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变局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2023-01-21徐宏举吕慧媛

智库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发展

徐宏举 吕慧媛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经过中华民族百年来的不懈奋斗,我国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方面实现了迅速发展,进入到21世纪之后,我国开始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而其在我国文化复兴以及崛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近些年来,汉语国际化的程度逐渐加深,其不仅指的是汉语单方面对外传播力度的增加,更加强调的中西医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在面临着诸多挑战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机遇。

一、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一)挑战

1.内部

从目前我国中医药翻译领域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普遍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现阶段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依然处在初期阶段,专家学者并没有形成对于中医翻译理论体系的统一认识,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大量争议,部分专家认为,在进行中医英译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以免出现翻译过度归化的问题,以有效保存中医的文化特色。但也有一部分专家指出,归化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是促使西方人更加深入理解中医理念的重要基础。异化可以为更好地保留文化内涵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提升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同时,一些专家则强调,在中医药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均有着重要意义,应当保障二者并重[1]。

若想真正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步伐,则势必要保障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但现如今在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方面却普遍面临着一词多译以及一词难易等问题。尽管从表面上来看,一些中医药术语十分简洁,但其背后所包含的内涵却极为复杂,若是译者在理论储备和文化功底方面存在欠缺,那么其翻译便会欠缺一定的准确性。译者对于中医术语的翻译存在着突出的主观性,这导致其难以精确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目标语读者所能够理解的语言,这在极大程度上滋生了一词难译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一些中医专业名词术语本身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其在使用阶段也呈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这便加剧了一词多译问题。再加上我国中医药流派较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代在中医药术语方面的解读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未来需要积极探索中医药术语的标准化举措。

2.外部

从外部来看,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面临着贸易壁垒,并且没有良好的法律保障,现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合,而部分国家为了保障自己本国商品的市场往往会通过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限制其进口这种贸易壁垒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市场在该国的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目前在诸多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都没有处在合法地位,其立法以及卫生部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中医药的科学性,这也使得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欠缺法律支持。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多种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和支持,从整体来看,其所具有的辨证体系和观念并不能同现代医学理论体系完全相符,所以在文化差异的客观影响下,西方读者难以精确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现如今我国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不断加大,已经有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解并学习中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建立起更加规范化的培训机制,也未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培训方案,这使得中医从业人员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参差不齐。此外,当前我国对于中医药科研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难以支撑其创新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成果转型效果。部分国家和地区没有针对创新成果采取专业的保护措施,不利于中医药对外传播的高效落实[2]。

(二)机遇

1.内部

自2019年末起,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而中医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在传染病防治方面体现出了一定优势。中医药有着极为深厚的医学内涵以及文化底蕴,中医药文化不仅强调顺应自然以及以人为本,还能够充分同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战略相适应,其在辨证论治体系以及整体观念层面有着突出的价值优势。中医药文化的整体观念更加注重统一性以及整体性,而辨证论治体系则主要指的是基于四诊合参针对病因、病位以及病势等展开判别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法、选方以及施治,充分实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的深入结合能够切实发挥出中医药文化的价值,以推动其对外传播进程。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基础,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张骞便通过出使西域在亚非欧之间构建起了一个商贸路线,即古丝绸之路,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卫生资源,在沿线国家和民众之间起到了重要作用。自此之后造船业的发展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中草药海外进出口贸易规模,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到明清时期后,郑和下西洋更是进一步加深了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程度,在将多样化中药材以及中医技术传输到海外的过程中也引进了大量海外医疗文献以及药材,使得中医药学体系较之以往实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再加上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中西方在医学文化方面的交流不断加深。

除此以外,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开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交流平台。据官方数据显示,直到2021年10月,我国已经同159个国家合作,总共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1500多所,所培养的各领域的学员高达1300万人。孔子学院不仅能够面向世界大力推广中国优秀语言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国,还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各国的广泛传播。调查研究表明,至今为止,已经有300所左右的孔子学院开设了中医药文化课程,未来应当积极动员全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孔子学院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中医课程,这样既能够促进中外语言的深入交流还能够推动中医药文化向外传播[3]。

