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3-01-21朱俊杰
林 燕 朱俊杰
(1.广西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2.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自治区),有着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浓厚的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息息相关[1]。当前,我国的发展重心已经由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们能够充分享受其所带来的实现自我人性发展之乐,更加符合时代背景下人的需要[2]。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种种困境,如何走出困境、传承并发展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及现状分析
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其中突出了以运动项目文化随着中国的繁荣强盛,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将会达到空前的一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组成部分,必然与人的自身发展相协调统一[2]。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文化全球化对传承造成冲击、组织管理机制滞后、体育产业发展不足、传承创新不足[3];保护与传承意识不够,参与度不高;传承人老龄化,传习人群流失;代际传承萎缩,传承路径过窄;传承名录不够规范,传承保障不足[4]等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政府以及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并采取各种举措挖掘、拯救、保护、传承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来看,2018—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有90 项是体育文化相关课题的立项,其中2019、2020年有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立项分别为21 项和24 项[5],可见国家对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重视程度;从国家层次的保护行动上来看,从2006—2020年,共有124 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保护[5];从国家最近几年颁布的文件来看,国家对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2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形式
查阅文献及实地走访得知目前得以传承并发展较好的民族传统项目,一种是以竞技为主要形式的项目,如珍珠球、木球、毽球、独木漂、龙舟、赛马等;另一种是以娱乐为主的项目,如抛绣球、打铜鼓、各种舞蹈等。然而,以竞技为主的体育项目,为了适应不同级别和性质的竞赛规则,规范了比赛的内容和要求,甚至删减或增加了项目本身的内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追求长远发展选择跻身体育竞赛,不得不“削足适履”或“断臂求生”而受到严重冲击或破坏,甚至造成部分传统体育文化流失或在变异中求生[6]。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路径分析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以娱乐、自由、随性存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需要应对以竞技、竞争、刺激为主的现代体育的冲击,还需要在竞争中保持其价值性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其长远发展来看,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新时代的内涵、树立民族地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等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1 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新时代的内涵
新时代体育文化的内涵应当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呈现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命力与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7]。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一部分,在新时代要融入新时代的新内涵,既紧扣新时代体育文化内涵,又要为我国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既要发挥其以教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为核心的综合价值功能,又要以促进健康、社会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人民幸福的多元功能[5];既要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内涵思维模式,讲究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集体主义精神[3],又要为突出新时代的新特点、新内涵。由此可见,新时代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诉求,民族传统在发展过程中赋予新时代的含义,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长远发展之路。
3.2 树立民族地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劳动、休闲娱乐、宗教祭祀活动[8],有着浓厚的地域性、群体性、自发性、趣味性的特点,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民族体育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激发群众传承和发展的主体责任感意识、由内至外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并宣传的高度热情来充分调动民族群众的积极性是其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以广西来宾市打造的“三求”文化工程和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的成功举办和影响力的扩大,可以看出政府与群众齐心协力打造品牌赛事的强大的动员能力,转变了农民健身意识、产生了保护体育文化的观念、完善了赛事组织体系、建立了新的生活时尚、养成了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身体素质[9]。以此为例,充分立足群众、靠近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深挖正能量,打造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的系列赛事,打造民族赛事品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外在驱动力。
内在动力发挥主导作用,外在动力发挥激励、强化或催化作用[10]。把民族地区群众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结合起来,对有效促进民族团结、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创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念和方式
进入21世纪后,数字信息、互联网、多传媒成为引导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以“微信”“知乎”“微博”“抖音”“微视”“小红书”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传递速度之快、表现形式之多、内容之丰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地区特色为代表的四川“李子柒”,以民族特色为代表的“乌音嘎”、以农村生活为代表的广西“康仔农人”、以自然风光为代表的凉山“某色拉博”,因新媒体被大家知晓。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却自然风景优美、民族美食丰富、民族特色浓厚的民族地区的特色,以其特色和特点为切入点,在不失传统体育文化精髓的情况下,大力宣传少数民族地区体育项目、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加强人民对我国的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觉,使其服务于国家建设[11]。
