织“长江峡江号子”参加湖北省重要文化交流和政府外事交流活动。2010年和2011年,先后组织“长江峡江号子”参与浙江象山和上海举办的全国号子大赛。2020年5月,巴东县文化馆馆长马尚松、长江峡江号子传承人万地、巴东民俗文化学者向勇等人参加了黑龙江卫视《一起传承吧》 栏目,向现场观众讲述、展演并推介了巴东长江峡江号子。

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巴东县对“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使巴东“长江峡江号子”逐渐走出深山为众人所认识、了解,并带动一大批人自觉走入保护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队伍之中。但是,对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与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此,应在以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对不成功的做法积极改进,对于好的成功经验要保持与发展,并且不断探索出更为有效保护与发展的路线图。

三、对巴东县进一步传承保护“长江峡江号子”的建议

(一) 加大传承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

虽然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保护在资金上有一定的投入,但是力度还是有待加强,范围有待拓展,应该逐渐形成政府、社会诸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资金来源的有效保障渠道。在以往对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保护的资金投入上,既存在着成功的经验,又有着不足甚至是失败的教训,对此,好的经验应该加以总结,失败的教训应该加以汲取。对于投入的资金要加强管理,使资金用在刀刃上,规范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保护资金的使用,构建起一整套资金使用的体系,建立可溯源可追查可追究的制度。资金的使用分配上应该协调好政府、社会对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硬件保护,保障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非遗传承人利益,保障巴东《长江峡江号子》在保护、传承、研究、宣传、整理、出版、对外交流等工作领域的正常开支。要保护好协调好创造、设计、使用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等不同团体、个体之间的资金使用,维系好整个环节中利益的平衡与资金上分配的合理和正义。

(二) 制定更为具体的保护计划

“长江峡江号子”是巴东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文化,因此,我们需要对其制定出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政策与方针,以便最大程度地起到保护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作用,而这些计划举措应该既有长期的,又有中短期的;既有方针政策方面的,又有具体规章制度方面的。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与艰巨的过程,应该以政府的带动为龙头,以社会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对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为重点,而这些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应该逐渐进行。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相关的规划和相应的年度计划。根据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实际发展状况,摸清楚其历史谱系、传承路线、精神内涵、面临难题等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三) 制定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

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保护传承,应在之前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之上,开展长期的更好更高效的保护与传承,解决以前保护传承巴东“长江峡江号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规范管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职责分明,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保护责任制度,形成上下联系、相互协调的良好工作氛围。第二,成立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保护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工作专班在确定保护项目、制定保护规划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为各级职能部门保护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第三,制定相关法规,走法制化的保护道路。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制定《国家级非遗项目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保护办法》,使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结语

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作为湖北巴东纤夫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活着的历史。对巴东“长江峡江号子”这种民族民间音乐进行系统的研究及科学的总结可以极大地促进民间音乐的发扬和继承。为此需建立科学有效的巴东“长江峡江号子”传承机制,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有朝一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它将起到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及为实现文化强国添砖加瓦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峡江巴东县巴东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峡江烟区典型植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峡江图
童真岁“阅”情“绘”峡江
晚熟脐橙映峡江
关于农业产业扶贫的简单思考
往事
湖北巴东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调查分析
巴东县野三关基地单元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策略
巴东县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