2.外部

从本质上来看,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更加强调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既要保障文化本身的独特性,还应当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物质条件作为其基础性保障。现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全世界范围内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融合都不断加深,这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走出去”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双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有了一定的提升,是保障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效率的重要经济基础。从政策角度来看,我国自十八大以来开始加大力度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这在政策方面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以现阶段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例,结合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对外传播以及在海外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提升了对于中医药的认可,目前为止,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已经涉及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在运动领域,部分西方国家开始引入拔火罐以及针灸等传统中医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运动员日常诊疗过程中,并且开始针对性地建立起技能培训教育机构,结合当前发展趋势来看,针灸还有望在美国联邦层面融入到医疗保险体系当中。

二、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优化策略分析

(一)加强主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

若想从根本上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应当先建立起文化自信,其主要指的是在意识层面肯定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并且能够形成坚定的信念。中医药文化自信需要对各种文化进行辩证吸收,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让国内外各种优秀先进医学文化为我所用,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坚守本国文化的整体地位,始终围绕着中医药核心理念进行传承以及创新。中医药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强化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应当促使其能够不断符合世界在中医药方面所提出的要求,针对性地制定中医药标准,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4]。

我国的文化自信体现在各个方面,始终坚信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花若芬芳,蝴蝶自来。”但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等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自信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西方现代医学的兴起和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对于中医的看法,甚至出现了歧视中医的现象。中医药文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既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还需要在伪科学舆论的指责下创新发展。尽管中医药文化凭借着其突出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条件,中医药文化若想扩大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则应当冲破以往在临床医疗保健方面的局限,而是需要切实展现其所独有的健康文化以及生命智慧。文化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其并非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步发展,需要人为自发地推动。

(二)坚守核心价值,发挥引领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发展成效,应当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坚守其核心价值,充分展现出中医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传承、影响、引领以及推动作用。当前普遍面临的医学文化冲突在于西方现代医学价值观对于中医内核的冲击和挤占,与此同时,其在极大程度上对于中医本身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以及认知方式造成了影响,严重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相背离,这本质上是欠缺文化主体意识的体现。部分研究人员没有真正实现西方医疗和中医药的有机结合,这导致其在科研设计以及医疗教育领域的发展存在着过于盲目的现象,难以真正达到传播原质信息的效果,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得中医药文化出现异化以及衰退等现象。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深层次发展以及对外传播,应当严格落实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在保留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其创新,促使其朝着软实力不断转化。

(三)结合经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充分实现经济和文化之间的有机结合,从本质上来看,中医药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以及跨学科性,其在发展过程中既能够助力我国中医药学术领域的发展还能够为地区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医药学来说,中医药文化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是支撑中医药事业兴起的不竭动力,是中医药学术更新迭代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中医药事业若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势必要将文化作为切入点,切实发挥出其对于中医发展的推动和引领作用。结合现阶段中医药对外传播的实际形势,我国提出了先文后理、以文带理的发展战略,旨在利用文化先行,使得中医药理论能够真正走出海外,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了解并认同中医药文化,在此过程中对中医药事业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种机遇进行合理把控。针对中医药振兴的发展要求来看,中医药文化在其中有着较大的支撑性、引领性以及基础性作用,为了真正使得外国人从心底认可中医药并主动向中医寻求帮助,我国需要积极构建起公共文化领域,并对其进行扩大,以有效减少或者消除文化障碍,最大限度降低文化障碍对于技术实施所造成的影响[5]。

现阶段疾病谱以及医疗模式与从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再加上绿色消费以及回归自然等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传统的植物药以及天然药物开始被更多人所认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医药文化已经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大力开展对于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工作有助于帮助相关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构建起核心文化品牌,进而支撑医药文化产业的长效平稳发展,此举有助于提升中医药产品的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水平,实现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合政治文化,提升国际站位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不仅与经济息息相关,还与政治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医药文化若想真正通过对外传播实现影响力的扩大应当积极地把政治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切实提高其国际站位。现阶段日韩等国正在大力开展外交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崇“韩医”和“汉方”等,并有意识地削弱其同中国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一系列去中国化的举措实质上却是变相掠夺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斗争的过程并非是一个单纯描述的静止客体,未来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应当立足于国家软实力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切实发挥出中医药文化的战略价值。在国家软实力中,中医药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在持续增加,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认识误区,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应当积极形成良好的文化主体意识,切实展现出中医药文化的优势和价值,在同世界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中加速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化发展,以提升其在世界医学体系中的话语权和站位。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其对外传播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乃至文化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应当加强对于中医药文化体系的完善和传播力度,以充分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并融入到现代医疗医学体系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