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耦联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01-21曹庆荣曹小芬

体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融合旅游

曹庆荣 曹小芬

(1.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2.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2015年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谱写了新的篇章。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式、培育产业融合发展主体、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后,2017年2月,中央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颁布。至此,中央连续14年聚焦“三农”发展问题,并强调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而其中的主要路径便是通过“旅游+”“生态+”等模式来促进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生活质量的提升加剧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加速了体育与旅游在农村场域的融合。立足经济场域的农村产业发展,目前正处在“以农业产业融合新型发展理念为指引,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活力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为农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创新出从农业外找农业发展活力的思路,也通过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的方式释放出新活力与新动能。优化产品产业结构被部署为农村的首要工作的同时,我国休闲体育、旅游等产业资源在农村的融合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由此,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的耦联开发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另辟蹊径。

1 农村体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被列入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与中国步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正以快速、强劲的势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条件的农村,让兴起的体育旅游开拓出新的天地,并以迅速发展的步伐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体育旅游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目标市场关注并瞄准了在闲暇之余为了释放压力、寻求刺激或者向往田园生活、返璞归真的城市居民,其不仅具有多元性的功能,也具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农村体育旅游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与农村体育的发展,也为农村地区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旅游产业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做出了很大贡献,它的发展与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克服诸多历史问题与现实困难,也必须要从中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消费需求的变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消费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服务类消费已超越实物类消费,引领消费支出的占比上升率。农村体育旅游作为服务消费的一种,结合消费者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绿色出行与户外健身的多层次需求,提供多重服务,满足了城镇居民收获健康、提高生活品质、丰富娱乐方式的要求。目前的农村体育旅游,已在经济收入不断增长的城镇居民群体中,成为闲暇时间消费的时尚之一,这也恰恰说明消费需求的变化,是影响与制约农村体育旅游兴衰的首要因素。

1.2 物资资本的积累

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让大部分农村变得交通便利,进而让其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以突显。但本该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农村,却由于农村居民追求城市优越条件的就业机会而大量外出务工现象的出现,导致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迁移,劳动力资源严重流失,且文化程度不高。另外,农村物质资本的积累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目前农村体育旅游市场的资源与产品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基础设施与专业机构和人才都很匮乏,导致农村体育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不高,经营规模尚小,产品设计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上商业投入还未大量引进,政府的扶持与投入就显得势单力薄。因此,无论是对于旅游市场份额的提高还是农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物质资本的夯实与否无疑都是制约其步伐的根本原因。

2 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是体育服务各行各业的总和。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下,强调着运作方式的转变,而作为以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与主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休闲体育,集增进健康、丰富生活、完善自我的功能于一身,对于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有着重大价值。同时,有着丰富自然资源、文化风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农村,是休闲体育的孕育之地,也为新时代休闲体育产业独具特色的发展开辟道路。

农村休闲体育的蓬勃兴起是新农村建设结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下农村发展的新方向。农村休闲体育不仅可以挽回因新一代农民放弃传统农业模式所流失的劳动力,还能满足体育旅游业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其所蕴含的强大经济潜力被“推动农村发展”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更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的发展突破瓶颈提供助力,让体育、旅游、农业有望实现互利共赢。但农村休闲体育开发现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剖析制约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农村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农村体育资源的浪费,有重要意义。

2.1 农村经济实力的现实状况

目前农村各地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进程,主要受到农村当地的政府投入力度、引进开发商的综合实力以及农村当地的经济水平。农村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会决定休闲体育产业开发的难度,加之农村当地居民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使得政府为了改善当地经济社会环境而不得不加大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驻农村休闲体育产业开发,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而建设美好新农村的前提条件。

2.2 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状况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现阶段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因国家援建填补了不少空白,但仍然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当然也无法成为农村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基础。另外,当地农村体育组织分布的不均衡,甚至空缺的现象,成为制约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短板。在此前提下,农村居民开展的体育活动有限,参与度极低,使得农村休闲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停滞状态,加之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收益,农村居民对于本土农村休闲体育的开发与成长产生没有信心甚至排斥的心态。

2.3 农村居民认知的现实状况

农村休闲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农业结构改革所带来的文化发展与创新。但由于历史问题,政府的行政力量在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对于打破农村社会低水平的超稳定静态均衡确实存在着直接意义,但所带有的政治使命对于在经济视角下审视的农村休闲体育发展来说,具有浓烈的外嵌式特征,往往容易脱离实际。当地农村居民对于政府与企业的休闲体育产业开发,多半持有怀疑态度,常常将农村休闲体育的规划实施者当做“福利输送员”,将所在农村的体育工程看待为福利性输入而被动接受。而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预见影响所抱有的期望值与参与度均较低,加上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商业远见性,在社会态度上也表现出一定的无知性,导致其对于休闲体育发展将给整个农村带来的改变与自我的收益方面认知偏颇,以致于热情度不高,是当地的开发工作多必须要克服和突破的社会文化壁垒。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农村居民的价值观与信仰影响着农村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但受到良好教育的新一代年轻人往往外迁城市,农村基层文化仍然不断衰落。当地农村居民不仅技能匮乏,参与业务培训的机会和提供规划组织的机构也同样缺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休闲体育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空缺;其二,农村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所表现出的悲观、守旧、局限性等,使得农村居民长久以来缺少革新精神,支持稳定而排斥创新和改变。农村居民对提升经济收入与改变落后现状、向往城市先进生活的渴望,与农村保守传统的文化氛围之间形成了矛盾,也让农村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根本上的制约。

