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动物防疫改进措施
2023-01-21王领兄
王领兄
(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畜牧兽医站 810102)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脱贫攻坚战”等政策的引导之下,各地的规模化养殖场得以迅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类动物疫病暴发的几率也大幅度增加,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口蹄疫病、猪瘟病、鸡瘟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疫病,已经成为严重制约部分地区养殖业的稳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怎样做好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预防以及治疗工作,成为各地区基层畜牧兽医部门重点研究的工作。
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意义
1.1 稳定畜牧产品价格、提升人们幸福指数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善,对于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的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养殖业的多元化、集约化发展大幅度提升了各类畜牧产品的产出值,但是由于部分基层畜牧养殖场在畜牧动物疫病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和欠缺,容易导致部分传播性快、破坏力强的畜牧疫病快速传播,引起部分畜牧产品的极度紧缺,导致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比如近几年来,由ASFV引起的非洲猪瘟在我国部分地区快速扩散,导致猪肉价格超过65元/kg)。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建立以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为支撑的基层畜牧动物科学防疫体系,从而将畜牧疫病的发生概率和传播几率降到最低,稳定肉、蛋、奶等畜牧产品的价格,保证其持续、稳定供给[1]。
1.2 保障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由于我国人均农耕地相对紧张,普通的农作物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有限。畜牧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可以优化该地的农业产业结构,显著增加该地区农民的实际收益,从而助力乡村振兴。然而,基层的养殖场来自传统的散养户转型,存在养殖者综合素质较低、养殖场设计不合理、缺乏完善的防疫方案等问题,一旦非洲猪瘟、猪牛羊口蹄疫病毒等传播速度快的疫病发生,对于该地的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制定基层动物诊断、预防、治疗、隔离的科学方案,可以在畜牧疫病发生初期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显著降低动物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养殖户的根本利益,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2]。
2 基层动物疫病容易扩散的原因
2.1 养殖场设计不合理
基层畜牧养殖场设计与规划不合理是增加动物罹患各类疾病、增加各类病毒传播速率的重要因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大部分基层畜牧养殖场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并未依据动物的生长阶段进行精细化养殖,而是购置现成的饲料、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饲养,容易导致哺乳期、低龄期动物出现体质较弱、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于ASFV、FMDV、PRRSV抵抗力显著降低,而疫病对于低龄动物以及怀孕期动物致死率较高,一旦暴发,往往对该养殖场造成极大的损失;为节约成本,大部分养殖场并未设置畜牧排泄物(粪便、尿液等)无害化处理场所,导致污染物中的FMDV、PRRSV等病毒对周围水源、大气、土壤造成污染后,造成区域性的传播;对于饲料以及饮用水,缺乏完善的消毒与管理制度,部分霉变饲料或者过期饲料仍然正常投喂,容易导致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患消化系统疾病(如猪流行性腹泻);大部分基层畜牧养殖场并未设置单独的隔离场所,导致在发生疫病后,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染源,而导致进一步的扩散[3]。
2.2 养殖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养殖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是导致畜牧疫病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在疫病传播初期,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进而导致疫病的扩散;部分畜牧养殖人员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将部分因患疫病而死亡的畜牧动物进行违规销售,导致疫病的扩散甚至引发人类传播并且流行。
2.3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缺失容易导致动物疫病在部分区域进行快速扩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饲料销售人员、畜牧动物采购人员等长期游离于多个养殖场的外来人员,可以随意进出养殖场,进而导致病毒以人、交通工具进行传播;大多数基层养殖场存在消毒不完善、粪便以及剩余饲料清理不及时、养殖人员接触动物前消毒不彻底的弊端,容易导致各类有害病毒、细菌、真菌的滋生与扩散[4]。
2.4 疫苗接种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基层畜牧养殖场的疫苗接种体系并不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部分新型的基层畜牧养殖场,养殖人员对于疫苗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该地区动物的常发疫病了解程度不够,并不能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案;大部分基层畜牧养殖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对于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部位、接种剂量以及接种后的护理掌握不到位,并不能有效激活动物体内的抗体,取得相对科学的防疫体系;畜牧养殖人员在疫苗的购买、储存以及接种过程中,对于疫苗的种类、生产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生产厂家、使用环境、注意事项等基本信息未进行详细的记录,容易发生疫苗接种不全、多种疫苗之间相互冲突等现象,不仅不能形成相对完善的疫苗保护屏障,而且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繁殖与生长。
3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紧缺
现阶段,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相对紧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伴随着基层畜牧养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并不能满足其需求,部分地区甚至并未设置基层畜牧兽医站,导致患病畜牧动物并不能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基层畜牧防疫工作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福利待遇较低等问题,导致专业人才就业选择性较低,更加加剧了基层畜牧兽医的紧缺;部分地区缺乏对于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培训,导致其技术人员综合防疫水平以及无法满足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需求[5]。
3.2 技术与设备相对滞后
