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2023-01-21右江民族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梁楚晗梁洁通讯作者刘芳印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党务工作干部队伍胜任

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梁楚晗 梁洁(通讯作者) 刘芳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务干部培养成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这是新时代对党务干部的新要求,为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高校党务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与新挑战。为此,发现痛点、把好脉络、找准党员干部的角色定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从而提高党务干部的胜任力,是十分必要的工作,这既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又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使命,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务工作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党务干部胜任力的内涵

国外的胜任力研究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始于“管理学之父”泰勒的“管理胜任特征运动”。我国关于胜任力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孔子对统治者整体综合素质的界定。综合目前国内外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胜任力主要包括了服务能力、洞察能力、影响力等管理素质,以及指挥决策、团队领导、活动能力等管理技能。总的来说,胜任力是指在特定的岗位和工作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能力,是完成对应的工作时所拥有的能力特征。胜任力不仅包括可见的知识和技能,也有隐藏中的自我认知、个人特质和动机。

早期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将胜任力的特征模型构建理论在企业管理等行业中推行。随着胜任力模型的成果研究,逐渐渗透到高校党建的研究。但是党务干部队伍胜任力的含义没有明确的统一界定,都是根据事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概括,从整体的研究和实践中综合性提炼出胜任力核心要素。高校党务工作者的胜任力主要由知识、技能和素质三部分组成,包括了党的政治素养、党务专业知识、党务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若干要素,要求扮演“调度员、牵线人、贴心人”这“三重维度”角色,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落实党务工作,做好引领、服务和保障教育的工作。

二、高校党务干部队伍的能力要求

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既是思想的行动者和引领者,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锋;是党建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执行者,也是“立德树人”的骨干力量;不仅要有焦裕禄“亲劲、韧劲、拼劲”的“三股劲”精神,也要有求真实干、迎难而上的时代务实和担当,才能不断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中心力量,全面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可见,建设一支新形势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能胜任的党务干部队伍,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新时代高校党务干部都是党内事务的管理者、宣传者和领导者,必须将讲政治摆在第一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办学方针,把握高校办学方向,履职尽责、率先垂范,将高度认识和自觉行动统一起来,增强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效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和指导高校各项事务和党建工作。要做到善学习、敢实践、勇创新、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升自身党务专业能力、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适应从严治党要求,筑牢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育人铸魂的作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较强的领导能力。党务干部是党建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和责任人,要全面建设自身的核心领导力,提升执行力和责任意识,才能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并一体推进。新时代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党建工作既要落实落细,全力推进中心工作开展,更要求党务干部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高效执行力、影响力、感召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性的领导力。对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有所认识,用辩证的战略思维去谋全局,思考问题和作出决策,才能更加清晰处理“做什么”“怎么做”“管什么”“怎么管”的相互关系,不断创新思维工作,将党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平衡和协调,从而推动实践,践行新时代党务工作的要求和“四有”老师的标准。

(三)高效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掌握新知识、新理论、解锁新技能的钥匙,更是获取信息能力的基础。新时代新要求,面对国情、党情的变化,高校党务干部只有怀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学习心态,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才能接受新的事物,做到“真学真懂”。此外,以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在工作中“有底气”“接地气”,进一步熟悉党建管理工作,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查找问题并加以解决,真正用行动影响老师和学生,做到“以人为本”,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四)较强的抗压能力。高校党务干部都由教学、科研出色的人员兼任,而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对党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很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务干部要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才能将各项工作平衡并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多、内容杂,需要高校党务干部在平衡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将重点投放在党建工作中,有能力、有魄力轻松应对“科研、教学、党建”三者的压力,有效融合,共同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健康科学发展。

三、高校党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任工作不够精细化。高校党务干部的选拔任用没有明确的选拔标准,选任条件也不够科学细化。在选拔上,高校党务干部偏向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才或者是有着“耕牛”精神的老实教师,多数是通过投票和谈话方式筛选,没有针对岗位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做”或者细化选任条件,容易造成选任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深层次能力不匹配岗位标准,缺乏领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不足以胜任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严重影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胜任水平。

(二)考核评价不够严格化。高校党务干部大多数以兼职为主,但考评评价标准都是统一化,没有岗位差异。比如高校有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离退休人员党支部、行政党支部等,不一样的人群类型党支部在评价考核方面应该力求差异精准,因岗设置体系;同时,高校党务干部的考核没有将考核的内容、程序、方式等结合“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综合起来开展日常、季度、年度、专项和任期内的考核,没有以问题为导向,健全和完善党务干部的考核评价。