3 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的耦联开发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振兴的过程中,体育所蕴含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逐渐被人们认同。伴随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拓展了农村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也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的创新之举。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资源的耦联开发,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振兴的积极因子,为农业产业融合新型发展释放出新的动能,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全民健身和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1 关键制约因素

立足于产业融合视角的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的耦联开发,不仅要借鉴国内外关于体育、旅游在农村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确保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拓宽农民致富渠道,还要以不同农村的差异化发展为前提,整合与优化农村的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其独特的地理和自然资源,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无论是在培育产业融合发展主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方面,还是创新融合发展方式上,“人文因素”都必须体现于资源融合开发的全过程。要在改变长期以来农民保守与散漫的生活习惯和小农意识基础上,注重产品的精神价值,突显农村的传统文化特征,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保持开发项目的持久吸引力。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的耦联开发,要做到以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收入,以资源开发文明生活方式,不仅要优化农村环境,更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为提高农村知名度与文化品味、建设富有而美丽、稳定而和谐的农村社会提供助力。只有充分挖掘农村价值,关注与分析“人文”因素对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耦联开发的制约,才能不断为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开辟道路,才能实现农村产业、生态、人文环境的多重振兴。

3.2 相应开发思考

首先,随着政策的推进与“村容整洁”的具体落实,大部分农村得到了合理的规划与发展,新村镇得到建设,新设施得到构筑,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农业等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甚至于电力网络与交通道路条件相比于从前都更加优越。虽然现阶段财政拨付的经费已更多地投放到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中来,公共与商业性质的体育设施与器材正逐渐兴起和逐步完善,但总体上仍不能与休闲体育旅游的时代地位与需求相匹配。高品位、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在现有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供给状况下尚无法得到开发,现有条件下还远远不能满足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统一布局与规划管理的要求,形成产业化规模,全面扩大农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仍言之过早。因此,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前提,结合农村当地的环境特点,设计与完善能满足多样需求的体育设施,提高不同人群的体验感。

第二,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农村居民,而农民问题的核心便是素质问题。对于关联度与综合性都较高的农村旅游业来说,劳动的密集型对其运作发展所需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民是否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相关技巧,提高接人待物的素养,是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耦联开发的共同关注点,也是农民自身发展致富与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保障服务质量的联接桥梁。但目前两大产业的融合与开发均处于初级阶段,专业管理人员较少,从业人员非专业人士居多,更不用谈对农民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这无疑成为制约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耦联发开有序进行的致命问题。开发主体是否能以提高农民基本技能与素养为基础,开发农村人文环境的潜能,结合产品特色与游客要求,挖掘当地居民的潜质,让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贯穿其中,构建包括住宿、消费、交通等在内的完备旅游服务体系,为农村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也是制约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耦联开发可持续进行的保障条件。

第三,农村具有特殊的人文环境,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风民俗,以及多样的自然景观,是人们逃离城市喧嚣,向往大自然真实体验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源泉。是否能抓住这特有的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旅游产业,打造极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是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耦联开发高效高能的核心。现阶段农村坐拥的文物古迹、山水村落、历史建筑与农业种植园、特色小吃等,是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资源耦联开发过程中应把握的重要元素。在尽量保持农村古镇原貌的前提下,遵循传统与现代休闲融合的原则创新开发思路,将生态与自然结合、历史与时代结合,挖掘人文历史价值元素,能提供给游客更深厚的内涵体验。此之外,开发游客参与式旅游产品,能提升消费者自我参与活动的比例,并投身其中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得到全身心愉悦。加之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生命的活力产生交互碰撞,游客将在精神世界里陶冶情操,在与大自然相容的感受中得到放松,更能突出当地别具一格的游玩特色。

最后,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的耦联开发虽然要注意“人文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但也同样要避免开发思路上的误区。开发模式的趋同与项目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是开发主体为了造就人文环境而忽略游客需求、特色内涵与当地实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中,人造景点的层出不穷与同质泛滥,反而阻碍了农村自然环境与农业特色所应发挥的旅游魅力。人造景观的开发,应在量身定做的基础上,避免盲目效仿,而只能是自然与历史人文环境的有效补充与烘托。只有区别于城市的具有农村特色的休闲体育旅游产品,才能真正吸引游客络绎不绝甚至流连忘返,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融合旅游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