防疫技术与防疫设备是进行疫病诊断与控制的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站的防疫技术与防疫设施相对滞后。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畜牧兽医人员在进行疫病诊断过程中,主要依靠畜牧动物的发病症状进行疫病的判断,并未借助相关的实验室设备与技术进行病毒的精准识别,伴随着动物疫病种类的增加,其诊断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往往错过疫病控制的最佳时期;在部分技术相对滞后的山区,基层防疫措施与技术主要依赖于“土方法”,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设备、生物医药技术运用较少,并不能进行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切断以及患病动物的科学治疗,容易导致畜牧疫病的进一步扩散[6]。
3.3 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应急策略的缺失是导致动物疫病在基层地区扩散的重要因素:与大型的正规化畜牧养殖场不同,基层畜牧养殖场的规模较小、且分布不均匀,导致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并未形成针对基层畜牧养殖场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容易出现病死动物销售的现象,增加防疫难度;部分地区的畜牧部门,并未对该地区的畜牧养殖场数量、地理位置、所养畜牧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详细的统计,并形成科学的防疫方案,导致在部分畜牧疫情发生后,较难找到传染源,将病原微生物遏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3.4 防疫资金不足
部分基层地区对于动物疫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其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必然导致防疫设备的缺失以及防疫技术的滞后,部分设备由于属于维护和保养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严重拖延防疫工作的进程[7]。
4 改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策略研究
4.1 制定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治方案
实践证明,科学的方案是保证动物疫病诊断、治疗、预防过程中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在科学防疫方案制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宜性原则,该防疫方案中所采用的各项措施应与当地的动物养殖现状相匹配,以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原则,该防疫方案应以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为基础,具备疫病诊断精准、防疫速度高效的特点;易于推广原则,基层畜牧养殖水平较低,因此该防疫方案应具备简单、有效、易于推广的基本特性。
4.2 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畜牧兽医人员是遏制畜牧疫病扩散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适宜本地区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现代化防疫团队:通过设置专业岗位、提高薪资水平,吸引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加入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完善组织结构:对基层的动物防疫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对畜牧疫病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水平;可以借助“产、学、研”的优势,聘请高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定期对该地区的防疫措施进行建设性的指导,以保证其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4.3 加强畜牧养殖场的监管
加强对该地区畜牧养殖场的监管,制定科学的应急防疫方案,是将畜牧疫病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有效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由当地的畜牧部门牵头,联合司法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体制,对该地区的畜牧养殖场的规模、畜牧养殖数量以及种类、养殖场负责人姓名、电话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通信技术,形成该地区畜牧养殖信息监管数据库,从而加强对基层畜牧养殖场监管,指导其科学养殖,严禁患病动物流入市场;可以依据畜牧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设置专门的畜牧养殖区域,引导养殖场所的搬迁,一来便于监管,二来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要设置畜牧动物疫病防控专项小组,由畜牧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一旦该地发生较为严重的传播性畜牧疫病,要积极响应、迅速部署、划定疫区,以《新的动物防疫法》为基础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疫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
4.4 加大资金支撑以及对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的引进
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可以向当地的财政部门申请“动物防疫”专项资金,从而加大对动物防疫设备与技术的引入,加速基层动物防疫的现代化进程:以市或者县为单位,成立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基层畜牧兽医站在发现类似患病动物后,要及时从病变组织(比如患口蹄疫病蹄类动物的蹄部或者口腔的水泡)取样、密封后,第一时间送至检测中心,借助相应的仪器与设备进行病原微生物的精准识别,为畜牧动物防疫方案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要派专门人员,对防疫设备进行专项维护与保养,以保证其精准性、提升其使用寿命。
4.5 构建科学的疫苗体系
科学的疫苗体系是避免传播性病毒扩散、守护动物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当地畜牧兽医站应加强对该地区畜牧养殖场的指导,协助其进行疫苗体系的构建:当地的畜牧兽医人员依据该地动物种类,推荐正规厂家、效果优良、后遗症小的动物疫苗;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要定期到养殖场进行疫苗科学接种的指导(包括接种时间、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接种方法、接种后的科学护理等),从而确保可以充分激活动物体内的抗体;畜牧养殖人员要对所接种疫苗的购买时间、生产日期、接种时间进行详细的登记,从而为形成完善的疫苗体系奠定基础。
4.6 完善养殖场所的管理制度
加强畜牧养殖场的管理,是降低畜牧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各地的畜牧兽医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该地的畜牧养殖场完善其管理制度:依据养殖场的规模和地理方位,进行怀孕期动物、哺乳期动物、生长期动物、待出栏动物的合理规划,并进行饲料的合理配置与投喂,从而保证动物的茁壮成长,提升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的能力;要设置专门的动物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场所,避免有害生物的滋生和传播;要对饲料以及水源进行定期的消毒;对养殖场所内的动物体毛、粪便以及剩余的饲料进行及时的清理,并定期进行养殖场所消毒,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蔓延;对于动物采购人员以及饲料销售人员要设置专门的对接点,严禁外来人员私自进入养殖场;所有养殖技术员在接触动物之前,要穿上专门的防护服,并进行彻底的消毒。
4.7 完善动物幼崽引进流程
疫病对于低龄幼崽的致死率较高,因此一定要做好对幼崽的保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动物幼崽引入之前,对养殖场所进行彻底的清理,并通过喷施消毒液或者撒生石灰等措施,对投喂工具、饮食器材进行彻底的消毒;要从管理相对完善、未发生过疫病的养殖场进行畜牧动物的采购。
5 结语
疫病是制约基层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防疫工作更是任重道远,各地区的畜牧部门应充分认识畜牧产业对于保障民生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适宜本地区推广和应用的畜牧疫病防控体系,为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