(三)综合能力不够全面化。目前,高校党务干部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等整体的综合能力上略显薄弱。很多党务干部政治站位不高,主观上比较重视科研教学工作,对党建工作投入的精力比较少,加上思想观念陈旧、学习能力不足、辩证思维弱化、实践经验欠缺、管理不精、驾驭党建工作能力不凸显,在组织、管理和活动等方面的创新跟不上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活力,没有办法发挥提质增效的作用。党务干部对党务知识的掌握比较片面,获取信息能力和反思能力不强,在一些问题的解决方面效率慢,实效性较弱。

四、高校党务干部队伍胜任力提升对策

(一)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标准的选任机制。以岗位胜任力为标准,加强党务干部选任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是学校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高校党务繁、杂、重,党务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将工作有效落实。因此,高校应该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学校教育发展情况以及党务工作的现状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党务干部的岗位标准并量化形成可操作性的标准要素。根据党务干部胜任力的指标要素,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选干部的原则,分层分类设计,凸显岗位针对性,人员职务的差异性,选拔具有高水平政治能力、组织沟通能力、领导策划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统筹全局能力等核心能力的人员作为党务干部队伍成员,实现岗位配置的科学性。选任党务干部的同时,要结合胜任力标准要素,任人唯贤,将日常工作、党建工作与胜任力结合起来,实现基本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匹配,选出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理想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符合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好”人“能”人。此外,高校党委还要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党务干部队伍的后备人才储备库,统筹“选育管用”,选好“苗”、育好“苗”、管好“苗”、用好“苗”,建好人才队伍的“蓄水池”,激活发展的“内动力”,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能力突出、胜任力强的党务干部队伍。

(二)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培训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加强党务干部队伍的培训,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更是保证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措施。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培训与实际使用相结合,建立培训体系,实现党务干部队伍胜任力与岗位的长期匹配。对高校党务干部队伍的培训要结合中心工作、主题教育、技能实践、示范引领等方面,根据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岗位职能和层次、类别等有侧重点地开展培训。采用集中教育培训、集中学习、外出进修、脱产培训、专题研讨、网络培训、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进行培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根本,全面做好培训的目标、思路、制度等系统性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工作规范运行,让党务干部能适应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理想信念为首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夯实理论基础,筑牢政治忠诚。以大数据信息为基础,创新学习途径,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完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以年度学分为基本考核标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课堂+现场”的方式,深入挖掘学习资源,加强“横向”与“纵向”渗透,实现队伍的补钙铸魂。因此,以胜任力为基础建立培训体系,可以持续不断强化党务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提升做事干事的硬实力。

(三)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加强高校党务干部的激励机制建设,是紧跟教育事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抓常抓实,久久为功。高校要结合党务干部的工作实际,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政治上激励、待遇上提高、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切实解决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是一样的问题,从不同程度体现差异化,激发党务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高校要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切实结合本单位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办法,包括用人导向、激励手段、考评结果运用、考核评价等等,为更多优秀的党务干部提供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其次,完善激励政策,以激励为核心,以目标为结果,对党务干部的工作合理量化,完善党务干部的工作绩效调整机制,适当做好津贴补助、专项奖励等。在职务晋升、荣誉奖励、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获得感。再次,注重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其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关键依据,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效发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四)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保障的考核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保障,建立健全高校党务干部队伍考核体系,是提高党务干部的工作效率和执行效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激发党务干部内动力和主动投身到各项工作中的坚强保证。高校要制定培养和使用的长远计划,结合“德、能、勤、绩、廉”等考核内容,找准定位,从内容落实和效果等方面形成规范性考核。高校党务干部的考核要结合岗位的实际和特点,按照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实时变化进行调整,细化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从日常、季度、年度等入手,常态化、规范化进行考核,为党务干部提供基本的保障。高校党务干部基本都是“双肩挑”,面临着教师专业和党务工作双重考核,产生双重交织的压力。高校可将考核结果与党务干部工作绩效挂钩,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上有所倾斜,必然能让党务干部更加重视党务工作,积极主动深入研究党务工作,发挥自身双重身份的优势,形成强大的高校育人合力,进而推动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党务干部综合素质关系到学校发展,也直接影响到高校党务工作业绩和工作实效,因此,基于岗位胜任力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只有高度重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丰富理论体系和实践途径,构建适合学校党务干部发展的标准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党务干部的胜任力,更好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党务工作干部队伍胜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环境下党务工作开展有关问题分析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党务工作的途径分析
做党务,我们有资格证!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