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彼此关联 相互印证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组文策略初探

2023-01-21江丽丽

名师在线 2022年35期
关键词:群文古诗词意象

文 / 江丽丽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1]。这向我们传递了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与学习理念:在努力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启蒙和“浸润式”教育。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还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平均每个年级18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古诗词数量的增加,说明现行部编版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

而事实上,在小学阶段,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已形成了传统,部分教师认为古诗词只需要识记背诵就可以,对古诗的讲解停留在逐字逐句的分析上,对古诗词的深层教学不够重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2]为此,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群文阅读教学,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途径。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聚焦在“多文本”的形式特征上,倡导多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不单纯指内容上的多篇,也可以是主题和类型的多样。蒋军晶认为,“群文阅读”是在一定的教育场所,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呈现多篇文本。他认为群文阅读具有多个文本、同个或多个议题、探索性教学这三个基本特点[3]。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古诗积累的数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不断分析、比较,能形成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古诗词综合鉴赏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组文策略探析

古诗词题材丰富,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完全拘泥于语文教材的限制,应以教材中的古诗词为圆点,以课外补充的古诗词为半径,在“主题学习”的“1+X、X+1、X+Y”模式下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凸显学生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比较、整合、分析、评价,在形成高阶思维能力的同时,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组文方法。

(一)“同一诗人”的组文方法

当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诗人也会有不一样的心路历程。因此,他们写下的诗词所折射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尽相同,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变迁。部编版教材选编的诗人名篇大多分散在各册教材中,将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风格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形成群文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诗人塑造的形象,整体把握诗中的情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教师在教学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时,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例如,在讲解苏轼的《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讲述苏轼“三起三落”的一生,再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诗人看庐山,为什么会偏偏领悟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接着借助《江城子·密州出猎》《自题金山画像》这两首诗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苏轼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选编了《示儿》,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怀。笔者在教学时选取陆游不同时期的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陆放翁诗卷后》。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少年时代的陆游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渴望驰骋沙场,尽忠报国。但由于受到奸臣诬蔑陷害,他被贬回了老家。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激情豪迈,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愤慨时的沉郁,诗人始终心系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在古诗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动于陆游即使历经苦难,却始终不变的家国情怀。

(二)“同一意象”的组文方法

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基本却也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是诗人在写诗时,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某一种事物,所强调的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诗歌中的意象有不少种类,最常见的思乡类有月亮、鸿雁、行舟等。例如,月亮作为意象里常用的一种,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思。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古诗里都有关于月亮的描写。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月的意象伤感岁月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亡,表达了李白对家乡的怀念。《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所以故乡的月亮最明亮,是因为诗人杜甫因战事无法与家弟团圆,以月的意象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勾起了诗人对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的不尽思念。诗人杜甫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想到“月圆人不圆”,把自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表露无遗……在这种类型的古诗词群文教学中,笔者抓住“月亮”这一意象引导学生感悟人们思乡怀亲的心理,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王冕的《墨梅》时,笔者首先以卢钺的《雪梅》、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导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梅”这个意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笔者借助王安石《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一诗句体现梅花是不畏严寒、勇敢顽强、坚贞不屈的。再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句诗展现诗人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坎坷艰难的人生遭遇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守自我。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梅”在古人心中的分量,从而更好地理解“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在《墨梅》中是借墨梅自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清雅高洁、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三)“同一题材”的组文方法

“同一题材”的组文方法是指以一篇带多篇,语文教师依据古诗词所描写的题材进行归类与拓展,选取不同的古诗词组成一个临时整体,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4]。我国古典诗词的题材非常丰富,有描写边塞奇异风光的,有描写山水田园美景的,有描写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有表现诗人哲学观点的,有描写羁旅情怀的,有咏史的……将不同诗人所写的同一个题材的古诗词进行梳理与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诗与诗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并思考诗人的写作手法和情感,促使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祖国的壮美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这三首写景的古诗,旨在让学生在古诗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雄奇秀丽风光,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晴天或雨天时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望洞庭》勾勒出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丽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三首诗都是写景的,有共同之处,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主题一体化的角度展开学习,并拓展学习其他描绘祖国美好山河、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甫的《望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通过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学生会发现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诗人因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见解也会有所不同。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打破学生思维局限。

笔者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时,先引导学生聚焦诗题中的“塞”,通过“塞”字的字形演变,让学生理解“出塞”的意思是到边疆戍守边关;再结合王昌龄的《从军行》、卢纶的《塞下曲》及王翰的《凉州词》这几首古诗引导学生围绕以描写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展开主题探究。学生自主探究后在小组内共享信息,分享收获。而后,教师借其他边塞诗的名句丰富学生的认知,如李颀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杜甫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等,为学生打开边塞诗的大门,在品鉴对比中为学生理解本诗做好铺垫与引申。

(四)“同一手法”的组文方法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借古讽今等。把使用“同一手法”进行创作的古诗词进行组文开展群文阅读,能使学生在求同思维的引领下,发现这类古诗词的写作手法[5]。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选编的《墨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此写作手法选取王安石的《梅花》、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罗隐的《蜂》、虞世南的《蝉》进行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先找出诗中的所托之物,然后归纳此类事物特点,最后分析诗人所崇尚的志趣和品格。学生在这样的反复训练与赏析中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此类托物言志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方法。

笔者在教学《绝句》时,引导学生发现前两句写动,后两句写静,诗人使用的是静中见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鹿柴》与《鸟鸣涧》,在反复赏析中掌握动静结合的古诗词的基本阅读技巧:首先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清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是“以动衬静”还是“动静结合”,最后再结合整首诗的内容、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为引导青少年亲近中华经典,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其文化自信,教师需要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根植于教材,并以此为原点、为中心展开古诗词群文阅读。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组文方法还有多种思路,教师在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要善于挖掘古诗词文本中的核心要素,巧妙组文,通过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来扩容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群文古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抚远意象等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