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下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路径
2023-01-21刘思聪
刘思聪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高职英语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传统的知识体系和英语语法及重点内容的教授上,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中国元素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进行应用具有一定难度。针对于目前教学设计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的现状,应当根据学生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元素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融入路径进行探索,让中华文化与英语知识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英语学科教学及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
(一)国内英语学科教学发展
英语学科教学在目前国内十分盛行,而我国的英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于学习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外贸易交流的频繁,使得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1964年更是根据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七年规划,对于高校的英语学科增设以及外语院校扩建的进行了指示计划。
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英语教育逐渐得到普及,1985年之后又成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体系,按照基本要求将四六级考试纳入高等院校考核内容科目,其种类共包含听力,阅读,语法,完形填空,写作五部分。而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院校四六级考试已逐渐普及,且在高职院校当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尝试和引导,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更多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递,教学体系也在逐渐丰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及高校英语课程内容建设得到有效完善之外,在第三方机构英语培训的相关内容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国内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
自1977年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就纳入了实际发展的具体内容之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当中,英语作为基础性学科课程属于必考科目,英语的课程相关学习也沿袭之前在高考要求的具体内容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而专科学校在历年来发展过程当中的具体定位和学生人员组成在逐渐发生变化,在进行专业化人才输送的同时,对于基础性知识的研究与考核也仍处在十分重要的探索阶段。在此过程当中,英语类专业目录的修订,考试内容范围的优化,标准的设定以及相关实习要求的落实,都是促进高职英语课程发展的有效举措。近年来,高职英语课程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开始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及传统知识观念,促进学科间融合,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也是未来全球化发展过程当中英语类学科发展的重要走向,也是学生未来自我发展和实现专业能力突破的重要要求。
二、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
(一)提升学生文化归属感
高职英语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会让学生对于英语的基础性知识和相关语法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培养学生英文的积累和文字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在其中加入中国元素可以让学生充分提升文化归属感。在外国的文字系统当中学生可以感受我国文化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以及他国文献对于中华文化的描述,对于我国的人文风貌以及具体的文化内容有更加客观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让学生能够对于自身国家与民族的优势有更为明确清晰的认知,并将为之弘扬而努力奋斗。
处于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对于人生的发展方向以及价值观的树立和确定而言也是十分关键的阶段,通过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中心,将文化精神铭记于心,帮助学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将民族特色和中国文化以更符合时代表现需求的形式彰显于世界之林。
(二)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逐渐的发展和进步,各行业的发展体系逐渐完善,彼此之间的业务交流往来也更为密切,对专业性人才的能力全面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真正实现全面发展有着极强的必要性。将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可以让学生在高职英语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不仅仅只停留于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更可以让学生对于我国文化的多种诠释有相应的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联系起来,通过价值观的塑造和整体知识形态构建,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全面发展的要求不仅是让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和体育五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和突破,更是需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让学生对于自我有更为明确的认知,根据自身的天赋与潜能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通过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辩证地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课程重点的把握,为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助力。
(三)促进教学内容优化
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可以探索出更多种的形式。首先可以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规划类教材的主题,进行符合主题意义的中国元素内容融入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优化。此外,还可以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建设之中,尝试制定更符合本校或者本专业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通过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根据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研讨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就目前教学的综合情况而言,教学内容优化手段还在进一步的拓宽,使用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教学也逐渐在高职教育中得到普及和应用,高职英语课程也不例外。此外,中国元素的逐步融入可以利用这些全新的传播和发展形式,帮助学生将中国文化气息和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及理念带入到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中,让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和巨大魅力在新一代中得以充分渲染并彰显。
(四)帮助强化英语学习拓展
英语学科的内容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英语单词的记忆以及相关语法运用能力的培养之上,对于他国文化和英语的实际发展历程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通过大量的英语内容学习培养语感,也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相关文学素养得到充分提升。而与此同时,中国元素的融入也可以让学生对于全球化发展有自我的认知与理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对于其他元素有更高的接纳度,让学生对学英文内容与中国文化和相关精神等内容的表述有更加正确清晰的认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英文的词组常见搭配理解方向以及常见用法的不同含义等有更为清晰具体的认知,让学生通过更为熟悉的内容理念来进行英语学科的学习,真正做到外语学习过程当中的事半功倍。
中国元素与高职英语课程中的融合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步骤,也是让学生运用传统文化内容来进行英语学习拓展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步骤,以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念和核心内容作为指导思想进行各科目的学习,实现真正的文化赋能。
三、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实施现状