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壮族最大的节日,以2021年三月三为例,分别以“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广西红色体育之旅游系列”“百年百城百万舞红八桂系列”“广西绿色生态系列”“广西运动健康消费大行动系列”“广西体育云赛系列”六大主题,共309 项赛事活动。从赛事运营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挖掘赛事亮点和商业利益和运营模式、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广西特色“网红”的宣传力,创新属于广西品牌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才是长久发展之路。
3.4 引导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革新的思维转变
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现代体育,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但资料有显示,每一个运动项目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了数次革新—或器械的改变与革新、或竞赛规则的调整、或竞赛方式的优化。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与其产生之初已经发生巨变,甚至面目全非,但不可否认,每一次改革都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和项目本身的发展为目标的。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其民族性将随之减弱并淡化,地域性变成世界性[12]。民族体育是一项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运动项目,如果想进入世界比赛,尤其是奥运会,必须要符合适用于世界各国的竞赛内容和竞赛规则,对项目进行改进是在所难免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前提下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逐渐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才能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得到传承与发展[5]。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考虑不同国家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与地域民族习俗文化融合,注重地域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5]。是否忽略文化解释差异接受革新、是否“断臂求生”“削足适履”是当前学者争议的热点。笔者认为,辩证看待事物发展中的变化、转变因改变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降低心理期待,对民族体育因走向世界舞台的变化抱着宽容的接纳心态,有利于民族体育走向国门、走向世界舞台,甚至站在舞台中央。
3.5 注重经济产业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 万亿元,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8]。2019—2020年中国体育体育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持续向好、产业布局规划加速、产业主体不断壮大、政策和平台环境有所改进[4]。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出发,在充分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本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可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进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13]。
广西有河池市南丹县歌娅思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防城港市防城区“黄帝岭—欢乐谷”滨海体育小镇、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北海市银海区海上新丝路体育小镇作为2017年“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特色小镇,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小镇。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靖西等市,积极推动体育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景区,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助推景区人气和魅力、促进景区品牌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热潮,打造绿色民族传统体育经济产业链,挖掘“体育+”和“+体育”的资源产业链,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是由国家拨款、政府出资、人民出力的方式,探索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产业相结合,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经济产业发展。南宁是广西首府,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客流聚集量大,对接国际与社会资本具有先天优势;柳州是重工业城市,生产设备先进,城市基础雄厚;桂林是国际性旅游城市,具有吸纳国内、国际游客的资源优势[14],借助着三个城市优势为核心,辐射到广西的其它市,甚至周边的少数民族省(自治区)。
3.6 打造符合现代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发展模式
管理和发展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实践证明,只有敢于革新,敢于走出去看世界的人,才能看到世界最新的景象。新理念、新方式、新路径的发现与开拓,借鉴、创新符合、适合自己的道路。2021年中央拨款7848 万元给广西用于建设78 个大型体育场馆[15],用于补助大型体育场馆开展免费低收费开放,免费为群众健身提供场地和体育健身知识、技能培训及讲座等方面。以2023年将在广西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青年运动会为契机,大力宣传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和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以村为单位的场馆和器材,应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村民大会的作用,推选有意愿且有威望的老人为管理者;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管理和开展体育活动,发挥群众的主体责任人意识。
3.7 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培养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要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载体形式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知识[16]。学校是体育运动发展的起点,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传承与发展的基石[17]。在教学实践中,广西的大、中、小学已经把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教学和竞赛。做好传承人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一环,选拔优秀的传承人,定期举办传承人培训班,颁发传承人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与传承人认可,改变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民间组织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较为有力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一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且在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人、民间体育组织、公益性社会团体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上和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倾听人民的心声、解决在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尊重不同地区文化习俗和地域差异、充分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举办民众参与度高影响大的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有利于更多的人选择传承人这项“寂寞但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