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解读与思考

2023-01-21玉林师范学院王厅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3期
关键词:古籍意见数字化

文/玉林师范学院 王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4月11日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行业建设,确保古籍工作标准规范与有效利用,推动新时代古籍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依据,对新时代古籍工作总体要求、体系与质量、资源转化利用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意见》明确提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印发后,各地各部门纷纷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要求古籍工作者认真领会《意见》精神并有效转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如淮北师范大学召开《意见》学习专题座谈会;广西教育出版社组织古籍专家就《意见》学习谈心得;甘肃省利用《意见》颁布契机推动古籍走出“深闺”,走近大众。因此,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意见》进行解读和思考,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古籍工作学术团体和智库建设的内在要求,具有学术和应用价值。

一、《意见》紧紧抓住了新时代发展的特点

新时代要求政府简政放权,培育社会力量,全面依法治国,厘清权力边界,持续深化改革,开发社会潜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社会整体治理能力,为社会管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古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建议,古籍保护、古籍档案管理、典籍出版与传播等被作为古籍工作的重点任务,各地古籍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1年底,云南省共计完成44家单位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古籍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古籍保护与修复、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和整理古籍信息资源等手段,截至“十三五”末,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完成全市43家古籍收藏单位4.5万余部、63.5万余册古籍的著录、审校及出版工作,古籍工作成绩显著。

为了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古籍工作发展必然由传统的管理型模式向现代的治理型模式转变,制度建设成了新时代古籍工作发展的使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社会古籍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古籍交流的日益深化,使得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作用更加突出。《意见》紧紧抓住了新时代发展的特点,指出了一系列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是对新时代古籍工作制度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意见》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古籍资源流动,使得古籍出版行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日趋增强。因此,此次《意见》的印发,既立足于新时代现实的环境需要,又合理利用了当下一切有利的条件和资源,紧紧抓住了新时代发展的特点,是新时代的产物。

二、《意见》确保了古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古籍工作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推进、持续上升的过程。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和独特历史文化遗产,古籍工作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古籍工作及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古籍工作要求宽泛笼统;二是古籍工作职责不够规范;三是古籍利用与开发机制不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意见》明确和精练了古籍工作总体要求,规定了古籍工作职责,规范了古籍利用与开发机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古籍出版行业不断涌现出一些科技和管理难题。如古籍修复技术系统问题一直是古籍工作理论探讨和实践的热点,也是新时代古籍工作重点关注的议题。岁月流逝,大量古书、字画等珍贵古籍文献无力抵抗温度、湿度等各类自然因素而变黄、变酥、被蛀蚀、被腐蚀,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古籍工作者应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古籍进行保护与修复,充分发挥古籍价值。各地区各部门在全面加快古籍工作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和处理各种疑难杂症,迫切要求创新古籍工作理念、方法、模式来提升古籍工作效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能够在古籍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问题,为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希望通过开展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活动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意见》的印发进一步肯定了新技术在古籍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也对其在古籍利用与开发方面做了相应要求,积极拓展了古籍工作有效的发展空间。

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价值是当前古籍工作的逻辑起点与归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意见》的出台为未来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古籍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意见》体现了古籍工作方向与制度建设内部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统一,确保了古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古籍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意见》的印发,为古籍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意见》多次提到了人民群众,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整理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古籍文献,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做好古籍普及传播。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等。因此,对古籍工作而言,《意见》一方面,给各地推进古籍工作创造了更加规范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还留下了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各类古籍。可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包含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结晶的古籍工作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原则,鼓励多元互动。因此,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深度激发古籍工作的动力与活力,有利于开创新时代古籍工作新局面,为古籍事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二)《意见》的印发,对新时代古籍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当下,古籍资源保护方式、古籍资源标注呈现质量、古籍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深度都存在不足。为此,《意见》对古籍保护水平与方式、古籍图书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古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古籍的开发利用等都做了相应的要求,也对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期许,这些要求和期许不仅激增了古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对古籍主管部门及古籍人才建设提出了挑战,是古籍工作过程中必须认真予以破解的现实命题。因此,《意见》的印发,为加快完善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对当下古籍工作如何利用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自身发展提出了挑战。

(三)在新时代背景下,古籍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古籍工作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身发展理念,建立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古籍工作体制。《意见》的贯彻落实,使得当前古籍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意见》进行深度解读与思考,是把握机遇和面对挑战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推进古籍数字化是未来古籍工作的重点方向

古籍拥有什么价值,如何看待这些价值,怎样传承和保留这些价值,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价值,是古籍工作人员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让古籍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也为了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对古籍信息、古籍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意见》首先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三方面对新时代古籍工作提出了总要求;其次对古籍工作体系、古籍工作质量、古籍档案资源转化利用、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范与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古籍数字化的特征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不断凸显古籍数字化的竞争优势,改善古籍数字化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古籍数字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获取可持续发展动力,才能不断增强古籍行业发展实力。在学术传承、用户需求、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为解决古籍资源藏和用的矛盾,同时实现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利用,面向知识服务是未来古籍数字化研究的必然趋势,因此,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势在必行。在古籍工作质量方面,《意见》提出了“加强古籍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修订相关国家标准,完善古籍保护、修复、整理、出版、数字化等工作规范”的要求。在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方面,《意见》认为推进古籍数字化是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的重点,下一步应该加强古籍数字化指导协同机制建设,加快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加大古籍数字化开发与利用等,通过古籍数字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古籍信息处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推进古籍数字化是未来古籍工作的重点方向。古籍数字化的建设体现了历史性、人民性、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统一,遵循了制度自身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符合制度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是古籍整理方法的延续与创新。因此,未来古籍工作应加强古籍信息数据采集,推动古籍学科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学科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普及和推广,加深古籍数字化规划、标准、技术、合作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古籍工作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古籍意见数字化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评“小创”,送好礼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没有反对意见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评“小创”,送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