(一)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
中国元素与高职英语课程具体实施和践行的过程当中,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有着极强的必要性。而目前高职英语课程虽然已开始逐渐融入相应的中国元素,在进行课程讲解的素材选择时也会涉及到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具体内容,但是很多时候与实际的课程内容结合并不紧密,在进行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内容对比时,很难具体落实到点,并进行鲜明有力的例证,让学生能够清晰明确中华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异同之处,对于我国文化的优秀之处彰显不够明确,这会使得学生没有办法对于我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也会导致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知识点混淆或相关知识体系构建不够清晰的情况出现。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
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实际表现对于整体的课堂质量也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职英语课程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强制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参与,而在中国元素实际引入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而出现精力不集中等情况,都将十分严重的影响整体课堂氛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稍显不足,更多的时候教师在进行课堂环节设计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探索,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十分契合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没有办法和老师形成频次较高,更为有效的互动,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很难达到相应的预期水平。
(三)教学设计缺乏合理性
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理念在高职英语课程当中得以践行与实施,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尝试,中国元素与高职英语课程进行融入,在很早就已经有过了相关尝试,更多是采用阅读素材选择和文化比对来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学科知识交叉的情况,而教师在此时应当合理把控教学的学科交叉程度,避免在教学过程当中游离主题,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整体的内容缺乏合理性,学生会花太多篇幅去掌握核心知识内容之外的相关概念,而忽略了本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在对部分内容有所明确和了解的同时,忽略了英语本身知识技能的相关培养,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及思想品德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上,合理的引导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是目前高职英语课程中国元素融入过程当中所需要改善的。
(四)教学经验交流缺乏媒介
很多教师在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进行了自我尝试与探索,在课堂当中受到了学生的相关反馈和意见,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量化体现。但是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会有一定程度的区别,在进行课堂构建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中也有着一定程度差距,彼此之间都有着相应的独到之处,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进行沟通交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很多高校组织的关于中国元素与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相关的专题会议及讨论相对较少,在教研会和其他研究讨论的过程当中,相关内容也稍有涉及,这就使得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手段拓展和中国元素融入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
四、中国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优化路径探究
(一)强化教学内容联系性
中国元素于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与融合,不仅体现在阅读素材的寻找,相关内容的评论,对于教师的举例和教学内容丰富程度也是一定程度的考验,教师在进行教学和素材选择的过程当中,应当紧密结合所教授的课文内容,通过类比和对比的形式进行。内容分析让学生明确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明确我国文化的独特优势与特色,而问题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只是宏观笼统的讲解,应当举例以某一细致的方面进行问题的分析,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更为深刻的领会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且对于英语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帮助。英语课文及阅读素材当中经常会提起中国的陶瓷技术,而国内文章与外国文献之中的描述异同。便可作为课堂所讲解的素材进行内容引入和技巧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英语学科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所采用的模式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的兴趣进行针对性的互动环节设置,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深刻内涵有更为深刻领悟的同时,一定程度提高学生英语学科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改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互动,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目的。
(三)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及时间
教师在进行元素引用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对于课程的时间安排进行严格把控,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中国元素融合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通过案例和实际的相关经验进行内容的阐述,而这部分时间应当根据课程的总时间来进行控制,尽量控制在总课程时间的1/5以内,从而保障整体英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的总体时间规划,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有充分的时间对于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与此同时,元素融合也应当更为自然,可以穿插到相应的各个环节,如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内容讲述的过程当中,通过简单的事件比对,更加自然的提及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维持中国文化元素理解和知识内容吸收之间的平衡,实现双向协同发展。
(四)增进教学交流与探讨
对于教师而言,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交流与探讨,有助于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也可以帮助教师对于课程教学质量和综合教学水平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而当前的中国元素与高职英语课程优化中的熔铸应当通过互联网群组构建,线下交流会议开展以及线上留言,论文发表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从而帮助大家了解新的教学观点和意见,从中汲取独到之处,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当中来,让中国元素与各科教学过程当中的合理融入与学科间交流与融合,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
五、结语
新生代学生在进行学习生活的过程当中,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要求与核心内容,把握外国文化认知和自身民族精神,巩固于自信确立之间的平衡高职英语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中国元素的融入,让学生文化归属感得到体现,教师教学内容得以优化,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应当根据当前教学中教学联系性不足,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缺乏,教学设计不够合理以及教学经验交流受限几方面问题,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及英语语言教学过程当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让教学内容联系得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以发展,整体课程具有更为科学的时间规划,并对于教学交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帮助新生代师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让学生在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肩负起时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