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同向同行研究*

2023-01-21黄艳连江林芸

智库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院校

黄艳连 江林芸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高职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也明确了高职生法治素养培育方向,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职生的培养全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培养新时期高职生法治素质既包含了丰富的法律知识、健全的法治意识、坚定的法治信念、严谨的法治思想和良好的法律运用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18-21岁的年轻人,他们能够创新,渴望独立、有活力、思维活跃,但抗挫折能力不强,个性张扬,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扰。加强青少年法治思想的培养,使他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他们应该是有现代法治意识、积极实践和弘扬法治意识的先锋群体。

一、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同向同行的必要性

(一)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民参与,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坚强后盾,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质必然要求。高职学生是国家进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将法治融入和渗透到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当中,使高职学生自觉树立法治的权威信念,更好地融入新时期的社会生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高职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民参与,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坚强后盾,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质的主题意义、时代意义和必然要求。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法治素养包含有对法律基本理论的认知,法治思维方式,对法律的信仰。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政治地位,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强调党的领导是立足育人的基础。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环节,就是以“道德”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使一切教育活动都包含着不断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弘扬道德、崇尚道德的重任,法治素养是高职生具备的素质,法治思想融入法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把习近平的法治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立德树人的需要。

(三)提升高职生参与新时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现实需要

培育法治素养,保证高职生的未来,有坚实的法治理论基础、优秀的法治行为和实践能力,能够以较好的法治素养参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领域的活动。通过法治的程序和渠道有序地融入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按照法治的理念思维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并利用法治推动治理现代化,从多方面多层次为法治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法治素养培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培育重视不够

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思政课等课程中全面融入宪法精神。深入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探索参与式、实践式教育,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提升法治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1]。”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设置是有限的,有相当专业的法律课程设置很少。因此,公共选修课的设置要求能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6],但各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方向极广,高职生生活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课程安排非常有限,专业法律教师严重不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实用论,不重视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可以说,相当多的高职学生法治观念淡薄,用法治的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二)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课程有待加强

在法治素养培育的多种方式中,法治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法治素养培育的课程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很难有一套系统的法治素养培育课程体系。绝大部分院校仅仅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进行法治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只有第六章讲授了法治相关的内容。在选修课和线上课程的设置上,法治素养教育的课程几乎没有。高职院校学生更注重对专业技能学习,法律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三)学校法治教育未能有效落实法治实践

高职院目前法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灌输教育,实践性和主动性的法治教育还是比较缺乏,导致法律的学与用相脱节。有的高职院校开展法治实践,如法治讲座、宪法诵读、法治知识比赛等实践,但更多地是走形式,学生兴趣度、参与度不高,注重课堂的教学,校内的法治实践教学难以落实。校外实践比如观摩法庭,由于高职院校的班级人数较多,只能限于少数同学,覆盖面不大,常规的旁听庭审难以实现。

三、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同向同行路径

高职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庞大系统育人工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体系,全面提升高职学生法治意识,为新时代培养有法治素养的好青年。

(一)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中发展法治教育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法治素养的主渠道,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认识,树立坚定的法治信念,为增强法治意识奠定基础。在思想政治的理论课程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构建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整合法律生活等教育课程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功能,法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当前法治的重要政治新闻和案例资料进行探讨。严格遵循教学制度,把习近平的法治思想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思想。

我国现阶段,法治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要把习近平的法治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要整合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建立健全法制教育体系,系统地进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学,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重点是深化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要发挥思政课程的核心引领作用,实现课程思政的共舞同震效应[2]。另外,应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挖掘利用身边和社会上的思政资源。如蕴含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讲话精神,疫情期间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例,通过研讨、引导,激发广大老师学生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与担当意识[4],发挥法治思想时政育人的实效。

(二)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模式上重视法治素养培育

通过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法学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要进行法治教育,强调全面提高高职学生法治素养。

在教学中,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模式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开展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分组讨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法律理论枯燥、严谨,在法律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案例教学,把严肃枯燥的法律概念与生动的案例结合起来。选择法律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实用性,选择更多关系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典型案例,这样学生容易引起共鸣,会有效提高学生的法治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还要透彻、深入地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是案例教学的目标所在。因此,案例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案例背后的法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课后的练习加深课堂的理解,要做到学以致用。如要求学生课后收集短小的案例,采取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观察和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进行微影片和微型视频录像,建立和维护课堂法治公共号码,可以使法治抽象知识变的生动、具体,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更好地培养法治素养。

(三)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培育高职生法治素养

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对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高校设置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3]。法治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多形式的法治实践。开展法律情景剧、模拟法庭、校内法律义务咨询服务中心[6]。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也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在法治素养教育中,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首先,教师要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4]。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建立法治实践的教学环节,学校还可以联系戒毒所、监狱、法院等部门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尊严和违法的后果代价,让学生到法院旁听一些典型案件审判,真正感受法律是维护正义和保障权利的有效途径。高职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更直接、更深入地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潜移默化,较好有效地提高高职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对法治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使学生充分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如制作VR展厅[4],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各个阶段的办案程序;联合司法机关进行法治教育,如我校推行“聘任法治校长”模式,聘请检察院院长担任我校法治副校长,使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常规化,增强法治教育的质效。教育部也致力推动多渠道的法治教育,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法治教育方面进行合作实践。

(四)构建法治素养培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构建法治素养培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板报,针对国际国内重大政治新闻和法治工作,校园的法治事件,及时开展法治宣传报道,宪法宣传日宣传,民法典的法治宣传等提高学生对重大政治新闻和相关法治工作的法律法规的深入理解。深化法治板报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法治氛围。邀请司法工作者举办法治学术讲座,介绍和分析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聘请知名教师和司法人员,就当前政法新闻、法律热点案件与高职学生面对面交流,普及法治知识,增强法治素养的培育,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呈现出友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法治意识培育的组织基础

建立以专职思想政治教师为主,兼职司法实践或法学研究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人们信仰法律,不是法律的强制作用,而是法律背后的精神和对平等、公正、正义、秩序等价值的追求,正是因为法律是以普遍遵守和信仰的形式实现这些价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认同法律,对法律有理性和深刻的认识,对法律有信仰和依赖,从而树立法治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目前,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没有法律专业背景,一些教师对教科书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对法治精神和法治理论渊源知之甚少。有的教师法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只对法条、政策的解读,这样,也会影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效果。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并将法治意识融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法律教育的要求落实到法治教育中去。要摒弃单纯以获取法律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观念,避免法律条文教学内容过多,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育人理念外,还要有扎实的法治理论素质和较强的法治教育能力,能够把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态度传递给学生。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学习进修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治理论素养。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法治素养的“同向同行”,法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逐一破解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出现的难题,多形式全面推进法治素养培育。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院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